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新疆多浪河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案例探究
overnancewasexploredinthisstudy.ThisstudyintroducedtheXinjiangAkesucity′slocation,climateandnaturalresourcesinDuolangRiverWetland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nmultiangletoconductin-depthanalysisofthebackgroundoftheproject,landscapeplanningandculturalconnotation,andtheuseoflandscapedesignandlandscapeecologicalknowledgeandurbanandruralplanningoftheprojectaccordingtotheanalysisanddiscussion,inordertoprovidingnewideastocitylandscapeplanningunder‘OneBeltandOneRoad'conception.Keyword:landscapearchitecture;‘OneBeltandOneRoad’;Xinjiangregionalfeatures;wetlandpark;landscapeplan;近几年,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时代下,为彰显祖国大国风范.古都韵味.开放包容.诚意待客[1]的良好氛围,新疆地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这也为新疆的旅游产业和景观设计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此,必须挖掘景观自身的地域性特色文化,引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形成新的独特的园艺景观.新疆地处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资源开发率低,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保护.同时,新疆地处西北边陲,西临中亚,南临南亚,北临俄罗斯,东临蒙古,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新疆多元化的文化时代,使这片土地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2].新疆地区特色文化在旅游景观中的应用探究工作,将为建设文化特色地区的旅游景观设计提供参照.该探究拟就新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选取多浪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为例.结合实地考察,对地域景观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索植物造景.园艺小品.园艺设施.居民建筑等方面所蕴涵的成功特质,并结合实例剖析,以期为新疆景观设计中继承和借鉴维吾尔族文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1.新疆阿克苏地区多浪河湿地公园景观实例剖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这里孕育了绚丽多姿的多浪文化.阿克苏以水得名,意为清澈奔流的水[3].硬质铺装的驳岸会破坏河岸周边的生态,使生态圈断裂.多浪河湿地公园的驳岸基本上排除了硬质驳岸对生态的影响,使整个生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自然驳岸在坡度的处理,植物的选植上也十分考究,雌穗狼尾草配合周围其它各色水生植物,在清澈河水和石块的映衬下,使整个河道富有诗情画意.此外,由于公园属于新建公园,各色苗木的选择也非常到位,预见3~5年,此生态园景观层次将更加丰富多姿.玉门关广场(图2).36根风情柱(图3),形象地记载了西域三十六国.今指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古指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当时新疆境内有西域三十六国:楼兰.乌孙和龟兹等36国的璀璨历史.观景者身临此地,会产生极强的场所感.图1湿地公园平面布置图图2滨水而建的玉门关广场玉门关广场主体建筑体量庞大(飞檐翘角.榫桙构架.红墙朱瓦.佛教纹饰),具有统领整个广场的功能,游客置身于此,无论是站在玉门关下俯瞰城墙,还是站在城墙上眺望整个阿克苏,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王之焕有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古时玉门关作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和军事要地,常有大量士兵屯与此地.关后的杭州北路,雕塑着张骞出使西域的铜像(图4),观景者在穿过深邃的城门后,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不禁对使臣张骞不畏艰险.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所震动.此处景观对主题的升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欲扬先抑.图3西域三十六国风情柱看到园内佛寺的出现,惊叹之余,又在情理之中.自古佛教经由西域传入,可以说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从外围看此建筑,由4个正方形的建筑围合组成,巧妙地勾勒出佛教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寺庙旁边极简主义的庭院,完美表达出禅意空间.周边城墙可以登高了望,具有良好的观景功能.走过寺庙,池中睡莲(图5)仿佛进入莫奈的名画睡莲,走在蜿蜒的木桥上,体验着优美的景色,让人引发无穷的想象.走过荷花池,呈现在眼前的是小桥流水,湖光逸景,抬眼望去,远处袅袅的白塔,闲庭信步于此,悠然自得,体现着阿克苏市美好的慢生活.瀑布,从神秘的小路进入,在瀑布后的假山中,以石框景,一幅幅美丽如画的画面呈现在游客面前,不时落下的水帘,营造了一场场动态的景观.瀑布的景观功能不仅仅在于供游人赏玩,除此之外,大量高出落下水体与空气结合,为湿地公园大量的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充沛的氧气.图4张骞出使西域铜像图5如诗如画的睡莲2.地域特色在新疆旅游景观中的应用与探究2.1.新疆旅游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园艺小品和园艺铺地景观绿化是新疆旅游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特色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好的植物配置既能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景观的吸引力,让人流连忘返[5].