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一把”的泛化研究【字数:2594】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得出:V一把泛化为X一把,其中X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名词,V一把后面可以带宾语,而X一把则不一定;而这一结构泛化的深层原因是语言系统强大的吸纳作用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社会交际文化心理。
论文关键词:V一把,X一把,泛化,动词化,词义替换
把是一个具有多项语义、语法特征的量词,它既可以作名量词,也可以作动量词。把作为动量词,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动量词,计手的某些动作量。把用在动词后,数词限用一或两(有时可省略),如擦(一)把汗/洗(一)把脸/拉他(一)把。[1]
可见,其与数词一组合成的一把,通常作为动量成分,它本来主要是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如拉一把、帮一把、捏一把等。可近几年,其组配范围快速扩展,大有泛化的趋势,很多与手无关的行为也都可以加一把,如醉、疯狂、深沉、露、年轻、惊喜、机会主义、阿Q、秀等。那么这一格式泛化的原因是什么,其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本文想要试图探讨的。
1、动量补语一把的语义泛化
动量词把位于X一把这种句法位置中表动作行为耗时不长或用力不多的意思,词义与动量词下、回、次大体相当。其中的把换成下、回、次,意义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只是行为的力度有所减弱。但在实际应用中,把的表达效果与下、回、次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把的口语性强,而后者的口语性较弱。
(1)几十非洲国家都指望这次赛事让咱黑人兄弟好好地露一把脸。(华商报2010-05-13)
(2)相信摩卡世界即将上线的摩游记必定会让国内的手机网游玩家惊喜一把。(通信世界周刊2010-03-23)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量词把就是带有较高程度的下、回、次,用把表达的效果更强。从某种程度上说,把是同义动量词回、次、下的强调式。如露一把脸=好好露一次脸;惊喜一把=程度不凡地惊喜一回。随着人们对动量程度表达要求的日益增长,X一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3)天气预报报错了?大雨又把武汉涮了一把?(武汉城报2010-05-17)
(4)由于他的头发白得厉害,他的儿女都劝他去理发店染染头发,在老人节年轻一把。(齐鲁晚报(数字报)2009-10-28)
(5)我们老俩口也穿上情侣衫时尚一把。(河南日报(数字报)2010-02-09)
2、V产生泛化的条件
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而在语言运用中,当某一个词或固定结构不按常规语法却能在语言中运用,并且分布广泛,这种现象也称为泛化。
我们可以对V一把结构的变项V提取出来,得到框架:
[]一把
这个框架可以充填什么样的变项则受到语义的制约,通过观察发现,V一把的泛化,其实就是V的泛化,V泛化为X,X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名词。
动量短语一把主要与动词组合,形成V一把格式,由于长期的习惯用法,使得V一把成为一个比较稳固,具有特定动态意义的格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形容词和名词突破常规,形成X一把格式。但这一格式对进入这一格式的形容词和名词有动词化的作用,比如醉一把、疯狂一把、深沉一把、年轻一把、惊喜一把大致都可以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机会主义’一把可理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这些能进入V一把结构的词的属性在程度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具有可变性的语义特征,这种可变性是它们进入V一把的首要语义条件。凡有语义关系的词语互相都有一定的语义要求,这种要求往往可以以需要某种语义成分的方式来表示。[2]如‘阿Q’一把,必然是形容具有阿Q特点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说‘阿Q’一把。另外,这种结构通常还要求与之搭配的主体或施事词语必须是具有[+人]这样的语义成分的,如醉、疯狂、深沉、年轻都是跟人的行为有关的。
3、比较X一把与V一把
引起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结构内部各组成成分或各要素之间的彼此对立,彼此矛盾及其成分和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矛盾。[3]把作为动量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次数,常与数词一组合成一把,那么作为动量成分的一把与X组合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本文通过观察发现:如果进入X一把结构的X是动词时,一把后面可以带上宾语,否则不能带宾语。如醉一把、疯狂一把、深沉一把、年轻一把、惊喜一把、‘机会主义’一把、‘阿Q’一把、秀一把均不能带宾语。
在这个结构里的一把有隐性的意义,除了表示用手之外,还暗含一种主观控制(即动作发出者自己可以控制的)的意味。有的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抽象,其行为与手的关系并不那么直接。不过这类动词与一把构成的句子中,动词通常隐含着用手的意味,其中跟手的联系直接一些的,前面还可补上用手的词语来。例如:快帮我一把。动词帮跟手的联系相对直接一些,其前就可补上伸手,说成:快伸手帮我一把。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带上宾语,比如:拉一把手,抓一把花生、帮一把手、捏一把脸、露一把脸等。
4、V一把格式泛化的原因
语言的意义丰富性和形式经济性的交互作用要求我们不必要为每一件新的事物都创造一个新的词语,这就为泛化提供了条件。语言上的创新一旦达到了某种奇妙的效果,就会引起大量的趋同效应,这些被创新使用的词或词义不断地丰富和扩大着语言系统。由于语言系统具有强大的吸纳作用,经过长期、反复的使用,表达层面上的语言表达形式就逐渐固定下来,过渡到语言系统中,产生一批新词和新义。X一把的组合,是受人类认知方式与格式制约的结果,它并非凭空而来,因为这种新兴用法也符合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语言是一个动态系统,社会的变化提供了语言变化的主要条件,而其变化的原因除了从语言本身寻找之外,还要在语言使用者身上寻找。[4]X一把用法之所以盛行,在于它有传统用法无法比拟的修辞价值,它折射出了人们的种种文化心理: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旧有的模式,喜欢创新,追求标新立异。因此,在使用新词新语中体现出的种种文化心理实质上反映了人们的种种社会心理。它适应了时代求新、求变、求异的社会心理,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的想法。
V一把的泛化虽然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有些新词语可能一闪而过,究其原因,或者是新词语随着它所表示的事物本身的消失而消亡或者是有更合适的即更富有表现力、更明确、更大众化的词语来代替它。[5]当然,也有些新词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们将会与旧词语长期并存,但是严格来讲,能进入普通词汇系统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语言系统中最不稳定的词汇系统也是有严格的运行机制的,而要保持其健康运转,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规范检验,使其更利于社会、语言的发展。
注释:
[1]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3.
[2]石安石语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14.
[3]高明凯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97.
[4]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85.
[5]徐波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谈,舟山师专学报,1997(4):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31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