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中韩文化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2023-02-17 14:3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中韩文化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 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贸易的范围较广,包括文学、艺术,同时涉及 国际传播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法、经济学,甚至人类学等许多学科。尤其是在 社会文化程度不断深化的今天,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韩国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对外贸易中文化贸易的比重相对较大。而中国作 为文化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文化贸易的发展在其对外贸易中也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韩中文化贸易的研究,无论是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 对韩中两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贸易;竞争性;互补性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
1.3研究方法    1
2文化贸易概念与理论综述    3
2. 1文化贸易的相关概念与文献    3
2.2文化贸易的相关理论与文献    3
3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5
3.1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对比    5
3.2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结构的比较分析    6
4中韩文化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13
4.1贸易竞争性的评价指标及含义    13
4.2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13
4.3岀口相似度指数    14
5中韩文化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16
5.1贸易互补性的评价指标及含义    16
5.2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性     16
6研究结论及对策    18
6. 1 结论    18
6.2 对策    18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1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与一国的经济、政治互相交融,文化 贸易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将 文化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使其成为提升一国综合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因 素。与此同时,国际间的文化贸易与各国的国家战略、经济利益、文化政策等关系也 十分紧密。韩、中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互为重要的经济贸 易伙伴。
与此同时,两国以“韩流”和“中国热”为主的文化交流也在日益扩大。为了更 好地沟通和交流,两国人民在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近些年,两国的留学生交流数 目也在增加,在中国留学的韩国人已经达到了 10万人,在韩国留学的中国人也已经 超过了 5万多名。虽然韩中文化交流已经开始,两国的文化贸易正在发展,但是作 为在亚洲占主导地位的韩、中两国的对外文化贸易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两国间的文化 贸易发展还并不成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韩中两国应该加紧合作的步伐, 积极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解决两国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障碍,提升两国文化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

1 - 2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对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现状以及文化产品贸易结构比较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对中国、韩国文化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中韩文化产业存在的竞争性和互补 性的产品进行分析,为两国文化商品贸易的合作提供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分析中国、韩国的文化商品贸易的现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韩国各具比较 优势的文化产品。
(2)分析了中韩出口的竞争关系,对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分析,确定 务自具有贸易拓展空间的产品种类。
(3)得出结论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1.3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大量详实的统计数据来说明韩中两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竞争性以及
互补性,通过对其分析,总结出韩中文化贸易的发展空间及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不足 之处,提出建议措施。
2文化贸易概念与理论综述
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国际文化贸易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倍受广大学者的关注。 广大学者主要是把国际文化贸易的概述、历史与现状作为理论基础。从文化、经济、 贸易、法律等不同角度,利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不同方法,找 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最佳方法。

2. 1文化贸易的相关概念与文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了如下定义。文化产品一般 是指符号,传播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能给大众提供娱乐和信息,进而形成群 体特性并影响文化行为。文化服务是指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兴趣和提供人们需要的 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不以货物的形式岀现,而是主要包含政府、私人机构和半公共机 构为社会文化实践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支持。
Van Grasstek (2005)认为,从概念上讲,文化贸易是一种可贸易的文化实体, 作为这种可贸易的文化实体可以被定义为能生产或分配物质资源的产品和服务。它们 有的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商业的形式存在,是我们生活屮必不可少的。高 洁(2005)在总结文化贸易概念时指出,国际文化贸易是属于国际贸易中一种特殊的 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文化产品不仅具 有商品属性,同时也具有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属性。李嘉珊(2007)先将前人对文化贸 易的概述进行总结,认为文化贸易的特点在于其垄断性、隐蔽性、灵活性、交融性以 及例外性。进一步将文化贸易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将文化贸易界说为:建立在文化产业基础上的国与国之间文化商品和文化效 劳的贸易,并一起在贸易过程中彼此传递文化思想和社会行动方法。这里的文化商品 和效劳仅指用于商业贸易的商品,不包括免费供给的公共文化商品。世界文化贸易与 世界货品贸易、世界效劳贸易有交叉点,某些文化商品和文化效劳包含在货品与效劳 商品中,但世界文化贸易绝不是有些货品贸易与效劳贸易的简略加总或机械混合,而 是在文化商品和文化效劳的世界贸易中,各国间发作文化价值观念的传递、磕碰与交 融。
2.2文化贸易的相关理论与文献

