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不管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建立先进的科学理论,都与逻辑密切相关.逻辑学是基础,它可以帮助人们构建思想,能够把握社会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而现在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在高校,逻辑学似乎不太被承认,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被忽视.被误解为形而上学,就连师资都十分匮乏,每况愈下.所以,给逻辑学正名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彻底了解逻辑学的地位以及影响,才能够使逻辑学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逻辑学的光和热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关键字:逻辑学;创新人才;思维;
现代社会,不管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建立先进的科学理论,都与逻辑密切相关.逻辑学是基础,它可以帮助人们构建思想,能够把握社会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而现在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在高校,逻辑学似乎不太被承认,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被忽视.被误解为形而上学,就连师资都十分匮乏,每况愈下.所以,给逻辑学正名,彻底了解逻辑学的地位以及影响,才能够使逻辑学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逻辑学的光和热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一.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工具人类持续发展前进自然而然产生了逻辑,有了逻辑就让人类有了思想,逻辑的有无可以用来区分野蛮人和文明人,可以说逻辑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今社会的知识经济都在飞一般的发展,新知识不断涌出,人如果不想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理性思维是必须具备的.在到处追求创新型人才的现在,人的素质中是否有科学严密的逻辑思想理性思维是重要的判断标准.它是创新思想产生和应用的基础,深深影响着创新的作用.试想,如果有人没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定义不清.判断不准.推论不合理.缺乏说服力,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有用的人才呢?怎么能有合格的产品呢?把握不了事物的本质,再创新,也是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培养人类的思维是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的逻辑学的基本作用,是指导人类使用逻辑思维并进行高效交流和探讨的必备手段.当今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西方前沿科学十分重视作为演绎和归纳逻辑.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逻辑思维是最最初级的基础,没有逻辑无所谓科学.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都深受逻辑理论和方法影响.自然科学因他改变,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他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科学如何发达.分类如何广泛.内容差异如何之大.探究方式如何不同,它们都离不开也只能依靠逻辑.没有逻辑,它们就不复存在.每一种类型的科学诞生都是由理念形成假设进而推断出来的,并伴随这逻辑一起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整个理论体系也会因逻辑需要做出改善和调整.自此,黑格尔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因此,如果缺少逻辑知识,没有经过逻辑训练,人类不会有现在的文明,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与逻辑相符不能背离.二.逻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尤其是逻辑知识的沉淀与内化,不能贪图短期效果,需要长期规划和考虑.有了深厚的逻辑知识再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自然技能就可以更好地激发逻辑潜意识.现在创新型人才如此或缺,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只有让人才学好逻辑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良好的逻辑素养才能为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造出合格新创造.在谈论21世纪创新型人才时,钱伟长教授曾说:学好一门功课并非仅按照此课所教的方法工作,这是由于这门课所教的内容也许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都没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逻辑学不是死知识他是教会你认知,可以从了解的东西到未知的东西,可以提升你的学习能力,如果向提升创新能力就需尽最大努力提升逻辑能力.所以,唯有彻底地明确逻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把握好强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开展逻辑学教育,重视探究工作,才可以推动逻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三.逻辑是新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逻辑的演绎.总结和类比等等方法我们可以获得新知识.易言之,我们可以运用一般规律通过逻辑的演绎和推理获得新知识核心理解,还可以通过总结推理从已知的非常规的知识总结成常规的,一推十十推百.在过去的科学发展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从公理推出推论,进而解决数学上的难题.爱因斯坦对此曾经评价:我们所崇敬的古希腊是西方科学的诞生地,世界在此前所未有地见证了逻辑系统的产生,这个系统这样精确地一步步向前发展还有元素周期表,还有冥王星和海王星最终证明冥王星不是太阳系的行星,这些过程都依赖于归纳推理.历史悠久的逻辑学在过去的年代都极为繁荣而且被人们所尊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助力作用,逻辑学通数学.物理一样都是基础性学科,我们不能忽视逻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更不能误解它为一种无用的理论.它是实实在在的工具,让人类聪慧的工具,因为逻辑学对当前教育.文化.技术.科学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起着巨大作用.参考文献[1]罗素.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2]P.F.Strawson:PhilosophicalLogic,OxfordUniversityPress,1967年版,第1页.[3]格雷林.哲学逻辑引论.我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4]S,Wolfram.PhilosophicalLogic:AnIntroduction,RoutledgeLondonandNewYork,1989年版,第8页.[5]陈波.逻辑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6]N.Rescher.TopicsinPhilosophicalLogic,D.ReidelPublishingCompany,1981年版,第21页.[7]胡泽洪.逻辑的哲学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8]王路.逻辑与哲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