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的加大,中职生数量日益庞大,中职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显,特别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明显.而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低下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中职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地发现和干预,以至于中职生各种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关键字:中职生;心理健康;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教育对策;中职生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青年群体,年龄在14~18岁之间,大多是由于成绩差,无法考入普通高中,还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者是经济困难家庭.与此同时,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仍然不健全,社会过度尊重高等教育,使得中等职业学生无法获得社会认可.在此情况下,中职生在面对各种挫折和压力的时候,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和自杀死亡情况.范红敏等采用CES-D抑郁量表对110名中专学生进行调查显示[1],可能有抑郁者为45.46%,肯定有抑郁者为31.82%,有严重抑郁症状者为13.63%.笔者在进行2018年探究生论文的调查探究中发现,中职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检出率高达57.8%和17.0%,发生率远要高于一般人群.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需要关注和解决.为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国家22个部门在2016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指导意见明确指出[2]: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全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自杀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中职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国家政策要求,笔者就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如下阐述.
1行政管理部门须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法规的建设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变时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个体心理问题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但目前仍面临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的问题.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制订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探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问题;教育部门应健全各级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只有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法规,才能为学校和各级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基础和保障,学校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社会各界和各组织机构才能依法依规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2建立及健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制度在当今的中职教育体制中,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心和目标仍然是学习成绩和就业.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服务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心理健康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和能力等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提升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制度,完善心理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将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帮助专业人才实现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从而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和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为遭受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3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迟,教育机构和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师资力量不够或不专业等问题,已不能适应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即便如此,心理教育课还经常被各种正规课程占用.而且一些学校的心理教师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甚至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职学校应构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和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活动体系,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善现有的不足,构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就中职学校而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了人格.生活.学习和升学等方面.在人格方面,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在生活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学会从内心去关心自己,帮助他人,处理人际关系,排解和克服学习及生活中的压力,提高自我情绪调适能力等.在学习方面,学校和教师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激发学习潜能.同时,根据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交叉和融合各课程知识.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组办招聘活动.学校还应拓宽学生的升学渠道,与高等院校对接,积极开展三二分段.自主招生.3+证书等高职高考活动.4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4.1强化中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按照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目前,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都必须按照要求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但是,有部分中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功能设置不齐全,辅导教师配置不到位,或者没有,咨询室形同虚设,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健康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监管,加大力度对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环境条件.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的投入.督促学校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持有相关专业学位和资格证书,具有较好实践和操作能力.以此,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的功能和角色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健康心理服务,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4.2强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培训和班主任的心理学知识水平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都是由心理专业教师兼职担任,甚至有些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不是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来担任.因此他们的心理专业知识水平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或者心理健康知识陈旧,不能顺应背景的变化和要求,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3]: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获得证书的教师还需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对专业知识以及实际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坚决不可随意安排其担任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因此,中职学校应建立并实现心理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心理人才培养.鼓励心理辅导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专业知识培训,与校外专业辅导结构对接,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能力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发挥其功能角色作用.中职学校班主任作为学校的主力军,在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班主任都不具备心理学知识,也未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以至于无法识别和正确处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地发现和很好地解决.因此,中职学校还应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每年开展或组织1~2次的校内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其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辅导能力.同时,还应促进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让班主任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中来,以至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起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作用.4.3定期开展中职生心理筛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由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相同阶段的高中生要低,在中职学校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工作,及时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在校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和干预过程,对于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探究和处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5建立高效的家校沟通平台及构建良好家校关系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家庭.社会.个体.学校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各探究结论可以发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且有些心理问题直接来源于家庭因素.父母的情感温暖.支持和理解可以减少青少年个体抑郁的表现.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亲子沟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保护因素.同时,学生优质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良好的沟通.因此,建立高效的家校沟通平台,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荣誉和表彰通过家校平台分享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一起分享喜悦.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将学生在学校的平时表现和违纪情况及时通报家长,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家校沟通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微课掌上通.家长通等平台建立或者通过家访来实现.6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来关心和帮助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中职生群体日益庞大,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单凭现有的力量是不能很好地解决中职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呼吁社会各界和组织机构共同来参与,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关心和帮助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可以通过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展览.自媒体等现代和传统相结合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总而言之,如何提升中职生的抗挫和自我调适能力,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参考文献[1]范红敏,田立民.110名中专学生抑郁症状的调查[J].华北煤炭医学报,2001,3(5):545-546.[2]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等.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Z].国卫疾控发[2016]77号,2016-12-30.[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基[1999]13号,1999-08-1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