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地缘安全视角剖析俄罗斯地跨欧亚的地缘环境的长项与短板.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历史与现实.中俄安全关系的合作与竞争.认为在传统安全领域,中俄逐渐形成了头靠头背靠背的安全互靠关系.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俄形成了手拉手肩并肩的安全互助关系.以地缘安全观看,东北亚对我国的意义和影响要大于俄罗斯.中俄要努力实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现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在东北亚方向涉及国家领土安全和主权问题上坚定地相互支持,捍卫二战的胜利果实,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从而达到和平.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实现两国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理念.关键字:俄罗斯;中俄关系;地缘安全;
AnalysisofRussianPeripheralEnvironmentandSino-RussianRelationsfromthePerspectiveofGeographicalSecurityLIXingSchoolofGovernment,BeijingNormalUniversityAbstract:ThepaperanalyzedthestrengthsandweaknessofthegeographicalenvironmentofRussiaacrossEuropeandAsia,thehistoryandrealityofRussia'TurningtotheOrient,thecooperationandcompetitionofSino-Russiasafetyrelations.Inthefieldoftraditionalsecurity,ChinaandRussiagraduallyformedahead-to-headandback-to-backinterdependencesecurityrelations.Inthefieldofnon-traditionalsecurity,ChinaandRussiahaveformedahand-in-handandshoulder-to-shouldersecurityrelationsofmutualaid.Fromtheperspectiveofgeographicalsecurity,thesignificanceandinfluenceofNortheastAsiatoChinaisgreaterthanthatofRussia.ChinaandRussiashouldstrivetoachieveTheBeltandRoaddockingwiththeEurasianEconomicUnion,thefirmsupportbetweeneachotherinthenortheastdirectioninvolvingnationalsovereigntyandterritorialsecurity,andafirmdefendofthefruitsofvictoryinWorldWarIIandmaintenanceofthepost-warinternationalorders,soastoachievepeaceandcommondevelopment,win-wincooperation,andthestrategicconceptsofrealizingtheinterests,responsibilitiesanddestinyofthetwocountries.Keyword:Russia;Sino-Russianrelations;geographicalsecurity;地理学与安全学结合,产生地缘安全学.地缘安全学探究地理位置.地理因素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安全政策产生的影响[1].俄罗斯是一个在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上具有极大特殊性的民族和国家.英国杰出的政治家丘吉尔说,俄罗斯是谜中之谜.俄国卓越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则认为俄罗斯不可理喻.俄罗斯国土辽阔,地跨欧亚,海陆复合,边境线漫长,地缘环境复杂,地缘安全形势严峻,长项与优点突出,短板与弱点明显,两者并存,交相作用,并影响到了中俄关系包括安全关系.一.俄罗斯地缘环境:长项与短板俄罗斯地跨欧亚,连贯东西,既包括欧洲的东部,也包括亚洲的西部和北部,是西方世界的东部,也是东方世界的西部.幅员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三面环洋,自然资源丰富多彩,能源条件得天独厚,能源外交有声有色,军事外交风生水起.可以说,俄罗斯地理位置险要,并易产生巨大影响.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使俄罗斯即使在孤立的境况下也能独立生活得很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则使其具有垄断极地尤其是北极的交通(陆海空)潜力.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军事大国,是当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强国,是美国在全球安全领域的主要谈判对手.俄罗斯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体育传统,博采众家之长,集东西物质.文化之优,其文学成就在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份量很重,是世界文学中的青藏高原.俄罗斯既非纯粹的西方国家,也非单纯的东方国家,而是兼容东西.它既是世界发达国家俱乐部G8的成员,也是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的主要成员,还是G20的重要成员.