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
财务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地位,且目前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致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多种多样.诸多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缺失,正渐渐发展成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因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此,只有充分认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究相应的对策,才能持续增强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并逐步消除国有资产浪费现象.文章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征着手,剖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点及产生的缘由,并提出了一些防范举措.关键字: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socialistmarketeconomyandthedeepeningofthecountry'sfiscalpolicyreform,thefinancialmanagementofChina'spublicinstitutionshasbeencontinuouslystrengthened.However,duetothespecialstatusofthepublicinstitutions,andthecurrentmanagementsystemandsystemarenotperfect,thefinancialrisksofthepublicinstitutionsarevarious.Thelackoffinancialriskmanagementcausedbymanyfactorsisgraduallydevelopingintothemaincrisisfacedbytheinternalmanagementofpublicinstitutions,whichseriouslyaffectsthenormaldevelopmentofpublicinstitutions.Therefore,onlybyfullyunderstandingthefinancialrisksofpublicinstitutions,findingoutthecausesandresearching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canwecontinuetoenhancetheabilityofpublicinstitutionstopreventfinancialrisks,ensurethesmoothoperationoffinancialmanagementofpublicinstitutions,andgraduallyeliminatestate-ownedassets.Wastephenomenon.Thearticlestartswiththecharacteristicsoffinancialrisksofpublicinstitutions,analyzesthemainperformancepointsofthefinancialrisksofpublicinstitutionsandthecauses,andputsforwardsomepreventivemeasures.Keyword:institution;financialrisk;internalcontrol;
一.探究的时代与意义相较于一般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更趋向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财务收入除其业务收入外,还包括国家给予财政补贴的收入,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财政补贴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因缺乏对财务管理的约束机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表面上看似微小,实则可能会给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和管理埋藏隐患.与此同时,财务活动大量增加且越来越复杂,其筹资渠道以及资金管理也不再局限于曾经的单一化范围,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新时期,要充分剖析和探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采取有效举措,增强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以有效避免重大经济损失,持续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一)核算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会计准则在不断地变化,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行修订.更新以适应国际会计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相关财务人员时刻密切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动情况,努力学习新的准则,紧紧追随背景的步伐.然而,由于会计对新的理论.新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不及时的.在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大量增加且复杂化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或偏差,从而引发财务核算风险.(二)支付风险支付风险主要是指由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制度性缺陷导致的财务风险1.预算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解决部门之间互相挤占预算经费的冲突.然而,大部分事业单位自身只注重对预算制度的完善工作和预算管理的实施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把控和管理预算工作中的资金支出,常常不能合理地安排预算指标,导致单位预算中的各种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和公共资金,无法清晰地表明具体用途.在这种状况下,事业单位根本就没办法改善部门预算不足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为了稳定自身的发展,以及营造一种保持预算的平衡的表面现象,各部门便会偷偷占用专项资金来填补资金缺口,这些情况就会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承受着十分巨大的违规支付的风险.(三)债务风险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部分来自国家财政直接拨款,所以事业单位的借贷能力十分有限.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影响,许多事业单位不顾本单位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盲目扩大再生产和相关经营发展,更有甚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就通过向银行贷款等借贷方式来满足自身过高的资金需求,进行负债经营,使得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2,从而影响单位正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管理.再加上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的特殊性决定其偿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外部环境对事业单位的贷款管理机构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事业单位要想从外部获得贷款会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必须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债务问题的出现,因为事业单位一旦遭遇债务问题,就会很难顺利渡过难关.(四)投资风险为了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许多事业单位利用现有的资本进行投资活动,投资活动分为内部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主要是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许多单位过度注重对内投资,投资力度甚至超过了自身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因为投资的对象基本为基础设施和设备,也就意味着这些资金就会转化为固定资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事业单位资金难以周转,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就对外投资而言,由于许多单位的投资决策者没有专业的投资知识,无法科学剖析和严谨判断投资项目是否适合单位以及是否可行,而且他们大多情况下不能准确地估计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再加上投资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投资决策不仅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预期收益,还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财务风险.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一)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大量增加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就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方法来应对,这将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单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会形成错误的想法,他们认为事业单位只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经济活动,财务风险就没有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错误的想法极其容易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态度不正,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因此事业单位必要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工作就无法进行,从而引发财务风险.