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厘析5篇(一)
(一)教育局相关部门层面 1.加强对于教师素养及技能培训 教材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是由教师的自身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强弱决定的,所以,关键问题就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有些教师在拿到新教材时无所适从,感到茫然,因为平时有些学校的教师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所以对自身的提高就受到了影响。虽然许多教师在一线工作多年,年龄大一些的老师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新课改后,对教师的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新课标以及新教材不够了解,那么势必会对编者的意图、设计理念等方面受到影响,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的教学包含欣赏、唱歌、舞蹈、演奏等方面,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同,在教学时就出现了授课的局限性。
2.加大对于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
资金是一切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完善教学设备的必要条件。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63%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配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课标中的弘扬民族文化,在音乐方面除了书本上的图,多媒体中的影像,教师的形容外,学生最需要的是直观感受,去亲身接触民族乐器。可学校的基本配备却很少也有民族乐器的出现,学生都没见过、碰过,何来声音概念。在走访中发现有些学校配有钢琴,但长时间没有经过调律,已经跑音严重,或者连基本的音乐教室都没有配备等等。由此可见,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音乐方面的意识培养,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支持。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目前各学校之间的研讨活动有很多,例如教师的远程培训、网络集中授课、平台探讨等等。虽然培训很多,但真正的收获却没有预想中的大,只是拘泥于形式,并且流程繁琐,无法达到预期。 现在的培训讲思想方面的比较多,但真正针对学生、教法、教材、授课技能的培训就比较少。笔者认为针对教材的相关培训一定要面对面的开展,通过具体到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过程、评价等方面的集体探讨,能够开阔大家的视野,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二)学校层面 1.提升音乐学科在校重视程度 众所周知,音乐、美术等学科在校一直不受重视,在中学,因为 不参加中考,不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所以有些学校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临近考试更是会被主科所占据。所以,无论教材的设计、选曲如何精彩,只有重视音乐课,音乐教材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2.完善相应教学设备 要想教材高效实施,教学设备一定要完善。现在大部分学校班级都配有白板等设备,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课堂。但学校最好可以配备相应的音乐教室,再尽可能多配备一些乐器,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也能为器乐教学提供保障。 3.开发校本教材及校本课程 课改后,我国的教材由一纲一本转化为一纲多本。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师资与学资方面具有差异性,传统课程体系无法顾及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生实际,做到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更是可以将教学资源使用最大化,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三)教师层面 1.明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音乐教材的修订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托的,新理念的提出是教材编写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要有新理念的支撑才更有效率。通过新课标理念的转变学习,让教师明白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回归教材,掌握课标理念,就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做到心中有数。有了教学理念支撑才能设立教学目标,结合自身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2.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综合素质(1)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材的有效使用情况,当一名音乐教师唱、弹、跳的话就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总会有某一方面吸引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平时观摩过不少课堂,发现教师唱的好,学生就跟唱的好,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中有学唱京剧的环节,如果教师能够相对标准的范唱几句,尤其是京剧的韵味,那么学生就会想要模仿,只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戏曲进校园也就不再困难。(2)教师的文学修养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的欣赏水平,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教材内容逐渐偏重于欣赏教学,那么教师的修养就决定了对教材中作品的内涵把握程度。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中的欣赏曲目《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如果教师自身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都有限的情况下,又怎么能让学生在欣赏过后上升到理性认识,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呢?(3)教师的学科综合能力 课标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科综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想给学生一杯水,那么你就要有一桶水,例如英文歌曲。