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这样的地理位置天然地就与不安全感联系在一起.从陆上周边来看,活跃在我国周边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以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都直接威胁我国的安全.此外,还有朝鲜半岛核危机,事实上已经上升为我国周边安全的重要问题.从海上周边来看,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着岛屿主权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之争等问题.因此,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趋势.但是,从战略的层面看,有四大结构性矛盾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即我国对外开放与岛链困锁的矛盾.我国的和平发展与周边国家的非武力挑衅的矛盾.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TPP协议的矛盾,以及我国和平崛起与美国和平遏制的矛盾.因此,处理我国周边安全问题需要我国智慧.关键字:周边安全;和平发展;岛链困锁;一带一路;和平遏制;
FourMajorStructuralContradictionsAffectingChina'sPeripherySecurityHuJianAbstract:ChinaislocatedintheeastofEurasiaonthewestbankofthePacific.Thislocationisnaturallylinkedwithinsecurity.Fromtheperimeteroftheland,terrorism,separatism,extremism,andothertransnationalcriminalactivities,whichareactiveinChina'speriphery,directlythreatenChina'ssecurity.Inaddition,theKoreanPeninsulanuclearcrisis,infact,hasrisentoChina'sperimeterse-curityissues.Forthearoundseaareas,Chinaandneighboringcountrieshavedisputeoverislandsofsovereigntyandotherissues.There-fore,theproblemofChina'speripheralsecurityshowsatrendofdiversityandcomplexity.However,fromastrategicperspective,therearefourmajorstructuralcontradictionsaffectingChina'sperimetersecurity,thatis,China'sopeningupandthedifficultiestrappedchainofislands,thecontradictionbetweenChina'speacefuldevelopmentandnon-armedprovocationsofneighboringcountries,theconflictbe-tweenChina's"TheBeltandRoadInitiative"andtheUnitedStates'TPPagreement,andthepeacefulrise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tocontainthecontradictionofpeace.Therefore,dealingwithChina'sperimetersecurityneedsChina'swisdom.Keyword:PeripheralSecurity;PeacefulDevelopment;IslandChainTrappedLock;TheBeltandRoadInitiative;PeaceContainment;对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探究,学术界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一是探究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如美国的威慑.周边国家的政策调整.周边的热点等1;二是我国周边安全现象的剖析,如大国战略威慑与遏制.热点问题的升温.恐怖主义威胁等2;三是从周边安全的性质来探究,如周边态势的复杂性.周边功能中的复杂性.周边认知与决策的整体性.周边治理中所蕴含的全球性等,因而要在认识周边的同时要超越周边3;四是关注大国因素如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因素来思考我国周边安全格局4等等.这些探究都是非常有益的,然而,把握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我们还必须透过现象从宏观上来把握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结构性问题.邓小平当年曾经指出,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我国的发展首先是离不开周边.周边是我国当初改革开放的重要依托.今天,世界遭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处于低迷,而我国经济却风景独好,世界经济要走出困境有赖于我国经济发挥世界性的影响.因此,世界的发展需要我国,周边国家的发展尤其需要搭乘我国发展的顺风车.周边与我国山水相连.文脉相近.血缘相亲.唇齿相依.我国周边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大国成长的战略依托,而且也是我国安全的重要回旋地带.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周边存在着四大结构性矛盾影响着我国的周边安全.一.我国对外开放与岛链困锁的矛盾我国的对外开放并非纯粹是指经济上引进外资和我国企业走出去,这仅仅是狭义上的对外开放.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还应该包括我国从一个完全着眼于内部建设的社会走向在空间上与外部互通,市场体制.机制与国际市场对接,战略通道与外部互联,在对外交往上要主动承担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5等.空间.市场的开放是相对容易的,但战略通道与外部的互联则受制于复杂的外部关系而不太容易,特别是地缘因素和国际力量的分布使之变得更加复杂.反过来,战略通道的不畅通也会影响我国其他方面的对外开放.所以说,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第一个结构性矛盾就是对外开放与岛链困锁之间的矛盾.我国从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到逐步融入国际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入国际体系的中心区域.这个过程是从试办四个经济特区开始的,从四个经济特区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开放区.沿江对外开放区和内陆对外开放区,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对外开放格局仍然是一个着眼于内部的开放,而这种对外开放主要方式是筑巢引凤,即改善内部环境并引进外部资金.但是,我国经济对外关联度并不太高,一方面,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分开;另一方面,我国各种市场要素的流动主要还是陷入国内市场流动.此外,我国市场并没有主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所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并不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也并不算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行全方位.全要素走出去.