2.1.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文化贸易的解释
瑞典闻名经济学家林德尔(S.B.Linder)在1961年提出了需要偏好类似理论,该 理论极好地诊释了其时许多的贸易表象。
需要偏好类似理论最基本的观念有以下两个:一个国家的国内需要决议了它的产 品出口可能性;若是两个国家的需要布局越类似,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 大。
根据第二个观念,咱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定论:若是两国的需要布局堆叠越多, 那么贸易量就会越大。当前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表象,文化贸易往往会比较集中于有着 附近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这种表象正巧印证了林德尔需要偏好类似理论。
2. 1.2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为“国际贸易的根底是生产技术的相对不同,以及 由此发生的相对本钱的不同。每个国家都应该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 有比较下风的商品”。
在国际间的文化贸易活动中,比较优势可表现为下面的三种方式:
(1)文化资源享赋,所谓文化资源享赋,是指具有文化特征的人文和传统价值的 资源,它的包含规模非常广,包含前史遗址、民族音乐、民俗文化、乡土风情、地域 文化、宗教文化、自然风光等。
(2)立异才能,文化商品的效果是为了满意大家的精神需求,可是大家关于精力 需要的差异性却非常无穷,这就需要文化公司不断立异,生产出品种繁复的文化商品, 以满意这种差异性的需要。
(3)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在以下两方面临文化贸易比较优势发生影 响。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那么该国对文化商品的需要就越超前,近 水楼台先得月,所以该国的公司会首先发现这种需要,并加快其商品换代,然后坚持 住抢先的位置;其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与该国文化商品的需要量成正比的, 即经济水平越高的国家,文化商品的需要量也就越大,这会推进该国公司扩展文化商 品的生产规模,客观上造成了文化贸易规模扩展的成果。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 发展水平将决定着该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水平。

3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3. 1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对比
3.1.1韩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来十几年,“韩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窜红,韩国已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出 口大国。2005年韩国文化贸易出口额为5亿美元,2007年为7. 86亿美元,在2011 年更是到达了 26亿美元。
2010年韩国文化参观部宣布了《2009年文化工业计算》,2009年韩国文化贸易出 口额同比添加了 11.6%,游戏业以12. 4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职业之首。韩国歌曲、电 影、电视等音像商品在亚洲地区颇受欢迎,韩国从文化商品出口方面获益匪浅。

图3. 1 2005-2011年韩国文化贸易进出口额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KITAO. 0RG网数据整理得出
通过图3.1可以看出,韩国文化贸易的出口额在2007-2011年这五年期间表现出逐步增长的态 势,总增长额高达18.14亿美元。相反,进口额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加总减少了 17.86亿美元。虽 然韩国文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是贸易逆差逐年缩小,贸易份额逐年增加,在国际文化贸 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3. 1.2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开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对外贸易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2004年对外贸易总额为1. 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三甲之列, 2011年到达1.90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超越1770亿美元。
文化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 图3. 2分析得出,2011中国文化贸易出口额取得五年来的最高值,到达23亿美元, 同比添加23%。在经历了 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后的几年中,中国文化贸易的出口额增 幅增大,直至2011年总增长13. 6亿美元,同时,大大缩减了与进口额的差额。

图3.2 2005-2011年中国文化贸易进出口额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得出
通过中韩两国文化贸易进出额的对比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中韩两国的文化贸易 发展状况差异与相同点并存。首先,相似在于,目前中韩两国文化贸易进口总额依然 大于岀口总额,都仍然处于逆差状态,且这种逆差状态在经历着逐年的改善。其次, 在差异方面,虽然看似两国文化贸易发展趋势一致,但是在进出口总额方面,韩国远 远超过了中国,中国的文化贸易增幅比韩国低很多。相比韩国文化贸易进出口情况, 中国文化贸易的开展方向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3.2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结构的比较分析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1994 一 2003年文化商品和效劳的世界活动》对 文化商品的区分,联系韩中两国计算部分对文化商品的区分,本文列举了以下四类文 化商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影视、音像、书籍这四个方面。
3. 2.1韩中影视贸易开展情况比较
(1)韩国影视贸易的开展情况
韩国影视文化商品出口的首要内容即是韩国电视剧,在这方面韩国与其他国家比 较处于优势位置。韩国的电视剧由其国内的三大电视公司制造发行,它们是MBC(韩国
文化放送)、KBS (韩国电视台)以及SBS (汉城电视台)。据文化参观部的计算资料显现, 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里,韩国电视节目的出口额从1311. 1万美元猛增至18358 万美元,年均增加率高达119%,其间2011年韩国电视剧出口量为36240集,销售额 为16958万美元,占影视出口总额的92. 4%,成为韩国影视节目最大的输出品。
表3.1韩国电视节目进出口情况
单位:千美元
年份    出口    进口
2002    13111    20003
2003    18020    20412
2004    28813    25111
2005    42315    28062
2006    71461    /    31096
2007    123493    36975
2008    147743    31657
2009    162584    *    32269
2010    180168    21847
2011        65940
数据来源:根据KITA. 0RG网数据整理得出

