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中西医学思维的差异与中医学思维的原创性探讨

2020-05-28 19:1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中医学原创思维是对中医学创造性思维的概括,对其内涵的界定要充分考虑因关注焦点.比较对象.文本语境的不同而呈现的差异性与层次性.其内涵因比较对象有传统文化与西医学的差异,而有广义与狭义之别.狭义内涵是指中医学在应用传统文化思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改造和发展所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广义内涵是指与西医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学相比较,中医学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是因其独特性而显现出来的原创性.中医学原创思维内涵的探究,需要在把握其广义.狭义内涵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形成过程,客观评价中西医学思维的差异与中医学思维的原创性,动态把握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嬗变与医学理论的演变.关键字:中医学;西医学;原创思维;传统文化;思维是人们认识.剖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与形式.不同的地域环境与文化时代,往往会促使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当某个文化群体逐渐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时,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则会有意或无意地应用这些特定的思维模式进行认知活动.从这层意义上讲,探究思维方式要比获取某种具体的知识更具方法论意义.也正因如此,对中医学思维,尤其是其中具有原创性的思维,进行系统探究,自王永炎院士于2005年提出中医原创思维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2011年国家973计划以及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都曾将其作为探究专项[1].1既往中医学原创思维内涵探究评述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本应是中医学原创思维探究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但既往探究者常将中医理论的原创性作为一个不言而明的本质性存在,因此,与中医学原创思维的模式.认识论.方法论探究等相比较而言,内涵探究明显不足.同时,颇耐人寻味的是,即使许多人以为中医学思维的原创性不言而明,但谈到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则五花八门.例如,李海玉等[2]剖析了216份调查问卷发现,虽然80%以上受访者认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存在,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可归纳为25种之多,并不统一.以王琦为首席科学家的973科研团队,是近几年中医学原创思维模式探究的主要探究者.关于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王琦[3,4]认为是我国传统医学认识自然生命现象及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开拓性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并把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概括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对此模式有系列阐释文章[5,6,7,8,9,10,11].但其将模式等同于内涵,逻辑层次并不清晰.中医业界之外,则主要集中在哲学视域下对中医学原创思维内涵的阐发.例如,张超中[12]认为中医原创思维的定性问题是比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什么更为基础的问题.但他把中医原创思维定性为人文思维,则过多突出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程雅君等[13,14]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本原性.本然性."土生土长"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医创造性.建设性的思维方法.中医原创思维与我国哲学关系密切,从本质而言,这种思维是我国哲学中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互补.结合和统一.很明显,这种定义也无法反映出中医思维与我国哲学思维相比较而显现出的原创性.与以上不同,邢玉瑞[15,16]在阐释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时,则直接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质疑,提出中医学具有颇具特色的思维方法体系,但并非中医所原创;从思维方式与思维结果.创造性思维与原创思维的关系角度而言,应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而非原创思维.他的反思触及了原创性界定的核心问题,虽未展开详细阐发,但对笔者本文极有启迪.2中医学原创思维内涵的界定要明确广狭之别综合以上,笔者以为对中医学原创思维内涵的界定,要充分考虑因关注焦点.比较对象.文本语境的不同而呈现的内涵差异性与层次性.既要关注中医学在我国自身传统学科系统与传统文化发展脉络中的特殊定位,又要客观地认识到近代以来,当中西文化与医学的对话.比较和融合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大时代时,中西医学思维模式的差异并不是区分原创性有无与彼此优劣的简单标准.简言之,对中医学原创思维内涵的界定,需要历史性的比较考察.2.1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因其比较对象的不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其狭义内涵是与传统文化思维相比较而言,是指中医学在应用传统文化思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改造和发展所形成的创造性思维.中医学作为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彰显和表达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同时,中医学在吸纳和借鉴我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基础上,又结合医学对生命的特殊理解,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思维体系的内容,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明显.具有标签性质的思维模式,可称之为中医学原创思维.