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小学识字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探究
关键之处.2.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充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呈现多样性,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应用的不够充分:一是,盲目照搬课本教程.绝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就是完全按照课本内容,并没有进行比较认真的制作和修改.如果单纯的是将课本中的文字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中,不仅不会带给学生识字学习的新鲜感,而且也是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一种资源浪费.二是,忽视文字教学的技术应用.我们知道多媒体可以融入丰富多彩的画面感,尤其是一些小学课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力较强,例如乌鸦喝水.称象等课本,栩栩如生的多媒体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文字教学的作用被削弱.2.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学生参与多媒体设施使用率较低.由于教学设施的局限性,学生对于多媒体设施的使用只有在多媒体教室才可以实现,因此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视觉进行学习,不能够通过真实的使用提高对文字的感知力,可以说,多媒体设施使用频率不高,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另外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于汉字的学习能力也不相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相同,例如拼音.汉字笔画等均同步进行,这就导致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够紧跟教学进程,学生主体被忽视.2.3.与传统教学手段缺乏衔接首先,多媒体课件与板书冲突.对于小学识字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几乎与传统的板书一样,这就导致在识字教学中,板书内容会与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重复,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作用,显然没有协调好传统板书进行识字教学.其次,人机交流替代传统的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实现了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然而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语文作为一门蕴含文化修养的学科,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文情感交流,尤其是一些含义深刻的汉字,需要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3.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建议3.1.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要,创新课本教程的课件编创.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视听技术进行课本教程的创新,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课本教程知识的穿插,不仅可以教授新的汉字知识,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巩固以往的汉字知识,提高汉字教学效率.二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汉字拆分.我国文字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字,这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汉字拆分,区分汉字的偏旁.拼音,例如清和请.坐和座等,这些汉字知识都可以进行拆分教学,实现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充分利用.3.2.提高对学生的主观引导一方面,引导学生领悟象形字.象形字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将课本教程中的汉字进行创意.借助古人象形文字的启示,进行教学实践.例如山辅助图片形式,绵延的高山此起彼伏,就如山字;再例如牛,牛角弯弯长长的嘴,整个汉字非常清晰,也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另外一方面,调动不同个体的学生参与.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进行识字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特别的关注和引导,无论是拼音教学还是汉字笔画和偏旁部首,都必须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可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案例或者是小习题,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练习实现对每一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3.3.促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第一,强调传统板书教学的重要性.板书与多媒体课件不同,其不仅是教师对课上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同时也是对我国汉字的一种文化传播.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不能够摒弃传统板书教学.第二,协调人机互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该确保教师.学生.汉字之间的互动性,其教学的重点是汉字,那就要以汉字教学为核心,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汉字之间.教师与汉字之间的互动,并借助人机交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率.4.结语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技术手段.互动模式以及教学效率等方面都会得到提升,也希望通过论述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一些实践参考.参考文献[1]汪琰琰.简析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0).[2]王彬.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探索探究[J].我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3]唐英.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的三偏离[J].新课程导学,2012,(09).[4]李雅红.不要让屏幕遮没了黑板——多媒体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板书的生存诉求[J].新课程探究(下旬刊),2012,(03).[5]朱彩云.多媒体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J].我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06).[6]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孔建伟.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03).[7]多媒体拓宽小学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J].徐俊杰.我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