在全要素走出去的情形下,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遭遇的就是岛链困锁的问题.岛链困锁既是一个自然屏障,也是一个人为性的障碍.所谓自然障碍是指沿着亚洲大陆沿岸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等群岛,对我国走向深海形成一种天然的障碍.这是第一岛链.另外,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和美国的马利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第二岛链.这两大岛链构成了我国走出去的自然屏障,尤其是在我国深海力量(包括军事力量.科技力量.蓝海经济力量)还相对弱小的情况下,我国对外开放就难以突破自然岛礁形成的屏障.所谓人为性障碍是指自冷战以来,美军主要兵力都驻扎在第一岛链上的军事基地上,对我国形成一种遏制的态势.另外,以关岛为中心,由驻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成,它是一线亚太美军和日韩等国的后方依托,又是美军向我国方面挤推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提出战略东移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更是要借助于岛链来对我国崛起进行战略遏制.然而,随着我国海上力量的不断壮大尤其是航母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有效战斗力,此外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蓝海经济的发展,我国也许不一定要通过军事上来突破岛链困锁,很有可能将通过深海经济的发展与西太平洋各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和海上合作以突破美国的岛链困锁.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互动,体现我国新的开放即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是共同构建一个货物.人才.资金.技术.信息互联互通和人心相通的欧亚大陆新棋局.在海上,我国的目的也是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强化与美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使西太平洋各国乃至美国在利益上与我国深度相互嵌入.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对我国畸形遏制,那也意味着美国在遏制自己.正是这样一种利益框架使我国能够通过经济的方式和平突破岛链困锁.6二.我国的和平发展与周边国家的非武力挑衅的矛盾和平与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的两大背景主题.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渐形成了和平发展战略,即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两部白皮书7,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十八大又提出了树立全球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全新理念,在十八大以后的外交实践中,我国领导人不断阐述构建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思想.其目的就是表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在国际上遭到不少质疑,例如米尔斯海默就公然撰文指出我国的非和平崛起8.而在米尔斯海默之前,芒罗就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明的角度勾勒了我国威胁论的理论轮廓,是中美必有一战的重要理论依据.此外,还有关于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的诸多论调,最为突出的是权力转移理论.权力转移理论认为,权力转移必然导致冲突和战争,认为大国之间能力的再分配常常是导致国际局势不稳定.甚至引发大国战争的重要因素.9因此,持现实主义观点的西方学者大多都认为,一个国家力量的上升和能力的增强容易引发新的野心,并导致国际政治体系内公共品的再分配过程变得难以协调,因而,权力转移乃是冲突的最主要根源.所不同的是,即使是现实主义内部不同的学者,他们的着眼点也是不一样的.中美关系问题是战略性的双边关系,在第四部分有专门剖析,这里暂不赘述.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能否顺利地走下去,最直接的现实困境是遭遇周边国家的非武力挑衅.周边国家的非武力挑衅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情形:其一,朝鲜半岛核危机.朝鲜发展核武器虽然不是针对我国,但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尤其是美国因此不断强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甚至包括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长期以来,美国就一直想在东亚部署反导系统,实际上,当年美国研制萨德反导系统主要是针对苏联的中程导弹的.但是,1987年12月苏联和美国签署了中导条约,根据条约规定,苏美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及射程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继续履行中导条约.所以,俄罗斯后来不再生产中程导弹.然而,美国并没有停止开发萨德反导系统.朝鲜在2006年10月.2009年5月.2013年2月和2016年1月共进行了四次核试验.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加速了萨德系统的开发研制进度.2011-2013年,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域上开展了针对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拦截试验,一个重要借口就是要拦截朝鲜的中程导弹.2016年9月,朝又进行了第五次核试验.因此,美国明确表示韩国也接受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美国部署反导系统名义上是应对朝鲜的进攻,但是,萨达反导系统主要是针对中程导弹的,俄罗斯受到美苏中导条约的限制,早已经不发展中程导弹,朝鲜的中程导弹技术还非常有限,因而事实上萨德反导系统就成为遏制我国中程导弹的重要工具.因此,朝鲜核危机实际上是对我国的非武力挑衅.其二,钓鱼岛.安倍修宪和东海油气田的问题.钓鱼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一个后遗症,从历史文献来看,钓鱼岛是我国的,这方面的探究成果也非常多.但是,钓鱼岛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2012年,日本实现所谓的国有化之后,钓鱼岛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使得中日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修宪的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种悲情心理一直存在于日本的国民情绪中,即处于战败国地位的日本是一个非正常国家.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益上升的经济地位使其政治野心不断膨胀,不能继续忍受这种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符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卑微地位.1993年,小泽一郎在日本改造计划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正常国家的概念.