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伽达默尔实践诠释学的转向

2020-05-28 19:2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实践哲学是伽达默尔后期探究的主要方向,他以此来对当代科学理性进行反思,通过在实践理性和当代占支配地位的科学理性之间建立平衡,重新阐明实践是科学理性的基础和条件这一重要观点.简要介绍了伽达默尔实践哲学探究的动力.过程及现状.关键字:伽达默尔;实践哲学;实践理性;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gn:center">Abstract:PracticalphilosophyisthemaindirectionoflaterGadamer'sresearch.Heusesittoreflectonthecontemporaryscientificrationality,andreinterpretstheimportantviewpointthatpracticeisthebasisandconditionofscientificrationality,byestablishingabalancebetweenpracticalrationalityandcontemporarydominantscientificrationality.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sthemotivation,processandcurrentsituationofgadamer'sresearchonpracticalphilosophy.Keyword:Gadamer;practicalphilosophy;practicalrationality;实践哲学是伽达默尔后期思想主要着力的探究方向.伽达默尔将诠释学引向实践哲学的轨道,由理论的诠释学转向为实践的诠释学,并在实践的诠释学基础上对当代科学理性做出了深刻的反思.1.伽达默尔实践哲学转向的动力诠释学首先是一种实践,是理解和达到理解(Verstndlichmachen)的艺术.[1]602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个论点就是理解不仅包含解释(interpretation)也包含了应用(application).与传统的将理解.解释和应用三者相区分的诠释学不同,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指出这三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它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在一个理解过程中共同发生作用的.伽达默尔把应用活动综合入诠释学,把理解看作是一个基础诠释学问题的再发现.在古老的诠释学传统里,应用(Anwendung)这一问题仍具有其重要的位置.[2]417在伽达默尔之前,人们曾将诠释学区分为理解和解释2种技巧,后来虔信派又将应用作为诠释学的第三个要素.浪漫主义诠释学则认为理解和解释是内在统一的,而把应用这第三个要素忽视了,但在实际的理解活动中,却总是要把理解的文本应用于解释者的目前境况.应用,正如理解和解释一样,同样是诠释学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419诠释学本身的应用要素昭示了诠释学本身就具有实践的向度,可以说实践的要素就是伽达默尔将哲学诠释学发展为实践哲学的主要动力.伽达默尔转向实践哲学的另一个原因是与哈贝马斯.利科尔.德里达等人的论战,其中与哈贝马斯的论战对伽达默尔哲学思想重心的转移影响巨大.伽达默尔肯定地说:使我继续发展我的探究的另一个方向,是与社会科学和实践哲学的问题有关.因此约尔根·哈贝马斯于60年代对我的探究所表示的批判兴趣就具有了批判的意义.他的批判和我的反批判使我更加意识到我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领域,因为我已经已超越了文本和解释的领域而开始探究一切理解的语言性.[1]26这种论战进一步充实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特别是使他逐渐地从早期那种纯粹的理论工作转向从实际生活中去探究解释的合法性与普遍性问题.2.诠释学及实践和实践智慧近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同时,人们也开始对自然科学方法论顶礼膜拜,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方法是真实知识的唯一来源.科学方法被过度应用于科学领域之外的各个领域,在哲学.历史等人文科学探究领域,也深深打上了自然科学方法的烙印.科学方法论的滥用,使人文科学领域陷入了过度还原论的危险.这种唯科学方法论的观点,完全忽视了科学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野,丢掉了理性反思的作用,失去了古老的实践概念.伽达默尔说:近代科学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这就是自然科学对于人类在一种完全新的规模.新的意义上的统治.在伽利略和惠更斯的机械学中获得巨大成果并在笛卡尔的方法概念中得到其哲学表述的方法的优先性,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3]进一步,伽达默尔强调:依我看来在科学方法论方面所产生混乱的最后根据是实践概念的衰亡.实践概念在科学背景以及科学确定性理想的背景失去了它的合法性.因为自从科学把它的目标放在对自然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因素进行抽象剖析以来,它就把实践仅仅当作科学的应用.[1]551近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以来,实践被看作是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技术生产活动的行为,人类社会生活被科学理性所支配,使得实践哲学传统日趋失落.传统的精神科学并不能与以近代科学方法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相符合,在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时代下,所谓的精神科学被看作一种长期天气预报,没有科学所要求的精确性,从而也没有作为科学的合法性.伽达默尔所要追求的就是要继续为精神科学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正是在此,伽达默尔将眼光投向了古希腊哲学,回到了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实践哲学.对于伽达默尔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是一种理性和知识的形式,它涉及了普遍和特殊之间的独特的调解.这种调解不是通过对技术规则或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方法的任何诉求而达到的.