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野草中之鲁迅的精神探究
义的写作手法,反映了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水深火热的我国社会现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他渴望用革命力量来打破旧世界的枷锁.野草诗集内容非常丰富,涵盖多项内容,深刻地解剖了作者自身的性格,表达了梦与醒.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眷念与决绝的彷徨与抉择,是鲁迅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学和思想价值.一.从野草的写作时代看鲁迅的精神世界1.野草创作的政治时代20世纪初期,我国军阀混战的政治格局以及段祺瑞政府对北京政权的把持,造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举步维艰.新青年团体的解散让鲁迅体验到孤军奋战的绝望和艰难,此时的鲁迅,已经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力量.2.野草创作的家庭时代与周作人的决裂击破了鲁迅拥有完整家庭的梦想,让他失去了家庭梦想的精神寄托.3.女师大事件对鲁迅的影响女师大事件的突然爆发和刘和珍君等人的牺牲,给鲁迅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他极度愤怒,对祖国的前途苦闷彷徨.野草正是在这一时代下创作而成,从某个层面而言,野草成为鲁迅发泄情绪的窗口,也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从这点来看,野草是鲁迅当时精神的真实反映.二.毛泽东同志曾经对鲁迅精神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还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以及为了心中理想不惧威胁与利诱的牺牲精神."从野草来看,其中蕴含的鲁迅精神表现在几个方面:1.鲁迅的政治精神在淡淡的血痕中中,鲁迅在描述"造物主"时,一连用了三个"暗暗地"和三个"不敢",把最高统治者的凶残和怯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统治者的本性,并予以无情的揭露,他坚信,只要民众们团结起来,无惧无畏,勇于反抗,统治者也就无法作威作福.鲁迅渴望"叛逆的猛士"站出来,并预言,猛士终将带领民众使天地"变色".事实证明,鲁迅对未来我国的最终走向是有着非常准确的政治远见的.2.鲁迅的战斗精神从野草的主题思想来看,有很多篇章体现了鲁迅的战斗精神,歌颂了顽强勇敢的战斗精神,作者通过不同人的反抗.战斗者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军阀混战时期社会的反抗斗争精神.在秋夜中,鲁迅塑造了不畏强敌.不受利益诱惑.奋勇反击的枣树形象,把自己在新青年解散后的孤独无助与枣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通过枣树对冷酷凶残夜空的顽强勇敢反抗,来表达自己坚持斗争,追求光明的大无畏革命主义战斗精神.这样的战士塑造了一个经典战士形象,他目光敏锐.顽强坚决,凭借自身的战斗经验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勇往直前,以打倒敌人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这就是鲁迅顽强战斗精神的真实再现.3.鲁迅的牺牲精神一觉是一篇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的伟大作品,作者描述了自己对青年们在军阀混战中的生死感悟,通过透视青年们可爱的魂灵,感受"生"的意义,他受到了勇士精神的感召,督促自己站在死者的鲜血上前进.这就是鲁迅精神,无畏生死,不惧牺牲,勇往直前.在颓败线的颤动中,鲁迅塑造了一位一生受尽了痛苦和屈辱的垂暮女人,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悲观和彷徨,而是她不屈不惧的眼神和高昂的头颅,作者通过一个个不屈不挠的.具有强烈战斗意志.不怕牺牲不惧生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鲁迅自身所具备的牺牲精神和战斗意志.4.鲁迅的自立精神在鲁迅的眼中,整个世界是荒诞且不可捉摸的,这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特生命体验,面对自己内心的苦闷和阴冷的世界,他认为,个体只有实现救赎,才能突破自我,这正是鲁迅的自立精神.在这样的战士中,主人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然而他毫不犹豫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明明知道道路的尽头可能是坟墓,但是他依然勇往直前.三.结语总而言之,野草这部散文集集中反映了当时军阀当政的黑暗社会现实和鲁迅苦闷彷徨的心态.然而,面对挫折和困难,即使孤军奋战,鲁迅也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战斗精神奋起呐喊.他用手中的笔揭露了军阀政权的暴虐统治,塑造了一个个鲜活勇敢的战士形象,他以卓越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强权者看似强大实际懦弱的本质,预言了旧制度的覆灭和新世界的到来.因此,野草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鲁迅精神的直观反映,是文学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考文献:[1]文学武.地火依旧在奔突运行---论新时期的野草探究(1981-2001)[J].鲁迅探究月刊,2005(8).[2]海萍丽.黑暗中的颠覆与狂欢---试析鲁迅野草中的"梦"[J].河南教育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孙玉石,王光明.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J].鲁迅探究月刊,2005(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