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字数:】

2023-04-14 14: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我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十分重视同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整合学校创业资源,打造一流的双创指导团队,2016年1月8日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正式成立。本学期,为进一步贯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拟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四年大学学习。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和创业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和锲而不舍的作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整个科技创新乃至创业的完整过程也将对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点的探究把握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的培养起到积极效果。
  二、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进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应用型本科教育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理论,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并加以创造性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者必须尽快把教育的重心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方向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观转变。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发现意识、想象意识和对未知的渴求。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建立创新型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出发点上就要紧密结合社会与行业对各类别人才不同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按照不同的岗位、岗位群需求与人才特点而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强调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合作态度与管理素质等方面有所强化,形成特色+特长、专业+专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不是传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所强调的知识面的宽与全,而是强调知识的创新、应用、转化、生产实践能力等,所以应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多模块教学体系。
  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我院尝试在课程设置方面,除面向全院同学开设创业基础课程,使所有同学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外,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就业创业课程模块,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帮助同学掌握更为专业的创业知识;此外,还将逐步开设3-5门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宽同学的创业视野、增强其创新能力。希望通过此次课程体系的构建,最终实现同学能够有条件、分层次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
  (二)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问题则是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又是课程教学的归宿。创新教育首先要强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充分体现创新源于实践而始于问题的理念。
  创建开放式校内外实验基地,改革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和按部就班的实验方式,建立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和内容开放的三维开放机制;向学生提供各类创新活动、科技竞赛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场所等实验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试验和科技活动,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成为今后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方向。
  (三)改进教学管理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
  在校园里积极营造科学、严谨、宽松、活泼的人才成长氛围,构建有利于激励和发挥同学创造潜能的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打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和环境,定期举办各级跨学科、专业的学术论坛及学术活动,积极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承担高等教育重任的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的体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是我们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任务。我院应以此为契机,改变过去以一元化的知识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知识的质量观,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及充分体现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各种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务科 胡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