俄罗斯有条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历史上既经常与西方列强为伍,又时常联合东方抗衡西方.俄罗斯作为民族国家的历史比英法要晚,但作为大国.强国出现在欧洲和世界历史舞台上却并不比英法晚多久,具有丰富的国际博弈经验,经常独树一帜,出奇制胜.俄罗斯民族素质高,具有创造性.比如说,政治上,列宁创立了苏联,把四分五裂的沙皇俄国又整合在一起;普京创造了梅普组合(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轮流.合作执政方式,解决了政治权力与宪法民主的冲突.在科学上,罗蒙诺索夫和门捷列夫是杰出代表.在文学上,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是典型代表.在军事上,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是杰出代表.俄罗斯的心胸是开阔的,具有包容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共存.交融.俄罗斯的外交与内政关联性特别强,其战争.革命.改革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其他老牌帝国主义英法殖民地在海外不同,俄国的殖民地在周边,在国内.外交常常反过来影响内政,而外交总是不断地进行调整,比如俄罗斯联邦的外交,从叶利钦时期的东张西望,经普京时期的东西并重,再到梅普组合的东倾西向.俄欧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俄美关系具有钟摆规律;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则是俄占主流地位的国家意识和民众共识,也是俄极少没有争议的外交领域之一.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军工.核武.航天航空.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等是强项,工业产品厚重而耐用,教育严谨扎实.外交上纵横捭阖,策略上老谋深算,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灵活务实,是世界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但是,俄罗斯人的短处和软肋也是明显的.正如俄罗斯人自己(如俄罗斯科季塔连科院士)所承认的,俄罗斯人天生不会做生意,商品经济及意识都不发达,被人称为泥足巨人.形成原因既有村社平均主义和东正教重精神轻物质的传统,也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历史,当然,还有地大物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腐败和官僚主义是腐蚀俄罗斯肌体的两大痼疾,法制不健全,投资环境不可靠,自然灾害.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形象.俄罗斯能源丰厚,但能源又影响着俄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升级,使之成为能源依赖型的卖血经济.俄罗斯国土面积过于广袤,军事实力强大,周边小国仍然心存疑虑,西方大国视之为现实和潜在的对手.俄罗斯能制造出导弹.卫星和航母.潜艇,但就是很难造出人民日常需要的针线.鞋袜.俄罗斯经常对霸权说不,但也经常实用主义,变化莫测,令人捉摸不透.俄罗斯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都很壮美,然而,人口增长缓慢,地广人稀,荒寒寂寞,劳动力不足.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猖獗难除.如果说,美国的安全问题在国外,那么,俄罗斯的安全问题在国内.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说俄罗斯是精神分裂的国家.俄美关系受国内政治和大国关系的结构性影响,几乎很难有长期的平和.正常.东张西望的实用主义外交,也使俄很少有真正朋友.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中俄之间有战略协作及其需要,但仍需加强战略互信.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粗犷.坦率.勇敢,不惧压力,好表现,好走极端,充满了矛盾性,两极性.它既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实用主义,也有救世主义.正义感.全人类性,热情奔放,慷慨大度,好打抱不平,喜欢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俄罗斯表面看起来一盘散沙,关键时候民族凝聚力却很强.兴盛与衰落循环,大乱与大治相间,改革与保守博弈,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竞合,传统与现代同在,民族优越感与民族自卑感并存.俄罗斯不乏精英人物和冒险精神.俄罗斯未必好战,也未必善战,但特别能忍耐,特别能苦战.俄罗斯历史上对欧洲和人类是有贡献的.向东,挡住了蒙古人的西进,保卫了西欧免于沦落;向南,阻止了土耳其人的北上和伊斯兰教的扩张;向西,遏止了希特勒德国的东侵,保卫了亚洲,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俄罗斯民族曾两次改写世界历史:一次是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特别是欧亚区域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次是苏联解体,改写了世界政治的版图.可以说,俄罗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特别弱,但也很少在哪方面能够充当世界第一强.由于前者,导致自负.高傲,好为人师;由于后者而自卑.压抑.沉重,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强大时趾高气扬,衰落时悲观失望.俄罗斯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副极为矛盾的形象.俄罗斯为什么总是与西方竞争?抗衡?不服气?