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战略研究【字数:6815】
摘要
作为中国的西南部直辖市,直辖后的重庆慢慢发展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长江在我国西南流域的金融及外贸物流中心,在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出口贸易对重庆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应设法保持贸易基本平衡,有利于促进经济态势良好运行。本文通过探讨重庆贸易发展的现状以及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发现重庆进出口贸易存在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商品结构不合理,进出口产品集中于附加值低的工业产品、外贸依存度较低且高级人才匮乏、重庆区域发展水平悬殊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不断优化升级进出口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临江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贸易,提高进口在贸易所占的份额,进一步带动周边贫困区县经济发展,促进区县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为重庆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促进重庆市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关键词:重庆进出口贸易现状、产业结构现状问题与研究;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战略
一、论文写作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重庆慢慢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带与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中转运输重要的交通联结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出口贸易是近年来驱动作为长江地带重要枢纽的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出口环境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形势严峻不可小觑,重庆市部分外贸行业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与产品增值的挑战,探索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对于促进经济态势良好运行,减轻环境资源承载压力,提高自主科技研发力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平衡主城与周边贫困区县经济差值,减少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摩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西南地区和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重庆建设成为国贸大都市意义重大。
二、受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蔓延影响下重庆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前景
2020年年初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到了广大人民生命安危,也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使得世界经济趋于下行,进出口外贸发展也陷入窘境。由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以人民币计值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总额分别同比下降9.6%、15.9%和2.4%[[[]中国网.商务部:1-2月份以人民币计我国进出口下降9.6%[EB/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4-10/doc-iircuyvh6971232.shtml,2020-4-10.
]]。截至到2020年4月中旬全球累计确诊超184万例,死亡人数超11万。我国疫情在高峰期后得到了较好防控,形势持续转好,多个省市企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但国外疫情形势发展却越来越严重,疫情持续在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我国主要外贸交易的发达国家加速传播。
今年1月底,我国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减缓迅速蔓延的疫情,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也相应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一级响应。对广大外贸企业而言,种种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而采取的封城、延迟劳动者重返工作岗位、暂停交通运行等措施对企业生产计划与供应链、货物交易的陆海运输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停运客机腹舱的物流运输受到限制,跨境电商物流的时效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导致部分外贸企业甚至不能完全履行已经签订的贸易合同,退款率不断提高,滞销库存的积压也无形中增加了工厂与库房的压力,从商务部对全国省市与重点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外贸企业也广泛面临贸易订单被客户单方面取消、难以签订新订单等诸多问题,因租金缴纳带来的冲击与资金链断裂也使得部分外贸工作者和外贸企业面临失业和倒闭的风险。
各大企业展望着能在电子消费博览会、广交会、亚洲家居装饰博览会等各大展会中抓住商机,通过寻找重要客户、签订贸易订单来回笼资金,而原计划年后即将到来的各大展览会也由于疫情的影响纷纷延期,2020年上半年整体贸易态势呈现疲软的态势,企业甚至可能颗粒无收。众多外国国家也会以更严格的标准提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检验检疫门槛,加大出口难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国内企业出口成本,对于部分才成立的企业或者中小外贸企业来说,又会是一个经营压力和窘境。此外,不良海外采购商利用商检手段恶意扣押中国货物,故意以清关问题强迫我方低价出售商品的案例也不是不存在,如何迎接未来形势严峻多变的挑战,对于重庆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来讲也是个严峻的考验。
三、重庆现阶段进出口贸易及其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顺逆差状况与贸易总额受国际经济态势影响波动较大,贸易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
选取近三十年来重庆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探讨,其中进出口贸易总值由1990年的68095万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7904012万美元,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至今也分别增加到5137710万美元和2766302万美元。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后相比1997年前外贸发展速度更加迅猛,其中贸易逆差虽在90年代频频出现,但此种状况在1999年后完全消失。尽管90年代初到如今的近三十年来外贸总额发展存在明显的波动,甚至在特定的年份出现明显的下滑转折点,但总体呈现上升发展良好态势。
第一个转折点:1998年。1990年到1998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缓慢,1997年七月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涉及到日韩、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多个亚洲国家,使亚洲经济趋向萎靡的同时也极大冲击了亚洲多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由于我国采取了正确的决策,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实行较谨慎的金融决策,努力扩大内需,从而使我国未受到正面冲击,将金融危机的影响达到最小化,保持了国民经济保持的较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亚洲主要核心对象国家受此次金融风暴重创,使得重庆进出口贸易在1997-1998年出现下滑倾向,但总体对重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太大。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使国际贸易进入调整期,我国外贸发展受损的同时也导致重庆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较大的回落,由于金融危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国2008年前十个月对外贸易增长平稳发展,因此重庆2008年进出口贸易整体也呈现平稳发展态势,顺差扩大到接近192243万美元,但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后得以体现:图表中2009年进出口贸易总值相比2008年降低了181262万美元,进口与出口贸易值分别都有明显的回落,也使得顺差同比下降55.7%,这是近十年来出现的第一个经济下行拐点。面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随后的几年里我国经济逐渐回温,2011年的贸易总额甚至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2013年重庆积极融入到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之后的2014年里随着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有序的推进,政府提出的促进跨境电商与保税商品交易发展的政策也促进了重庆外贸发展,同时在此年渝新欧国际铁路在班列提速与资源优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2014年重庆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近955亿美元的顶峰。随后的2015年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降低的影响使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强烈变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频频受阻,整体处于低增长,低贸易流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利率的阶段,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下降近7%[[[]人民网-财经频道.海关总署:上半年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同比降6.9%[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713/c1004-27295326.html,2015-07-13,10:11.