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创了实践知识的领域,肯定了实践知识的合法性.至少有一种科学理论的典范,它似乎能赋予这种精神科学方法论转向以某种合理性,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创建的‘实践哲学’.[1]364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概念中,伽达默尔解决了道德实践的两难困境,即满足绝对和无条件义务需要的普遍性与表达的具体生活情境的多变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诠释学重提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就是要重新肯定这种合法性,为精神科学建立合法的基础.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与生产有关的技艺(Techne)和关于行动的实践智慧(Phronestis)是不同的,技艺,它是一种凭借灵魂所拥有真理的状态.技艺的终结是生产.技艺的知识预先假定了规则和技术的应用是以创造某种事物为目的的,在行动之前,事先已掌握了清晰的概念.在人们进行生产行为之前,他既要拥有将要做的事物的知识,又要拥有对象将遵循的原则和规则的概念.生产的成功取决于制作事物程序的完整和符合规则.而关于道德行为,没有固定不变的原则可以借鉴,也没有一个对象,可以从中引出相关的知识.善良的人知道他必须采取行动或不采取某种行动.技艺的知识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是行动本身.善良的人所拥有的品质就是实践智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能力或关于适当行动的直觉.行动所需的知识本质上与人的自我概念有关,不能根据外在的原则来制定,也不能简化为可靠的方法并且被教导.这种实践智慧是学不到也教不会的,它完全内在于人自身的理性反思.善良的人是出于自身的习惯而去采取某种行动.实践智慧只能通过经验的历练而不断地积累,实践知识只有从经验中获得.与技艺的知识不同,实践智慧不是思辨的知识,实践智慧是关于最后的特殊事实的[4].也就是说,实践智慧既是一种普遍的理性,又是可应用于具体实践情境中的推理.伽达默尔提出了一个伦理思维空间的概念,并将其融入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中,这个空间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是独立的,但与形而上学有关.根据伽达默尔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拒绝柏拉图式的理念主义的道路是非常有价值的,伽达默尔强调,善行始终可以在各种具体行动中找到.伽达默尔接受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道德实践知识与技术知识之间的区别,两种知识都会推动行动,重要区别在于后者按照已建立的规则和程序来应用,而前者则决定了正确的道德行为.确切地说,实践哲学只涉及每一个体作为公民所应有的那种权益,只关心那种使个体变得更加完美或完善的东西.这种哲学不外乎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推动那些人类的根本倾向,使其做出某些具有‘完美’特征的选择,另一种是要告诫人们审慎地思考和采纳某些指导其行动的意见.[5]因此,实践智慧一方面与我们所说的良知一样,其作用是着眼于完整人格的,是关乎全体和普遍的;另一方面,又要在每一个特殊的情形下,考验对行为的决断,它必须让人从至善的目的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伽达默尔看来,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范型才将人类的实践理性置于一种优先地位,因此,他希望以此来改变自近代以来流行的实用主义实践观.我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实践科学纲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科学可据以参照的唯一科学理论范式.[1]610伽达默尔认为,古希腊的科学概念就蕴含有实践科学的内容,只是由于近代以来技术科学的影响,才使古希腊时期作为理论科学的实践科学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地位,沦落为现代科学技术控制下的牺牲品.因此,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强调恢复实践理性的传统.伽达默尔认为,重新确立起实践理性的合法性,重新肯定实践知识科学的存在根据,实质上也就是重新理解人的真正存在,重新树立起人不同于物的尊严和高贵,这关系到人类怎样去生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3.结语伽达默尔所推崇的实践理性与科学理性的不同在于能否通过学习习得,科学或者说知识是可以通过教授习得的,但是实践理性因为其实践本身的变动性和情感因素,是需要通过习俗的培养在实践中完善的,它需要经验.它所趋向的善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它体现在人们不同境遇中的理性选择之中,任何人在任何行为实践中,都有一个面对所处情况用理智去把握的问题.总之,实践理性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但同时又超越了具体经验活动,实现了普遍性意义.因此,实践理性不能仅停留在理性反思阶段,而必须与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实现普遍性,保证理性反思的有效性.伽达默尔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科学的背景比以往任何一个背景都更需要实践理性对人的生活实践的指导,但他强调必须批判地对待实践理性,并在这种批判中使其得以重新确立.参考文献:[1]汉斯-乔治·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6;364;551;602;610.[2]汉斯-乔治·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17;419.[3]汉斯-乔治·伽达默尔.赞美理论:伽达默尔选集[M].夏镇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53.[4]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03.[5]汉斯-乔治·伽达默尔.科学背景的理性[M].薛华,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8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