这是因为,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宗教.文化上,俄罗斯属于欧洲,但不属于西欧.从地理上讲,俄罗斯位于欧亚,与西欧共同构成欧洲的两半.从宗教.文化上讲,不单单是因为俄罗斯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更是因为俄罗斯自认莫斯科为第三罗马,继承了东正教的正宗,以区别于历史上所谓的第一罗马(意大利罗马)和第二罗马(拜占庭),而第一罗马早已灭亡,第二罗马也不存在,顺此,以世界东正教领袖自居的俄罗斯当然有资格与天主教一脉的欧美长期竞雄.博弈.俄罗斯想融入欧洲,但亚洲又拖着其后腿.俄大部分幅员在亚洲,但又不被视为亚洲国家.西欧承认俄罗斯的文化姻亲关系,但不接受它为西欧和西方.不无巧合的是,后来苏联成立的共产国际也称为第三国际,以区别于第一国际(伦敦)和第二国际(巴黎).从东正教大家庭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也体现了俄罗斯历史的某种内在逻辑.俄罗斯崛起的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环境是很险恶的,因此,俄天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怀疑,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孤独感如影随形.因此,它喜欢在周边搞缓冲地带或直接合并,前者如历史上成立远东共和国,现实中阿布哈兹.南奥塞蒂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后者如历史上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现实中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把中亚看成自己的特殊利益区,是外交中的内政,内政中的外交.另外,俄罗斯信奉实力政策,认为国家防御力量是陆军和海军,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和帝国情结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再弱再强的历史过程.从最初东欧一隅.受人欺凌的弱小国家,极盛时发展到占地球六分之一陆地的庞大帝国.从其历史来看,俄罗斯分与合.兴与盛具有某种历史的周期性.20世纪集中地体现了俄罗斯的这种历史命运:世纪之初,沙皇俄国一败于日本(1905年),二败于德国(一战),面临分崩离析之局面,后来的苏联使之重新统一;20世纪30年代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中,苏联的发展一枝独秀;20世纪40年代反法西斯战争的坚韧.苦拚.牺牲和辉煌的胜利,使苏联赢得了举世的尊敬,成为战后与美国势均力敌.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超级大国轰然坍塌,陷入了灰暗的衰弱时期,俄罗斯不仅吸引力大打折扣,而且被视为失败的范例.俄罗斯其实不时送给世界一些意想不到的神奇: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基本上以和平而非流血的方式,这在国际政治的历史中是罕见的;俄罗斯一度失势,其幅员急剧缩减到彼得大帝时期,或苏联成立之前,但俄罗斯并没有失败,更不是战败;苏联解体20年后,俄罗斯东山再起.当今的俄罗斯早已克服混乱局面,政局稳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构想;经济上整顿秩序,打击腐败,已成为金砖国家,并立志要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卢布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外交上,俄坚定.灵活地捍卫自身的核心利益,维持和发展军事力量,是推动世界多极化.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俄罗斯又恢复了其全球地位,既没有进一步分崩离析,也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是长项与短处并存.俄罗斯是大千世界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探究当今国际政治.战略安全以及文明的多样性,离不开也绕不过俄罗斯.二.俄罗斯转向东方:历史与现实俄罗斯地跨欧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重心在欧洲,但领土和资源大部分却在亚洲.到底俄罗斯国家该如何定位?是欧洲国家.西方国家?还是亚洲国家.东方国家?是东西并重.东倾西向,亦或东张西望非东非西?对此,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位于北亚,辽阔苍茫,资源.能源丰富,得天独厚.正如罗蒙诺索夫所说,俄国的发展,有赖于西伯利亚的开发.[2]历史上,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俄罗斯大规模开发东部或转向东方大约三次[3,4].第一次是在沙俄时期,具体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为标志.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横贯欧亚地区的第一条大铁路.1891年始建,1916年全线通车.在此前后,俄罗斯从欧洲向远东移民(由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签订了中俄密约,发生了日俄战争,修建了中东铁路,企图变我国东北为黄俄罗斯.虽然其总体军事实力强于日本,但由于交通不便,距离遥远,俄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弱于日本.驻在波罗的海的舰队要来支援,须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并进入西太平洋,劳师远征,而日军可以逸待劳,加之有美英的支持,故沙俄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战败.日俄在我国的领土上大打出手,给我国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第二次开发远东是在苏联时期.