现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作为个人要面对几十人的课堂,学生的所见所学超出想象,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拓展自身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 3.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材,钻研教材这个问题必须受到所有教师的重视。无论是哪版教材的编写都有其局限的一面,教师必须结合地方实际、学生实际、教学实际,抛开教材的限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予以整合替换,只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层面,才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的所学不再只局限于教材,而是通过自我的感受与体验,不断的反馈和积累,在扩展资源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价值观,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育理念,只有恰当的互动形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四)教材层面 教材的编辑出版都是有一定周期的,网络的发达程度对于教材的实施带来不小的影响,学生接触到的音乐、知识远远超过教材上的内容,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怎样让教材发挥用处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教材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中,但是与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段不小距离。新课标颁布前我们音乐教育的重点是音乐技能训练,颁布后,审美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列在首要位置。例如日本的中学教材共分四册,分别为一年级、二上与三上、二下与三下、乐器本。内容上主要为表现与鉴赏。表现部分以歌曲演唱为主,学年必学歌曲取材来自日本歌谣。鉴赏以名曲介绍为主,列出主题片段曲谱并加以解说,尤其强调乡土音乐的学习,并系统地介绍创作与乐理的知识。而且日本非常重视传统音乐的学习,独立编辑器乐教材,由浅入深,包括太鼓、雅乐、传统民谣等,对于提倡本国音乐传统不留余力。 教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遵循它的规律,就等于有了依据;山东版音乐教材作为小众音乐教材,也在不断进步中,音乐教育在不断的向前迈步,音乐教材的发展也不会停止。
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厘析【字数:1465】篇2
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是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的一套教材。通过对哈尔滨市南岗区音乐教师及学生问卷调查得出,这套教材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想法和认识,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笔者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对新教材的更有效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转变 观念是个人的主观认识,教育观念更是具有情感性、情境性等特点。例如教师教学观念就会受教育政策和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影响。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要求教师由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新教材实施在课堂,如何才能更高效使用教材,教师是关键。在前文调查结果中显示,至少一半的教师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与新课标的颁布指向相违背,限制了新教材的有效实施。 例如:有些教师怕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主导活动会扰乱课堂,无法控制;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并没有实现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不及时更新,那么将严重影响新教材的实施效果。 2.教师缺乏有关新教材的理论实践培训 课改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想要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是重要内容及主要手段。培训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行为。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培训力度,不要只是应付相应上级部门的检查,这样就没有培训的意义了,只能是事倍功半。其次,要培养教师的积极参与培训的态度。许多教师对鱼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导致不在意相关培训。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教师对于新教材的使用困惑重重,摸索教学,明显是缺乏相应的学科培训,对如何更好的使用、适应程度很难掌握。部分老师对新课标还不够了解,这也是限制新教材实施的一大原因。最后,作为教师,光有自己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还不够,需要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取长补短。 3.音乐教育地位有待提高 通过对哈尔滨市四所中学的调查发现,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还是不够重视音乐课,这是我国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音乐课作为非主科学科,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是成效不大,很多学校都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尤其是乡镇学校,几乎是没有人关注音乐教学情况如何。虽然每个学校都按照规定安排了足够的音乐课时,但绝大多数学校根本上不满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常被其它的主科取代,音乐教师也还是常常被其它主学科老师因教学任务未完成、要考试、要补课等原因请求借课,尤其是临近考试,更为普遍。 个别学校领导认为只要有音乐教室上课,学生开心放松,能唱几首歌曲歌曲,就可以了。其实很多学校领导都了解音乐教育育人的地位不可替代,但是在学业、成绩的多重压力下,都投降了,对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关注还是很少,只有省市需要文艺汇演或者需要学校参加比赛时才下达任务,积极练习。 在我国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课上教师一味强调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着你教我唱、你讲我听的填鸭式教学,使本应用心灵和情感去感悟的音乐课变成了和其他学科同一模式的知识传授课,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后,别说知识技能,连最基本的纪律问题都得不到保障,由此恶性循环,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把学生当客体的做法更是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所以,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创新,在教授中将兴趣与知识技能传授相结合,先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获得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生意义。