]],出口受外需低迷的影响相比2014年只增加0.9%,进口值4.96万亿元,下降15.5%,全年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额相比2014年下降近210亿美元,顺差扩大到顶峰值近359亿美元。这是重庆整体进出口贸易自亚洲金融危机和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第三个拐点,种种现象可看出重庆进出口贸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表1重庆市进出口贸易总额1990-2018(单位:万美元)
(二)进出口商品以电子元器件等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为主,矿产资源较丰富,
重庆市进出口商品集中度较高,自1997年直辖以来,工业产品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大,以重庆统计年鉴数据主要出口产品数量及主要进口产品金额数据为例,发现重庆进出口的多为电子元器件、机械制品等附加值低的产品,即传统成熟工业产品进出口较多。在年度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所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始终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车辆、金属加工部件、肥料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类,占全部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最大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进口方面产品的创新价值有待提升,针对机电产品的进口额高达1876402万美元,高新产品进口贸易额虽占比不断提高,上升到2018年的155亿美元,但仍以技术含量不够高的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产品为主,2018年航空航天等其他高新技术产品只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2.54%。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也能带动重庆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产业优势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重庆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分布重庆酉阳、秀山、綦江、北碚、巫溪等各大区县,煤矿,铝土矿,锰,石灰石,盐矿等资源在全国都有明显优势,地下与地表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拥有开采的潜力大。重庆地理位置上靠近攀枝花,六盘水等第二产业发达的煤矿区,种种条件为重庆发展第二产业提供了资源供给的保证,促进了重庆制造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制造业在全市工业份额的产出贡献率,资源优势下重庆也因此以电子元器件等工业制品出口为众多。
表2重庆市2013-2018主要出口商品
(三)吸纳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外资结构优化发展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中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速度持续增长,西部地区同比增长18.5%,增幅超过中国中部地区增幅3.1%[[[]中国商务新闻网.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再迎新机遇[M/CD].https://www.sohu.com/a/296467555_275039,2019-02-2216:13.]],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7亿元,增长11%。从《2018年重庆市外商投资环境测评报告》来看,作为西南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连续四年吸引外资居中西部首位,从1985年重庆市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成立至今,重庆已落户外商投资企业近3000户。2017年外资实际利用额222004万美元,2018年外资实际利用额达325030万美元,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比重相对房地产业增速变快,占比分别达到41.81%、31%、27.19%。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二产业签订外资合同数量、协议投资金额、实际利用金额占比更大,其中科学与技术服务业2018年实际利用额度达到113330万美元[[[]来自重庆统计年鉴外商利用情况]],高出工业实际利用额度54540万美元,外资结构得到优化发展。
其中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两江新区吸引外资水平突出,知名外企纷至沓来,截止到2019年中旬,两江新区外资企业达到1020户[[[]搜狐网-重庆招商-外企“扎堆”两江新区,世界500强企业来了154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154户,占比全重庆市一半,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达到全市第一。
(四)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态势迅猛
表4重庆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4494.41亿元到2018年增长至10656.13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8全市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78.27亿元、8328.79亿元、10656.13亿元,第三产业增速与增长额都远超第一、二产业,体现了重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此外,产业分工也在不断深化,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重塑加快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领域蕴藏的潜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为了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持续优化升级,2019年重庆市政府下发了《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2019-2022》,计划到2022年,通过不断引进国内外著名R&D机构与专利企业,加快自主研发步骤从而构建西部地区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与覆盖整个科技创新链和整个产品生产周期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业靠拢,实现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五)重庆市主要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根据重庆统计年鉴显示的数据来看,重庆最主要的贸易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与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的贸易额由于海陆运输距离遥远成本高等原因相对较少。2018年亚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值高达3647559万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6.1%,亚洲国家中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最高,为738684万美元,主要亚洲地区贸易总额排在其后的分别为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北美洲国家中与美国贸易往来最为密切,贸易总额为1610272万美元,占比北美贸易总额1719373万美元的93.7%。欧洲国家中与德国的贸易额最高,达到680127万美元。与非洲各国的贸易总额虽较低,但南非仍然是重庆在非洲地区贸易的重点发展对象,与其贸易总额在2018年达到44106万美元。
四、重庆相比西部经济带城市发展国际贸易的区位优势