图3. 3韩国电视节目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KITA. 0RG网数据整理得出
表3.1及图3.3反映岀:在2004年至2011年时间,韩国的电视节目进岀口一向
坚持贸易顺差的表象,特别是从2005年开端,顺差额度大幅添加,并在2010年到达
本科毕业论文 第8页共22页 峰值,这一年贸易顺差为1. 58亿美元。
(2)中国影视贸易开展情况
直至90时代末,中国的影视业才开端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型,在这一时期,中国 影视的工业化开展可谓是困难重重,既短少人力、物力,乂短少工业化运作方面的经 历。
这些年,中国政府现己越来越注重影视贸易的开展了。经过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以 及政策性文件,来活跃开展影视贸易,使得中国的影视贸易在本身基础上取得了很大 的前进。
中国影视贸易的开展速度尽管很快,可是影视商品的进岀口方面的体现却差强人 意,在2002年至2007年这6年见,中国的影视商品在进出口方面都呈现出贸易逆差 的态势,在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间,这一局势有所改动,但在2011年又呈现了 极大的贸易逆差。
表3. 2 2002-2011中国电影音像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美兀
年份    进口    出口
2002    3742. 4    1130. 2
2003    5022    2789. 5
2004    9602. 4    2967. 4
2005    6953. 5    3344. 3
2006    17583. 1    4099. 3
2007    15395. 4    13385. 9
2008    12148    13743. 3
2009    15371. 6    31628. 5
2010    25462. 2    41794. 3
2011    30000    10000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 一 2011年数据统计》

图3. 4中国影视产品贸易情况
综上所述,中国的影视商品贸易尽管在总量上高出韩国不少,但是在最为关键的 进出口贸易差方面,大量逆差与较高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从中国丰富的影视资 源和综合国力来看,这种影视贸易逆差是不合理的。韩国在这方面是具有显着优势的。 3.2.3韩中音像贸易开展状况比较

(1)韩国音像贸易的开展状况
韩国具有兴旺的国内音乐商场,韩国文化参观部于2005年公布了《音乐工业复 兴五年计划》,这一五年计划意在将音乐工业开展为韩国的中心文化工业。2009年韩 国音像制品出口额为1388万美元,进口额为983万美元,完结贸易顺差405万美元; 2010年音响制品出口额为1646万美元,同比增加18. 6%,进口额为1148万美元,同 比增加16. 8%,完结贸易顺差498万美元。
跟着科技的不断前进,新式媒体的开展也一日千里,这样的改变也表如今韩国的 音乐工业结构方面,旧日的销售额冠军一传统唱片,如今己被手机铃声、音乐电邮等 新式媒体所赶超。有效地与各种新式媒体进行联系进而开展成为综合性的艺术工业, 是将来韩国音乐工业的开展方向。

(2)中国音像贸易的开展状况
尽管近来几年中国政府经过林林总总的方法来鼓舞撑持本国的音像运营单位和 自己参加国际竞争与协作,但这些办法的作用好像并不显着。
2010年,中国音像制品进口额为4556.81万美元,出口额为101.58万美元;2011 年,中国音像制品进口额为6527. 06万美元,出口额为61. 11万美元:这些数据标明 这些年中国音像贸易一向存在着无穷的贸易逆差。
综上所述,两国的音像贸易与上文中分析过的影视贸易状况十分相似,即中国在
本科毕业论文 第10页共22页 贸易总量上高于韩国,但终年处于贸易逆差状况,且韩国在音乐工业结构方面己经遥 遥领先于中国。

