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字数:7331】
摘要:由希腊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蔓延至欧洲多个国家,目前整个欧盟几乎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作为一种全新的危机形式,主权债务危机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在这次危机中国家主权出现了信用风险,债务风险严重威胁到了国家信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欧洲经济带来损失外,给全球经济也造成了影响。由于欧洲各国陷入危机的程度不同、欧盟体制存在缺陷等难题的存在,主权债务危机在解决上存在很大的困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也敲了警钟。如何借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经验教训,管理好中国政府债务存在的各种风险,成为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本篇论文写作的初衷。
关键词:欧债危机;国际金融;影响
文献综述
欧洲多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危机国采取相应的紧缩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开支和提高税率等方式,降低政府财政压力,造成各国失业人数大增、企业和个人纳税负担增加等严重的负面影响,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多国出现全国性大罢工,引起欧洲社会的动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引发国际投资者对欧洲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的担忧,国际投资者纷纷抽逃大量资金,加大了世界其他经济较为稳定的国家(如中国)的资本流入风险。由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各国加大贸易保护,给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带来很大冲击。
Sizviasgherri,Edda2011(2009)以及EeB(2010)等认为,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即金融危机深化论。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爆发具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性冲击。
而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欧元区缺陷论认为,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在于欧元区存在缺陷,欧洲实际并不具备推行单一货币的条件。欧元设计者之一OtmarIssing曾说过,在尚未建立一个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就创立货币联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因为完善的货币要求央行和财政部两者兼备。没有财政的统一便会有各国财政超标的激励,便存在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欧元区五国的危机反映了欧元区单一货币的僵硬性。全球金融海啸基本结束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复苏相对落后的国家,实际上更应该借由本币贬值来刺激经济,但却因为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债台高筑。
纽约大学博士Roubini(2010)认为,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存在着严重的财政问题,过高的财政赤字是这些国家出现主权债务问题的重要原因。MirandaXafa(2010)认为,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是因为政府大肆挥霍,预算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郑联盛(2010)从全球的视角看:全球金融危机是欧洲债务问题的外部诱因,金融危机直接扩大了欧洲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陈西果(2010)认为,欧洲各国发生主权债务危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试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机,是由于政府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而频繁发债,造成财政入不敷出而爆发的滚雪球式财政危机。
曹远征(2010)认为,欧盟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没有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是导致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货币政策统一、财政政策不统一的背景下,一国出现财政赤字,除了征税和借债以外别无它途。管清友(2010)也谈到,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欧元区五国的危机反映了欧元区单一货币的僵硬性。全球金融海啸基本结束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复苏相对落后的国家,实际上更应该借由本币贬值来刺激经济,但却因为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债台高筑。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时学(2010)认为,导致希腊债务危机的内因首先就是希腊政府长期奉行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大手大脚地花钱,使财政赤字得不到控制。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任教于海洋(2010)也指出,欧元区多个国家都采取了不负责任的透支性财政政策,加剧了它们的借贷压力和财政困难。
总之: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防范的措施也因此各异,但是债务危机的产生都与该国政府长期以来对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管理不善有关。由于存在统一货币政策和自主财政政策的根本性矛盾,欧元区域货币联合加速了各成员国的分化,在经济繁荣时期掩盖了边缘国家的债务风险。债务危机一般发生在经济危机之后,并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在区域化和全球化更加紧密的时代,这种破坏性就更加持久和巨大。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债务压力,老化的人口结构和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则进一步恶化其财政状况。因此,高负债经济体迫切需要实施强有力的中期财政整顿和加强福利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以及金融部门和经济结构的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确保财政债务的可持续增长和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欧元区很难作出统一的解决措施,加大了欧元区解决危机的难度。各国在实施紧缩财政措施的同时还面临着失业增多、福利降低等后果。由于欧元区体制上的缺陷,成员国不能为其他成员国承担债务,即所谓的不救助条约,一些陷入危机的国家不能马上得到救助,使这些国家危机越陷越深,更加增加了危机解决的难度。
本文选题意义如下:
第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一种新的危机形式,与以往经济危机不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危机,是一种主权信用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国家的主权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威胁到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而以往的债务风险大多出现在企业和公司债务上。因此,全面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探寻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规律,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值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
第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深远。在世界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债务对其经济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国可以通过举借债务来加大本国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债务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债务作为一种信用行为,其规模的扩张必然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过度借债,必然会增加未来还债风险,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福利水平、社会的安定、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还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全面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经过、原因和影响,探寻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规律,从而警示世界各国加强对主权债务的管理。
