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尊重教育实践中,为学生成功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激发他们成功的需要,使他们获得成功感;运用成功学原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教育,实施全面发展,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关键字:尊重教育;成功教育;以人为本;现代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是一种从人性和情感出发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尊重教育能激发人的热情,挖掘人的潜能,能给人以自信,能修养人的品格,从而使受教育者成才.成功.所以对本科生实施成功教育必须将尊重教育贯穿于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的需要与行为规律,指出了人们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这符合人们心理发展的过程,对于我们实施成功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如何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马斯洛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和思考.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关于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学生的尊重教育[1]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育和管理方法.
一.尊重教育是一种从以人为本出发的教育和管理方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出人生最高层次的追求就是人的价值的完满实现.当人的生理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追求尊重的需要,即渴望他人的信赖.尊敬和好评.有了这种荣誉感.自豪感便可激发他的潜能,发挥他最大的能量.因此说,尊重是一种从以人为本出发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而以人为本是教育.管理的出发点,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尊重就是从以人为本的基本层面来认识问题,将教育和管理活动纳入到更深刻的认识范畴.尊重教育能激发人的热情,挖掘人的潜能,能给人以自信,能修养人的品格,尊重教育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体现.本科生由于生活.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每个人认识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各有差异,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有思想.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比较多,他们不愿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在某些方面彰显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如何评价这些个性学生?引导的好,会促其健康的发展;压抑他,可能会使其错过成功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评价学生,欣赏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加以积极的使用与引导,使学生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二.尊重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并欣赏学生,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个性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等.表现在各人所具有的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即: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既然如此,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就必须尊重这种客观事实,从尊重个性差异的立场出发,实施教育.要尊重学生,必须尽可能地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欣赏他们的优点,发挥他们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热情,帮助他们改正不足,也就是因材施教.学生生活在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中,每一个教育者立足于自己的岗位都承担着教育的职责.因此,尊重教育也需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员.全程育人.建立全员.全程的教育人网络,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必要,他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努力加强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把对学生的关怀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管理中,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尊重教育.三.尊重教育是一个互动的教育过程,重在引导.激励,而非放纵尊重教育不仅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也是教会学生接受尊重.学习尊重的过程.人们常说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教育者在实施尊重教育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学会理解.宽容.关爱和欣赏他人的本领,不断提高和升华自身的品德和素质.反之,学生也不仅仅是在被动的接受教育.在接受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尊重教育是一个互动相长的过程.既然如此,在尊重教育实施过程中,就要多挖掘学生的优势与潜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合理要求.一定要注意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不能因为尊重的需要,而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甚至放纵,这是矫枉过正,歪曲了尊重教育的本质内涵.四.尊重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有的学生虽被部分老师和同学认为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在社会的大市场竞争中能以优胜者胜出.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滞后于社会的需求了.反思我们现有的学生评价标准,奖学金注重学习成绩,工作注重态度和表现.唯态度论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传统的评价标准在背景发展的过程中束缚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教育观念更新的步伐,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发展,引导学生成才的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培养完善人格的育人理念,评价体系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成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评价的形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选择性,要体现既鼓励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必须给学生充分的.主动的.自主的选择空间和自由.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了,观念更新了,才能增强教育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观念就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全面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先进的人才质量观,树立现代工作模式,树立求实的文化理念,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到教育中,这样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会把学生的正当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一切放在第一位,才会把一切学生的发展.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尊重教育实践中,运用成功学原理[2],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如何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激发学生成功的需要.成功需要有动力.动力发展是成功教育的主体,没有成功的动力,也就无所谓成功.动力发展是由多种需要层次构成的,每个学生的起点.需要并不都是一样的,即有年龄差异等.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就学生而言,根据教育探究部门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往往处在四种状态,一是生理感觉需要,即通过学习满足感官上的需要.比如学生希望上体育课,满足他们学习踢足球.赛跑等体育竞技和体育锻炼的欲望;希望上音乐课,主要是想满足听觉方面的欲望;希望上美术课,是想满足视觉上需要.二是交往需要,即通过学习获得家长.老师.同学的认可.表扬.鼓劢,从而营造和诣的交往环境.三是发展性需要,即通过学习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待遇或获得别人的尊敬.四是奉献性需要,即通过学习,掌握本领,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贡献力量,把个人需要转化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四种状态的需要体现了四个层次.实践证明,无论哪个层次上的需要,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就学生个体需要而言,教师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内,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去追求自己的成功.另外家长.教师.社会的关怀和期望,也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从而主动提高表现力,形成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动力机制.因此,把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期望行为是十分必要的,要把这种期望转化成学生争取学习成功的需要,关键在于根据学生原有基础,把对学生的期望通过教育教学等活动,变成学生自身的期望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铺设成功的阶梯,在活动中激励.诱发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对象性实践(如学习大学语文.解高等代数数学题.绘画.道德实践等)中,主动获得信息,主动感悟道理,主动认识自身潜能及成功力量即成果.并将这个成果再转化成下一次实践基础,由此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形成梯级式上升的动力发展模式,进而形成学生争取成功的自我需要.总之,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并转化为成功的需要,形成成功动力,是成功的前提条件.2.为学生成功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成功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学生在学校时期,是其智慧.情感.思维.意志逐步走向成熟,并实现社会化的最关键时期.但学生的实际成长不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学有所长.主要是通过上台阶的教育策略,诱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提高一次即成功一次,使学生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实现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因此,首先全面剖析学生的个性,剖析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努力调动学生内因的力量.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不是毫无疑义的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质疑为潜能开发提供方向,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鼓励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让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解疑求真,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学生从课题.内容.结构.省略的地方等多方面设疑,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激励是潜能开发的催化剂,通过激励,转化为内因,从而保持恒久的成功的动力.其次,尽可能地开展集体活动,给学生,尤其是给后进生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都能够在某一方面优于其他人,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应有的自信,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再次,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机会和成功的机会.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参与什么实践活动,就发展什么能力;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学生能力的程度和水平.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因条件,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成功氛围.3.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教育的理想目标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学生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形形色色.我们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特点不同的学生.只有适合于每个学生特点的评价,才能取得最好的评价效果,才是质量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我们都应该及时告诉他你进步了,你成功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不断获得进步.教育既可以发展人的才能,也可能抑制人的才能,可见,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4.运用成功学原理还应体现三全思想.一是面向全体,即把全体学生作为成功教育对象,而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同时要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不放弃一次教育契机,不放弃一线教育希望,让全体学生面向成功,志在成功.二是全面发展,在实施成功教育时,应将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不是追求分数或单项素质,要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从某一潜能向多潜能开发,使之能得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成为有独立个性的.健康文明的现代人.三是全程教育,成功教育追求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而不是某一次或某一阶段的成功.总之,把成功学原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者还必须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尊重的能力和艺术,实现教育的最大效益.尊重教育实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学生对教育者,对教育的尊重,最终实现教育的双赢.参考文献[1]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美]奥里森·马登.成功学原理[M].北京:我国发展出版社,200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