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独董事件看我国独立董事现状【字数:】
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实施。文件要求2003年6月30日前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但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以来各方对独董制度的质疑与抱怨声从未止息。问题的焦点很集中,现实中的独立董事不能独立、客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业内名之为花瓶董事。
2010年,国内有家服装公司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在该公司招股说明书上,演员张国立作为独立董事赫然出现。原来是演员张国立在希努尔公司担任了近10年形象代言人后,成为了这家即将上市的公司的独立董事。明星有名气,有人气,给公司代言是很常见的事,但聘请明星当上市公司独董,这种做法与独董制度的独立、专业方向南辕北辙,有可能让独董制度继续错误地向花瓶功能变形。
独董,一般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业务往来,并对公司事务进行独立判断的公司董事会成员。独董是用来帮助企业的,是用来发现问题、规范企业风险的,如果独董不能发挥作用,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看,独董首先一定要懂得企业运营,在运营和战略上能够为上市公司把关。而明星既不是经济学家,也非商业人士,更缺乏对上市公司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很难担当起为中小投资者监督上市公司的职责。
除了明星独董,在不少上市公司,独董都有花瓶化的趋势。而要想改变这种趋势,应该在独董的制度建设、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意识上下工夫。监管层不妨进一步细化独董的任职资格,要求专业人士来承担独董职责。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必须要让其明白,公司上市之后同样有风险,甚至风险更大。如果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是会威胁到企业生存的,只有企业意识到这一点,才会真正考虑借助外面的一些智囊或者有经验的独立董事来控制企业的风险。
行政与公共管理系余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46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