第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虽然中国目前的政府债务未出现较大问题,但是随着中国国债以及外债规模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备,中国在债务管理和利用上仍然面临很多的不足与风险。因此,吸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经验教训,加强中国政府债务的管理,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对中国今后更好的利用政府债务来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概述
1.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指主权国家代表本国向国际或区域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或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贷或为他人的借贷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并以国家信用保证偿付本金和利息的特殊类型债务,一旦主权国家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归还本金和利息,就会发生债务违约,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4月,爱尔兰出现财政困难;10月20日,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过12%,是欧盟允许的3%上限的3倍多,其主权债务危机就此浮出水面。11月9日,葡萄牙政府表示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原来的5.9%上调到8%,也是远高于3%的上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标准普尔和穆迪也随即宣布下调希腊主权评级。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政府,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紧接着,整个欧盟都受到了债务危机困扰,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导致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
1.2欧债危机的现状
1.2.1第一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
2009年开始,欧洲多个国家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国际评级机构对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及西班牙等国(与希腊一起被称为PI工GS)的主权信用评级提出警告或者负面评价,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已不再是主角,欧洲主权债务问题进一步深化。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些欧洲经济较为富裕的国家也面临着财政赤字压力,主权债务存在较大的风险。
1.2.2第二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和救助
2010年4月开始,欧洲各国、欧盟委员会及国际组织开始采取措施来缓解主权债务危机压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各国纷纷制定财政紧缩政策,削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制定救援计划,帮助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欧盟开始计划并研究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强欧元区财政纪律,完善对欧盟经济治理。
1.2.3第三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缓和
2010年7月开始,由于债务危机国普遍开始采取紧缩政策,加上借助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出现缓解迹象。主要标志有:2010年7月,希腊和西班牙分别顺利发行短期国债16.3亿和60亿欧元这为欧元区尤其是深陷债务危机
的国家走出经济困境增添了一线希望。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国债的信用违约期(CDS)合约价格也开始走低。2011年1月葡萄牙和意大利也顺利发行了政府债券。表明投资者对这些国家出现债务违约风险的担忧有所缓解,危机国政府债券的顺利发行可能将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转折点。此外,2011年1月,欧盟通过以欧盟预算作为担保的欧盟金融稳定机制发行50亿欧元债券,为爱尔兰救助计划筹集资金。事实上,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演进的,欧洲一些国家己经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甚至可能己初见成效,而另外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才刚刚显现。到目前为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没有完全结束
3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3.1表面原因
3.1.1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Bsizviasgherri,Edda2011(2009)以及EeB(2010)等认为,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即金融危机深化论。陈西果(2010)认为,欧洲各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政府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而频繁发债,造成财政入不敷出而爆发的滚雪球式财政危机。李慧勇,孟祥娟(2010)所持的次贷产物论,认为主权债务危机时次贷危机蔓延的产物,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种局部金融危机的表现之一。
3.1.2欧洲各国过度宽松的财政政策
纽约大学博士Roubini(2010)认为,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存在着严重的财政问题,过高的财政赤字是这些国家出现主权债务问题的重要原因。王金萍(2010)认为,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希腊政府过度扩张的公共财政政策以及欧盟大规模的救市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时学(2010)认为,导致希腊债务危机的内因首先就是希腊政府长期奉行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大手大脚地花钱,使财政赤字得不到控制。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任教于海洋(2010)也指出,欧元区多个国家都采取了不负责任的透支性财政政策,加剧了它们的借贷压力和财政困难。
3.1.3过度的高福利政策
刘晓忠(2010)认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直接的原因是政府过度举债,以及欧洲式社会资本主义的高福利模式所带来的私人部门负担过重。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根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希腊的不同政党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加之希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是欧盟内经济最弱的国家之一。政府实在无力偿债,反而以债养债,将雪球越滚越大。周茂荣,杨继梅(2010),认为危机国面临着高福利社会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财政支出庞大,政府日益不堪重负。
3.2深层次原因
3.2.1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
《期货日报》评论员付鹏、李莉(2010)认为,欧元区一体化之后各国经济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各国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也使财政政策难以有效协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欧洲央行错误的调控政策成为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最终爆发。郑联盛(2010)认为,欧盟内部经济结构不均衡是债务问题的结构性因素。由于欧盟内部经济体之间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国政府只能选择扩大财政赤字以应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管清友(2010)谈到,欧元区各国经济水平的不一致,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导致欧元区国家呈现财政政策各自为政,货币政策受到约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导致经济内部矛盾爆发。