而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最重要的举措就是修改和平宪法.和平宪法是战后日本在战败国状态下在国际社会强制下颁布的,是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最大障碍,而焦点则是宪法的第九条.该条明文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了达到前款的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10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意味着,日本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甚至连自卫的权利都不能写入宪法,这种现象实在不是一个正常国家所应该有的现象.特别是看到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现状,不免有被列为三等公民而不平的感觉,而日本大和民族的自尊感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此,修改宪法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也就自然变为日本政治发展的一项优先选择.11安倍上台后,修改宪法的进程加速,这激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极大愤慨.这不仅是在以非武力的方式挑衅我国,而且也是以非武力反击但却是不正常的历史观在挑战战后亚洲安全体系.这样做连一些日本学者都对日本对在和平宪法框架下实现脱胎换骨.成为爱好和平的国家表示极大的怀疑.12此外,东海油气田之争,也同样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日本在地理上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文化上最接近我国,但日本却始终把我国视为敌对之国.从历史来考察,数百年来,日本总是以小欺大,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制造的灾难,以及一直以来对我国存在着的认识偏见.因此,日本的一举一动无疑都会牵动我国的神经.其三,南海问题,南海涉及我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涉及六国七方的利益.再加上域外大国美国在这里经常搅动南海局势,使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13美国在南海的最大利益诉求是所谓的航行自由,当然隐含在其背后的是借助于我国与菲律宾等国的分歧以制衡我国.航行自由按照国际法规定是无害通过.但是,美国不接受12海里的领海权,只承认3海里的领海权.所以,即便美国承认南海诸岛是我国的主权,美国也认为它的舰船有权利到我国岛屿3-12海里的海域内活动.美国的问题在于由于只承认3海里的领海而没有尊重我国12海里的领海权;所以说,美国不是航行自由而是横行自由了.另一方面,美国和菲律宾在南海不断秀肌肉,美菲不断提升在南海地区联合军演的规模;菲律宾与美国还达成协议,允许美军以轮换驻扎形式使用该国5座军事基地.根据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菲律宾向美军开放的5处军事基地是邦板牙省的巴萨空军基地.新怡诗夏省帕拉延市的马格赛赛堡陆军兵营.棉兰老岛的伦维亚空军基地.中部城市宿务的麦克坦-贝尼托·埃本空军基地以及巴拉望岛的巴蒂斯塔空军基地.此外,菲律宾还不顾我国的抗议而向所谓的海牙国际法庭提交仲裁申请.即便是这样,我国仍然保持强大的克制并向南海周边国家展示我国的软实力,以命运共同体来实现共赢发展,以文化交流来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在南海地区创新地区公共产品以打造新的合作平台,以亲.诚.容.惠的原则来化解相关的争议和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关系,等等.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战略,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没有改变.在不涉及我国核心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我国不会改变和平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争,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主权方面从来就不会妥协.正如当年邓小平所说:如果国际上有人把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也不要害怕,无非拖延若干年,打完仗再搞建设.14三.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TPP协议的矛盾2013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最初,学术界对此有不少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内外统筹的大战略举措15,不只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更是一个长期的政治战略,而且还关系到我国未来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同时,一带一路也是改造国际秩序的战略,是我国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战略16.第二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我国的新马歇尔计划,这种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而我国可以借助于内部的高储蓄转化为对外的援助性投资,特别是在发展我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既能解决发展我国家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又能解决我国高储蓄和外汇高储备问题.这种援助性投资将给出资国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有助于遏制正在滋生的保护主义.17第三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设计,是我国资本输出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过剩产能的对外转移战略.(18)诸如此类争议迄今为止并没有停止.但笔者认为,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失之偏颇之处.因为它们没有真正弄清楚一带一路的内涵,而且是把一带一路置于美国的对立面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对立面来认识的.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一带一路的内涵就是促进亚欧非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如果上述五大领域内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实施,那么,一带一路通过经济发展的方式对欧亚大陆秩序进行重组是完全有可能的.18但是,一带一路绝对不是针对TPP的,也不是针对美国的.首先,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制定的任何战略不可能去挑战既有的主导国,也不可能去改造既有的国际秩序,而只能作为一个参与者和积极的建设者.同时,我国还没有能力作为主导国来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即便有某些能力,那也只能跟既有的主导国一起来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其次,我国在欧亚地区的合作一直倡导平等的原则,尤其是在处于欧亚地区中心地带的中亚地区,我国与这些国家秉承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推进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合作.