3.2.4韩中动漫贸易开展状况比较
(1)韩国动漫贸易开展状况
近来十几年来,韩国的动漫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前进,当前己与美国和日本并列为 国际三大动漫生产国,年产值占国际的30%,在全国际动漫贸易傍边具有无足轻重的 位置。
2009年,韩国动画片的出口额为7277万美元,进口额为815万美元,完结贸易 顺差6462万美元;2010年,出口额为8058万美元,同比增加10. 7%,进口额为613 万美元,同比降低24. 8%,完结贸易顺差7445万美元。2005年至今,韩国文化复兴 院出资建设了4个国家级动漫贸易基地,并具有了的研制、训练、沟通及工业孵化这 四项功用,这意味着韩国正在全部推动动漫贸易的开展。
(2)中国动漫贸易开展状况
中国政府当前现已决议了要树立拔擢机制和专项基金,以便协助中国动漫贸易更 快的向前开展,这些机制包含:建立撑持国产影视动画开展的专项资金和关联扶持机 制。此外,缺少高素质的动漫人才也成为制约中国动漫贸易开展的缘由。这些年,中 国的动漫贸易尽管取得了很大的开展(2010年中国动漫商场的规划达到了 77亿美元, 2011年中国动漫商场的规划则达到了 82亿美元),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仍然是 动漫最大输入国。并且中国的大多数动漫公司仅仅完结一些来料加工的作业,他们己 沦为美日等国动漫商品的加工基地,久而久之将严峻中国动漫商品的自创性。
客观来讲,与韩国这样的国际动漫强国比较,无论是在质量仍是产值方面,当前 中国动漫商品都相差得很远,并且中国的动漫贸易终年处于逆差状况,可见中国动漫 要走的路还很长。

3. 2. 5韩中图书贸易开展状况比较
(1)韩国图书贸易开展状况
韩国2011年出书的图书总量为1.16亿册,较2010年下降了 0. 3%o因为韩国国 内的图书商场狭小、竞赛剧烈,且电子图书商场的日益火爆,近十年来韩国图书出书 数量出现负增长状况。根据上述缘由,韩国的出书社便早早的把开辟海外商场视为图 书工业新的增长点。因为地缘优势的联系,中国与韩国在文化传统方面比较挨近,所 以中国便成为了韩国图书的重要出口国。进入中国的韩国图书以下面这三种类型为
本科毕业论文 第11页共22页 主:一是爱情小说,比方《爱的语法》、《恶作剧女孩》等;二是影视体裁的书籍,比 方《那小子真帅》、《我的野蛮女友》等;三是网络小说,先在网上宣扬炒作,走红后 进入商场发行。因为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附近、价值观趋同,所以韩国图书在中国 的商场前景仍是被广泛看好的。
由表3. 3中韩图书版权贸易统计表可知,2003年韩国对中国进口图书仅为7种, 而对中国出口达61种,主要原因是由于韩国国内市场狭小,重视对图书的对外贸易, 而中国是其重要的图书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对中国图书出口与日俱增,同时 韩国也越来越注重中国市场,从中国图书市场进口数量也大大增长,2011年韩国对中 国图书出口 824种,图书进口 345种;但是总的来说,对比进口与出口总量,韩国对 中国图书贸易依然是出口大于进口。
表3. 3中韩图书版权贸易统计单位:种
    中国从韩国引进图书    韩国从中国引进图书
2003    61    7
2004    82    38
2005    275    103
2006    269    89
2007    250    114
2008    554    304
2009    416    334
2010    755    303
2011    824    345

(2)中国图书贸易开展状况
据计算,自1997年至2011年的十五年时间里,中国图书的进出口贸易数量已超 越十三万种,其间引入120087种,输出14564种。中国图书的引进和输出发展极不 均衡,在2003〜2011年的9年期间,图书版权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引进与输出 的图书版权贸易之比值最大达到了 15.46:1。