(一)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济优势突出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上游地区城乡一体的特大型城市和我国重要的西部地区物流中转中心,1997年正式揭牌为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第四个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2018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20363.19亿人民币,2019年达23605.77亿[[[]重庆统计年鉴]],相比2018年增长15.9%,第一产业增值1551.4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值9496.8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实现增值12557.5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地区生产总值23605.77亿元,[EB/OL].http://s.askci.com/news/hongguan/20200202/1756151156586.shtml,2020-02-02.]],增长6.4%。重庆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GDP总量排行中占据第五名的位置,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国前列,总量超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天津,在我国西部城市带中战略地位及经济优势明显。
(二)地理位置优越,是黄金水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重庆居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区,地处上江上游与嘉陵江交汇处和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与四川、陕西、湖北、贵州、贵州接壤,贯通南北,融东汇西,能够向东通过长江水道连接我国东部沿海广阔经济腹地,辐射范围较广泛。自2008年提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到如今成功开行渝新欧国际铁路专列,经过重重努力终于打破了过去以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为重镇的传统贸易格局,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综合交通密度西部第一的完整水陆空交通运输网,成为了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的特大城市。
长江因流域广且其范围内人口众多,货运量居全球内河第一,干流自西向东贯通重庆,流程长达665千米,是我国西南地表水东泄入海的唯一通道,重庆因而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汇入太平洋与澳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相连接的重要中转枢纽,种种条件加快了重庆走上国际化道路的步伐,促进了生产要素区域间的流动,为重庆港和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重庆与成都,西安,贵阳,郑州等西部城市相比,得天独厚的明显优势是其拥有水运交通便捷的黄金水道,相比航空、铁路运输而言运量大而成本低,极大节约了重庆的运输成本,如能够充分利用黄金水道的低成本优势,重庆港由此可增加1000万吨的货物吞吐量。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特指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根据当今经济全球化等经济形势提出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旨在与亚欧大陆桥等沿线重要经济国家共同打造文化包容,经济融合,政治互信的共同体,互通商贸,促进区域资源共同发展。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战略点,必将在此战略平台上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政府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2016年重庆市常委会审议通过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7年重庆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标志着重庆在“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的开发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入了新的阶段,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重庆提供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贸易流通平台,促进了外贸交易额的增长,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发挥自贸区高端产业的集聚效应,能带动区域的制造业的发展,让重庆成为西部开放开发的先例以及有力支撑,发挥重庆西部大开发战略点的作用,扩大西部内陆城市开发力度,拓展国际要素流动,达成发挥口岸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与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相对应的,一带一路也能够借自贸区的资源传播重庆文化,创建经济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相结合的桥梁。
五、重庆进出口贸易中影响贸易平衡发展的问题
(一)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创新技术含量不够且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
与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相比,重庆出口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缺乏明显竞争优势,距离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也有不小差距。以近年来主要出口产品为例,图表2.1选取五年来重庆主要进出口商品数量排行较考前的商品,主要以金属工业、五金加工、化工产品等以资源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创新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生产过程中智力所占比重较低,缺乏长远的经济效益,也使得重庆出口系列产品总体而言相比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较低。以摩托车为例,截止到2016年,全市出口导向型的摩托车产量占全国摩托车产量的近50%[[[]俞芳.“重庆造”摩托车产销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N].国际商报,2017-06-05(01).
]],产销量均占全国第一,此趋势在未来仍呈现上升趋势,但摩托车只能算是一般性工业制成品,只能在大批量生产中凭借数量之多取胜。从长远角度来,此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也会使重庆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不利于重庆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使重庆进出口贸易结构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占比越来越大,呈现越来越失衡的局面。
(二)受位于西南内陆的地理位置限制,外贸依存度相比其余直辖市和大城市较低
外贸依存度能够反映某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依赖于进出口贸易的程度,通过计算重庆外贸依存度(=当年进出口总值/当年GDP)可得从2014-2018年的数值分别为41%、29.37%、23.58%、23.12%、25.65%[[[]数据根据各省市进出口总额和各地区生产总值(EM+IM/GDP)计算得来
]],相比北上广等国际贸易大都市外贸依存度和投资度较低,同时也低于我国平均水平,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不利于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向型企业的发展,证明重庆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表52014-2018年全国及四个直辖市外贸依存度比较
重庆深居内地,虽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战略点,但由于地域的制约:身居内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8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