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厘析【字数:4559】篇3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山东教育出版社对《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四学制)》进行修订,中学部分共有八册,本文所研究的教材为2012年7月出版的六年级上以及2013年1月出版的六年级下,通过对教材容量、单元主题、单元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的特点。 (一)教材的容量分析 1.单元/曲目总数统计
六年级
单元总数
曲目总数
上册
6
34
下册
6
39
通过以上统计,从单元总数上来看,山东版六年级教材分上、下两册,每册单元总数都为6个单元,每单元容量的音乐作品曲目数多为4-6首,上册第四单元8首,第五单元7首。下册第四单元8首,第五单元8首。 2.曲目分配类别
六年级
欣赏曲目
演唱曲目
选听曲目
选唱曲目
其他曲目(编创、演奏等)
中国
外国
中国
外国
中国
外国
中国
外国
器乐
声乐
器乐
声乐
器乐
声乐
器乐
声乐
上册
3
6
12
1
4
1
1
0
0
0
0
0
6
下册
10
0
8
1
3
3
5
2
1
0
0
2
4
通过以上统计,曲目可分为五大部分,即欣赏曲目、演唱曲目、选听曲目、选唱曲目、其他曲目。从总体上来说欣赏曲目多于演唱曲目(欣赏50首,演唱13首)、中国作品数量多于外国作品数量(中国34首,外国29首);从欣赏曲目来说,器乐作品比声乐作品多(器乐40首,声乐10首);从演唱曲目来说,中国作品多于外国作品(中国7首,外国6首);从选听选唱曲目来说,器乐作品多于声乐作品,中国作品多于外国作品;从选唱曲目来说外国作品多于中国作品;两册分别都含有编创及演奏。 3.中外民族音乐在教材中的分布及比例情况
六年级
上册
下册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总数
6
11
比例
18%
28%
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总数
6
6
比例
18%
18%
通过以上统计,发现上册中国、外国民间曲目各有6首,占总曲目的18%,下册中国民间曲目略多一些,共11首,占总数的28%,外国民间曲目6首,占18%。教材编者在曲目选择上还是做到了兼顾中外民族音乐。 综上所述,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山东版六年级教材收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并介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所有的音乐文化财富,开阔学生视野。 (二)教材的单元主题分析 山东版教材在单元主题设计上采用了许多吸引人的主题名称,内容更是丰富有趣,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制定了简单明了的框架结构,教学内容由不同单元组成,而单元又通过不同主题将教学内容连贯编织在一起,既有层次之分又统一连贯。
六年级
单元主题
上册
中学时代、祖国颂歌、金色的秋天、神州音韵(一)、
环球之旅(一)——亚洲之声、管弦和鸣
下册
春之声、飞翔的翅膀、八音之乐、神州音韵、
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银屏之歌
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主题鲜明,结合学情从学生的兴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主题来激发学生得兴趣。单元主题涉及到生活的多个方面,例如:单元主题涉及了中学、祖国、秋天、春节、亚洲、欧洲等。可以看出这些单元主题都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审美以及生活经验来精心设计命名的。 总之,本教材将各主题单元中情节、情景、意境融为一体,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教材的审美性、综合性、人文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启迪,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三)教材的单元内容分析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序号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
中学时代
祖国颂歌
金色的秋天
神州音韵(一)
环球之旅(一)
管弦和鸣
欣赏
蓓蕾之歌
飞来的花瓣
伏尔塔瓦河
秋
丰收锣鼓
月牙儿五更
乌苏里船歌
包楞调
走绛州
孟姜女哭长城
甘美兰
蜡烛舞
短颈乌德
曼德
阿里郎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查尔达什舞曲
梦幻曲
大进行曲
小步舞曲
鼓手的战争
唱歌
校园的早晨
歌唱祖国
西风的话
黄河船夫曲
樱花
选听
在灿烂阳光下
选唱
听乐赏画
红旗颂
其他
竖笛
竖笛
编创
编创
竖笛
我的音乐网页
记谱法常识
歌唱发声基础
发声练习
乐器常识
参考答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序号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
春之声
飞翔的翅膀
八音之乐
神州音韵(二)
环球之旅(二)
银屏之歌
欣赏
春节序曲
百鸟朝凤
天鹅
蜜蜂过江
春江花月夜
二泉映月
赛龙夺锦
姑苏行
斑鸠调
卡林卡
优雅
弗拉门戈
拉卡拉卡
哈卡·马努马努
日出
《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
悍牛与牧童
唱歌
渴望春天
春游
小鸟小鸟
凤阳花鼓
桑塔·露琪亚
音乐之声
选听
新疆之春
蝴蝶
小放驴
行街
幸福歌
洞庭鱼米乡
赤兔嘶风
将军得胜令
选唱
剪羊毛
月亮河
听乐赏画
春之声
春天来了
其他
编创
打击乐
编创
竖笛
音乐网页
记谱法常识
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
发声练习
乐器
答案
