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论鲁迅我的失恋的打油”与模仿
果.拟古追求似,"打油"追求反,或者说不似,二者组合起来明显具有戏剧性,可以沟通前人的戏作和后来的戏拟.同时,分别审视拟古和"打油",也可使我们对此诗有新的发现,而将其放在新诗史中,也别有一番意味.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切入,论述我的失恋对张衡的四愁诗在模仿的同时又是如何"打油"的;对当时什么样的诗风作了怎样的反讽;以今天的眼光审视,其本身又能体现出什么样的建设意义(虽然当时可能没有什么建设).一.拟古而"打油":对四愁诗"香草美人"比兴系统的"打油"式消解我的失恋模仿的是张衡的四愁诗.③为更好地剖析我的失恋,需要重新审视张衡的这首诗,文选卷第二十九杂诗上:张衡不乐久处机密,阳嘉中,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衡下车,治威严,能内察属县,奸猾行巧劫,皆密知名,下吏收捕,尽服擒.诸豪侠游客,悉惶惧逃出境.郡中大治,争讼息,狱无系囚.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蚟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其辞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这里详引了四愁诗的序.但怀疑此序非张衡所作,因其中有讹误.这里所介绍的是否是四愁诗的实际写作时代也不可知.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此序产生时间甚早,而被萧统编文选时所采用.后世对张衡此诗的解读.接受均受到此序的影响,将此诗视为继承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比兴寄托之作.如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四愁七哀"条:四愁,汉张衡所作,伤时之文也.其旨以所思之处方朝廷,美之为君子,珍玩为义,岩险雪霜为谗谄,其流本出于楚辞·离骚.而其"惧谗邪不得以通",联系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更为明了,本传先言"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后又曰: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可知虽然张衡被汉顺帝引以为重,但无奈其时朝廷大权已落入宦官之手,所以并不得志.总结以上论述,可知四愁诗:一是承接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借求女抒发政治上的情绪;"美人"承离骚,代指君王.二是"我"与"美人"本是相知,彼此相赠亦相匹配;但"爱情"遭阻,二人不能在一起,使我愁思不绝.三是四愁,承诗经重章叠唱而一唱三叹,凸显出"我"的愁思.结合对四愁诗的剖析,可知我的失恋只是在形式上模拟四愁诗,在内容上则将其解构.一是消解了四愁诗承接的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因而"美人"换成了"佳人",同时佳人所处之地.追寻佳人所受阻碍.彼此互赠之物则不再是完整系统的意象隐喻了,而是显示出意象组合的混乱.浅俗.荒谬:追求佳人所受阻碍之"山太高""人拥挤""河水深""没有汽车",不具隐喻意义之后便不再能够构成阻碍,同时显示出荒谬.浅俗而无意义;彼此所赠之物的巨大反差也显示出一种荒谬.这种浅俗.荒谬.无意义彰显出爱情双方的不相惜相知,也具备了打油诗浅俗.戏谑.嘲讽的效果.二是四愁诗中"美人"与我相知而未写她的情感;重章叠唱中凸显的是一贯的愁思,显示出二人的相知;我的失恋则不仅写了佳人的"翻脸不理我",也凸显了"我"的情感不断变化---心惊.胡涂.神经衰弱.由她去吧,显示出彼此的隔阂以及爱情的虚假.所以我的失恋虽然是对张衡四愁诗的模仿,却消解了四愁诗的"香草美人"意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显意象组合的混乱.浅俗和荒谬,从中显示出"打油"的效果,也表现了爱情双方的隔阂和爱情的虚假.因而,这种书写方式是一种戏谑式拟古,在拟古中有"打油".二.打油而模拟:对民歌中颠倒歌的借鉴谈论我的失恋作为打油诗的表现,诗中奇特的意象---猫头鹰.冰糖壶卢.发汗药.赤练蛇---经常被探讨到.最早如孙伏园在京副一周年中所说:怎么说是"新打油诗"呢,因为他拟的只是外形,诗的内容却仍是他自己的根本思想.例如"回她什么"以下的四样东西,就与张衡原诗"何以报之"以下的四样东西大不相同,一看似乎很有"打油"意味.诚如孙伏园所说,有"打油"意味乃是因为这四样东西与张衡原诗"大不相同".爱人的赠物---百蝶巾.双燕图.金表索.玫瑰花---和张衡原诗美人所赠相类,张衡"何以报之"之物也与美人所赠相类.但我的失恋中"我"所回赠之物和以上均不相同,并且有巨大的反差.这反差产生一种滑稽,惹人发笑,显示出一种戏谑的效果,这戏谑.