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探究成果类型分类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目前学界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和歌手的相关探究.剖析发现,当前针对该时期流行歌曲人物探究总体呈现:探究对象相对集中;探究视角众多,但音乐学色彩不强的特点.进而管窥对于该时期整体流行音乐的探究,仍有很多是什么的问题留待音乐专业的学者进一步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探讨.关键字: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歌手;华语流行音乐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该时期流行音乐发展史全面.深入地探究,是流行音乐学科建设和发展必须夯实的基石.而对于音乐史探究而言,最重要的两个探究内容就是人物和作品.回看诞生初期的华语流行音乐,虽然参与人数较多,但现有探究成果就数量而言,却主要集中在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周璇四人身上.本文所提到的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笔者主要从我国知网通过关键字搜索获取.
一.对黎锦晖华语流行歌曲的探究作为华语流行歌曲的创始者,对黎锦晖的探究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但从笔者整理到的探究数量和内容而言,成果虽然杂多,仍存在不少缺失.(一)黎锦晖探究相关专着目前笔者整理出有的,关于黎锦晖的探究专着共有10本.分别是:孙继南的黎锦晖评传(人民音乐出版,1994年版)与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黎遂的民国风华——我的父亲黎锦晖(团结出版社,2011年版);唐弦黎锦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张永久的民国三大文妖张竞生.刘海粟.黎锦晖(东方出版社,2010年10月版);汪毓和老师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版P134-143);黎泽荣的黎锦晖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梁惠方的黎锦晖流行歌曲集(上.下(中央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Andreassteen着,王维江,吕澎译的在娱乐与革命之间:留声机.唱片和上海音乐工业初期(1878—1937)(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从以上着作中不难发现,首先,不仅仅是华语流行音乐,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我国乐坛而言,黎锦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一众探究成果当中,孙继南先生可以说是目前针对黎锦晖人物探究的权威,他的着作以丰富的史料,展现了黎锦晖的音乐人生,更重要的是为黎锦晖更为全面丰富的探究提供了很多具有线索意义的材料和思路.其次,在黎锦晖华语流行歌曲探究方面,只出版了一套(两本)歌集,虽然汪毓和先生和孙继南先生在其着作中都对黎锦晖的歌曲创作进行了一定体量的剖析.但有关黎锦晖华语流行歌曲探究的专着目前还没有出现.(二)黎锦晖探究相关学位论文博士论文方面,目前还没有发现针对黎锦晖的专题探究,更不用说针对其流行歌曲的探究.在搜集到的论文中,只有徐美辉在其博士论文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探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中,把黎锦晖先生作为20世纪湖南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对其生平和音乐创作进行了概述.相比于博士层面对黎锦晖专题探究的缺乏,硕士学位论文中有关黎锦晖的探究相对较多,笔者共搜集到22篇,分别是:茅迪的黎锦晖背景曲探究(江西财经大学,2012);袁卓的<申报>的的黎派音乐探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周康的上海早期流行歌曲成因探究——以黎派音乐为代表(华东师范大学,2011);罗霄笑的我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与贡献(我国艺术探究院,2005);赵琴的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黎锦晖黄色歌曲剖析(湘潭大学,2012);袁艳娟的黎锦晖<美的歌曲>探究(温州大学,2016);罗丁的黎锦晖之音乐创作探究(湖南师范大学,2013);杨姝的音乐与文学的共在——黎锦晖艺术创作探究(湖南科技大学2013);谭群的永恒的魅力——黎锦晖笔下的童话世界(湖南师范大学,2011);肖阳的从<小朋友>周刊看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创作(上海音乐,2008);潘礼静的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追求(西南师范大学,2016)王倩的黎锦晖儿童歌曲剧<麻雀与小孩>与<小小画家>的差异性比较(山东师范大学,2006);李丹的从<申报><北洋画报>管窥黎锦晖的歌舞演艺活动(湖南师范大学,2012);林萍的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探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在职);徐雅静的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与五四精神(南京师范大学,2012);奚文的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探讨当前校园歌舞的新发展(山东师范大学,2014);张赞的黎锦晖音乐教学与思想探究(湖南师范大学,2012);刘博的黎锦晖儿童歌曲剧美学探究(天津音乐.2007);卢莉的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当代的接收探究(四川师范大学,2012);初宇的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舞蹈学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程扬的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探究(上海师范大学,2003);张利强的论黎锦晖的儿童音乐教学思想及实践(西南师范大学,2016).