由上分析可知,韩国图书由于自身国内市场较为狭小,因此对外贸易市场开发较 早,在图书贸易对外贸易中拥有较强的优势,反观我国,在最近10年里,图书贸易 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可以得出中国与韩国在图书贸易方面明显存在巨大劣势。
经过上述比较剖析,咱们发如今软件文化贸易方面,即图书、影视、音像及动漫, 屮国的开展情况都不如韩国,这说明了屮国的文化贸易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屮国应 该在这些方面学习韩国开展的成功经验,加大软件文化贸易的开展。
4中韩文化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4. 1贸易竞争性的评价指标及含义
贸易竞争性的确定方法是比较区域间生产要素及其产品的相似程度。如果区域生 产要素及其产品差别较小,可以说双方的竞争性较强;反之,则双方贸易的竞争性较 弱。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可通过分析某类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产品出口相似程度分析 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及产品差异。分析某类产品的比较优势,通常可采取以下两类办 法,一类是资源禀赋分析,确定在生产环节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另一类是分析在国际 贸易中的贸易流量确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本文主要釆用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以及 出口相似度指数两种指标来对中韩文化贸易竞争性进行分析。
4.2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该指数通过计算某一产品占国家总出口的比重与在国际贸易中该产品占 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之比,剔除各国间规模差距,较好地反应某一国家某类产品的 出口较该类产品在世界的平均出口水平是否具有优势。它的特点是通过各国在国 际贸易中的贸易额间接测试各国在生产领域的比较优势,由于实际贸易中需要考 虑产品的质量、品牌、运输、营销等影响因素,而非单纯考虑生产比较优势,因 此该指标更适用于分析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显示的比较优势。此外该指数没有苛刻 的假设条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式中Xie表示国家C岀口商品i的值,Xtc表示国家c的总岀口值,Xir表示出
口商品i在区域r内的出口值,Xtr表示区域r内的总出口值。当RRCA指数值愈
大,则产品愈具有比较优势,其国际出口竞争能力愈强。
表4.1日本贸易振兴协会根据RCA指数值判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标准
判定标准    竞争力程度    意义
RCAN2.5    极强    该产品具有强烈比较优势
2.5〉RCA31.25    次强    该产品具有次强比较优势
1.25>RCA^0.8    中等    该产品具有中等比较优势
0.8>RCA    较弱    该产品具有较弱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台湾经济研究产院.产业发展指标查视体系研究报告.2009
本文针对2002-2011年中韩两国文化产品贸易进出口情况,选取相应数据代入上
述公式,得到如下表4.2中韩两国2002-2011年文化产业RCA指数。
表4.2中韩两国2002-2011年文化产业RCA指数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中国    1.69    1.85    1.98    2.31    2.66    2.69    2.87    3.13    3.49    3.71
韩国    2.35    2.47    2.84    2.75    2.60    2.77    2.89    3.20    3.53    3.63
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由上表4.2数据显示,2004年之前我国文化产业RCA指数一直低于2,说明之前 我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不强;自2005年开始,我国文化产业RCA指数超过2,同时 也在加速增长,幅度较大。2005年为2.31, ,2006年为2.66,首次超过临界点2.5,说 明拥有强烈的比较优势,同时2006年较2005年RCA指数增长了 15.2%;尤其在近 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均加大对文化商品对 外贸易的投入,因此,表现在RCA指数上增长较为迅速,2009年为3.13, 2010年 3.49, ,2011年增长到3.71,平均增长率达7.5%,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指数随 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比较快速,竞争能力拥有越来越强的比较优势。
韩国自2001年开始实行文化立国政策,表现在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上效果也是比 较明显。2002年RCA指数已经超过2,在2004年更是超过2.5的临界点,拥有强烈 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出2002-2005年间,我国文化产业RCA指数均低于韩国,说明 韩国较我国在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然而,随后两年韩国文化产业 RCA却出现负增长现象,在2006年,中国RCA指数超过韩国0.06个百分点;韩国 近年来文化产业对外贸易也是逐年增强,并且较我国拥有比较优势,但是,2006年 -2011年韩国RCA指数平均增长幅度不足5%,可以看出韩国文化产业RCA指数尽管 每年增长,但速度却并不明显,由此,推断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在不久的将来将赶 超韩国,并逐渐拉开差距。因此,由表得知,当前阶段,中韩两国文化产业竞争性逐 年增强,我国要想赶上并超过韩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应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速度, 才能在中韩两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中拥有强烈的比较优势。

4.3出口相似度指数
出口相似度指数(Export Similarity Index,ESI)从结构竞争视角分析产品的竞争性,
其优点在于随时间推移趋于收敛,指数的上升能反映岀一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
构演进与工业化进程等特性。它可以从商品域和市场域两个方面对两国某产品的岀口
竞争性进行考核。