斯大林时期苏联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即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大规模开采远东地区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修建贝阿铁路,兴建新兴城市.海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农业开垦.机械化.现代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进步.与此同时,蒙古国成为苏联的盟国.20世纪60-8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双方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对峙.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两极格局结束,但东北亚地区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安全格局并没有改变:朝鲜半岛继续保持分裂和对峙状态;朝鲜与美国.韩国没有签订和平条约,只有停战协定;俄日之间也没有签订和平条约;我国国内,大陆与台湾地区继续保持分裂和政治博弈状态.与此同时,中日之间.日韩之间.俄日之间存在领土争端;美日韩南方集团继续存在并加强;中俄朝北方集团瓦解,中苏同盟.俄朝同盟不复存在,而中朝关系也远不是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时期;朝核危机成为安全热点和难点.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是一支域外主要力量.当前,东北亚成为全球安全问题热点.难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安全重心与经济重心不重合,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不重叠,是大国安全关系最复杂之地.传统安全最为突出,非传统安全也开始显现.俄罗斯第三次开发远东,时间上始自梅普组合时期,至目前还在发展.在普京的前两任总统期间,俄罗斯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俄罗斯也成为金砖国家之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和欧洲很快陷入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2013年开始发生乌克兰危机,俄罗斯毅然收回克里米亚.西方对俄进行经济制裁,俄与西方的关系恶化,加之国际石油定价下跌,俄卢布连连贬值,GDP一度呈负增长,经济发展状况不佳,这一切加剧了俄转向东方的进程.俄向东看,大步转向东方,特别是转向我国,与我国签订能源大单,加强在经济.贸易.交通.军工.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建设欧亚经济联盟,在海参崴创办东方经济论坛.这里面既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也有主观的影响.我国正在崛起,并适时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俄罗斯希望搭上我国经济的快速火车,加大与我国的经济合作.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在某种程度上也正在实现着对接合作,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中俄安全关系:合作与竞争(一)俄罗斯东北亚安全战略和策略1.与俄罗斯相关的安全问题这里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具体表现为:(1)俄东部领土.领海安全.直接的领土争端有俄日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另有福岛核污染.阿穆尔河河流污染等.(2)国家战略安全利益(周边).如朝核危机和朝鲜问题(核武器和难民).美日同盟及其加强.美国重返亚太.美日先进武器和军力的增加.日本新安保法的通过.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等.(3)国家战略安全空间.与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西太平洋—远东地区(海空),由于俄地跨欧亚,一般不愿陷入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战略会对俄欧洲方向安全有一定的牵制和掣肘.(4)东北亚海上航道.北极航道安全.(5)情报安全.包括俄武器.军人.军事力量的部署.(6)俄罗斯与我国的边界问题从法律上来说已经解决,但我国的发展势头还是令一小部分俄罗斯人感到担忧.2.俄罗斯安全战略和策略(1)国家安全重于经济发展,国家强军重于提高民生.俄罗斯传统上被认为是一个陆权国家[5].在亚太方向,传统上俄海军以日本为对手,空军以美军为对手,陆军以我国为对手.目前以美日为潜在对手,以我国为战略伙伴但又同时防范着我国.(2)先欧后亚,先西后东.把北约东扩和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看成是敌对行为.在欧洲方向,以对付黑海方向和波罗的海方向为主,以远周边安全(叙利亚)换取近周边安全(乌克兰),以近周边安全换取国内安全.在东亚取防守态势,战略轰炸机绕日本列岛,甚至在美国航母上空飞行.(3)奉行实力安全,防御安全.俄罗斯宣称自己虽然地域辽阔,但是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朝核危机和美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升级期间,俄调兵俄朝边境,战斗机巡游日本列岛和阿拉斯加.(4)把国家安全分为硬安全和软安全,把国家安全威胁分成硬威胁和软威胁.直接威胁和间接威胁,并采取不同的对策.(5)外交手段:谈判,斡旋,纵横捭阖,合纵连横.