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反向格义方法探究我国哲学之道家思想
的难题之所以无法解决,皆是因为干预行为过多,故行为上无所作为就可以达到无为养息.道家崇尚自然相处之道,以天为道并顺天而行事,则可消灾解祸.道家认为人类对事物不应妄加任何人为的作用,也向往反璞归真的朴实社会,归回原先无虑.朴素.无知的境界,人类的纷争和烦恼即可真正解脱.道家思想认为宇宙观是由社会观和人生观扩展而来的,其中体现出自然.气.道的哲学观念.运行是道家哲学出现的依据,道家哲学认为,社会的存在是客体,而人是生存于其中的主体,所以不会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具有自然性与独立性,因为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在社会责任认同方面,道家哲学并没有否定儒家思想,相反,其更加注重人类存在的自主性.道家特别重视人性的解放与自由.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社会是的一个过程,并非目的,所以道家哲学并不是进取的和积极的.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虽是合理的,却不是绝对的,所以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万物之本源于道,人之安身立命也以道为根据,天地万物之本性皆源自道,治国安邦也离不开道.道家强调的是游心.自由,推崇自然,强调虚心,主张性.心.情三者相联系.情指的是人之主观情感,突出我之为我之情绪感受;心指的是人之内在精神,突出人之为人之主体性因素;性指人的本性,突出的是先天性因素.三者兼并,故而为人.道家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的.无可奈何的态度.以这样一种态度对待一切,来保守淡泊与自由.心灵之宁静.道家所追求的人生,是自在而自由的人生.二.反向格义以本土固有的经典解释外来教义就是格义方法的特点.一是对于听众和解释者而言,人们尚未熟悉的思想理论概念以熟知的概念和经典来解释,换言之,传统的格义就是以人们所熟知的.固有的文化经典概念对尚未普及的外来文化概念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二是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格义关键,也就是以本土经典对应如七觉.五力.无根.十二因缘.四谛.十二入.五蕴等佛教事数,重点解释重要术语和概念;三是,格义在佛教传播历史上作用短暂,且并非佛教惯例或教育方针,只起到启蒙门徒的作用;四是,进行格义的人对于我国本土经典有很好的了解.与基督教传入我国情况不同,在现代大学中,并非四方文化产品的简单引入,而是对我国本土的思想和经典以西方哲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来探究,这种思想相反于传统格义,它是自近代以来哲学史或我国哲学探究的主流.反向格义并非西方学术文化传入我国情况的概述,其是对于为探究我国哲学方法而言的.三.应然与实然以西方哲学概念对老子之道进行定义或解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不管政治人物是否敢于,或者马列主义是否对其产生影响.主体修养所形成的主观境界就是老子之道观念,客观世界中有个不能外在理解的东西为道,道创生万物.老子所提倡的道具有实体性与客观性,同时也是一种姿态.境界形态的形上学突出了道的价值意义和老子哲学实践性格.老子之道中,贯通类解说与综合类解说都是形而上之义,同时也具有价值意义.对于贯通类解说而言,即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世界里同时贯穿的一种解释;对于综合类解说来说,包含不同的义项.在老子的思想中,道的含义主要包含存有原理与应然原理.作为宇宙发生论中的第一因素,道是无限实体与自然律则所体现出的存有原理,具有普遍性.这样就不能与应然原理构成人生实践的逻辑推导关系.这样做就将隶属同一概念的各种涵义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否认了.将老子之道由形而上至形而下世界的诸多意义综合罗列即为综合解说类.从本体的视角来看,道体即为道,为一切活动的法式或唯一范型,是真实存在的无限的实体.从道用的角度来剖析,或者从宇宙发生的角度来看,万物都包含有道,道是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从道相的视角或现象学视角来看,道之全体大用,在有界中即体显用,在无界中即用显体,无为而无不为,道的涵德与属性在于此.从道征或特征学的视角来看,在圣人身上呈现出道之高明盛德.四.精神与物质反向格义方法似乎成为了探究我国哲学的主流方法.但是,面对该方法,我国哲学界未能认真地探索和反思过.我国哲学要想与西方哲学并驾齐驱.