式中Sp(ij, 1)表示i国和j国产品1的出口相似度指数,X代表出口额,上标1代表 第1种出口商品,它两个下标依次代表出口国(i国或j国)和出口目的地k市场,X、k/Xik 表示i国出口到k市场中第1种商品所占的份额,X'jk/Xjk表示j国出口到k市场中第1 种商品所占的份额。其中0<Sp(ij, 1)<100,若i国和J国出口到k市场的商品分布完全 相同,则S指数值为100;反之,若完全不相似,则该指数为0, 一般认为50vSP(ij, 1), i国和j国产品岀口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当20<Sp(ij, 1)<50, i国和j国产品出口具有 较高的相似度,当Sp(ij, 1)<20, i国和j国产品出口具有很弱的相似性。
本文针对中韩两国2002-2011年文化产品出口情况,选取相应数据,代入上述公 式得到如下表4.3。
表4.3 2002-2011年中韩两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和市场相似性指数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产品相似性指数    9.80    9.39    10.68    11.58    11.65    11.60    11.65    11.70    11.75    11.81
市场相似性指数    8.28    8.59    9.91    11.19    11.95    11.82    11.95    12.31    12.42    12.47
资料来源:根据UNC0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由表4.3可知,2007年之前两国文化贸易的产品相似性指数比较小,平均值不超 过10。这说明屮国和韩国的文化贸易产品的竞争性比较小,两国在文化产品和服务 出口的世界市场分布差异较大,在国际市场上有各自的出口市场目标。这和现实中韩 两国的岀口情况是一致的:中国输岀的文化产品50%以上是“文化硬件”,而韩国岀 口的文化产品主要是影视、游戏、动漫等“文化软件”。由于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的内容不一样,因此,两国的国际文化贸易竞争性比较小。然而,可以看出,自2008 年至今,两国ESI指数越来越大,说明两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竞争性也越来越强。主 要由于最近儿年我国重视对文化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对外贸易出口,通过了一系列的 法律法规文件来增强对高附加值产品动漫、影视等的对外贸易。同时,从纵向的比较 来看,中韩两国的市场相似性指数从2002年的8.28增加到2011年的12.47,进一步 说明了两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竞争性逐年加强,竞争日益激烈。

5中韩文化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5.1贸易互补性的评价指标及含义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而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该理论为关于贸易互补性的含义提供 了依据,即如果一国集中出口的产品结构与另一国集中进口的产品结构吻合,那么两 国的贸易具有互补性。如果两国的贸易具有互补性,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与实现规模化 生产可以给贸易双方带来较大的利益。相反,一方集中出口的产品并非另一方集中进 口的产品,那双方贸易的互补性较小,两国贸易发展潜力将受到限制。本文主要通过 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中韩各类化产品贸易互补性。

5.2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性
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
T=1-|X-M|/(X+M)
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 取绝对值。T的取值范围为[0, 1], T=0时,表示没有发生产业内贸易;T=1时,表明 产业内进口额与出口额相等;T值越大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首先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观察中、韩的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如果一国某 产品以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则说明了该国该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同时大量出口和 进口,这就为两国间开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空间。
表5. 1 2003 一 2011中韩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中韩TSI    古董收藏    书籍    报纸、杂
志    其它印刷
品    音像制品        视听媒介
                        视见乙术    
2003    0.48    0.62    0.08    0.85    0.05    0.15    0.60
2004    1.00    0.00    0.00    0.00    0.13    0.45    0.98
2005    0.00    0.32    0.13    0.64    0.17    0.22    0.92
2006    0.65    0.23    0.10    0.29    0.02    0.18    0.25
2007    0.00    0.43    0.10    0.97    0.87    0.21    0.21
2008    0.00    0.62    0.13    0.52    0.00    0.12    0.19
2009    0.00    0.78    0.12    0.35    0.85    0.21    0.22
2010    0.00    0.91    0.12    0.29    0.41    0.03    0.52
2011    0.00    0.70    0.26    0.34    0.25    0.02    0.04
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表5.1计算了中韩近十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自2003 -2011年,中韩在古 董收藏、报纸、杂志和视觉艺术方面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小于0.5,其它印刷品音像 制品和视听媒介近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也均小于0.5,以上所提的六个产业均以产业 间贸易为主;而书籍近五年来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大于0.5,可见书籍在屮韩两国间 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到2011年,中韩两国关于书籍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为0.7, 这反映了中韩在书籍产品上同时大量进口和出口,存大较大的产业内互补空间。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章可以得岀以下结论:
中韩两国在文化产品上各有其优势产品,如中国对韩国在的古董收藏、印刷品、 视觉艺术一直呈现比优优势,且比较优势程度很明显;韩国的书籍、报纸、杂志、音 像制品和视听媒介-直居于比较优势。    I曰
就文化产品出口而言,中国是韩国较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中国对韩国的总体 文化产品间的贸易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在书籍、音像制品、视觉艺术三类产 品上,存在较大的向韩国出口的增长潜力。    com
中国与韩国的音像制品,属于具有互补性且贸易金额较小的产品,可以在这些产品上存在更大的贸易空间

