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字数:7097】

2023-04-14 14:5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引言

  榜样是值得学习的表率人物,榜样教育就是学生学习和效仿表率的一个过程。有一个好的榜样将会成为大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对榜样的认知越来越不规范,在大学生群体中衍生出对榜样错误认识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都可以作为榜样的情况,同时,对榜样对象的不当选择还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严重时还会危害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大学生的榜样教育的现状仍有很多的问题,学生的认知能力低下,教师教学能力欠缺以及榜样教育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则是本研究的着力点。

  1问题的提出

  1.1概念的界定

  (1)榜样的内涵

  榜样作为一个名词,最早的时候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合成词,《说文解字》中提到,榜可以理解为所以辅弓弩,是一种矫正弓弩的工具。正如韩非子所说的榜者,所以不矫正也。《说文解字》中的样则理解为翔实,翻译为样式。[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23.]在传统文化中,直接使用榜样的作品特别少,但是榜样实践的应运却比比皆是。近现代榜样的概念才丰富起来,通过把各个方面都表现优秀的人作为榜样,让大众去学习,使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不学者对榜样的理解也不同,如王书、贾安东、曾欣然等认为:榜样,即通常所说的模范、先进典型,其精神感召力、行为带动力和心理共鸣力可引发公众产生尊崇心理,进而效仿和学习。[中王书,贾安东,曾欣然.偶像-榜样教育的德行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9):11.]再有张茹粉教授认为榜样就是人的某一实际的行为实践活动及其活动的成果或行为实践中蕴涵、体现、彰显出来的,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借鉴、激励、警示作用的东西。[张茹粉.榜样教育的理性诉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99-121]本研究的榜样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秀品质,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并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人。

  (2)榜样教育的内涵

  榜样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榜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袁文斌,刘普则认为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的人格形象,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自我内化榜样精神品质,生成自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2010,(1):122-127.

  ]基于此定义,可以将榜样教育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对榜样的人格形象做出分析,造成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心理认同感,并指导受教育者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习榜样高尚的、优秀的良好品质。

  (3)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榜样教育是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的教育。邹欢认为大学生的榜样教育是指:在高校中,有组织、有目的的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题班团会、报告会、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先进典型精神的一种教育活动。[邹欢.新时期大学生的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基于此定义,本研究的大学生榜样教育是指在大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和实践,使大学生懂得榜样值得学习的内在品质,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提高人生道路不断前进的动力的活动。

  1.2研究背景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都很重视榜样。孔子在《论语·礼仁》中说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者的意思是指有贤德、有才华的人,是有着榜样的作用的,思齐的意思是向贤者看齐,学习和效仿贤者。朱熹教导自己的弟子要向学习圣贤,诸葛亮也曾经教导着晚辈们要慕先贤等,这些都说明了对榜样教育的重视。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每个时期的榜样教育体现了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时期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处于全面建设时期,我国社会情形极其复杂,大学生的榜样教育的目的主要以培养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艰苦奋斗、崇敬英雄等积极向上地品质为主。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教育、弘扬榜样精神便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

  文革时期及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充满这政治阶级斗争,社会一片混乱。大学生的榜样教育以政治教育为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育脱离实际,十分混乱。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高考制度得到复苏,全社会开始重视知识和人才,为祖国的前途贡献力量。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榜样教育开始复兴,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比如: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女排,她们的五连冠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大学生榜样张华为救人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等等。

  90年代时期的榜样教育。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出现了许多消极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榜样的转变已经开始出现,英雄人物、科学家等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的情况出现弱化,而体育、影视和歌坛等偶像人物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榜样形象更是朝着现实、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方向来发展,但由于社会的变化发展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致使大学生榜样教育出现了弱化的情况。研究大学生榜样教育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2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采用赵红梅(2015)编制的《当代大学生榜样教育调查问卷》的问卷,以忻州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从榜样的认知、榜样的选择、榜样教育的实施三个方面展开调查。为了使查结果真实有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以及已经毕业五个年级分别发放了电子问卷,共发放280份问卷,回收275份,回收率为98.21%,有效问卷2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86%。待回收问卷之后,对问卷进行编号并录入数据,最后使用Excel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具体情况分布如下表2.1:

 

  其中在本次调查中,男性有70人,占样本总数的26.92%,女性有190人,占样本总数的73.78%,可以看出女性占比明显要远多于男性。从年级来看:大一发放问卷37份,占总人数的14.23%,大二年级发放19份左右,大三年级发放47份左右,大四年级发放136份左右,已经毕业的忻州师范学院的学生发放21份。

  2.1榜样认知较不明确

  2.1.1精神内涵理解不清晰

  

  从图2.1中分析可以得出:有26.1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十分了解榜样的精神内涵,认为理解榜样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指引人生方向。认为自己一般了解榜样的精神内涵的大学生占了59.62%。另外,认为自己对榜样的精神内涵比较模糊和完全不清楚榜样教育的精神内涵分别占了11.92%和2.31%,显示出了对榜样的认识还不足。由此可以说明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榜样的精神内涵不是很清楚,反映了学生平时并不怎么接触和关注这一方面,大学生对榜样的理解也有所偏差。