滑稽也正是"打油"的体现.表示他所爱好的东西,未必是人人所能了解.这一层鲁迅先生自己和我说过,如果别人以为"回她什么"以下的四样东西有失"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意义,那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他实在喜欢这四样东西.以自己喜欢而他人不了解的东西回赠,得到"从此翻脸不理我"的结果,正显示出爱情双双彼此的隔阂.不相知,表明这是鲁迅在故意调侃和戏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打油"或者说戏谑的方式是将彼此差别很大或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的事物(百蝶巾.双燕图.金表索.玫瑰花与猫头鹰.冰糖壶卢.发汗药.赤练蛇)放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反差.滑稽.荒唐,彰显"打油"的效果.这种方式可能也是一种模仿.朱自清我国歌谣第三章歌谣的分类结合周作人和顾颉刚的观点将歌谣先分为儿歌和民歌,之后又将民歌分为六大类.在民歌和儿歌中,都有一类是滑稽歌,而滑稽歌中又均有颠倒歌一类.瑏瑡颠倒歌以大胆的想像.夸张,有意颠倒或混淆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景象的正常关系.正常秩序,打破人们的正常认知或预期,使人产生一种反差.荒诞.古怪.戏谑的感觉.如听我唱个颠倒歌:太阳起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下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酷热直流汗,六月暴冷打哆嗦.天上打雷会有响声;石头也不会滚上坡;骆驼不会在江中,也不会下蛋;鲤鱼不可能在山上,更不可能搭窝……这种种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在歌中被组合在一起,完全超出人们的认知,显示出一种荒诞和戏谑.这种歌没有什么意思,但这种类型的歌在儿歌中大量出现,并被周作人评为"有意味的没有意思",认为"儿童独能赏鉴这些东西".?大概是因为这些歌谣虽然荒诞却有趣味,使儿童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自由言语的快乐.佛教中也有与颠倒歌类似的偈语: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它们虽然同样荒诞,但却有了某种意义.它以违背常理的表象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颠倒歌本身若是有意义,其荒诞的程度有所降低,但事物的组合同样具有很大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中突出其荒诞.嘲谑,如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桓灵时人为选举语二则之一)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顺帝末京都童谣)这两首歌谣被认为也是颠倒歌,它们是将生活中不合常理,超出人们预期的不同的事物组合起来,仍给人以巨大反差,形成一种荒诞,在戏谑中予以尖锐的嘲讽.对比上述有意义的颠倒歌,可知我的失恋中"回她什么"的四样内容之所以能具有戏谑.荒诞的特点,也是因为它们和"爱人"所赠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是却被组合在一起了.这种"打油"的方式与颠倒歌相同.因而,"打油"中可能也有模拟的成分,模拟古今歌谣中的颠倒歌,以造成戏谑的效果.这种不同事物组合形成巨大反差,进而产生荒诞的手法在张衡四愁诗的源头楚辞中也有出现: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君)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中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湘夫人)瑏瑧?薜荔不在水中,却到水中去采;芙蓉不在树上,却到树上去采;鸟当集于树上,现在却到了水中的萍上;渔网当用在水中,却在树上……种种事物被很奇怪地组合.钱锺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九歌(三)将其和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怀沙"变白以为黑,倒上以为下"以及西方诗歌题材中的"世界颠倒"一门乃至民歌中的颠倒歌等多种诗歌相联系,列举了种种颠倒组合在一起的诗句.歌谣后,言:事均不可能,而儿女要盟用以喁喁软语者,夫妇勃乃用以申申恶詈焉.正犹世界颠倒之象,志士如屈子.贾生所以寄寓悲愤,而笑林却用为解颐捧腹之资耳.反差组合以显混乱颠倒之象,这种方式可以"寄寓悲愤",也可以供"解颐捧腹".