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系统入手提升河南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字数:3504】
论文导读::食品产业集群是河南省第一大产业集群,是河南省产业集群中的重中之重。根据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的结构理论,从整体上,产业集群的结构分为核心系统、调控系统与支持系统三个部分。核心系统是最关键的部分,它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情况直接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文章逐层纵向层次深入研究集群的核心系统,并针对其提出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核心系统
食品产业集群是河南省第一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国市场每销售3.5包方便面,其中就有一包来自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出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来自河南。食品产业集群是河南省产业集群中的重中之重。
一、产业集群结构理论中核心系统的重要地位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认识的深入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实力的展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概念逐渐明朗起来。到目前为止,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从结构方面来分析。结构理论强调产业集群的关系导向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由内到外、由低级到高级变化的动态过程。学术界有一些学者从结构的观点去解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该种观点可以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类。
1、横向结构观点。Tracey等(2003)指出,功能差异化程度和网络密度以及网络凝聚力、网络集中化、网络基础设施质量等构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
2、纵向结构观点。结构观点较横向结构观点更富有逻辑性和可区分度,是本论文在进行研究时主要采用的观点。结构观点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是由企业、集群、国家三个层面竞争力的综合。结构观点强调了产业集群的关系导向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由内到外、由低级到高级变化的动态过程。
根据这种观点,总体上看,产业集群的结构可以分为核心系统、调控系统与支持系统三个部分。
(1)核心系统
企业无疑是产业集群的核心部分,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河南省,大学(科研机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们逐渐成为企业技术、人才的源泉,所以大学、科研机构也应视为产业集群的核心部分,与企业一起构成产业集群的核心系统。
(2)调控系统
在我国目前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的情况下,政府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调控及引导作用。
(3)支持系统
产业集群的支持系统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大体可以分为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和支持性产业三部分论文怎么写。
二、集群核心系统存在问题
由于计划经济影响根深蒂固,市场经济建设在不断完善之中,我国的很多企业仍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大多同行企业之间还停留在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低层次竞争状态,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企业也不例外:
(一)产业与产品结构不合理
一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除小麦和猪肉加工外,其他行业在国内均不具有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牛羊肉、乳制品、果蔬加工等高成长性行业,潜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慢、规模小、竞争力弱;烟草、酿酒等高利税产业缺乏强势企业和品牌,在国内的位次大幅下滑。
二是精深加工度不高。90%以上的面粉是普通粉,低档方便面和速冻食品的比重分别为70%和45%[1]。
三是部分地区发展缓慢。一些具有较好发展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农产品主产区,推动食品工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大,缺乏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对快速成长的企业未给予足够的支持,以开放带发展的环境不够宽松,农产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产业链条联系脆弱
河南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区域经济的分割格局,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高昂的交通费用,以及严格的要素流动限制,成为地区间贸易的天然障碍。从企业访谈中发现,食品产业集群各个企业之间包括原料购进、产品销售等业务主要发生在集群以外,集群内部企业联系非常少。集群内部从横向分工角度来看,集群内企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不够,同质产品扎堆现象严重;从纵向分工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常常既缺乏上游研发设计环节,又缺少下游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品牌构建与经营环节。
(三)企业间合作关系没有建立,并存在恶性竞争
食品产业集群的企业之间除了没有物质联系以外,如联合技术开发、联合营销以及一些非正式的交流也很少。每个企业对同行之间来说,都是封闭的,唯恐别人窃走了自己的技术。加上少数企业的短期意识和狭隘思想河南省,有相当数量的产业集群中存在同行业企业过度竞争的问题,甚至一些龙头企业之间也存在这种过度竞争的问题,如金星啤酒和奥克啤酒之间。这种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协作,使企业难以享受到产业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优势,社会资源里有效率下降,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关联凝聚效应。
(四)大学(科研机构)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集群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企业普遍感到人才缺乏。
同时,产业集群核心系统存在着严重的产学研脱节的情况,本文作者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集群的主要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到企业与研究院校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河南工业大学谷物科学与工业研究中心;河南工业大学磷脂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小麦精深加工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蛋白质资源研究所等一些专门的食品科学研究院所,由于多为大学下属的科研机构因此不能很好地为食品生产企业服务。
三、完善集群核心系统的对策
(一)有效竞争,充分合作
首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企业模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瞄准单一产品做精、做大。
其次,建立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形成一种生产网络。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优质高效等原则,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当作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来经营,通过建立紧密型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联合的产业新格局。
第三,加强企业之间横向的合作,避免恶性竞争。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企业要改变目前彼此封闭的状态,联合行动的方向发展,在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
(二)提高企业质量,树立品牌
首先河南省,提高产品档次,树立品牌形象。就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而言,产品多属低档产品,少量中档产品,高档产品更少。现在企业不能再停留在拼数量,拼价格的低档竞争力一式了,要把注意力转入拼质量、拼水平的更高层次竞争上来。
其次,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密集区加快发展。扶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着力实施集群绿色品牌战略。当今世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国外以食品质量问题为口实的绿色壁垒也越筑越高。要成功地规避绿色壁垒,一要营造和优化绿色生态,围绕食品原料基地,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论文怎么写。二要研究和发展绿色产品。三要创立和永葆绿色名牌。强化品牌意识,发展规模经营,走品牌加规模的发展道路,提高知名度,增加美誉度,树立信誉度。四要推广和普及绿色营销。通过现代物流配送、网上交易、替代营销等先进手段,以绿色营销拓市场,以市场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五要提升和规范绿色管理。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双绿色三位一体战略为基点,认真贯彻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生产的全过程控制这两个全过程控制。
(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的作用
首先,坚持人才战略,提高行业专业人才的比例。要对员工队伍进行技能培训和提高,职工技能不断提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利润。
其次河南省,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淘汰落后设备;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最重要的一点,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大学和科研机构则应鼓励员工办企业或参与办企业。此外,大学、科研机构还可以与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或开展合作研究计划建立定向联系,企业人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访问定向联系的实验室向研究人员就他们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并了解这些机构所从事的研究给他们公司带来的机遇与帮助。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结构分为核心系统、调控系统与支持系统三个部分。核心系统是集群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首先要从核心系统入手,抓住主要矛盾,深入研究,明确问题,从竞争合作、树立品牌、人才战略、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从而扩展到提升整个河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orter. M. E. Clusters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I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November/ December.77~91.
[2]Rosenfeld, Stuart A.Bringing Business Clutersinto the Mainstrea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7. 5(1):2-23
[3]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45-53。
[4]慕继丰,冯宗宪,李国平.基于企业网络的经济和区域发展理论(上).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3).38-41。
[5]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02(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46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