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同质化”--中国CtoC行业竞争的怪圈【字数:4411】

2023-04-14 14:4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同质化”--中国CtoC行业竞争的怪圈
论文导读::同质化--中国CtoC行业竞争的怪圈,小论文。
论文关键词:、类别、卖家会员名、买卖方式、价格范围、付款方式、所在地、新旧程度、结束时间、卖家级别、淘宝旺旺是否在线




相似关键词与检索结果提示

腾讯拍拍

商品关键字、类别、买卖方式、价格范围、结束时间、商品所在地、新旧程度、付款方式、卖家信用等九种搜索属性。



ebay易趣

包括物品关键字、物品号、特定分类、排除以下关键字、物品定价、来自卖家、物品所在地、货币、出价方式等等近30种搜索属性



百度有啊

按商品名搜索、按店铺名称搜索和按卖家用户名搜索三种搜索方式



合并相同卖家,搜索工具栏跟随
(四)安全支付功能设计方面


安全支付是电子商务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安全可靠的支付解决方案,再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是空谈。4大CtoC平台的安全支付环节比较如下表:

(五)开店条件与收费情况


(六)平台配套软件的开发方面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
1.购买环节中,各大平台都陆续加入了了购物车功能,买家大都是利用各家提供的搜索引擎,寻找到合适商品后,与卖家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沟通小论文,然后点击购买;各家平台集成的搜索引擎功能设计上也趋于一致,基本上都可以按价格从低到高,按信用从低到高,按发布时间从早到晚等排列搜索结果,没有任何差别;
2.支付环节,除了各大网站推出的消费券名称有所不同外,采用主流支付方式--网上支付的功能设计上也趋于一致,每家都有一个相同功能的支付工具,在提供支付服务的银行平台也基本一致,并没有出现一个针对某个CtoC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特殊服务的银行支付平台;
3.虽然在物流服务平台中可供选择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有所不同,但这也只不过是由于各家CtoC企业与物流商的合作协议范围的限制;信用评价方面的流程基本上也一致,均是在购买行为结束后,买家、卖家之间互评。
4.安全系统方面,基于现在比较成熟的互联网安全技术,各家也普遍采用了安全控件+第三方支付工具+密码防护+证书四位一体的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此,我们可以判定上述4家CtoC企业,在购买、支付、物流、信用评价、安全系统等各个环节的功能设计和服务定位方面都基本一致,表现为一种竞争的同质化。
二、国内CtoC企业间同质化竞争现状的成因分析
在互联网行业,产品和服务往往存在趋同的嫌疑,而C2C模式在国内短时间内兴起,目前这一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只可能是模仿的结果。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模仿的频繁发生呢?笔者认为这归结于经济利益、市场竞争、人才匮乏和体制束缚等方面的因素。
(一)经济利益驱动
有好平台就会有大量的用户人气,有高人气就会有丰厚的广告收入,具有优势的传播形式与内容必然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来就是一个不易平衡的跷跷板的两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的分量常常会更重一些,它像一只推动平台同质化的无形之手。为追求高额经济效益,后发的购物平台对老牌的平台的效仿,成为很自然的事情,谁不想赢得更多人气和潜在客户呢?
网络竞争不存在地域性差异,所以,各大购物平台,谁也不肯率先放弃全体网购用户这个主要的市场。很明显小论文,要避开同质化竞争的残酷局面,最好的方式是细分市场、错位竞争,形成品牌形的购物频道,但是这意味着放弃了全体网购人群而改成了专业化购物平台。现实情况是,网购用户对购物平台的商品种类及购物服务,有一种复合化要求,也就是要求尽可能通过一个平台就得到全方位的满足,显然,一站式购物比专业化购物有规模更大的潜在市场,更容易成为网购市场的主角。况且,目前我国正处在网购平台高速发展的中期,谁占领的网购市场的份额越大,谁就会在接下来的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对这个主要市场的竞争是无可厚非的。
(二)同业间竞争的需要
集中效应是一种商业现象,它是指销售同类商品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看起来加剧了竞争,而实际上生意反而更好。因为这种品牌与品种集中化的特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更受消费者青睐。这类似于生物的共生效应。新平台需要生存,需要人气,效仿趋同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另类的竞争。尤其是一些新兴购物平台在自身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欠缺的情况下,模仿别人的创新成果确实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生存之道。如百度的免费店铺模版功能,这种仿制最少削弱了竞争对手的优势地位,打破了竞争中一花独放的垄断局面。
而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同质化是一种低成本扩张的策略,先期市场创新者已为资源的优化利用方式付出了相应的探索成本,而后期跟进者只需照搬即可规避创新带来的风险。对于新的市场进入者来说,同质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对于一张新购物平台而言,立足之道在于我有,你没有,或者你有,我好的差异化战略;而战胜之道则在于我好小论文,你也好,但是我的成本更低、代价更小的同质化规模――效益战略。换言之,进入市场的第一步是以同质化结构为维持市场的基本依据,以差异化的卖点和风格为市场导入的旗帜;在站稳市场脚跟后,在以规模化、高效益的同质化竞争逼迫对手出局。
(三)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各大平台之间没有秘密可言。从人才优势、平台稳定性以及品牌知名度,可以说是相互间知根知底,你有我有全都有。残酷的竞争迫使一些购物平台开始创新,然而这种创新的优势很快就会被模仿,率先者的努力顷刻间被化为乌有。
对创新成果的模仿正说明创新能力的匮乏。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1843年-1904年)曾认为一百个人里也许只有一个人是发明者,而其他人是模仿者。且不说他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但它至少提醒我们,创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某个新兴购物平台刚上线运营,,一般都出现一些新的网络促销方式等,但是,这些新栏目、新版面以及新的促销手段,很快就会被对手所模仿和吸纳。如果需要更新改进时,往往又是绞尽脑汁也变不出新招,实在是江郎才尽。而模仿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渠道。一筹莫展时看到了其他平台的创新栏目或想法,谁能不为之心动?何况这种模仿可以理解为对优势案例的学习,又是合法的竞争手段。因此,模仿被认为是市场后进者以低投入低实现高产出高,快速见效,风险更小地取得竞争优势的捷径。