由以上列表可以看出,六年级共计73首曲目,其中有歌颂国家的《歌唱祖国》,有告诫学生珍惜时间的《西风的话》,有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有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还有俄罗斯民歌《卡林卡》等等。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自然的还有关于生活的,可见内容丰富多样。同时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加入了编创部分、器乐演奏部分,例如节奏编创、打击乐器的编创,竖笛的学习等等。 (四)教材的特点 山东版六年级教材紧紧围绕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将教材内容、情节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新改革中,将音乐审美作为核心贯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教学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同时,不仅对基础知识能够更进一步学习,还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兴趣爱好的培养,有利于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山东版六年级教材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在曲目的安排上,巧妙合理。例如: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中学时代》,这一主题意在帮助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关校园生活的音乐,表现出中学生应有的蓬勃朝气,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单元主题《祖国颂歌》,这一主题与国庆节相关联,通过对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表达出对祖国的自豪、热爱之情。对乐曲《红旗颂》的赏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金色的秋天》,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春之声》,都是根据季节特点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景象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歌曲《西风的话》表现初秋的特征,歌词表达了作者希望青年一代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殷切希望。乐曲《春节序曲》作为耳熟能详的作品将学生带到春节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喜庆气氛中。 2. 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山东版六年级教材在编排上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渗透也是结合着中学生的审美特点和认知程度进行设计的。例如音乐知识卡、音乐家相册还有我的音乐网页,既有对过去所学知识的总结,又有符合六年级学生认知的新增知识。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对于学生音乐实践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放在重要位置上。例如:编创板块的加入、竖笛的学习演奏。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来完成对于音乐情感的把握。由于音乐教育本身的优势在于对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兴趣爱好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于是教材在编写时将编创活加入在教材当中,有趣好玩的编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创作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能力。 在器乐演奏方面还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从而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音乐为主线,关注学科综合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在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编写者着重对音乐中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促进理解,把音乐置于文化脉络中,同时着力于吸收各类等姊妹艺术,例如美术、文学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特点,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整合。 在具体教学中,要以音乐作为教学主线进行综合学科整合,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 例如:上册第四单元《猛听得金鼓响》,就初步展现了音乐与我国戏曲京剧的相关内容,为以后对我过戏曲方面的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展现的是音乐在电影当中的重要性。音乐是组成影视这门综合艺术的有机体,它在表达影片感情、强化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教材中听乐赏画也是将音乐与美术相互结合,音乐和绘画都是通过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与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一个是听觉,一个是视觉。通过对比欣赏油画《开国大典》与《红旗颂》、油画《赛尔夫附近默东的树林》与《春之声》、国画《春燕》与《春天来了》理解和体会不同作品的形式与内涵。 山东版六年级教材为了促使音乐课的综合性发展,强化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提高了音乐能力且还让学生音乐视野拓宽了,又丰富了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4.弘扬民族音乐,拓宽文化视野 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中将我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并占据主要地位,通过这种音乐教学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学习和欣赏我国和其它国家的优秀作品,并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首先,在弘扬民族音乐中,教材将这类专题单元命名为神州音韵,按照地域选取了我国各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的各地民歌、民间音乐,都是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涵盖面涉及到历史、地理、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既让学生熟悉了解了民族音乐,又增强了学生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据统计,在六年级两册教材中,共选取了17首中国民族音乐与戏曲,占曲目总数的23%,每一册都有专门的单元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除了较多的选用山歌、小调、号子等民间歌曲,还收录了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乐曲,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吹打乐等。而戏曲只是初步涉猎,还并未以单元形式出现。这些数据说明在教材曲目选编中突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让学生在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中,加深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提高民族自豪感。 