比肩而立,就需要对反向格义方法有可能引发的弊端予以重视和关注,对该弊端的发生不加以防止.纠正,该方法的积极作用则隐而不彰.对此,应对解释老子之道产生的困难,用唯物与唯心.物质与精神的概念对其进行解释.抛开政治的干扰,争论对老子之道如何解释本身就是反向格义,且从反向格义中产生了局限和弊病,在所谓严肃纯学术反向格义中,类似的困境虽然程度不同,但同样会出现.因此,为从曲折中获得教益,应认真探究和总结这段历史,以珍惜前人的心血和挫折.在探究我国哲学的很长一段时期中,都围绕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一个哲学家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进行探究和宣判,这个问题折射出老子哲学中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若说老子之道是绝对精神,那么其就是该批评的,是唯心主义的.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个时期,例如任继愈人文老子的思想与恩格斯有关希腊古代唯物主义说法相符合,道在特定条件下所指规律,例如:善为道.大道.不道.无道.有道.无亲.坐进此道.人之道和天之道,等等.但更多时候,道所指的是物质实体.说老子之道为素朴的唯物主义,就是因宇宙万物起源于浑然一体的东西.而虽然老子唯物主义不十分纯净,还残余唯心主义,但以当时的背景时代与视角来看,并无比老子之道更先进.更唯物的流派或哲学家.因此,老子之道的唯物主义就是打击迷信.宗教.唯心主义最尖锐的利器.作为哲学最高范畴,老子提出了道的思想,道本意为道路;引申后,例如等;岁指天象规律,但也逐渐引申为人生祸福.吉凶规律的意思.道加以唯心主义解释后,增加了神秘性,将其演化为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和最后根源.第二个时期,任继愈后来说,道是绝对精神的东西,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不是物质实体.从这里可以看出,任继愈转变了之前有关老子之道为物质实体的观点.文革结束后,在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氛围下,重新一波的探讨老子哲学热潮再掀起,评价老子哲学的舆论又逐渐趋于高涨.任继愈第三个时期观点将反向格义可能的尴尬道出,古人思想中潜在的意义被反向格义深刻地揭示出来.但是,这说明西方哲学思想.概念不能准确地.有效地与我国古代哲学概念或语言对应.若要强行对应,那么方枘圆凿的困境就会显现出来.老子既有作出唯物主义解释的可能性,也有作出唯心主义解释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就能够得出答案: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不适合对老子之道的特点进行判断.换言之,唯心主义也好,唯物主义也好,都不适合描述老子哲学.老子没有想到后人会让他作西方式的唯物或唯心.物质或精神的二分对立的判断,所以并非老子本人没有说清楚.政治人物的介入.意识形态的压力实际上仅仅突显和强化了反向格义的困境,可以说反向格义做法本身就是困境的根源所在.一味地用西方哲学来对我国哲学本质进行剖析,都是格格不入.反向格义的.五.总结作为宇宙万物总根据和总根源,道为人们提供新的追求目标,人文自然中所提倡的人和宇宙的和谐.社会和追求的和谐并非空想,而是人类所追求的一个理想.中西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特色思想.应在未来的企盼中求同存异,尽可能地避免绝对化.简单化的结论和方法.面对我国哲学现代学科具有创造性.艺术性.严肃性和专业性,在不能简单地获取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将方法论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参考文献[1]徐宁.我国哲学大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国化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2]杨国荣.道与我国哲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0-48.[3]颜炳罡.20世纪我国哲学探究话语体系范式转换之得失及未来走向[J].文史哲,2010,(1):14-17.[4]李景林,冯前林.我国哲学的探究方式应有所改变[J].人文杂志,2011,(4):30-38.[5]李涛,邬志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J].学术界,2012,(1):109-11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