  2.1.2明确榜样的重要性,但态度不积极

  

  从图2.2中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70.77%的大学生表示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榜样教育,能不到提醒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感受不到榜样教育有21.54%,大学生不想感受到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分别占6.92%、0.77%。这可以看出后三种的选择的大学生并没有正确看待生活中榜样教育的力量,

 

  大学生是否需要榜样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非常需要榜样占51.54%。己需要榜样占44.62%。还有1.54%的大学生不需要榜样,其余2.3%的大学生则表示无所谓。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觉得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学生明确榜样的重要性。

  大学生明确榜样的重要性,但对其榜样教育的态度不积极都是感受不到、不想感受到甚至是无所谓,可见学生主动性比较差积极性不高。

  2.1.3榜样更换情况比较普遍,关注度一般

 

  从图2.5中分析可以得出:从不更换榜样的学生有31.92%,从数据可以看出这类学生对自己的榜样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有着自己明确的学习和效仿目标。但有60.3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更换榜样不怎么频繁,只是偶尔会换,6.54%的大学生表示换榜样次数非常的多,经常性的换,1.16%的学生则更是频繁更换榜样,从数据中得出学生对榜样定位并不清晰,更换榜样的情况比较普遍,形象也比较模糊不清,对榜样的认知存在偏差。

 

  从表2.2中分析可以得出:26.1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榜样人物的事迹关注度很高,关注次数多,人数较少,说明对榜样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还有54.62%的大学生表示对榜样人物的事迹关注度比较一般次数较多,13.46%和5.77%的大学生则对榜样人物关注度很低,一般都不怎么关注,这些都是不关注榜样事迹视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榜样人物关注度一般。

  认识榜样是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的第一步。很多大学生对榜样认知都比较明确,但仍有许多学生对榜样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在大学中虽然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榜样教育很有需要但是还存在更换榜样和对榜样人物关注度不高的现象,都反映出了大学生对榜样认知的不清晰。

  2.2榜样的选择较规范

  榜样是最好的激励,同时也是最好的引领。榜样的选择是进行榜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择榜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榜样选择的不正确,就会使大学生丧失学习榜样的动力。

  

  在对榜样对象选择的调查研究中,图2.5中可以得出:有88.85%的大学生表示是值得学习的身边人,认为值得学习的身边人对自己的影响很重要。有73.08%的大学生表示榜样是杰出人物。另外,也有
35.7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选择的榜样是偶像明星,其余7.3%的大学生则选择其他的榜样,例如:教师、医护人员等。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对榜样对象的不同选择中大部分是选择值得学习的身边人和杰出人物。反映出学生的价值选择比较正确,但仍然有一部分选择的榜样的偶像明星,显示出这部分学生对榜样的概念有模糊理解。

  

  从图2.6中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们认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和尝试是他们选择榜样最重要的标准,可以看出道德素质的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此外有19.23%的学生表示选择榜样的标准还有学业和兴趣方面的能力。各种场合中表现很抢眼、在任何你感兴趣的领域有成就以及其他的标准学生选择的人数较少分别占5.38%、10.38%和3.08%,说明几乎很少学生把这些作为选择榜样的标准。反映出学生在选择榜样时有着准确的标准思维,能够清楚自己所需要选择的榜样。

 

  通过何种渠道来选取大学生自己的榜样,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据调查结果所示:64.29%的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来选择榜样,说明当代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选择榜样的主要途径。

  同时,较多学生的选择通过互联网专题、电视媒体频道、报纸、杂志来选择榜样。说明当代选择榜样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互联网专题、电视媒体频道、报纸、杂志也是重要渠道。此外还有学校课堂授课、校园主题宣传栏、周围人的告知、自身体验感受以及其他途径选择的大学生较少,分别占30.95%、24.6%、27.78%、25.4%、2.38%。

  学生对榜样对象的选择比较正确,选择榜样的途径主要集中在网络和互联网,选择榜样的标准主要在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上,这些都显示出学生在榜样的选择上还是比较规范的,没有特别大的偏差。

  2.3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践的成效不好

  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接触榜样,但其中仍然存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所以必须来了解现在的大学生榜样教育事件活动开展的现状。

  2.3.1榜样教育活动关注度不高,活动参与较少

 

  好的榜样教育容易使学生认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校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

  从图2.8分析可以得出:学校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活动中,学习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被56.35%的大学生所熟知,榜样人物的事迹报告会被37.30%的大学生熟知,青春正能量校园微榜样推荐会被24.6%的大学生所熟知,校园先锋评选表彰活动被27.78%的大学生熟知,情暖校园人物(群体)评选活动被25.4%的大学生所熟知、还有5.56%的其他活动是被大学生所知道。可见,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榜样教育活动存在熟知度比较低的情况,说明学生平时对这些活动关注度不高自然也没有兴趣去参加,学校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

  