在上述22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前8篇是针对黎锦晖歌曲的探究,但如果是针对黎锦晖华语流行歌曲的探究,其实只有茅迪1篇,但该文有关流行歌曲音乐形态的内容占比较少,只是对毛毛雨桃花江和关不住了三首作品进行了简单的剖析.虽然文中提到了伴奏风格的爵士化,但论述也只停留在乐器构成和直观的听觉形容两个方面,具体的音乐剖析还有所欠缺.除此之外,有几篇论文虽未专门针对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创作,但对黎锦晖流行音乐的探究却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例如,袁卓的论文就选取了一个很好的探究视角.因为流行歌曲的传播,离不开媒体,通过对不同媒体中流行歌曲的探究有助于客观全面的展现其风貌;袁艳娟的论文是目前笔者找到的唯一一个针对黎锦晖着作进行探究的论文.(三)黎锦晖探究的期刊论文有关黎锦晖探究的期刊论文数量较多,这一方面,是因为黎锦晖对于音乐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创作的流行歌曲在历史上存在着极大的争议,甚至在文革后很长一段时间使流行歌曲四个字成为禁忌.2001年,在北京还专门举办了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从探究内容方面来看,综述性质的论文有:韩鑫鑫的我国大陆学界近十年关于黎锦晖探究的评述(2006-2016)(人文天下,2017年12期);桂强的美学视域下的黎派音乐歌舞探究:述评和意义(人民音乐,2012第11期)文中提到根据在我国知网检索自1981年迄今涉及黎锦晖.黎派音乐歌舞和明月社的艺术类期刊论文109篇和1999年迄今部分优秀硕士论文8篇,;张彭珍的近三十年黎锦晖音乐探究综述(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报,2013年08期)等.对黎锦晖流行歌曲作品进行探究的论文有:施咏的黎锦晖背景曲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及其当代启示(音乐探索2014年04期),文中从黎锦晖的创作剖析总结出了‘黎锦晖模式’的奠定;张雁的黎锦晖背景曲创作探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等.对黎锦晖探究成果的探究有:彭丽的黎派音乐再认识—关于黎锦晖的10本歌集(我国音乐学,2015年01期);项阳的黎锦晖:背景弄潮与世纪悲情(我国音乐,2007年04期),该文可以视为由孙继南先生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一书所引发的对黎锦晖先生的评述.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类是对黎锦晖音乐作品美学层面,传播学层面,文学层面,现实层面,教育层面,历史层面的剖析和评述.如:褚灏的爱和美的教育———黎锦晖的音乐教学思想(我国音乐学2006年03期);夏滟州的改造国民性黎锦晖的音乐理想与创作实践(交响——西安音乐学报2003年03期);冯春玲的黎锦晖流行歌曲创作的历史思考(星海音乐学报,2017年11期);项阳的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上——黎锦晖的探索对民族音乐学探究的启示(音乐艺术,2003年04期)等.从期刊论文的探究内容来看,上世纪的探究主要是对黎锦晖流行歌曲的重新评价或者说是正名.本世纪,很多学者(尤其是非音乐专业的学者)开始对黎锦晖华语流行歌曲的外延进行剖析和探究,对黎锦晖流行歌曲的文本剖析和与其流行歌曲相关史料的探究则较少有人涉及.一方面,这是由于已有黎锦晖相关专着的出版和数量较多的探究成果,会让一些学者觉得对黎锦晖的探究可以不必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界对流行音乐探究并不十分重视的现状.总之,虽然目前就探究成果的数量而言,对于黎锦晖的专题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对于黎锦晖流行歌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其实还未完全说清楚,讲明白.而想要把黎锦晖流行音乐作品是什么的问题讲清楚,首先要对黎锦晖流行音乐的相关史料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发掘和整理.其次黎锦晖不仅创作了最早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他所创办的社团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传播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流行音乐的发展从来都是与科技和传媒不可分割的,对当时上海各传播媒介以及科技发展的考察也是全面构建黎锦晖流行音乐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对该时期其他流行音乐人的探究就探究成果的类型而言,对该时期其它流行音乐人的探究呈现出,专着内容相对分散,学术论文探究对象较为集中,期刊论文视角较为多样的特点.(一)专着方面除黎锦晖外,笔者整理到有关作曲家和歌手的探究专着中,与周璇相关的专着和歌集数量最多,共有9本,分别为:朱天纬的周璇歌曲100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朱天炜.周伟.李宁国的周璇的歌(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吴剑的天涯歌女:金嗓子周璇歌曲全集(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赵士荟的周璇自述(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美玲的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周璇(台湾,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沈寂的一代歌星周璇(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周伟.常晶的周璇传(我国背景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魏启仁的世纪影歌星三脚鼎:周璇.李香兰.