这也说明上引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诗句的写作方式和后世所谓颠倒歌以及鲁迅的我的失恋正相同.我的失恋创作于鲁迅任教北京大学的1924年10月.其时以北大为中心的歌谣运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同时鲁迅也十分关心歌谣的搜集.仿作.且鲁迅对楚辞也十分熟悉,在摩罗诗力说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着作中有论述,在诗歌.杂文中也有化用.鲁迅对歌谣.楚辞的关注以及我的失恋的打油方式与颠倒歌及湘君湘夫人的相似,可以说此诗在打油的同时也有对颠倒歌写作方式的模拟.三.拟古与"打油"的新诗:对新诗的模仿.纠弹与建设在打油诗和新诗的关系下审视我的失恋也有一番趣味.打油诗能够沟通旧体诗词和白话诗,在于打油诗有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是语言浅显通俗,在语言方面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雅而可以和白话诗相联系;二是不完全遵守传统诗词的格律形式,可以对平仄.句式等体式作变化,所以"打油"类似于一种写作的方式或风格类型,打油诗并没有固定的诗体瑐瑢?.这两个特点和当时白话诗破除传统诗词体式束缚的要求相适应.打油诗在新诗的发生过程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胡适留学日记中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记载:昨得叔永一片,言欲以一诗题吾白话之集.其诗云:"文章革命标题大,白话工夫试验精.一集打油诗百首,先生合受榨机名."吾亦报以诗曰:"人人都做打油诗,这个功须让榨机.欲把定?诗奉报,但开风气不为师."瑐琐?胡适其时和任鸿隽(叔永)诗词交往频繁.胡适尝试集·自序中写道:"我的尝试集起于民国五年七月,到民国六年九月我到北京时,已成一小册子了."瑐瑶?而此处言"欲以一诗题吾白话之集""一集打油诗百首",可知任鸿隽所批评的"打油诗"当包括尝试集中的部分诗歌.而胡适亦明言很多人(朱.任.杨.陈瑐瑥?)作打油诗是受其开风气的影响的.同书十二月二十一日又记"打油诗解":故谓诗之俚俗者曰"打油诗".虽然俚俗也常常会惹人戏笑,但仅仅俚俗并不是打油诗瑐瑧?,可知胡适对打油诗的内涵也做了改造.这种内涵,胡适旧体诗和白话诗之间便一脉相承了,尝试集中的众多白话诗也带有词曲味道,亦可以由此理解.但由于打油诗通俗.戏谑.鄙陋的传统影响以及胡适等人的初期白话诗的尝试并不成功,招致很多诗人的非议,所以打油诗如何参与到新诗的建设当中,仍是一个问题.我的失恋以其拟古和"打油",为打油诗参与新诗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戏谑的讽刺诗.也即是说新诗当中的讽刺诗一类可吸收打油诗的传统养分以作进一步的发展.打油诗还有一特点,便是戏谑中常常带有嘲讽.全唐诗有四卷"谐谑"诗,其中多有讽刺意味的打油诗.今录所引云溪友议卷下"杂嘲戏"条中郑愚拟权龙褒体赠?县李令及寄朝右:县李长官,横琴膝上弄.不闻有政声,但见手子动.权龙褒亦作权龙襄,是唐代有名的打油诗人瑐莹?.陈贻?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于此诗下注:"权龙褒体:当为打油诗体."瑑瑠?这首打油诗是对?县县令只知伸手搂钱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又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打油诗"条:小市水涨,妓居北岩寺,黠少年作诗曰:"水涨倡家住得高,北岩和尚得松腰.丢开般若经千卷,且说风流话几条.最喜枕边添耍笑,由他岸上涌波涛.师徒大小齐声祝,愿得明年又一遭."亦可笑.所引诗在戏谑中对北岩寺和尚进行了嘲讽.鲁迅本来就十分善于嬉笑怒骂,因而对打油诗戏谑而嘲讽的这一特点有很好的借鉴,将其运用到了新诗创作当中.为更好地论述其建设性作用,先看鲁迅此诗纠弹.讽刺的对象.那稿子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阿呀阿唷,我要死了"用抽象的叫嚣来描述失恋的情绪,使人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具体的情感,因而流于空洞,同时又显得感情泛滥,没有节制.此诗写于1924年10月,这种空洞.叫嚣.滥情的表达是当时受浪漫主义影响的文学作品共同的弊病.梁实秋现代我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有很好的批评:新文学家大半都是多情的人.其实情不在多,而在有无节制.许多近人的作品,无论是散文,或是韵文,无论其为记述,或是描写,到处情感横溢.情感不但是做了文学原料,简直的就是文学.在抒情诗里,当然是作者自诉衷肠,其表情的方法则多疏放不羁,写的时候,既是叫嚣不堪,读的时候亦必为之气喘交迫.见着雨,喊他是泪;见着云,喊他是船;见着蝴蝶,喊他做姊姊;见着花,喊他做情人.