6研究结论及对策
6. 1结论
今天的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形势,韩国和中国文化贸易的 合作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虽然韩国和中国在文化产业的合作方面仍 有一些阻碍,例如历史或意识形态等方面,但韩中合作与互补是必然的,韩中两国的 资源具有互补性,所以双方可以合作达到利益的提高。韩国和中国的政府应把重点放 在文化资源的结合,共同创造出东亚地区新的文化贸易地带。与全球的贸易接轨,韩 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已经逐渐脱离了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文化产品逐渐走向了资 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文化服务,转变的速度比中国快很多。韩中两国文化产业价 值链的节点不一样,不在一个点上,所以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韩中两国应该进行合作 从中得到利益,但是虽然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竞争,因此, 韩中两国不仅要进行文化产品方面合作,同时,也应釆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利 益不受到对方的侵害,保护国内的市场,争取潜在的市场。然而到2011年随着中国 文化贸易的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贸易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更强的实力与 韩国竞争,相对互补性将会逐渐减弱。韩中两国都将会实现文化产业的大步发展,使 其地位和水平提高,通过两国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对双方文化贸易的促进,不仅两国的 文化企业规模将会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也会提升。在不断得到进步扩大高 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同时,两国文化产业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将重新整 合,使韩中两国文化产业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蓬勃发展。

6.2对策
韩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尤其在遭到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 已将文化产业研定为21世纪国家经济的支注产业。韩国走出金融风暴,文化产业功 不可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从21世纪新高度来认识中国的文化和文化产 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
(1)加强中韩两国文化产品贸易往来
文化底蕴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在地理位置相邻, 文化相近的国家在文化产品贸易相互促进,中韩同处东北亚,地理位置的相邻,文化 宗源的相近使两国更应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加强合作,加强两国间文化的交流,拓展
 两国间文化产品贸易空间。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贸易市场规则的制定和重 塑,努力减轻或消除国际文化贸易的壁垒,改变现行国际文化贸易的格局。为文化产 品的输出创造一个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2)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无论是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 还是生产经营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应建立文化产业研发基地,优化组合文化产业资源, 发展集约经营,建立文化产业链,形成规模优势,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此外,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入也是必要的。这种投入既表现为政府制定了大量促 进产业发展的文化法规和经济政策,如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的多种产业优 惠、奖励政策和措施,也表现在直接的资金供给,如不断加大政府文化产业预算投入, 及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各类专项基金的设 立。在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部门应发挥积极作用,设立专门统筹机构,制定文 化产业规划,完善产业经济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实行内联外引,打破各行业界限, 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 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性扶持。
(3)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要想调整文化产业结构,需要在文化产业的管理制度上创新。有效的制度创新是 在文化产业生产力结构的同步创新变革下,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产业的发 展要求制度上的配合。实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在统一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将公益性文化产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适度剥离。根据市场与意识形态相关制度的不 同,对文化企业进行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区分,然后分类指导,并分步骤实施创新性的 体制。另外,全国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的信息化,积极进行文化产业在管 理制度上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4)实施开发性保护政策
中国的文化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都较低,这是由文化 产业特有的属性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幼稚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随着世界文化产 业的不断扩展以及国际文化贸易势头的兴起,单纯依靠文化产业保护己无法适应时代 的潮流与中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对文化产业 领域实施开放型适度保护的政策。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内涵是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对幼稚产业实施动态的适度保护,应用到文化产业领域即按照保持开放的原则、竞争的原则和逐步缩小保护的程度和期限的原则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竞 争的能力。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型保护政策在坚持开放的条件下对文化产业实施适度 的保护,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文化贸易的发展更为适和有效。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环境下,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 要动力和源泉。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实现文 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向 文化产业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7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