白光(台湾,南天出版社,2005年版);洪芳怡的天涯歌女——周璇与她的歌(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印刷,2008年1月版).关于李香兰的探究专着有两本,分别是:肖菲的那时的寂寞—一代名伶李香兰(团结出版社,2008年版);(日)山口淑子藤原作弥着,陈喜儒.林晓兵译的李香兰之谜(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关于陈歌辛的探究专着有:陈钢的玫瑰之恋——歌仙陈歌辛之歌(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对于该时期其他歌手的探究专着还有:王人美口述,解波整理的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回忆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以及欧阳飞莺口述,何晓东整理的我唱香格里拉(欧阳飞莺回忆录)(台湾,宇宙光传播中心出版,1987年2月版).此外:赵士荟的岁月留声:寻访老歌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王勇.鲍静的上海老歌纵横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伍春明的背景曲与救亡歌——20世纪上半叶我国流行歌曲的人文解读(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陈钢主编了的上海老歌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精选了民国时期313首流行歌曲进行了作曲和作词时代介绍;吴剑:何日君再来一流行歌曲沧桑史访(北方文艺出版社年,2010版);孙蕤的我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我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中都有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创作者和歌手类似汇编形式的简要介绍.从已有专着的内容来看,针对周璇生平的探究和歌曲的整理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探究者不仅来自海峡两岸,还有周璇的亲人,这使得对于周璇生平的叙述显得更加全面和客观.歌曲集的整理也为更好的探究周璇作品的风格特色与演唱技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对其他流行音乐人的专题探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二)学位论文方面在博士论文方面,目前针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和歌手的专题探究还没有出现,针对该时期除黎锦晖外,其他音乐人探究的硕士学问论文数量也不多,笔者共搜集到6篇,分别是:阚侃的周璇在电影中角色创造初探(南京艺术,2015);贾祟的陈歌辛流行歌曲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赵元的金妮——老百乐门唯一健在的歌手(上海音乐,2010);洪芳怡的上海1930-1950年代,一则参差的传奇:周璇与其歌曲探究(台湾大学,2005);赵玥辛的黎锦光歌曲创作特色探究(南京艺术,2013);李胜伶的黎锦光及其歌曲创作探究(上海音乐,2015).在这些论文中,赵元的论文带有较强的音乐史探究色彩,其中涉及到对口述史的探究,其探究方法对于流行音乐的探究非常重要.此外,贾崇,赵玥辛,李胜伶的探究虽都指向了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但作品剖析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深入.(三)期刊论文方面在学术期刊中,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和歌手进行探究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多,但探究人物依然集中,初黎锦晖外,还是集中在陈歌辛,黎锦光.周璇几人身上,探究者多为非音乐专业人士,探究的相关内容也多为音乐作品的外延意义.如蒋广峰的20世纪早期我国的都市文化表征——从都市文化维度看周璇的流行歌曲(曲靖师范学报,2009年第1期)等.从音乐学的角度剖析透彻,深入的人物探究成果极少,大多流于浅显的概述,论文质量不高.数量最多的是对该时期流行歌曲作曲家和歌手生平的概括和评述其中,对人物探究具有史料价值的主要有梁茂春的黎锦光采访记录及相关说明(天籁——天津音乐学报,2013年01期)和黎锦光十年祭———纪念40年代流行歌曲的大师(音乐周报2003年8月29日008版).针对歌曲创作的有:孙淑平的陈歌辛背景曲创作特征探析(交响——西安音乐报,2011年第06期).除以上人物之外,期刊论文中对该时期人物探究还包括:严佐之的为了不该遗忘的"百年歌声"一一回忆我的祖父严工上.父亲严个凡和三叔严折西(书城,2004年第06期);许文霞的两篇论文,我的父亲许如辉与我国早期流行歌曲(我国音乐学.2002年第01期)和许如辉与上海流行歌曲——一个人的流行音乐史迹追记(星海音乐学报,2008年第03期).综合以上各类探究成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和歌手的专题探究还有很多亟待开发的领域.除此之外,不管是对该时期作曲家论着的探究,还是对该时期探究成果的再探究都还没有得到探究者足够的重视,目前所能见到的,也只是一些书评.这些都是流行音乐学科建设和探究必须重视的问题.参考文献[1]孙继南.黎锦晖评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4.[2]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刘再生.我国近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4]王勇,鲍静.玫瑰玫瑰我爱你——追寻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5]孙蕤.我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M].北京:我国文联出版社,2004.[6]汪毓和.我国现代音乐史纲(1949-2000)[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9.[7]汪毓和.我国近代音乐家评传[M].上册近代部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199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