新疆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拥有其珍贵的沙漠植物1000余种,为荒凉的沙漠环境带去了一缕生机.这些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极强,是自然界珍贵的物质财富(表1).表1新疆地域常见植物旅游景观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生态美学.科学设计,还要适地而生.追求自然和谐,重视植物的多样性,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遵循四大原则:和谐统一.互相联系.自然均衡.层次丰富.新疆旅游景观中的园艺小品不仅要个性鲜明,注重功能型园艺小品和装饰型园艺小品的混合使用,还要配合声.光.水.电等各种科技手段,与民俗宗教信仰融合,营造出艺术的美感.具体设计原则如下:一是立意突出;二是因地取材;三是布景精巧.首先对新疆旅游景观的空间场地.历史时代.文化时代进行梳理,提炼有价值的本土特色,深化景观设计主题,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放置具有代表性的园艺小品,既体现景观的场所精神,又要在游客头脑中形成旅游地标志性景观与符号.这些媒介符号贯穿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影响着旅游者[6].其次,因地制宜,尽量选择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材料进行设计,注重人文景观建设,例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景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景观等,同时也要考虑建成的园艺小品美观.经济.环保.后期维护等因素.最后,经过现场测量,对园艺小品的大小.比例.数量.位置进行有计划的安排,需用适当的艺术造型和空间组合,并充分发挥夜晚灯光照明的作用,满足人们对新疆艺术中所蕴含的神秘色彩探索的好奇心,创造具有想象力的民俗旅游空间.园艺铺地是联系各个景点之间的纽带,是旅游景观设计意图和设计风格的直接反映,贯穿于整个景观的交通系统,同时铺地材料的选择也影响着游客心理感受.视觉体验.景观氛围的营造.因此,在铺地的设置上,要做到美观.实用,使园艺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层次分明[7].一般来说,园艺铺地的种类可以分为:图案铺地.嵌草铺地.规则铺地.不规则铺地.图案铺地大多用在景区的休闲娱乐场所,例如:广场.景观节点等.通过将不同材质.颜色的材料进行组合,以创造美丽的图案与纹路,同周围景观及植物相互映衬,在阳光下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以此增添旅游景观的生命活力.嵌草铺地也是园艺铺地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将草嵌铺在天然石块或混凝土的地面上,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得和谐统一的自然效果.规则式铺地是园艺景区中的常见道路,使用混凝土块料或天然块料呈规则式铺装,主要适用于二级园路和三级园路.不规则式铺地是利用石材拼凑而成,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成本低廉,使其融于自然.除此之外,也可在园艺铺装上采用地砖.青石板.木桩等,星罗棋布的摆在草坪上,便于游客从中穿行,既不影响整体美观,又增加了旅游区的趣味性.园艺铺地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铺装手法会给旅游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在新疆旅游景观的铺地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主题性的补充;意境的营造;肌理质感的表现.园艺景观讲究借景抒情,当然在新疆的旅游景观中也要十分注重这一点,不同的空间主题,对园艺铺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方面要选择具有新疆地区特色的图形语言,进行搭配组合,另一方面可以从新疆服饰色彩上汲取灵感,运用于园路铺装的色彩选择上,从而对景观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进行补充,起到烘托空间主题的作用.意境的营造是新疆旅游景观的精髓,直接影响到景区在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因此,园艺铺地,不可孤立于当地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还要和地形.地貌相联系,使园艺景观就更具感染力,置身于此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新疆旅游景观中的民族气息.此外,园艺铺地中肌理质感的表现也是不容忽视的,园艺景观中的每种铺地材料都有其天然.不加修饰的质感和纹理,是新疆地域文化的直接体现,代表着大自然质朴的美感,经过巧妙的设计,亦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新疆伊斯兰景观设计中的地面铺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体设计上简单.规整,但仔细观察材料的选择.做工又十分考究,与周围建筑交相呼应,宛如天作.在图案的设计上,选择代表伊斯兰文化的几何纹样和十字拼花,具体表现为:广场以青灰色和土红色的地砖为铺装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协调搭配,呈不规则分布,与身后的艾提朵尔清真寺相得益彰.清真寺的内部则以简单的水泥砖铺装而成,衬托厅堂中央的喷泉水景,不但与外部形成差异,富有变化,更使整个空间更具有观赏性,呈现出静谧.祥和的氛围.2.2.维吾尔族建筑元素在旅游景观中的应用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的主要民族,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信奉伊斯兰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仅创造了着名的刀郎艺术,还在园艺景观方面有所成就.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新疆地域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吸收了新疆特色民居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则依靠现代景观建造手段得以传承发展.维吾尔族的喀什民居(图6)总体来讲是风格独特,房屋平顶,呈四方形,空间布局外紧内松,四壁不开窗,在房顶开窗,且窗子较小,因此采光和通风效果差.在不同的年代维吾尔族建筑亦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特色.曾经的单层空间经过时间的积累逐渐发展成多层,并向四周拓宽,留有壁窗.建筑材料也由原来的生土演变为现代的砖混.同时,装饰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依然具有新疆的民族文化特征.