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字数:7383】
摘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为了研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本文以中超控股为案例企业,通过分析中超控股财务现状的方法,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案例企业作为较为典型的中小企业,针对案例企业的研究结论对于其他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案例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债务偿还能力过低、获利能力持续下滑、面临存货积压风险、负债规模增长过快等财务风险问题。为了应对这些财务风险问题,案例企业应当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偿债能力、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盈利能力、加强存货管理降低存货积压、严控负债融资降低负债增速。
关键词: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筹资风险,资金管理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的出现往往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既与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有关,也与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有关。就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企业面临较高财务风险的较为直接的原因,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时,企业可能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部分,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经营,企业容易因经营不善而面临财务风险。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也存在增加的趋势,在这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越容易使企业面临更高的财务风险[1]。对于因外部经济原因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企业除了采取特定的管理措施进行应对之外,并不受企业的控制。就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来看,可以通过全面分析表征企业财务现状的财务指标从而达到了解企业财务现状及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目的。因此,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利于企业经营的背景下,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就变得尤为重要。
1.2研究意义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管理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问题,本文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择江苏中超控股公司作为研究的案例企业,对该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这些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该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其他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的应对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企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对于案例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于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理论的完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实践意义来看,财务风险的应对问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应对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还需要找出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而结合具体的企业分析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找出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案例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方法上的借鉴意义。就理论意义来看,财务风险理论的完善离不开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支持,选择一定案例企业,对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本身就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一次实践活动,不助于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自身的发展而言也具有一定和积极意义。
1.3研究内容
为了研究江苏中超控股有限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本文在梳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江苏中超控股有限公司的财务现状为基础,通过使用比率分析的方法对江苏中超控股有限公司的财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江苏中超控股有限公司所面临突出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苏中超控股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江苏中超控股有限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这些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4论文组织
图1-1组织框架图
第2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2.1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可能导致其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变化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出现破产各种风险因素的总称[2]。在理解财务风险的定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不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经营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既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机遇[3]。因此,在理解财务风险的概念的过程中应当辩证的来看待财务风险的性质。在看到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的同时,也要看到财务风险给企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的影响。总体来看,在理解财务风险的定义时,企业应当综合的来看待财务风险的性质,在看到其可能带来损失的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财务风险也蕴含着机遇。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不管是在研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还是在管理财务风险的过程中,都要认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就是指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特性,而且并不会受到管理层或者治理层的主观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只要存在经营活动,在经营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就需要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管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对于科学有效的管理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二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自身所具有的属性[5]。三是,全面性。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财务风险本身也具有了全面性的特点。正是因为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点,所以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适宜建立全面风险的管理体系,通过对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使整个财务风险的管理活动贯穿企业的经营过程,做到全面应对财务风险[6]。
2.2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根据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可以根据财务风险的不同的类型情况进行识别和分析。由于财务风险可以具体细分为经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风险[7],因此也可以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识别和分析财务风险:
首先,经营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方面,经营风险这指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由于运作资本收到限制而对正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或收益。对于企业来说,营运活动主要是选择项目、开发、投资、实施,一旦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就会导致项目暂停,造成财务风险加大,严重甚至会破产。
其次,筹资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方面,企业为了发展,必然会通过一定方式筹集资金,若是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持续上升,那么财务杠杆优势会逐渐转变为风险。中小企业外部筹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解困、融资租赁,这种单一的模式很可能会由于成本过高或者市场变动而造成筹资风险。而且由于规模、财务状况、资金回笼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在银行贷款的难度会更高,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谋求发展而借贷民间,从而使得财务费用过高,出现较大风险。
再次,投资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对外投资,主要是用于项目开发。
最后,资金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方面,由于部分中小企业投入项目开发的周期较长,往来款项的回收往往不可预料,从而出现资金回收的财务风险,另外市场逐渐趋向于饱和,人们购房热情不断下降,会导致企业存货积压,资金无法正常回收,对企业造成较大风险。
2.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的理论研究来看,由于国外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国外对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也较对较早,如较早的Fitpartrick(1932)就使用调研研究的方法选择了19家企业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分析财务比率的方法对这些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后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8]。虽然国外对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国外的企业依然出现了很多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来的安然事件,不仅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COSO委员会在2004年时还推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以加强对财务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的管理[9]。自COSO管理框架提出以来,对财务风险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国也在COSO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求的管理体系,而且在近年来,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也呈现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而且所研究的领域也呈现不断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刘法金(2015)就从管理者行业的角度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后认为,管理者的行业会对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先从对管理者的控制入手[10];刘金赫(2016)对企业并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后认为,企业在实施并购的行为会增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11];王诗雨、陈志斌(2017)对政府、市场竞争等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认为,政府的监管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欧国良、吴刚等(2018)使用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后认为,可以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较为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达到预警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12]。总体来看,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都相对较多而且也较为系统,在这一程度上,对于常规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分析和管理方法。
第3章中超控股及其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3.1中超控股简介
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一简称“中超控股”是江苏宜兴市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目前的注册资本为12.7亿元人民币,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郊工业园振丰路。中超控股由江苏中超集团控股集团发起成立,但随着公司的发展,截止2018年年底,中超集团为中
超控股的第二大股东,持有中超控股21663403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7.08%,公司最大股东为深圳市鑫腾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持有中超控股20.00%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以来,中超控股就主要以电力电缆和电磁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超控股于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中超控股主要以电力电缆和电磁线的研发和生产为主营业务,经营行业主要涉及电缆和电磁线两个具体的细分行业,其中又以电缆行业为主营业务。就电缆和电磁线行业而言,由于受到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电缆和电磁线行业的总体需求增长乏力,行业内需求较为有限。与此同时,由于电缆和电磁线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生产持续较为成熟,行业内企业较多,电缆和电磁线的生产和销售竞争较为激烈,甚至存在价格竞争的情况,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较高的要求。整体而言,由于中超控股所处行业为传统制造业行业,技术成熟,并且退出成本较高,导致中超控股所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成本控制成了行业内企业获取利润的最主要方式,并且,从长远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善。
3.2中超控股财务概况
在分析中超控股的财务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对中超控股的财务现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超控股面临的财务风险。根据中超控股2014年到2018年的财务报表,制作出中超控股2014年到2018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表如下所示。
表5-1中超控股财务概况(单位:亿元)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表项目方面,从2014年到2018年,中超控股的总资产从52.31亿元增长到了91.63亿元,增长幅度明显,而负债也从31.34亿元增长到了62.98亿元,与资产和负债的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中超控股的所有者权益增长较为缓慢,仅从20.97亿元增长到28.64亿元;在利润表项目的变化方面,中超控股的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44.48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74.15亿元,可见中超控股的发展较为迅速,而在净利润方面,从4.72亿元增长到了7.99亿元,增长速度也较快;在现金流量表项目方面,从2014年到2018年,经济活动现金净流量实现扭负为正,从-1.86亿元增长到了5.88亿元,再下滑到了0.72亿元,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3.3中超控股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通过对中超控股的财务概况进行分析之后,对中超控股的主要财务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基本的认识,接下来将主要分析中超控股的主要财务能力。根据中超控股2014年到2018年的财务数据,计算出中超控股2014年到2018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5-2中超控股主要财务指标
图5-1中超控股主要财务指标