这就如同罗斯金所谓的"悲伤的虚幻",而其虚幻还不只是"悲伤的",且是"号陶的".此文发表于1926年3月,是对当时浪漫主义倾向的总的评价,对20世纪20年代的浪漫主义的弊病有较深刻的揭示.鲁迅讽刺的也是受这种弊病影响的失恋诗.明白了鲁迅讽刺纠弹的对象,便可以进一步审视他的讽刺艺术.他拟古却消解了原诗的香草美人比兴系统,并且故意借用颠倒歌的方式使全诗的意象组合呈现出戏谑.荒诞,在这戏谑.荒诞中又模仿当时盛行的失恋诗写出"使我心惊""使我胡涂""使我神经衰弱"的空洞.直白的句子,从而达到对当时失恋诗的调侃和嘲讽效果.可以说我的失恋通过对张衡四愁诗以及当时盛行的失恋诗的打油式的模仿以及对颠倒歌反差组合方式的借鉴为新诗讽刺诗树立了一种典范.这是鲁迅对当时新诗的一种建设.将我的失恋的讽刺方式放在鲁迅作品的整体中,可以发现它和故事新编的相似性.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这一方式和我的失恋模仿张衡四愁诗及当时失恋诗类似;而序言中所言的"油滑"也可以和我的失恋的"打油"作比较.可以说它们都是鲁迅古为今用.嬉笑怒骂的表现.而这种方式又可以和西方的文学批评术语"戏仿"相印证.这种诗歌的写作方式,可以和传统的戏作的俳谐体诗歌相比较,可以和台湾流行的谐拟的新诗相参照瑑瑧?.而在这众多可以比较的诗歌当中,我的失恋对当时诗坛弊病的纠弹以及对当时新诗讽刺诗的建设显得十分突出.四.小结我的失恋是对张衡四愁诗的模仿,但在模仿的同时消解了原诗的"香草美人"的比兴系统,因而使诗歌的意象呈现出组合的混乱.浅俗和荒谬:爱人所处之地"山腰""闹市""河滨""豪家"相比四愁诗所写的东南西北,便显示出一种混乱;所受阻碍之"山太高""人拥挤""河水深""没有汽车"在消解了四愁诗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意义之后,便不再能够构成阻碍,这里却作为阻碍,便显得浅俗.荒谬而无意义;爱人所赠百蝶巾.双燕图.金表索.玫瑰花与"我"之所回猫头鹰.冰糖壶卢.发汗药.赤练蛇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反差组合生出戏谑的荒诞.这些混乱.浅俗和荒谬的意象组合使得我的失恋在模仿的同时也具有了"打油"的意味.正是通过这些"打油",正可显示出"我"的"泪沾袍""泪沾耳""泪沾襟""泪如麻"的种种虚伪和可笑,显示出双方彼此的隔阂和不相知."我"之所赠虽然不类,但也是我心爱之物,但爱人"从此翻脸不理我",也显示出双方的隔阂."心惊""胡涂""神经衰弱""由她去吧"突显出"我"情感的变化---一番胆战心惊.死去活来之后放弃了.这种变化在前面种种浅俗.混乱.荒谬的意象映衬下,便显示出一种夸张和虚假."阿呀阿唷,我要死了"的失恋诗代指的是1924年前后盛行的受浪漫主义和当时社会思潮影响而空洞.叫嚣.滥情的失恋诗.明乎此,可知"使我心惊""使我胡涂""使我神经衰弱"等措辞也是对其时盛行的失恋诗的滑稽模仿.这种既对古诗有模仿,又对当时新诗有模仿,同时又均赋予其滑稽.戏谑的的写作方式可以和故事新编中的"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而有"油滑"的写作方式相比较,从中显示出鲁迅的一贯嬉笑怒骂和古为今用.在我的失恋的种种意象中,百蝶巾.猫头鹰等四组意象组合反差巨大,荒诞.戏谑的"打油"效果正是通过这巨大的反差组合来表现的.这种在反差中突显荒谬.戏谑的表现方式是对颠倒歌的模仿.因而,可知我的失恋"打油"中也有模仿.拟古和"打油"交相辉映,发挥出最大的讽刺效果.整体审视全诗,可知鲁迅故意将全诗的意象组合得混乱.浅俗.荒谬,故意模仿夸张而虚伪的情感,可以说为了讽刺虚伪.夸张.滥情.空洞的爱情诗而故意写得混乱.浅俗.戏谑.荒诞.因而全诗是在"审丑",充斥着的是俗而丑的东西,使人感受不到诗歌的美感."审丑"突出了讽刺的辛辣.以拟古和"打油"的方式对当时诗坛的弊病进行嘲讽,这既是对当时失恋诗弊病的纠弹,也是对新诗中讽刺诗的建设.在和其他俳谐.戏拟的诗歌作比较时,鲁迅对新诗的纠弹和建设之功,显得十分突出.注释:①鲁迅:野草·我的失恋,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下同),第173页.②⑨⑩我国社会科文学探究所鲁迅探究室编:1913-1983鲁迅探究学术论着资料汇编(第1卷),我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05-108.106.106页.③孙伏园在京副一周年中最早提出这一观点,并被广泛接受.④(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545-546页.⑤"为四愁诗.屈原(后略)"前后衔接不当,疑有脱误.⑥详参杨清龙:张衡文学探究第四章第三节七言诗,马来亚大学中文系1976年版,第49-51页.⑦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9页.引文中"美之"或作"美人",当是.⑧(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10-1914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