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组成部分.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德育的中心工作,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在进入新背景的历史关键时期,本科生的诚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本文针对当前本科生存在的诚信缺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失的情况,阐述诚信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本科生的诚信德育教育新模式.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德育教育;
当前,进入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背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梦的进程中,高校担负着重要而特殊的责任和使命.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一.诚信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进入新背景的历史关键时期,本科生的诚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一)诚信德育教育是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要求高校是培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德育工作关系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政治责任.现实责任和历史责任.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组成部分,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把诚信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本科生的基本遵循,对本科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诚信德育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诚信是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和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一种立身处世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们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民中的先进分子,本科生代表着公民中先进的精神面貌.本科生的诚信建设对公民道德的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三)诚信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将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融于一体的价值观.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诚信作为人的根本属性和做人的基本要求,如孔子的民不信不立;孟子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愈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程颐的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四)诚信德育教育是本科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诚信作为一种品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成就事业的根基,其核心是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有诚信和有责任感的社会里建成.只有人皆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大学阶段是本科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桥梁,大学的诚信德育教育要求提高本科生的人格水平,为他们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二.本科生诚信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之发展不相协调的是的文化建设出现真空,人们过度追逐金钱和利益,导致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教育功利化导致青少年的诚信教育缺失.从基础的小学教育到中学的义务教育,学校注重的是分数,争的是升学率,忽视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的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同样追逐的是名利,弱化对孩子品质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政治信念追求上迷茫,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文化自信,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行为的诚信缺失.一些学生留下父母的虚假信息,隐瞒家庭的真实情况;一些学生不将学校情况如实反馈家长,甚至编造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甚至骗钱;一些学生当面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致,讲一套干一套.第二,学业的诚信缺失.一些学生花钱买作业,找人代上课;更有一批学生整日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把高智商用在考试中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找枪手替考等歪门邪道上;学生的毕业设计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第三,经济生活诚信的基本缺失.部分学生借同学的友谊和恋爱等多种途径,编造谎言向同学借钱;少数学生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并恶意拖欠贷款.第四,就业诚信的缺失.一些学生在简历上作伪,就业中随意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许多本科生对失信行为熟视无睹,校园风气受到污染.失信问题极大危害了本科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三.创新本科生诚信德育教育的模式针对本科生出现的一系列失信的堪忧状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源头上把握和开展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诚信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一)以德铸魂,提升本科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诚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诚信德育教育是在高校中通过一定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法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本科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1].当代本科生诚信德育教育不仅要进行诚信道德品质教育和德育教育,也要进行社会伦理教育和法治教育.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教育.第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本科生的价值取向标准,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使本科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中汲取丰富营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则,进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第四,注重诚信法律教育,加强诚信法治观念教育,使广本科生充分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中契约信用的法律保障作用.诚信德育教育应通过创新诚信德育教育的实现途径,充分发挥课堂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培育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要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诚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机制上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差异化.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二)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本科生的诚信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本科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诚信德育教育的系统工程中,辅导员是高校中党的教育方针路线的重要贯彻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生力军.专业教师是高校师资的中坚力量,在诚信德育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智慧的化身,担负着育人.传道的重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长期以来,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导向导致许多教师轻教育.重教学,认为上好专业课即完成了本职工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在高校中建立有效的德育教育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充分将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和德育教育结合.第二,在以教学型高校为主的教师职称晋升中纳入教师的德育育人考核机制,不仅实行教师德育一票否决权,同时细化教师德育育人的考核指标,用制度引导教师自觉地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点拨,做好德育引领,帮助他们从成长的困惑.学业的迷茫中及时脱离出来.第三,高校教师要树立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无形的示范作用.教师应以其言行去影响学生,以其表率作用去引领学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术上坦荡磊落,在品行上诚实笃行,自觉带头做诚信的道德楷模.(三)强化本科生诚信的德育教育实践德育是一个内因建构.生成的过程.德育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将德育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使德育目标转化成学生的行动,使本科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科生是践行诚信德育教育的主体.要营造环境和氛围,使本科生参与到诚信德育教育的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培养道德品行.通过开展全员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诚信美德的诵读比赛.征文比赛和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等,使学生在比赛和探讨的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二是新生入学后,在加强诚信德育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志愿签订诚信承诺书活动,并举行诚信承诺宣誓,使学生在签字和庄严的宣誓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洗礼,树立诚信理念,提升自我人格力量,增强使命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并约束学生在大学的时光中努力践行诺言,不断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三是积极开展无人监考活动,通过无人监考体现诚信德育教育理念,将诚信教育融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参加无人监考体会到强烈的自律教育.同时,学生通过参加免监考活动,不仅考验了其诚信的品质.自律的性格和战胜自我的意志,也增强了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在实处.四是将诚信教育融入管理服务中,如对贷款的学生给予关注,对困难学生给予关怀,并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温暖,按时还贷,自觉践行诚实守信.(四)构建本科生的诚信评价体系本科生的诚信品质形成是思想观念认知和行为规范的结合.诚信评价体系的建设是诚信品行规范的基础,也是新背景法制社会建设的需要.随着新背景法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公民的信用制度必将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对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引领作用,应在高校建立本科生诚信评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科生的诚信评价体系包括诚信评价制度.诚信奖惩制度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本科生的诚信评价制度是诚信评价体系的基础.诚信评价制度的关键在于评价指标的建立.诚信评价指标应从学生的政治.学习.生活.经济和就业等多维角度入手进行考核和评价.政治诚信评价针对学生在参加政治活动.政治发展和政治学习方面的动机是否纯洁,是否表里如一;学习诚信评价针对本科生在课堂学习.考试.实验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经济诚信评价主要针对本科生经济生活的诚信表现;生活诚信评价主要是对本科生的日常.恋爱.网络和社会交往上诚信的检验;就业诚信评价是通过对本科生在制作就业推荐材料.面试.签订协议等就业环节进行诚信规范.应通过诚信评价指标的考核,建立学生的诚信评价等级,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自觉性.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导,记录学生突出的诚信品质,并从点滴小事寻找学生诚信品质的闪光点.通过建立诚信信誉度,设立诚信集体.诚信标兵等奖励,将诚信评价结果与评先评优.奖学金评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毕业生推荐.国家助学贷款等挂钩,并帮扶一些不能完全把控行为.在诚信上出现问题的学生,惩处在原则问题上失信的学生,使学生注重自身形象,及时矫正不诚信行为,逐步形成人人关注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诚信档案作为本科生档案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校诚信表现的写实记录,包括学生在政治.学习.生活.经济和就业等诚信表现和奖惩的记录.诚信档案的建立对本科生诚信行为的规范起着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提升本科生诚信意识,不断提高本科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约束本科生审视和规范自身行为,培养本科生构建诚实的自我.新背景赋予当代本科生远大的历史使命.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育人工作,将诚信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立足点.通过抓好高校诚信德育教育,创建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校园,带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推动新背景法制社会不断完善.参考文献[1]王斌,赵长孚.简析本科生诚信教育体系[J].世纪桥,2010(17):81-82.[2]高珊珊.本科生德育工作中的诚信教育[J].德育探究,2013(35):65-66.[3]王永辉,蔡雅萱,李春晖.当代本科生诚信缺失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探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8-112.[4]张志华,黄婷婷.论本科生诚信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6(6):162-16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