建筑门口两侧分别砌有土台,上铺毡毯,夏天用以休憩.乘凉,建筑周边种有果树.花卉,作为庭院景观.这些民族建筑经过提取.概括,在旅游景观的设计方面拥有巨大价值,可凸显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性.例如:新疆的国际大巴扎工程(图7)就是乌鲁木齐市典型的民族景观建筑,设计师王小东从复杂繁琐的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元素中获得灵感,结合景观的生态性,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既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点,又有现代景观的风格气质.再如:新疆各地的剧院.礼拜寺.公园等地的景观设计,在装潢装饰上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喀什民居建筑的元素,通过合理构思,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满足现代人审美.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民族特色景观.图6具有地域特色的喀什民居综上所述,其建筑元素在旅游景观中的具体应用应从4个方面加以考虑:图案符号.形态符号.质感符号和色彩符号.首先,在图案符号的选择上,应运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铺面.壁龛.拱拜孜轮廓等元素,使旅游景观的民俗气息浓厚.其次,建筑平顶.外墙小窗等建筑构件也可加以利用,形成独特的形态符号,运用于景观小品.地面铺装的形式上.质感符号的表现上,应擅于运用乡土材料来完善景观细节,如:生土.砖材等,使景观更加生动活泼.最后,色彩符合要选择维吾尔族建筑中的白色.黄色.绿色等相互搭配,增加景观层次,并注重整体空间的和谐统一.民俗特色旅游景观的建设不仅是对民族特色文化的弘扬,更是提升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景观营造不应是建筑元素的单纯堆砌,照搬照抄,而是设计思想和场所精神的融合,是真正深刻了解了维吾尔族文化艺术内涵的再现与表达.图7国际大巴扎入夜美景2.3.维吾尔族民族图案在景观要素中的应用维吾尔族的民族图案(图8)种类繁多,其装饰外形.题材.颜色都是与该民族的宗教.人文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旅游景观造景的设计来源.从形状上分可分为:文字形.几何形.植物形;常见的文字形图案有:吉斯合体.库菲克.杰利体等.图8多样的维吾尔族民族特色图案这些文字与图案,线条优美,整齐统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代表着维吾尔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的祝愿.几何造型与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信仰有关,表现为思想哲学上受到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的数学逻辑思维影响,主要形式为:圆形.方形.斜线.回纹等.这些民族图案在景观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大到景观建筑.雕塑,小到台阶.座椅,既可以用作景观的点睛之笔,也可以作为细节性的弥补.弗兰克·盖里曾经把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进行打破重组,获得了独特的空间形态.维吾尔族的民族图案同样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民族元素运用于旅游景观设计中.同济大学教授刘滨谊在库车新城区道路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上,曾将新疆的民俗语言进行提炼,尊重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以自然和几何形态作为整体布局,运用于新疆干旱城区的景观设计上,注重新老城区的景观过渡,协调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设计效果颇受好评[8].3.结论通过对多浪河文化的不断加深,结合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所规划设计出的湿地公园风景区,是对新疆地域特色景观形象的再提升,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精炼.新疆地域特色在具有显着的民族特征,在一带一路的时代下,其旅游景观的设计逐渐向现代化.本土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其特有的地域性景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和景观外观的形式化保留,更应当是扎根于历史,深挖其民族文化内涵;是对周边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的分析,充分展示其独具魅力的精神层面.经过设计师高度提炼的景观,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使每一个来到新疆的游客,能切实感受到新疆美丽的自然风貌和淳朴善良的民族风情.新疆阿克苏市多浪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申请成功,见证了生活在新疆的人民的勤劳.睿智和军人精神.向人们述说着新疆千百年来,积累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时代和景观格局,给未来探究新疆特色地域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探究平台.参考文献[1]贺勇.北京全力以赴做准备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N].人民日报,2017-05-09(001).[2]麦迪娜·艾力.喀什维吾尔族居住文化在新疆园艺中的应用探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3]王维克.镶嵌在新疆大地上的文化印记新疆地名文化探古[J].新疆人文地理,2015(3):46-53.[4]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75.[5]杨磊.景观设计在旅游影响下的新特点[J].建筑与文化,2016(1):144-145.[6]刘欣月,晏鲤波.中外旅游符号学探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5(1):31-37.[7]鲁晓佳.现代艺术在城市园艺设计中运用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6):209.[8]刘滨谊,惠军,彗洲.民族地区的景观现代化之路:以新疆库车新城区道路系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环境设计,2006(2):70-7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