从表5-2和图5-1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方面,中超控股的总资产利润率从3.98%一路下滑,下滑到了2018年的1.24%,而营业利润率也从2014年的4.57%下滑到了2018年的1.74%,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表明中超控股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的恶化;在成长能力方面,总资产增长率波动较为明显,从2014年的6.16%增长到了2016年的38.34%后,又下滑到了2018年的7.65%,结合中超控股的负债增长来看,中超控股的总资产增长虽较为稳定,但是净资产增长并不明显,而且中超控股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也在不断的下滑,充分表明中超控股当前增长乏力的窘境;在营运能力方面,各资产管理能力变化较为稳定,但略有下滑,特别是存货管理能力,从2014年的4.80次下滑到了2016年的2.97次,在之后两个年度略有回升,但回升幅度有限;在偿债能力的变化方面,中超控股的短期偿债能力持续下滑,其中,流动比率从2014年的1.35下滑到了2018年的1.21,现金比率从23.37%下滑到了18.00%,这两个指标都表明中超控股的短期偿债能力在持续下滑,而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的59.91%增长到2018年的68.74%则表明中超控股的长期偿债能力下滑较为明显,当前的长期偿债能力已经处于较弱的状态。
第4章中超控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4.1中超控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通过对中超控股的主要情况以及财务指标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超控股的资产规模和主营收入都在不断的增长,并且增长幅度还较快,但是结合中超控股的财务比率指标来看,中超控股的财务情况并不容乐观,不仅偿债能力持续下滑,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都并不理想。就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而言,中超控股当前主要存在债务偿还能力过低、获利能力持续下滑、面临存货积压风险、负债规模增长过快等问题。
4.1.1债务偿还能力过低
从中超控股的偿债能力指标中就可以看出,从2014年到2018年,中超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从59.91%增长到68.74%,中超控股的长期偿债能力持续走低,当资产负债率高达68.74%时,中超控股的长期偿债能力已经处于过低的水平,而且还使中超控股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并不利与中超控股的发展。与中超控股长期偿债能力持续下滑下对应的是,中超控股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不断下滑,到2018年度时,中超控股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处于过低的水平。综合来看,中超控股当前的债务偿债能力已经明显过低。
4.1.2获利能力持续下滑
从中超控股的盈利能力指标中就可以看出,从2014年到2018年,中超控股的总资产利润率从3.98%一路下滑到了1.24%,营业利润率从4.57%下滑到了1.74%,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表明中超控股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的恶化。获利能力的持续下滑会直接导致中超控股面临更高的财务风险,对于一家获利能力不断下滑的企业而言,经营活动已经难以解决其所面临的财务问题,最终会导致企业面临着更高的财务风险。
4.1.3面临存货积压风险
通过分析中超控股的运营能力发现,中超控股的存货周转率从2014年的4.80次下滑到了2016年的2.97次,在之后两个年度略有回升,但回升幅度有限,表明中超控股面临着较高的存货积压风险。对于一家传统制造业行业的企业而言,积压过多的存货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存货占用过多资金的情况下,会增加企业的融资压力并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中超控股而言,自身就已经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存货积压风险的增加会导致中超控股面临更高的财务风险。
4.1.4负债规模增长过快
从2014年到2018年,中超控股的负债从31.34亿元增长到了62.98亿元,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中超控股的负债规模就翻了一翻,而中超控股的权益规模并没能跟随负债的扩张而增加。对于一家面临着较高市场竞争的企业而言,负债规模过快的增长并不利于该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中超控股而言,负债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仅需要支付较高的财务风险,使企业面临着较高的偿债压力,面临也会增加中超控股的财务风险,并不利于中超控股的发展。
4.2中超控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像中超控股这样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一国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而且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超控股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为有限,在发展的过程中,当面临资金需求时,常常因为融资困难而导致中超控股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13]。自建立以来,我国中超控股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中超控股的快速发展,中超控股的治理体系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不管是在应对外部市场风险还是应对自身的管理时,都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但是,由于中超控股经营的业务较为单一,在面临外部市场变化时应对能力相对较为有限,因此,对于中超控股而言,财务风险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中超控股的了解发现,中超控股在防范财务风险时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图所示。
图3-1中超控股财务防范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4.2.1企业整体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中超控股在财务风险防范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中超控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对于市场的拓展还是日常的经营而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中超控股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融资能力较低、利润留存水平相对较少,在出现资金需求时很难及时的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解决,从而导致中超控股出现资金不足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14]。中超控股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超控股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而且越小的中超控股日常经营中所保有的瘹规模越少,由于资金规模相对较少,在面临大额的资金需求时很难及时的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导致自身因资金不足而难以给付所需要的资金从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其次,中超控股通过负债的渠道进行融资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出现资金需求时,中超控股很难通过负债的方式融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导致中超控股负债融资能力较弱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既与中超控股的规模较小、偿债能力较低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贷款有着一定的关系;最后,中超控股很难通过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对于中超控股而言,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股权融资平台,中超控股股权融资的渠道相对较小。
4.2.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中超控股在财务风险防范中面临的又一个突出的问题。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较强专业性,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中超控股的规模相对较小,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较高的波动性,很难招聘到能够胜任财务管理管理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超控股面临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具体来看,中超控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中超控股财务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上,中超控股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是本科和专科学历,甚至中超控股的财务管理人员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2838.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