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胸外科导管管理中标识管理思路的引入探究
设计具有胸心外科特色的导管标识管理制度,对比导管标识管理制度实施前后胸心外科导管相关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胸心外科导管相关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41%,与对照组的3.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导管标识管理制度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心外科的导管管理是影响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可针对性的设计导管标识,制定相关制度,从而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关键字:胸心外科;导管标识;护理管理;胸心外科收治患者特殊,术后患者往往需要留置多种治疗或引流管道来满足后期的治疗需求,不同的管道护理方法不同,而且需要与不同的设备仪器连接,如果出现脱管.堵塞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1].传统的管理方案虽然也强调导管管理,但缺乏针对性,更多的是对护士的工作行为进行管控,缺乏引导性.标识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路,指的是通过标签.标识来区分不同工作和相似类型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2-3].本文拟将标识管理思路引入导管管理中,设计一套完整的导管标识,并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现将方案及成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探究时间为2017年全年,导管标识管理制度设计完成后在科室推行,2017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2017年收治患者包括男813例,女650例,年龄11~86岁,平均(46.5±15.3)岁;2016年收治患者包括男性755例,女性597例,年龄10~87岁,平均(46.9±14.9)岁.不同时期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探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0~90岁;(2)符合胸心外科手术指标;(3)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中途转院或转科;(2)个人资料不全;(3)有精神病史或依从性差.1.2方法1.2.1导管标识设计与管理制度拟定成立24人的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导管标识与应用流程设计,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加入导管标识相关制度.管理小组在成立后要通过组内探讨来拿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方案,并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工作经验,引入优秀工作方案,结合临床工作需求进行调整完善.最终导管标识设计为包括白.绿.蓝.黄.红的5种颜色,主要材料为粘贴纸,采用圆形设计,半径为2cm,遵循美观.便捷.应用性强的原则,除了主要标识名称外,还留有部分标注空间,对于特殊情况可采用记号笔对该标签进行标注.1.2.2导管标识应用流程根据导管标识颜色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工作内容.白色标识为持续吸氧管道;绿色标识为肠内营养通路;蓝色为气道湿化管路;黄色为静脉管路;红色为特殊用药导管.除颜色对应不同的工作内容外,标识上用具体的名称标明了该导管的具体作用,要求护士在应用导管的同时,即将对应标签粘贴在导管上,一般管道要求病房护士在进行置管操作完成后即进行粘贴,引流管则由对应护士进行操作,需要特殊注明的导管可在标识留空位置上进行备注,要求导管标识应用期间应当进行双人核对,避免导管标注错误.1.2.3导管标识管理制度实施在完成导管标识设计.制度调整后,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护士了解不同标识的意义,学习导管标识管理精神,正确认识到导管区分对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管理小组发放应用流程及具体管理制度条例,安排受过培训的成员进行统一解答,在导管标识应用前期,管理小组要负起责任,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纠正护士的错误应用方法,对导管标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后期则转为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护士能够规范工作行为,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及时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并探讨,寻求最佳改进策略,确保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提高.1.3评价方法以2016年全年情况为对照,对比两组胸心外科导管相关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调查均采用自制问卷,护士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质量控制.意见反馈等内容,患者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服务态度等内容,均由护士或患者自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意外事件对比2017年胸心外科导管相关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41%,与2016年的3.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71,P<0.05),见表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