(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缺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然而,大部分单位在选择和执行预算管理办法和制度时,存在缺陷.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均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3,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只考虑了单位当前以及近期的发展规划,而没有将单位未来的发展规划也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无法防范和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方案就无法发挥其本来具有的作用,相应的,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也会减弱.此外,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执行与预算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维持常态化资金的正常运转,事业单位内部就会互相挪用项目经费,还有些单位为了达成预算进度甚至超前使用经费,这些现象都给事业单位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的环境中,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渐渐迈向多元化的发展轨道,财务工作量大幅增加,财务管理工作也更加复杂,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然而,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且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复杂,这便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紊乱.(四)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科学无论什么单位.企业,要想维持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都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但是,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主观性.盲目性与经验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密切相关.当管理者对财务活动进行决策时,受到主观性与经验性的影响,他们既缺乏合理的判断又无法科学地剖析财务风险,所以往往会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财务决策,这种决策往往较为片面,缺乏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时,基本上由一把手全权操控,其余人员多是附和,这种没有经过集体探究探讨的财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它会增加财务决策的失败率,造成资金的浪费及流失,削弱单位的偿付能力,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五)事业单位缺乏政府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拨款,但是,政府在对其的监督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监管职能位置空缺4,国资委成立后,也没有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的归属及其管理方式,因此,各事业单位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经营和管理资产.在这种状况下,事业单位很容易出现资产严重浪费.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此外,来自公众的监管也非常薄弱,广大媒体普遍关注公益机构的积极事迹,新闻往往偏向于报道这些事业单位的好人好事,事业单位的负面新闻却很少向社会公开,那些事业单位的不足之处不会曝光在社会公众面前,导致社会公众没有办法监督事业单位.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举措(一)主动控险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财务人员既要策划财务活动,又要管理财务活动,他们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这么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发生率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培育这些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并且要经常性地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宣传财务风险的相关知识,对财务人员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从根本上增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二)科学管理和决策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管理在单位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将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的未来相结合,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预算管理经验,使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来,建立一套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预算剖析和预测工作时,要学习和运用科学.先进的方法,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要增强预算执行力度,要求单位财务人员必须做到实时跟进预算执行进度,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事业单位也应建立预算管理责任制,将责任细分到部门和个人,对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核.监督与验收进行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各项活动经费按照预算计划支出.(三)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该把自身的特点.需求等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相结合,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者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并且不断审查.调试.定期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适合单位发展状况.是否能够满足单位发展需求进行评价,以达到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目的.同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单位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应该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负责监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小组还要定期审核单位各项财务数据,仔细核查单位每一笔出入资金的审批记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四)政府及社会各方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事业单位所受到监管力度低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政府应重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尽快建立一套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所用到的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监管.在事业单位领导层的任命方面,政府应完善选拔制度,使得事业单位领导选举更加民主.公平.公开,以减少社会各方面的质疑.此外,社会公众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媒体要时刻监督事业单位,要敢于揭发.披露.报道事业单位的负面新闻,令事业单位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参考文献[1]陈俊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举措剖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P122.[2]邓祖华.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探究[J].当代经济,2011,((24):P24-25.[3]何澄.简析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剖析[J].财经界,2014,(18):P167.[4]何泽华.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科学防控[J].会计之友,2012,(31):P75-76.[5]刘永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剖析及防控举措探究[J].背景经贸,2016,(19):P37-39.[6]王树理.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P43-44.[7]张蔚然.剖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防控管理[J].当代经济,2016,(21):P94-95.[8]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A].2012.注释11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从2000年开始,财政部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决定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统一实行新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独立完整的部门预算.22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33增量预算方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预算方法.4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国务院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