其广义内涵是与其他医学体系相比较而言,主要是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学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是因其"独特性"而显现出来的"原创性".其中既包括中医学在传统文化思维基础上所形成的创造性思维,也包括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医学中的思维.2.2中医学原创思维广义与狭义内涵的关系中医学原创思维的狭义内涵强调的是中医学对传统文化思维的创新,重在结合具体的社会文化时代来审视自身,是一种自我解读.广义内涵强调的是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独特性,重在通过比较而突出自我,是一种对比解读.中医原创性思维探究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厘清中医学与西医学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并试图以此为基础,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帮助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和传承.也试图通过这项探究,使今天在面对新的疾病时,能够以真正的中医思维来剖析和解决问题,以中医的思维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形成背景特色明显的新的中医学理论.王永炎院士[17]认为原创思维是指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就其所强调的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较而呈现的独特性而言,所关注的主要是广义内涵层面.但对其广义内涵的阐发,离不开对狭义内涵的理解.探究中医学原创性思维的狭义内涵,是理解中医学思维的基础,透过它能够全面了解中医学思维对传统文化思维的应用和创新,更合理地认识中医学独特的医学人文理论体系内涵,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中医学思维与西医学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独特性和原创性.3中医学原创思维内涵探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医学原创思维体现在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诸多细节之中.从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概括,到对疾病病理机制的阐发,从疾病的诊断,到治疗原则的制定,从对中药性效的诠释,到方剂组方规律的阐发,都显现着中医学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中医学原创思维的特点.应用等进行系统论述,需要结合具体的中医学理论进行相应的阐释.但在开展系统探究之前,极有必要围绕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内涵,对一些宏观的探究重点有所认识.3.1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形成过程梳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中医学原创思维的狭义内涵,需要重点阐发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中医学对传统文化思维的借鉴和应用.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文化时代,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例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都被中医学所借鉴和改造,用以说明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概括纷繁的医疗实践经验,使之系统化和理论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思维自然会渗透到医家的思维之中.其次,在前者的基础上,中医学对传统文化思维所作的创新.发展和补充.相比于前者,既往相关探究对后者的关注明显不足.其实,中医学并不完全是对传统文化的"复读",它围绕医药知识而形成的中医药文化不但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成为一种特有标志,进一步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性,这也正是中医学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原因所在.中医学理论有许多自己的原创点,以阴阳学说为例,中医学把传统的阴阳二分法发展为阴阳三分法,并与阴阳之开阖.十二经脉.六经等相对应,以更好地说明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这些理论中所展现的逻辑思维,无疑比传统文化其他领域要细腻.精密得多.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应用"与"原创"的内涵是不同的.医家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然会以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来认识生命现象和概括医学理论.但"应用"并非是"原创",对中医学思维原创性的界定和阐发,固然要以剖析中医学对传统文化思维的应用为基础,但其核心要放在中医学在应用的基础上有哪些创造性的改进和突破.3.2中西医学思维的差异与中医学思维的原创性当把西医学作为比较对象,谈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时,原创的内涵很宽泛.而且,中医学所应用的许多我国传统文化思维都是西医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从这个角度来界定中医学思维的原创性,是相对容易实现和理解的.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当中西医学都曾应用了某种思维来阐释和架构其医学理论时,对中医学原创思维的界定就显得相对复杂.在以往的探究中,多把传统中医学的思维概括为经验思维.取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系统思维以及直觉与灵感等[18].郭刚.王琦[19]在解读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时所使用的,依然是象思维.数思维.类比方法.整观联系.直观悟性.辨证析理等思维模式.符宇等[20]提出的中医原创思维"动-定序贯八法"也无非是既往动态思维.中和思维等旧表述的新表达.其实,这些论述都不足以说明中医学思维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比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几乎是每个学科都拥有的思维模式,不能以此来区分与西医学思维模式的差异.笔者认为,既不能凭空说中医学应用某种思维是原创而西医学不是原创,也不能简单地说中西医学都应用了这种思维则无须进行比较探究,而必须对中西医学的具体理论都有所了解和对比,才能明白中医学应用某种思维的创造性所在,这也是一种层面上的"原创".