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浅析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我国化,对习近平新背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理解有所启示.关键字: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我国化;实事求是;Abstract:TheSeventh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definedtheconnotationofMaoismscientificallytosomeextent.LaterintheSixthPlenarySessionoftheEleventhCentralCommittee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thepartydefinedtheconnotationofMaoismfully,accuratelyandscientifically.TheTwelfth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hasadjustedtoMaoismslightlyandrespectivelyintheConstitution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attheSymposiumonthe110thAnniversaryofComradeMaoZe-dong'sBirth.TheconnotationofMaoZe-dong'sthoughthasclarifiedthethreemajorrelationshipsbetweenMaoZe-dong'sthoughtandMarxism,China'spractice,MaoZe-dong'sthought,andpromotedthesinicizationofMarxism.ToXiJin-pingneweraChinesecharacteristicsocialismthoughtconnotationunderstandinghastheenlightenment.Keyword:Maoism;sinicizationofMarxism;seekingtruthfromfacts;党章和宪法都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人民近代以来苦苦奋争的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发展.但前提和基础是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弄清楚毛泽东思想是什么至关重要.拙文从科学概念提出.表述概括过程.科学内涵理解.重要历史启示四个维度来略谈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粗浅认识.一.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确立经历了反复比较的过程,从少数人提及到全党接受认可,犹如大浪淘沙.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曾被贬为农民意识和狭隘的地方观念不受重视待见.但是革命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革命就会取得胜利,反之就遭遇失败.残酷的现实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毛泽东思想科学性及其威力,党内开始学习探究宣传毛泽东思想.延安时期,一些领导同志在谈及毛泽东著作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使用具有命名价值的概念.被誉为第一个为毛泽东的理论命名我党理论教育工作者张如心倾向选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叫法,两种叫法混和使用,没有刻意追求.编纂全国第一本毛泽东选集的邓拓采用毛泽东主义概念.为毛泽东思想宣传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们党内称作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刘少奇偏好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和毛泽东的思想名称,用来概括毛泽东同志的理论主张,两个名字互相替代,也并不固定唯一.1943年7月,为积极响应毛泽东提议,王稼祥在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我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首次出现毛泽东思想概念.王稼祥是我们党内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第一人,较早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关系,这一当时全党急需正确认识的重大关系,旗帜鲜明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我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便是我们现在所知晓的,关于毛泽东思想内涵表述三个是中第一个是的雏形.这只是王稼祥等少数先进人物的看法,直到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才被全党所接受并广泛宣传.这里要指出的是,当时党内即便是王稼祥同志,也把毛泽东思想等同毛泽东的思想.全党对二者关系认识曲折历程本文后面部分将有较细论述.二.毛泽东思想内涵表述过程不同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界定,与我们党当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和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密切相关.毛泽东思想的内涵表述过程经过了两次概括和二次补充的过程.1.第一次概括是1945年党的七大党的七大在中共党史上是个极其重要时间转折点,严格意义上标志着实现建党以来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全党各方面空前团结统一.刘少奇在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立足于党的指导思想建设高度,破天荒地在党的最高规格会议上专门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刘少奇不仅吸收了王稼祥关于明确毛泽东思想归属马克思主义的已有成果,而且在此基础上大大推进了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当时对马克思主义与我国革命关系存在模糊认识突出问题,他郑重增加了毛泽东思想与我国革命实践关系的辩证论述,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我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这便是现在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第二个是的最初形态.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刻认识,是集中全党智慧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最高水平.但是全党总体上对毛泽东思想内涵的认识,没有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或者说混淆二者关系.那个时候毛泽东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居多,所以这种认识缺陷虽然对当时的革命实践没有造成致命性的损失.2.第二次概括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是迄今为止对毛泽东思想最权威系统的经典论述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历史决议)全面准确完整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即三个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我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我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领导我国共产党对待毛泽东思想科学态度方式,与赫鲁晓夫领导苏联共产党粗暴轻率全盘否定斯大林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三十余年过去了,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阐述,仍然以历史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表述为范式模板,经得起了历史考验和岁月洗礼,充分证明其当初界定的科学性.3.第一次补充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我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在历史决议三个是基础上,对第二个是进行修改,添加了和建设三个字.虽然只是细微调整了三个字,但释放意义却深远重大,表明全党开始对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贡献予以认可,充分肯定了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1993年,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强调毛泽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我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由以往表述三个是变为了二个是,即删减了原有第二个是.但是与党的十二大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内涵阐述实质一致.4.第二次补充是进入新世纪的2003年迎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表述,基本沿袭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我国共产党章程相关阐述.但是,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5]在十二大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第一个是表述上,又补充创造性三个修饰性的文字,强调毛泽东思想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拍照式的,而是有一系列独创性的东西.2013年迎来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习近平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点对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进行了阐述,继承前人成果又极富新意.虽然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没有直接论述,但是继续强调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独创性.当前面临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背景,与毛泽东所处的背景有很大不同,突出学习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强调它的方法论指导更有现实需要之考量.需要说明的是,建国前后考虑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等因素,毛泽东和党中央始终保持低调和清醒,党的八大决定不提毛泽东思想.50年代中后期以来左的思想,造成很坏影响.