其次,在拓宽文化视野方面,教材在两册教材中也均有所体现。此类单元名称为环球之旅。例如在上册的亚洲之声,介绍了日本、印尼、泰国、阿拉伯、印度和朝鲜半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及乐器;下册的是欧洲与大洋洲,介绍了意大利民歌、俄罗斯民歌、波兰舞曲、弗拉门戈、苏格兰风笛、大洋洲的舞蹈、汤加王国的舞蹈以及澳大利亚民歌。以点及面的展现世界各区域间相距关联又各具特点的音乐文化。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中了解世界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从而逐步体会到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这就将培养学生更加平等、客观地对待历史上及当代所有音乐文化财富,提供了更多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为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历史时期的民族音乐也引入教材中。 5.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与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面向教师的教学实际,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编写意图、教学要求、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时设计参考、教学相关资料、一线教师案例选编,作为教学参考,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每册教参均配有相应的教学用欣赏、范唱、伴奏的录音资料,精致的音像资料,为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提供重要保证。
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厘析【字数:3143】篇4
为了了解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的实施情况,本人希望通过这个调查可以了解教师与学生对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的整体认知程度,呈现出存在的问题,为教材的高效实用及编写以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哈尔滨市南岗区师生对于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实施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31所初中学校选取了4所进行调查。教师问卷共发放22份,学生问卷共发放496份,其中有效教师问卷共22份,学生问卷495份。关于教师调查问卷涉及三个方面,分别为:1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2对于新教材的使用及理解3有关音乐教学的热点问题,共计 33个问题。旨在调查教师对于新教材的整体认可程度及使用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等。关于学生调查问卷共设计24个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对于新教材的整体认可程度、学习情况及使用情况等。 (二)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实施情况调查结果 1.教师与学生对于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整体认可度 教师调查问卷显示,对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新教材非常满意的占26%,基本满意的占70%,不太满意的占4%,没有很不满意的。 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对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新教材非常满意的占33%,基本满意的占60%,不太满意的占4%,很不满意的占3%。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教材满意度都超过了90%,可以说新教材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 2.教师与学生对于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内容满意程度 (1)对于教材难易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材所选歌曲偏难的占26%,认为难度一般的占54%,认为不难的占20%。 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材所选歌曲偏难的30%,认为难度一般的占49%,认为不难的占21%。通过调查显示,近70%的人认为新教材所选内容难易程度可以接受,此外还有近30%的人认为所选内容偏难,因此要着重分析教材偏难的原因。 (2)对于教材容量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内容更为丰富的占72%,认为新教材与原教材容量相符的占28%。其中,有65%的教师认为新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加重了自己的教学任务,35%的教师认为没有变化。(3)关于各教学内容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新教材每单元的版块内容分别为:唱歌、欣赏,有的单元还设有选唱、听乐赏画、选听、探究与编创、演奏等版块。 22名教师问卷中显示,有12名教师认为教学中得心应手的是演唱部分,占55%,6名选择演奏,占22%,4名选择欣赏,占18%;没有人选择探究与编创。教学中较为棘手的是演奏的占24%,欣赏的占32%,探究与编创的占44%,演唱没有人选。并且,21%的教师认为演唱部分有待改进,9%的教师认为演奏部分有待改进,38%的教师认为欣赏有待改进,17%的教师认为探究与编创有待改进,还有15%的教师认为不用改进。 495名学生问卷中显示,有212名学生认为最喜欢演唱,占43%,64名喜欢演奏,占13%,173名喜欢欣赏,占35%,46名喜欢探究与编创,占9%;有99名不喜欢演唱,占20%;有76名不喜欢欣赏,占15%,98名不喜欢演奏,占20%,207名不喜欢探究与编创,占42%,还有15名学生选择都不喜欢,占3%。此外,有15%的学生认为演唱部分最难学;45%的认为演奏部分最难学;28%的认为欣赏最难学;12%的认为探究与编创最难学。 3.对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满意度 教师调查结果显示,59%的教师对教材提供的这些配套资料表示满意,41%的教师认为还可以,没有教师认为不满意。有32%的教师对教师用书依赖较大,57%的教师对教师用书的依赖还可以,11%的教师对其只是做参考,没有教师对其没有依赖。 4.教师与学生对于新教材设计方面的满意度 新教材的呈现突出了浓郁的音乐色彩,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审美特点,切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通过调查,56%的教师对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非常满意,44%的教师基本满意。52%的学生对教材中的排版和插图表示很满意,3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6%的学生不是很满意。 