  从图2.9中分析可以得出:49.23%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1-2次榜样教育实践活动,说明学生参与度低、体验度较差。25.38%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没参加过实践活动,这种情况比较严重,没有参加实践活动就不会深入了解榜样。18.08%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参加过3-5次活动,参加人数太少,3.85%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5-7次实践活动,只有3.46%的大学生参加过7次以上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如此高比例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榜样教育活动显示出学校在榜样教育活动方面并不够积极,创新力度小使学生参加活动不积极踊跃,另外也有教师的组织管理可能不到位和学生的主动性低的问题,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引起思考。

  学生对学校的榜样教育活动知之甚少,除了学习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其他活动学生关注度并不高,并且参加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也比较糟糕,参与度比较少,大部分参与1-2次,有的甚至都没参加过,可见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践效果不是很好。

  2.3.2榜样的宣传不够全面

  榜样教育的目的是上行下效,使榜样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大学生,让大学生效仿和学习。所以榜样的宣传在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处于十分关键位置。目前学校为了加大榜样教育,已经开始重视榜样的宣传,榜样的宣传有利于扩散榜样的熟知度。现在仍有许多宣传不够全面的现象。

  (1)宣传力度不够

  

  从表2.3中得出宣传力度很真实、很到位占19.23%,数据比较小;有些夸大榜样宣传力度的占22.31%,有些欠缺,需要加大力度占41.15,说不清的学生占17.3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榜样宣传有些欠缺,需要加大力度,可见学校宣传的力度不够。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校在运用榜样教育去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宣传简单化、力度小等问题,当前宣传榜样力度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度调整。

  (2)宣传形式单一



  图2.10当前宣传榜样方式的情况

  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宣传榜样,有利于榜样的特质被学生所了解,但有时在进行宣传榜样的过程中,没有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致使榜样教育宣传不到位。从图2.10中分析可以得出:有45.38%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上宣传来了解榜样榜样,其次是35.77%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微博、微信等)最能对榜样进行宣传。其余的电视、报纸、报告会等其他的方式比例比较小,说明大学中宣传榜样的方式比较单一,总结来说只是在网络渠道宣传力度比较大并没有太多关注其他形式,希望大学宣传的形式可以多加结合实际使其丰富多样,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了解到榜样。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榜样的宣传不是很到位。学生对榜样宣传的态度大部分都是认为有所欠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榜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在于网络和新媒体,方式比较缺少,使学生不容易了解榜样。

  2.3.3榜样教育活动不够丰富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想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的榜样教育活动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榜样教育的模式和活动。现在大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比如:讲述榜样事迹、观看榜样视频、公共课等。从表2.4中分析可以得出:学院开展榜样教育的模式的调查情况中分享榜样事迹的模式比较多,占63.49%、观看一些榜样视频也比较常见有65.08%的学生选择、开展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相对少一点有51.15%的学生选择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身边的微榜样同样最常见,占57.69%。但明显讲述榜样事迹和观看榜样视频最常见而学校设置的公共课、邀请榜样作报告会、开座谈会则比例较少分别为26.98%和30.16%,其他模式就更少,占0.79%。足以可见学院中开展榜样教育的模式还是比较传统,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身边的微榜样所占57.69%,数据相对来说还需增加,所以需要加大创新模式,丰富榜样教育活动,榜样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了解榜样的积极性。

  3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原因分析

  多方多面的原因导致榜样教育出现很多问题,在分析问卷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所揭示的问题和现象,并联系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1学生认知能力较低

  学生是大学进行榜样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榜样教育是否可以成功主要在于是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榜样教育出现问题,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对榜样的重视程度有关。

  3.1.1学生的认知水平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学生对榜样的认知差水平,意识里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都可以作为榜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经常是通过网络等方式来了解社会信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下,他们的对事物的认知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出现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悖的价值取向。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许多大学生可能会出现把榜样与偶像等同情况,没有仔细了解偶像的特质,导致不能正确区分榜样,错误的理解榜样的概念,容易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导致对榜样产生认知偏差。

  3.1.2学生对榜样教育不重视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对榜样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学生就会积极的主动去研究和了解榜样,对榜样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度就高;反之,学生不重视榜样教育,学生就会对榜样不怎么感兴趣,自然对榜样教育的认知就一般。

  在问卷中大学生没有榜样的原因中有25.38%的原因是榜样对自身的发展影响很小,对榜样没有兴趣、做好自己就行了,没必要学习榜样。可见对榜样的积极性主动差是影响学生榜样教育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度就会有所提高。

  3.2教师教学能力欠缺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进行榜样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榜样的兴趣,了解和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3.2.1教师教学模式传统

  目前学院中开展榜样教育的模式还是比较传统,主要还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身边的微榜样。而对榜样教育理论上来说,主要还是依据上公共课来学习榜样教育的理论,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课程。课本中有关于榜样教育的内容,教师只需要按照课本的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授课。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得知,在您认为目前高校榜样教育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和不足时,30.95%的大学生表示存在传统榜样教育边缘化问题,61.11%的大学生表示榜样教育的方法手段形式化。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大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心理反感,榜样教育的效果收效甚微。

  3.2.2教师缺乏对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的后续评估和反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