(四)受盈利模式束缚
国内网购平台的盈利模式本身的客观特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国内CtoC购物网站来说,现有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会员及佣金收入、增值服务收入以及广告收入三种。
1.会员及佣金收入仍不合时宜
会员费用或佣金收入,是在一种国外应用很成熟的盈利模式,但它还不适合于在中国现阶段的CtoC市场全面推行。因为我国现有的大量网购用户们,尤其是卖家群体,就是看中网店经营成本低,才定价低廉,以至于成交踊跃。因此,一旦某家CtoC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收费策略,将很可能自己一大部分用户切给竞争对手和其他购物形式的网站小论文,这对三方都不利。
2.增值收入还处于试探期
基于基础服务,针对细分用户需求而推出增值服务,并收取费用这种模式,淘宝网就曾经尝试过。2006年5月,淘宝网向卖家推出招财进宝这种增值收费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2006年6月招财进宝流产;2007年3月,淘宝吸取经验,将淘宝店铺分成三类,针对不同类别推出店铺服务、二级域名服务和信誉保证等增值服务,并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在度过了推出初适应期后,受到了众多店铺支持,市场保持良好的反映。
招财进宝虽然由于最初准备不充分,规则理解复杂导致整个计划失败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可行性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经过后续的发展,笔者认为,随着国内网购市场发展,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卖家、买家以及店铺成长为中高端用户,对这些用户来说,价格不再是敏感和关键点,如果能做好用户细分工作,并有针对性的为部分店铺推出增值服务,该盈利模式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几年,针对这群用户推出的增值服务应该继续尝试。
3.广告收入
网络广告收入是互联网业最广泛业最有历史的一种盈利模式。对于CtoC市场而言,投放网络广告的价值在于CtoC购物平台上的媒体受众恰恰是一批网络消费者,他们是具备消费潜力、有消费意识、含金量高的潜在价值用户。如果广告商能抓住这群用户,无异于在纷杂的网络媒体中挖到了金矿。但这种盈利模式,对于CtoC购物网站的知名度、用户群、成交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决定购物网站能吸引多少广告主,包括多少卖家做广告的关键。
(五)网络经济不受制于资产专用性问题。
传统经济里,存在着资产专用性的问题。它是指在不降低生产价值的条件下小论文,资产可供其做他用和可供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通产来说,某个企业或行业特有资产,很难为其他企业或行业使用,即便是不同阶段的资产投资,也有着不可逆性。因此,传统企业一旦被迫实施差异化方案,就涉及到生产线变化,这种做法的代价往往很高。同时固定资产的改造会消耗一定时间,也将延长了其他同行的模仿周期。然而,网络经济中,互联网应用大都属于纯粹软件方面的模仿,这种模仿几乎不存在资产专用性问题,模仿可以在原来的技术开发平台上进行,完全是人力资本的投入,模仿花费的速度也快得多。因此从成本和实效性角度,互联网应用的模仿比传统经济中的模仿都更容易实现。
(六)网络经济简化了供应链关系
传统经济中,同行间的模仿,要涉及到很多资源和技术。而传统企业间存在着广泛的供应链关系,为模仿而改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汽车制造企业有着众多的上游供应商,包括钢铁、玻璃、轮胎、甚至发动机的供应商。许多因模仿产生的改变,都需要相应的供应商配合。而一旦部分资源不在企业的可控范围内,这类模仿就无法只依赖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实现了。然而,涉及到纯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时,企业间的供应链关系要简单得多。因为,一般的模仿行为只涉及技术的研发,这完全由企业自身的资源决定。
(七)软件工具与开发语言的标准化,简化了模仿门槛。
因为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开发都采用相似的软件工具和开发语言,开发工具的使用和语言逻辑的运用标准化程度高,所以多数差异化一旦被看到就能被模仿出来。此外,在网络上,不同企业的技术人员间往往有着频繁的交流,以至于许多网站后台的源代码甚至于是公开的小论文,这在某种程度上业降低了同行间模仿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同质化竞争是CtoC行业内,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经阶段,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
三、国内CtoC同质化现状总结
国内CtoC电子商务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的市场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由于网购是一种辅助性的理性消费行为,消费周期又极短,用户今天用你的,明天就可能用别家的。其结果,必然是做得好的(而且要始终做好)才能生存下来。而且,由于技术或服务内容同质化,CtoC平台的可替代性是很明显的。因为可替代性,才使市场充满活力,也因为可替代性,出现企业的生死浮沉。互联网上多家购物平台的出现,用户是一样的,内容、版式甚至服务内容也几乎雷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它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使社会利润平均化。对那些做得不好的平台来说,是致命的。但从消费者的立场来看,这种的同质化竞争却给用户带来了质高价廉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静一.从淘宝网的竞争策略看C2C市场发展[J].商业时代,2006(14):70-72
[2]王玉.论电子商务企业的三大基本竞争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5(18):150-151
[3]高嵩,马敏书.国内C2C电子商务网站竞争策略初探[J].今日科苑,2007(20):182-18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