5.关于教材与音乐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1)关于流行音乐进编入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9%的教师认为流行音乐有必要进入课堂,11%的教师认为流行音乐可有可无;没有教师认为流行音乐没有必要进入课堂。 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98%的学生选择在生活中会听流行音乐, 97%的学生希望在教材中加入流行音乐,32%的学生不喜欢教材上的歌曲。笔者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到现下中学生喜欢李荣浩、薛之谦的歌曲,相对于民族、美声等长发的歌曲就很少去听。 (2)关于器乐进课堂的调查与分析 《课标(2011 年版)》中指出3~6年级应用乐器参与歌曲、乐曲表现。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1-2首。在六年级音乐教材中,除了相应的练习曲外,还有《苏丽珂》、《波兰圆舞曲》等乐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演奏作品不只是单声部的竖笛吹奏,还有器乐合奏,注重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教师认为演奏教学在课堂中是比较棘手的, 64%的教师认为演奏教学在课堂中是有一定难度的,36%的教师认为演奏教学在课堂中的推行基本没有难度。30%的教师选择学校音乐教学设备配备完善,70%的教师认为学校音乐教学设备有待完善。 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1%的学生喜欢教材中的演奏部分,2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演奏部分。45%的学生可以用竖笛吹奏乐曲,37%的学生则不可以,18%的学生选择没学过竖笛。12%的学生在课堂上没学过乐器演奏。 (3)关于教材中编创部分实施的调查与分析 音乐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学科,课堂中要善于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中,尽可能的设置编创环节,例如:打击乐合奏练习、分组编创节奏谱、采用鱼咬尾的手法进行编创、根据诗词编创旋律、采用五声调式中的音完成旋律填空等等。 教师调查结果显示,73%的教师认为探究与编创部分在教学时比较棘手,12%的教师认为学生喜欢探究与编创,88%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探究与编创这部分。 学生调查结果显示,42%的学生不喜欢探究与编创,52%的学生认为探究与编创最难学,62%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编创几小节,34%的学生觉得编创有一定困难,还有14%的学生觉得不一定能够编创出来。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多数教师与学生编创很难。现下由于中考,六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增大,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且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都怕表演出错,怕同学笑话,于是变为教师积极调动学生情绪却无人响应的尴尬局面,因此编创称为教师、学生都头疼的部分。 (4)关于教材中合唱曲目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在六年级两册教材中,合唱曲目共有两首,分别为《西风的话》、《春游》。曲目的数量少,而且难度也有所降低。 教师调查结果显示,35%表示能够完成新教材中出现的合唱曲目,基本完成的占46%,还有19%的教师认为有一定难度。关于合唱教学的调查结果,38%的教师认为音准方面比较困难,50%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合作意识,难在教材曲目过难方面的占8%,其他因素的占4%。 学生问卷结果显示,41%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曲目不难,30%的学生认为还可以,25%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还有4%的学生选择没有参与过合唱。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是可以基本完成合唱教学的,但是只是基本完成,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很难完成合唱教学的内容。(5)关于地方、校本音乐教材开发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3%的教师选择有必要开发地方、校本音乐教材,2%的教师觉得完全没必要,还有15%的教师选择无从下手。关于学校开发校本音乐教材能力显示,能够开发的占55%,基本可以的占 40%,不可以的占5%。23%的教师认为开发校本教材不太现实,困难重重。 (6)关于戏曲编入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7%的教师认为戏曲音乐要编入教材,13%的教师认为戏曲音乐可有可无,没有人选择没有必要。在关于将戏曲音乐编入教材、进入音乐课堂存在哪些困难,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3%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戏曲音乐兴趣不高,54%的教师认为自身素养无法支持戏曲教学,还有 11%的教师认为没有教材教,2%的教师认为是其他因素。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戏曲部分并不感兴趣,上完课之后也不会再去温习。 (7)关于教师如何钻研新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5%的教师表示经常参加针对教材的教研活动,33%的教师选择偶尔参加,而 12%的教师选择从没有参加过针对教材的教研活动。平时能够钻研教材的教师占 65%,选择偶尔钻研教材的教师占 35%,没有教师选择不太钻研教材。
山东版六年级音乐教材厘析【字数:2238】篇5
(一)音乐教材的界定1.教材的界定 人们一提到教材总会联想到学校教育,认为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其实不然,概念的混淆阻碍了师生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关于教材的界定有多种解释,其所包含的范围也很广泛,多年来教育界对教材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认识,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如下四种: 教材是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教材(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和录像磁带等)。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 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以供学生阅读、试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教材,就是教学材料。广义的教材指教学内容的多种形式的载体,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试听材料等。