因此,一带一路不是我国对欧亚地区内部施加政治影响的战略.其三,如果说一带一路是我国的新马歇尔计划,那么必须有一个前提:我国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且有足够的经济资源来维系这种经济援助计划.但显而易见的是,我国不仅没有这种对外行为能力,而且我国内部还有诸多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内部的发展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任务.换言之,一带一路并非我国的对外援助计划,而恰恰首先是我国解决内部发展问题的对外倡议.其四,我国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一带一路优先发展的是基础设施.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绝对不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恰恰是用我国最先进的高铁技术来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也就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来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19最后,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倡议,但不是一揽子计划.所谓开放,就是指一带一路对所有国家开放,只要有具体的合作项目任何国家都可以参与其中.所谓不是一揽子计划,是指一带一路不是关于全球化时代下的投资贸易计划,而是相关国家.相关企业的相关项目的合作计划.那么,TPP又是什么呢?从奥巴马政府的最初设想来看,TPP肯定是一种全球化新趋势之下关于全球贸易的一揽子协议.这一协议将有以下几种超越:透明超越优惠;制度超越政策;服务超越制造;新兴产业超越传统产业;环境超越发展;综合承诺超越单向承诺;国际规则超越国家主权;公平超越自由;劳工权利超越国家主权.因此,TPP目的就是要通过公平.人权.劳工.环保.争端解决等一揽子协议来打造全球贸易新体系.凡是想加入TPP的国家就必须无条件接受美国提出的一揽子协议,没有任何例外.也正因为如此,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所以我国不能轻易地参与TPP.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主导的TPP客观上形成了一对矛盾.而这对矛盾的结果是,我国可能不得不最终要参与TPP的谈判,否则我国将被美国重新拦在全球贸易体系.投资体系之外.如果我国不想重新闭关自守的话,参与TPP的谈判和加入TPP将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我国坚决拒绝参与,那么TPP就自然地成为封堵我国的政治经济战略安排了.然而,事出意外的是,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特朗普以民粹主义为旗号,并主张回归美国曾经的孤立主义轨道,着眼于美国的内部发展.因而,他明确表示将退出TPP.假若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TPP是美国围堵我国的战略举措,那么在未来特朗普政府全面退出TPP以后,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得到顺利推进,至少可以说,形势有利于我国倡议的有效落实.因为,在特朗普表示退出TPP以后,澳大利亚.日本都明确表示,没有美国参与的TPP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可能也意味着这些国家也将会退出TPP.在此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包括建立亚太自贸区的倡议都会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事实上,一带一路的我国方案已经成为世界方案了.20也就是说,这一对矛盾可能因美国领导人的改变而化解了.四.我国和平崛起与美国和平遏制之间的矛盾我国是崛起的大国,美国是守成大国.我国的和平崛起与美国的和平遏制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结构性战略矛盾.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中美不是邻国,为什么这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战略矛盾呢?笔者认为,第一,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在社会制度层面上是直接相对立的两个大国.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我国周边的安全体系是美国主导下针对我国的冷战安全体系,即便是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主导的亚洲安全体系并没有根本改变.但是,在我国迅速崛起的过程中,美国担心我国会打破美国主导的亚洲安全体系.因此,美国采取遏制性的防范.第三,前面两个原因也使得并不是互为邻国的中美关系事实上成为在战略层面的邻国关系.人们常说,太平洋足够大,完全能够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但是,太平洋也足够小,就好比是中美之间的一条小沟.也许还有人问,凭什么说美国会对我国和平遏制,而不是采用军事手段进行打击?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国崛起是否会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述,米尔斯海默等人认为我国的崛起必然导致中美之间的战争,也即我国崛起无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这种论调是权力转移理论而对我国崛起所作出的不客观结论.权力转移理论认为,在以下三种情形下,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第一种情形是,当权力发生转移时,原来的主导国会发动预防性战争,也就是在崛起国崛起之前采用武力的方式摧毁它,避免在它崛起之后成为守成国的挑战者.21而对崛起国而言,则可能在即将发生权力转移之前的某一点时发动对原有主导国的战争.第二种情形是,主导国发动遏制性战争,即在崛起国处在崛起进程的某一点上,主导国的和平手段已经不能遏制崛起国的崛起,最后只能动用武力来遏制崛起国的崛起.而对崛起国来说则是由于自身已经崛起到一定程度,且原有国际体系已经不能再为其崛起提供新的环境支撑和制度收益,只能动用武力打破原有国际体系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自身的崛起,特别是在崛起国不满现状的力量超过了主导国的力量时,战争最容易爆发.22第三种情形是争夺主导地位的战争,无论是守成国还是新的崛起国,双方都想成为新格局中的主导者,最终必然发生战争.这三种情形的逻辑为我国崛起和由此带来的权力转移而导致中美之间必然有一场冲突乃至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23然而,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我国是美国主导下的现有国际体系的获益者,我国的崛起得益于我国融入国际体系.因此,我国不会去打破为我国提供制度性收益的国际体系.第二,融入国际体系以后,我国不只是参与者而是积极的建设者.而正是我国作为积极的建设者以后,国际体系就为我国崛起提供持续不断的资源和制度性收益.第三,我国崛起并非是为了与美国争夺霸权地位,也绝对不会与美国争夺霸权而展开战争.另外,从美国方面看,美国虽然是既有国际体系的主导者,但美国已经难以独立地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同时,美国在冷战后所遭遇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等,都需要我国的支持.