从这个角度而言,邢玉瑞[16]发出的质疑,"原创性的知识体系是否一定具有一种固定的原创性的思维模式",原创与创造性使用并不相同,很有启迪意义.以系统思维为例,或言整体观念.整体思维,一直是用以表达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的特色标志,与辨证论治一起写入教科书.王琦[21]虽然提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一元论"的中医学原创思维模式新表述,但本质上依然是以整体与还原.物质与功能等既往谈论较多的比较维度来简单化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其实,西医学也存在系统思维,也注重机体整体对局部的支配和调节作用.所以,简单地以整体思维作为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是不恰当的.严格地讲,中医学和西医学都会应用整体思维,但是它们审视和理解整体的角度不同,这种理解和诠释整体的差异,才是中医学整体思维中具有原创性特点的部分.详言之,中医学不但以整体思维来剖析身体各部的相互影响,而且还剖析了与个体生命密切相关的外界时空对于身体的影响.把生命置于宇宙时空的流变中,用各种能够代表时空特性的事物和现象来对应和说明机体整体功能的某一部分,形成了以五脏为核心.内联身体各部.外系时空的整体[22].3.3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嬗变与医学理论的演变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文化的变迁往往会引起思维模式的改变.思维模式的改变,又会影响同时期医家诠释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方式,进而引起医学理论的变化.因此,对中医学原创思维的探究,必须要与具体的社会文化时代相结合.同时,就某具体的中医学原创思维而言,也不能仅仅静态地剖析它的内涵以及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表达,而应在阐释其基本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动态展现它的嬗变过程,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中医学理论演变.尤其是近现代时期,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一直延续的传统思维在此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发展出现明显断层,传统中医学理论也因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近现代模式.对这个过程的梳理和探究,既有助于重新认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价值所在,也有助于反思近现代中医学思维的利弊,为中医学的有效传承以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正是中医学原创思维探究的最终目的所在.参考文献[1]张伯礼,李彦,马英,等.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门类学科建设研讨暨中医药发展论坛会议发言摘编(一)[J].天津中医药,2005,22(4):349-353.[2]李海玉,刘理想,李菲,等.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现代应用情况调查[J].我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9):1091-1094.[3]王琦.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探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160.[4]王琦.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探究[J].世界中医药,2013,8(1):1-4.[5]郭刚,杜新宇,姚海强,等.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维度和价值指向[J].中医杂志,2016,57(11):901-903.[6]郭刚,徐丽,郑燕飞,等.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复杂性解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5):293-298.[7]郭刚,吕雅郁,郑燕飞,等.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复杂性致思向度[J].中医杂志,2015,56(13):1081-1084.[8]郭刚,王琦.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内涵析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017-2019.[9]马晓彤.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探究需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J].我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1482-1484.[10]郭刚,王琦.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的人体复杂性适应系统[J].中医杂志,2014,55(23):1985-1987.[11]陈曦.中医原创思维的界定及其结构要素[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112-114.[12]张超中.中医原创思维的定性问题[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6-18.[13]程雅君,程雅群.中医原创思维的哲学意蕴[J].哲学探究,2014(1):44-49.[14]程雅群,程雅君.论中医原创思维中的理性主义[J].中华文化论坛,2016(3):119.[15]邢玉瑞.中医原创思维探究之争鸣[J].中医杂志,2016,57(16):1430-1432.[16]邢玉瑞.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再认识[J].医学争鸣,2015,6(1):23-26.[17]王永炎.概念背景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77-679.[18]邢玉瑞.中医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19]郭刚,王琦.从复杂性视角看中医原创思维模式[J].北京中医药,2014,33(9):668-670.[20]符宇,范冠杰,黄皓月,等.中医原创思维之"动态思维"[J].中医杂志,2018,59(3):181-184.[21]王琦.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视角看中西医哲学思维的殊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5):6-10.[22]刘鹏.中医学身体观解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82-18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