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它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由以上内容可知,教材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范围之广,不仅是指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教科书,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教科书只是重要的呈现形式之一。教科书,亦称‘课本’或‘教本’,就是指根据各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材的主体,师生教学的主要材料,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课外扩大知识领域重要基础。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为单元或章节。主要由课文、注释、插图、实验和习题等构成,其中课文是最基本的部分。2.音乐教材的界定 音乐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音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标、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教学软件等)。音乐教科书(课本)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音乐教科书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要求,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及教学任务,针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编选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教学体系。它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音乐教学质量的依据。 综上所述,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的载体,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及针对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所选编的教学材料。音乐教科书亦称音乐课本,作为音乐教材中的主体部分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教师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用书,也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音乐教材 历经10年改革实验,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关于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建议,它的制定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当代教育与课程领域,强调的基本价值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生成的价值观是‘学习为本’。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这就需要将音乐学科的逻辑结构与心理规律相结合,开发不同种类的音乐资源,创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对教学领域和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规范。体现了音乐学科从以知识为本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转变,从而带来新的教学理念。笔者对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的六个原则作出如下见解:1.学生为本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材要想以学生为本,那么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三方面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审美特点进行编写,最大限度的培养每一名学生的音乐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使其音乐感受上升为持久的心理品质。2.教育性原则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重视作品内涵,增进音乐素养。3.科学性原则 要求教材的编写要在明确和切实考察使用对象实际情况,注意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准确严谨性,符合学生学习音乐认知规律的同时还要具有信服力的科学性。4.实践性原则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音乐教学要注重音乐活动,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来,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多数地区的教学水平,以面向全体学生能够与教师互动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综合性原则 学科综合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不能单纯的只有唱歌或器乐或欣赏,应强调音乐与艺术学科及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倡关联、整合课程,全面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6.开放性原则 世界是多元化的,我国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国家、民族在每个不同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与相关文化。在选择经典之作时也要兼具时代感,尊重各国的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传统的音乐教材是立足于教师教学需要的教程式教材,要求教师服从于教材,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授过程,不需要教师和学生有过多的发展空间,只需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即可。根据新课标的相关建议,各种不同版本的音乐教材相继推陈出新,新教材既要方便教师组织教学,更应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材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在学习为本的价值观引导下,要将以往的教程式教材转变为学程式教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熏陶,由单向传授变为双向互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及音乐创造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7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