3.2.2欧元区的体制缺陷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欧元区缺陷论认为,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在于欧元区存在缺陷,欧洲实际并不具备推行单一货币的条件。欧元设计者之一Otmre曾说过,在尚未建立一个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就创立货币联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因为完善的货币要求央行和财政部两者兼备。没有财政的统一便会有各国财政超标的激励,便存在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是欧元体制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即在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行使,而财政政策却由各主权国家分而治之。这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错配使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缺乏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财政赤字逐渐累积。管清友(2010)也谈到,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欧元区五国的危机反映了欧元区单一货币的僵硬性。全球金融海啸基本结束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复苏相对落后的国家,实际上更应该借由本币贬值来刺激经济,但却因为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债台高筑。
4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4.1个人生活福利水平降低,增加了企业纳税负担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危机国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和从国际组织得到援款,都普遍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危机国所采取的各种紧缩财政政策,大都以缩减公共开支、提高税率和降低福利为主要手段。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降低了人们的生活福利水平,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负担,失业率也明显上升。
4.2增加人们的危机感,容易引发政府信用危机
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之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陷入危机的各成员国被迫出台紧缩财政政策,大幅度消减财政开支和提高税率,而早已习惯高福利的欧洲民众很难接受这种紧缩政策,引起了各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各国纷纷出现大罢工等示威游行活动,引发欧洲社会对政府的信用危机。当一国的偿债能力可能发生问题时,市场投资者就会立即做出反应。由于欧元区各国财政赤字不断恶化,公共债务水平越来越高,造成投资者的极度恐慌,非常容易引发挤兑、资金抽逃、资金外流等严重后果,从而造成投资者对一国主权的不信任,引发政府信用危机。
4.3对外融资成本上升,加大债务风险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国际投资者对欧元区国家的投资越来越谨慎,从而提高了危机国对外融资的成本。融资成本的上升,意味着将来还债成本上升,这就令还债前景雪上加霜。一旦资金不能到期按时偿还,国际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将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样,危机国如果不能按时偿还贷款,其金融机构也将面临非常大的债务风险。
4.4影响经济的发展,拖累欧洲经济的复苏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迫使部分欧元区国家必须提前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各债务危机国为降低赤字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这对于刚从严重经济危机中缓慢复苏过来的欧元区经济来说,紧缩财政将会延缓各债务危机国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大规模的削减财政开支,使很多欧洲国家的福利支出减少,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预期,使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小甚至消失,这对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影响到了公众的福利水平,各国罢工和游行示威不断,导致社会问题激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生产活动。
4.5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大亚洲的资本流入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加剧,引起国际投资市场的恐慌情绪,欧洲市场出现较大的资金外流现象,国际投资者逐渐从欧洲各国抽逃资金,寻求更加安全的投资环境,这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己,避险情绪激增。信贷市场上,危机国的国债CDS利息差大幅上升,导致欧元区违约预期攀升。汇率市场上,欧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走低,欧元出现疲软。资本市场上,大量资金持续撤离股市和商品市场,导致股市严重下挫,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不同程度下跌。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投资者恐慌心理加剧,导致大量避险资金通入黄金等资产。由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样也存在信用评级降低的威胁,因此亚洲尤其是中国便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国际投资者的避风港。我国正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关键时刻,面对资金流入,很可能会影响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对我国的财税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
4.6欧洲加大贸易保护,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欧洲各国的对外贸易遭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之后,又一次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困境。面对国内经济的不景气,欧洲各国更是加大了贸易保护,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影响到了欧元的稳定,欧元的贬值给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带来严重的影响。以中国为例,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人民币对欧元持续升值,给中国的出口商带来严重影响。2010年1一2月出口出现了急剧下滑。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1月出口为1094.8亿美元,比2009年12月1307.2亿美元下降了16.25%,而2010年2月份出口额仅为945.2亿美元。同时,主权债务危机也波及到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和日本等,导致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也严重受挫。可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导致欧洲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也导致整个国际贸易的下滑。
5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5.1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中国20%的出口收入来自欧盟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控制通货膨胀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1)中国对欧元区国家的贸易额环比逐月下降,出口增长几乎停滞,进口增长迅速。201年11月29日,欧盟公布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为93.7,较上月下降1.1个点,为连续第九个月下跌。欧元区政府和居民的需求减少,无疑影响作为其主要贸易对象中国的出口。2011年12月份中国对欧出口增长15.1%,大大低于26.8%的进口增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3137.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