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第一篇:情感因素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择业影响摘要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升温" />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最新6篇)
2020-05-28 17:5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第一篇:情感因素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择业影响摘要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升温,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汉语教师队伍缺口越来越大,汉语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亟待提高,在此时代下,汉语国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际教育硕士专业于2007年设立批准.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然而时至今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已设立9年,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国际汉语教师队伍的缺口和质量问题却依然存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这其中与学生自身对于专业与择业的态度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以及就业前景的预期都会对就业的选择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对专业的看法和认知出发,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探究生展开问卷调查,以及分别对已毕业一到三年的,从事本专业的和从事非本专业的汉国教硕士毕业生进行访谈,进而分别从学生的自我认知.个人兴趣.择业价值观.情感障碍以及专业认同度等五方面来对影响学生择业的情感因素展开剖析,从而找出大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就业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关键字:汉语国际教育情感因素就业对策.AbstractWiththespreadingofChineseFeverintheworld,thenumberofChineselearnershasbeenincreasingrapidly.DuetothelackofChineseteacherandtheneedofteacher’squalityimproving,themaster’sdegreeofTCSOLhadbeensetin2007.ItaimstotrainskilledpeopleinteachingChineseasasecondlanguageskillsandgoodabilityof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toadapttotheinternationalpromotionofChineselanguage,high-level,appliedandcompoundtalentsforavarietyofteachingtasks.Untilnow,thedegreehasbeenestablishedfornineyears,andtrainedalargenumberofhigh-qualityChinesemasterofinternationaleducationgraduates,however,thelackandqualityproblemsofinternationalChineseteachersstillexist.Therearemanyreasonsleadingtothissituation,especially,thestudents’attitudeacrosstheirmajorandcareeroptions,andalsotheirprofessionalidentityandemploymentprospects.Tosolvethisproblem,thisthesiswillmakequestionnairestosurveystudents’professionalperspectiveandcognitionabouttheirmajor,andalsomakeinterviewstostudentswhorespectivelyhavegraduatedfromonetothreeyears,engagedinthemajor-relatedandnon-major-relatedworkfield.Andthenseparatelyfromthestudentsself-cognition,personalinterest,careervalues,emotionaldisordersandprofessionalrecognition,thesefiveaspectstoseethefactorsandreasonsthatinfluencingstudents’careeroptions.Finally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methodstoalleviatethisproblem.Keywords:internationalChineseteaching,Psychologicalfactors,Jobhunting,countermeasure.目录一.绪论.1.1探究时代.2007年1月,国务院第23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批准,同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其中规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和方案的设立正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为了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同时填补合格的汉语教师这一职位的空缺.随着我国文化在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与汉语在世界上的推广与传播,海内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根据我国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6中的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全球孔子的总数达到500所,孔子课堂1000个,注册学员超过190万人,分布在194个国家和地区,中外专兼职教师达4万人.从上述数据来看,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相差较大,满足不了目前学习汉语的学生需求,教师缺口仍然很大.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长,国内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但毕业后真正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数并不可观,毕业生们也面临着就业门槛高,就业难的状况,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2012年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中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双九十现象:即在国外任教的汉语教师中百分之九十都不是对外汉语相关专业,而国内对外汉语相关专业毕业生有百分之九十都不从事对外汉语事业(在这里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关系不再多做阐述).这就造成了目前的汉语教师队伍,尤其是海外师资队伍中,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没有保障的现象,汉语教师没有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时代,理论知识结构不完整,不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知识传授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海外的汉语教学又缺乏关于教学质量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这将对汉语推广形成不利的影响.时至今日,通过国家汉办的努力和各大高校的配合,双九十现象较4年前已有所改善,每年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往世界各地进行汉语教学,汉办不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增加了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汉语教师外派志愿者的津贴中增加汇率补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通过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和两年的志愿者经验便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公派教师等.而高校也开始在课程培训中不断加入实践课的成分,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等.但需面对的现实是,汉语教师的缺口仍然很大,仍有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不再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对口工作,出现了上热下冷的现象;而且国外汉语教师的缺口较国内更为严重,出现了内热外冷的现象.自从此现象提出后,很多学者都开始探究和探讨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择业的各种因素,比如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导师的指导和实习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自身的教学和课堂管理能力是否到位,就业市场是否完善等等.但真正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从学生个人情感因素出发来探究就业的文献很少,探究学生情感因素在其他影响就业因素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1.2探究现状1.2.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形势中的问题1.2.2汉语国际教育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1.2.3影响本科生就业的情感因素探究1.3探究意义1.3.1情感因素的定义1.3.2探究情感因素的原因1.3.3探究情感因素的作用和目的1.4探究方法1.4.1问卷调查法1.4.2统计剖析法1.4.3访谈法1.4.4文献资料法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概况2.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的建立与发展2.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与现状2.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现状与问题三.情感因素对汉国教学生择业影响的调查问卷及其剖析3.1调查对象与内容3.2调查结果统计剖析3.2.1调查对象择业意向统计剖析3.2.2调查对象自我认知的结果统计剖析3.2.3调查对象个人兴趣的结果统计剖析3.2.4调查对象择业价值观方面的统计剖析3.2.5调查对象情感障碍的统计剖析3.2.6调查对象对课程设置和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统计剖析3.3数据结论归纳与剖析四.影响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择业的情感因素4.1自我认知对汉国教学生择业的影响4.2个人兴趣对汉国教学生择业的影响4.3择业价值观对汉国教学生择业的影响4.4情感障碍对汉国教学生择业的影响4.5专业认同度对汉国教学生择业的影响五.关于汉国教就业前景与学生就业倾向的访谈5.1访谈对象与内容5.1.1对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毕业生的访谈5.1.2对从事专业非对口工作毕业生的访谈5.2访谈结果剖析5.2.1对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毕业生的访谈剖析5.2.2对从事非对口专业工作毕业生的访谈剖析5.3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与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访谈结果对比六.解决对策与建议6.1学生自我信心和就业价值观的改变6.2学校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的改善6.3汉办就业政策的保障和完善6.4加强汉办与高校的合作七.创新之处八.不足之处参考文献[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