三.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理解,简单地说是如何理解这三个是.1.第一个是从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维度,来阐释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归属问题它是对质疑毛泽东思想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回应.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也不可能有什么其它的主义,才能从根本上引领我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同一个主义而不是两个主义.基本立场完全一致:都代表天下广大劳苦大众的利益,替老百姓说话做事,通俗地说是屁股始终坐在老百姓这一边,与人民同穿一条裤子.基本观点完全一致:比如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法完全一致:坚持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来源我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我国特色体现了其特殊性.如果把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比作一个个现代经营模式连锁店,那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店.[6]两者是总部和分部,或者主干和枝丫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总店在德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开的分店,当然在俄国等多个国家也有分店.之所以要马克思主义我国化,是解决不同于西欧和俄国国情的我国特殊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只提供方法论而非具体方案的内在要求.在当代多元文化交锋并存各种思想学说轮番粉墨登场时代下,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真正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不二标准是,看它能否一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否能有效解决我国现实遭遇重大出问题和潜在风险挑战.2.第二个是从与我国实践关系的维度,来阐释毛泽东思想的真伪检验问题理论问题归根到底不能从理论自身寻找,检验真理最终标准还是靠活生生实践,这本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在认识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立场的体现.真理标准在今天看来是常识问题,但在左倾思想占统治的时期,许多人模糊不清不敢表态亮剑,实际工作中常常以领导人的态度和说法为检验标准.邓小平非常有远见以领导真理标准大探讨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切入口,进行理论上拨乱反正,剔除过去附加毛泽东思想上左和右的东西,使毛泽东思想重新回到了它的本真.一方面,实践是理论之源,毛泽东思想是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反映,否则毛泽东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变得不可思议.另一方面,固然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而意识从性质上看有正确和错误区分,但是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实践作用具有质的区别,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科学理论的内在根据.我们冷静理性剖析发现,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即使毛泽东这样的伟人领袖,其个人思想认识中也存在着局限甚至错误成分.20世纪70年代后,区分毛泽东的思想中正确和错误不仅有必要性更有现实紧迫性.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概念,我们党赋予了其特定内涵,凡是最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哪怕曾遭遇被打入冷宫,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相反被实践证明是最终错误的,不管当时被一些人如何顶礼膜拜,哪怕毛泽东晚年极力支持看重的理论观点,比如红极一时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也最终从毛泽东思想范畴被清理出去.3.第三个是从与毛泽东的思想关系的维度,来阐释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主体问题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当然主要是毛泽东的思想,而不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确切地是指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正确思想,突破了长期混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的传统认识.因为从性质上看,毛泽东的思想分为正确和错误两个部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占主流.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也在毛泽东思想中占主流.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主要集中他的青中年时期,主要对应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虽然理论上有其必要但在当时还不是很紧迫,导致全党包括毛泽东本人长期把毛泽东思想等同毛泽东的思想,以致后来造成严重的后果.毛泽东的错误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晚年也就是建国后尤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占支流,不能放大也不能视而不见,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包括其他领导同志的正确思想,比如李大钊等一大批中共党人在不同时期对毛泽东思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名副其实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全新的认识在历史决议中得到全党确认.毫无疑问,其他领导同志的思想也存在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当然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简而言之,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关系,用数学语言形象表达是交集关系,不是完全重合.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作必要的区分,是在我们党总结历史教训过程中对毛泽东思想内涵的重大认识突破.四.重要历史启示1.强调问题导向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认识重大创新或细微调整,折射着强烈现实需要.在共产国际解散意味中共不再有婆婆约束开始需要独挡一面,国民党反动派叫嚣马克思主义不适合我国和极力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关键之时,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既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又及时树起了非常管用的新旗帜,意义重大而深远.20世纪70年代后,针对当时社会蔓延一股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的论调,历史决议科学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关系问题.二者有何异同是我们党长期想解决但一直未解决好问题,混淆它们的联系区别所造成现实的后果日益严重.二者内涵和边界厘清,实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重大飞跃.2.坚持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对待毛泽东思想本身也要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曾经把毛泽东思想神化,认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都是绝对正确,两个凡是派就属于典型把毛泽东思想绝对化.我们也要抵制对毛泽东思想采取历史虚无主义,宣扬过时论,无视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这两种做法都不是我们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3.符合认知规律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认识,经历着从少数人见解到全党共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过程,遵循了认识的一般规律,体现了能动革命反映论.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复杂,作为对我国丰富实践理论反映的毛泽东思想,其内涵和内容也必然极其丰富.人们对博大精深的毛泽东思想的掌握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发生曲折反复,也是正常的.当然,我们主观上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它.总之,毛泽东思想内涵界定过程,充分彰显着我国共产党人理论自信.今天探讨这个话题似乎陈旧过时,但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7]对于习近平新背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理解有所启示.参考文献[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2.[2]中共中央党史探究室.我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666-667.[3]我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我国共产党章程[M].人民出版社,2012:2.[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5.[5]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5.[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6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6篇导航:第一篇:毛泽东思想论文第二篇:在印度毛泽东思想的传播第三篇:第四篇:探究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其不足第五篇:探究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第六篇:浅析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形成及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