因此,尽管美国不愿意接受我国崛起的现实,但也只能采取和平遏制的方式:既要接受我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现实,又要遏制我国对美国构成的各种挑战.如果单纯应对美国的军事遏制,我国反而有更多的经验.但是,最难应对的是美国的和平遏制.长期来,我国不仅学会了而且非常娴熟地掌握了管控战争风险的技巧,但我国并没有掌握在和平之中管控非武力冲突的知识.相反,美国不仅有发动战争的娴熟技巧,也掌握了和平遏制的技巧,包括诸如离岸平衡和平演变民主化改造等手段.不少情况下,美国的这些手段还真的成功了,包括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的颜色革命等.因此,在21世纪,我国不仅要继续学习管控战争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应对美国和平遏制我国的技巧.总之,周边是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依托,处理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要有智慧,特别是要从我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相应的智慧.在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中,不能轻易动用武力,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指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当然,和平发展并不排除开展合法性战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注释1刀书林: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刍议,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1期.2张蕴岭.任晶晶: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2014-2015),我国周边外交学刊2015年第一辑.3冯绍雷.封帅:我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特点.功能与趋势,国际安全探究2013年第2期.4仇华飞:国际格局演变中的我国周边外交环境,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5这就是邓小平曾经所说的: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我国理解自己的责任.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5页.6关于我国崛起如何突破美国的战略遏制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鉴于既有霸权国常采用混合战略来遏制崛起国的现实,主张我国应采用大战略来进行应对.参见门洪华:我国崛起及其战略应对,国际观察2004年第3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要超越西方大国成长的历史逻辑,因而是用和平的方式进入国际体系并打破既有大国的战略遏制的.参见黄仁伟: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超越,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胡键:我国和平发展道路:逻辑.经验.前景,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7期.7这两部白皮书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12月22日和我国的和平发展2011年9月6日.8JohnJ.Mearsheimer,"China'sUnpeacefulRise,"CurrentHistory,April2006,p.160.9参见朱锋.[美]罗伯特·罗斯主编:我国崛起:政策和理论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5页.10[日]宫泽俊义著:日本国宪法精解,董璠舆译,我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11刘强:论日本的正常国家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12参见[日]浅井基文著:日本新保守主义,刘建平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13比较详细的探究请参见吴士存著: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我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14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7页.15黄仁伟:建设新思路的战略考量,载社会观察2014年第6期.16ZorawarDauletSingh,"IndianPerceptionsofChina'sMaritimeSilkRoadatSea",JournalofDefenceStudies,Vol.8,No.4,2014,PP.136;姚勤华:一带一路系我国崛起的大战略,载社会观察2015年第6期;17MichelePenna,"China'sMarshallPlan:AllSilkRoadsLeadtoBeijing?"WorldPoliticsReview,December9,2014;黄益平:我国经济外交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载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18RajeevRanjianChaturvedy,"DecodingChina'sSilkDiplomacyatSea",http://www.ipcs.org/article/military-and-defence/decoding-chinas-silk-diplomacy-at=sea-4771.hml.19这一探究请参见胡键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及其对欧亚大陆秩序的重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4期.20胡键:天缘政治与北斗外交,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212016年3月,安理会通过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第S/2274号决议.2016年11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A/71/9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向阿富汗提供援助.决议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敦促各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加强阿富汗及地区经济发展,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所以说,我国方案已经成为世界方案.22JackSLevy,"DecliningPowerandthePreventiveMotivationforWar",WorldPolitics,Vol.40,1987,pp.82-107.23RonaldL.Tammen,etal.,PowerTransition:Strategiesforthe21stCentury,NewYork:ChathamHousePublishers,2000,pp.28-29.24详细的剖析请参见胡键著:角色.责任.成长路径:我国在21世纪上的基础性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92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