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问题上,实际控制,主张经济与政治分开,主权在俄,经济合作;没有与中.韩形成统一战线.(二)中俄安全合作中俄均为陆权国家,美日均为海权国家.陆权与海权的竞争,是历史的惯性和传统.目前总体态势是海权占优,并且在向陆权挤压.中俄同为二战盟国和战胜国,是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参与者和维护者.我国的安全观是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可持续安全(平衡.相对安全),与俄罗斯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在应对美日同盟.朝核问题.萨德导弹问题.领土问题上,立场相近.相似或者一致,互不构成安全威胁.双方采取了一系列边境安全信任举措和大型军事活动相互通报制度,导弹相互不瞄准对方,多次.多军种.多地点(敏感)联合军演,军事互信程度较高.在朝鲜核危机问题上,中俄立场比较相近.俄罗斯支持我国的双暂停和双轨并行方案,即朝鲜暂停核试验,美韩暂停军事演习,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双轨并行.反对动辄单方制裁和武力解决方案,主张以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同时,俄罗斯有不安全感,对我国有防范.俄重心在欧,先欧后亚,先西后东,先东北亚后东南亚;以地缘安全博弈换取其他利益,有机会主义的变数.如在争议领土问题上处境不同,俄相比我国有利(美日同盟.东南亚安全相关度).俄罗斯在钓鱼岛等问题上可能中立,因为中日都是它的伙伴,俄相信中日有能力和平解决,如果干涉反倒是不尊重.正如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不指望我国的支持一样(1).美日同盟对中俄的政策:软对俄,硬对华.如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针对的对象包括钓鱼岛,但不包括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以此企图分化中俄.亚太地区作为全球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博弈的核心区域,其间任何地域.任何性质的风吹草动都会吸引整个世界的全面关注.亚太已经成为大国战略争夺与利益角逐最为激烈的地区.2016年4月,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就中俄关系.美在韩部署萨德以及南海局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俄中协作是国际事务中的稳定因素,美国在东北亚部署反导系统将威胁俄中利益,企图将南海争端国际化是徒劳.争端的所有相关国家都应遵循不使用武力的原则,继续寻找相互都能接受的政治外交解决途径.俄在南海.黄岩岛等问题上支持我国(道义),[6]认为美国在东北亚部署反导系统将威胁俄中.中俄就美国部署反导系统(萨德)的问题曾多次发表联合声明和采取联合吹风会的方式,释放出三个信号:第一,表明中俄在反对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问题上一致的.一贯的立场;第二,借此机会强力敦促美韩改弦更张,同时向国际社会提出警告,促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萨德给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第三,宣布中俄两国在反对萨德反导问题上进一步合作的内容,包括2017年两军将进行第二次反导演习,共同应对安全威胁,反导联合演习将主要侧重于防空和反导这两个方面.四.剖析与思考无论是沙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都对我国的北部安全和国家的发展产生过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历史上,俄每一次转向东方,都对中俄安全关系产生影响.第一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给我国带来了安全和利益损害.第二次,20世纪苏联时期,给我国带来了安全压力.目前,是第三次.当前,如果说,我国是东亚安全的一个主角之一,那么俄罗斯只是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参与者.平衡者,不是主要角色,更不是主导者.因此,美日都不以俄罗斯作为主要安全对手.以地缘安全观来看,东北亚对我国的安全影响要大于俄罗斯.因此,东北亚安全问题的主角是我国和美国,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非主导方.作为陆权国家,俄罗斯是我国可以团结的对象.在关于二战后国际体系不可动摇的共识上,在领土主权问题上(钓鱼岛.南千岛群岛等),朝核问题上(半岛无核化,不生乱.战),在美国萨德反导系统部署韩国等问题上,中俄可以结成统一战线.在地缘安全问题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中俄协作不针对第三方,但客观上抗衡了美日同盟.美日之间有正式法律条文,是真同盟.中俄之间无正式法律条文,是准同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三股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中俄是肩并肩手拉手的安全互助关系;在传统安全领域,中俄是头靠头背靠背的安全互靠关系.具体来说,中俄两国在东北亚是积极安全合作(利益一致,无需特别补偿),具有显性特点;在东南亚,是消极安全合作(利益不一致,或得利不一样,需要补偿),具有隐性特点.在互信的安全领域显性合作,积极合作;在不互信的安全领域也可以合作,即使是隐性合作,消极合作.互信的合作(东北亚)与不互信的合作(东南亚)同时并存.中俄支持是相互的,而且是相对称的.在东亚海洋方向,我国需要俄罗斯的支持(军事);在欧洲方向,俄罗斯需要我国的支持(经济).俄在东欧和中东(欧亚)地区的军事行动可以牵制美国重返亚太.朝鲜问题的核心是朝鲜没有安全感.所以,朝鲜拼命发展核武以自保,但以暴制暴,以强抗强,只会陷入安全困境而无法自拔.尽管朝似乎有疏华亲俄倾向,弃华投美的嫌疑,但中朝天然的特殊关系不宜彻底放弃.