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把课堂还给学生――“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字数:】

2023-04-14 14:4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把课堂还给学生――“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
河北师大实验中学 王磊 2012年10月25日,有幸为河北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做教学观摩课。课题是初中二年级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教材与学情: 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光学课,课程标对这部分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学会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对于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的光,汽车车灯的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等方面的的能力。但是,对于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不清楚,在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更不清楚。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用石家庄艺术中心的夜景来引入课题,美丽的夜景是灯光的应用。 2、光源 利用图片直接给出了两组发光的物体,从而得出了光源的概念,并对光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为了深化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判断月亮和屏幕是光源吗?并说明理由。猜想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如何传播?学生提方案我来演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烟雾法)。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初步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在水和玻璃或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3、光的直线传播 这部分的内容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交流、得出结论。器材有水、玻璃砖、激光笔、牛奶、果冻等器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 第一组同学在展示结果是阐述了他们的研究发现“当牛奶过多时,光线无法通过。说明光只能通过透明或半透明的介质,并且实验中得到了在水中放入少量牛奶时光的传播路径,清晰的一条直线。”通过分析学生们知道了:要想成功实验,就要对实验的每个操作环节做适量控制。 第二组发现“光在穿过水后再射出烧杯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但是水中还是一条直线。”这个问题说明光在不同种介质中可以不沿直线传播,这是本章第四节内容。同学们还有其他发现,比如光穿过烧杯光路改变了,正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折射知识,在本次探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都说明学生真的在探究,实验是真实有效的。当然我们最后还是明确了本节的讨论重点,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接下来同学们都踊跃的将各自的探究成果向同学们展示。我也利用光线通过热空气的实验证明了当空气不均匀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最后我们共同探究得到了,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通过对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并在讲小孔成象时,由学生先实验,实验后学生主动要求讲解成像原因,并能利用作图的方式在黑板上板书,效果非常不错。在此我追问同学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了小孔成像的问题。 4光速 通过假设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所用时间来让学生感受光速的大小,介绍光速及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三、反思: 1、在学生的课堂反应方面 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回答对我也有所启发。我问:“光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样的?”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学生的表情有一丝的疑惑。然后我立即补充提问:“光传播时是沿直线传播呢?还是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此问题一出,迅速引来了众多学生的回答与猜想。我的提问语言过于书面化,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问题的含义,所以很难回答。换言之我起初的提问指向性不强,不够明确。所以要想实现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必须简练、明确。所提出的问题中也要包含回答的线索,便于学生思考与回答。 我的另一个问题:“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这种问题一问,学生习惯性的回答不是。但为什么他们并没有思考。所以马上追问:“为什么?”有同学说镜子反射。这个回答首选应该得到肯定,继续追问,“没有镜子的情况呢?”紧接着一个同学的回答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他的回答是“光在同种介质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比如阳光射进海水中但是海水的深处是黑暗的。说明光进入海水中后,到一定的深度又拐弯回来了。所以浅海亮有光,深海黑暗无光。”这个问题出乎了我的意料,一下就引发了学生们的讨论,其他同学马上就用了晚上手电筒照向远方也会越来越暗。还类比了声音也不能穿到无限远的等例子,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的结论是光线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弱,但并没有回来。这样的讨论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到真实而深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师生讨论共同找出结论,这样的课程才真实。 2、课程内容方面 虽然光的传播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但内容还是比较多,比较杂,这要求教师要能充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所以要上好这一节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我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这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遗憾的部分有:由于时间的关系部分问题没能全面展开讨论,比如小孔成像问题中,要获得不同大小的像可以如何处理;空气中和水中为什么要加入烟雾和牛奶才能看到光路,这些问题都是光学问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光学知识的良好的例子。这些问题也只能放在后面的课程中进一步讨论探究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