中俄合作联手提出解决方案,迫使美国放弃对朝鲜的安全威胁,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同步推进,帮助朝鲜改革开放,这才是最终解决之道.长期以来,俄罗斯开发远东,在人们看来,是宣言多于行动.俄第三次转向东方,是真诚意愿还是实用考虑?是战略还是策略?是单项还是综合的?前景如何?笔者认为,俄罗斯的第三次转向东方是综合的,包括经济和安全等内容,既是战略也是策略.作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尽管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但全方位外交才最符合其国家利益.其中,我国是其转向东方的主要对象,虽然并不是唯一的对象.[7]从其历史和背景时代来看,第三次转向最为深刻,具有很大的结构的意义.俄罗斯近年来不断重视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而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重返亚太的政策在特朗普上台以来并无实质性改变,日本在亚太地区不断增强自己的军力,并且先后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这些都引起了俄罗斯的高度警惕.在两国存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主权争端的情况下,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修建新的军事基地和设施.增强军力,以及2015年10月最新苏-35战机在千岛群岛区域进行军事演练,都是在向日本宣示,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绝不会做出妥协和退让,日本想通过改善与俄关系来收回这片领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因此,我国一方面在俄罗斯最为关心的远东经济开发等问题上给予合作和帮助,使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合作,包括派遣高层国家领导人出席东方经济论坛,帮助俄罗斯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争取做出一定成果,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使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成为两国战略协作关系的新的增长点和亮点[8];另一方面要与俄罗斯在东北亚方向涉及国家领土安全和主权问题上坚定地相互支持,建立对日领土问题上的统一战线,捍卫二战的胜利果实,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从而对日本及日美同盟形成南北两线夹击之势,形成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平衡和有利的安全环境,努力达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形成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我与普京总统商定,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关系都不会受到影响.双方将加大相互支持,加强全面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9]参考文献[1]索尔·科恩.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M].严春松,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出版社,2012.[2]专家称普京作出历史抉择俄罗斯远东开发动真格[EB/OL].(2012-07-19)[2017-07-28].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719/c157278-18551240.html.[3]高际香.俄罗斯远东开发的历史与现实[J].俄罗斯学刊,2013(3):5-13.[4]杨文兰.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的历史变迁[J].西伯利亚探究,2014(1):85-89.[5]Институт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РоссийскойАкадемииНаук.СитуациявАТРи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на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направлении[M].Москва,2005.[6]郭鹏飞.俄外长:企图将南海争端国际化是徒劳,萨德威胁俄中[EB/OL].(2016-04-13)[2017-07-28].http://www.010lm.com/redian/2016/0413/1590438.html2016-04-13.[7]赵华胜.评俄罗斯转向东方[J].俄罗斯东欧中亚探究,2016(4):1-16.[8]ЛиСин,МВБратерский.РоссияиКитайвЕвразийскойИнтеграции: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или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Нестор-История[M].Москва,2015.[9]习近平主席2017年7月3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讲话[EB/OL].(2017-07-03)[2017-07-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bec7c50e0102xbw8.html.注释1俄罗斯战略问题探究所亚太区域探究中心主任安德列·古宾教授2016年3月13日在我国政法大学我国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