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效果
患者增强扫描的成功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作者将选取本院影像科收治的135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探究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影像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其中男73例,女62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5.43±6.45)岁;病因:分娩所致6例,不同程度下肢静脉曲张14例,近期有胸腹部手术史11例,原因不明者14例;临床表现为突发胸闷37例,气短25例,呼吸困难14例,咳嗽22例,咯血8例.1.2方法1.2.1CT增强扫描指导患者练习屏气,设备采用DefinitionAS128层螺旋CT机,取仰卧位;将CT机配套注射器吸入非离子对比剂100mL,安装备用;根据扫描部位与患者情况设置流量.流速等相关参数;同时采用常规20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溶液20mL与高压注射针行肘静脉穿刺,注药时候注意观察穿刺周围是否有疼痛.肿胀等反应;完成后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718)10mg,将注射针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开始注药,对比剂注入后延迟15~25s后开始增强扫描.扫描从足侧向头侧进行,范围从肺尖至膈肌水平,层厚2.5~3.75mm.扫描参数:电压120~140kV,电流250mA,准直0.5mm×16mm~1mm×16mm,螺距1.5,机架旋转时间0.5s.1.2.2护理1.2.2.1心理护理注药前要向患者介绍高压注药的目的与必要性,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指导患者注意观察早期不良反应的症状与处理举措,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治疗信心与依从性.1.2.2.2并发症护理(1)疼痛.肿胀:注射时要选择弹性较好.直径较为粗直的静脉,避开关节静脉窦与血管分叉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空气栓塞:注射前将注射器中空气排尽,针头向下,避免气泡进入血管;同时注意控制注射量,注射后注射器内应残留1~2mL药液;(3)过敏:注药期间要注意患者的早期过敏反应,常见的如瘙痒.咳嗽.发热.恶心.打喷嚏.面色潮红等,严重时可出现水肿.结膜充血.呛咳.支气管痉挛等,对于轻度过敏者可及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全身放松,一般症状可自行消失;如果症状仍末消失可口腔口服扑尔敏(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G20140514)10mg+钙剂(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1225);对于过程较为严重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观察生命体征[1].2结果本组1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且获得高质量.高清晰度图像,其中17例患者在采用高压注射器注药时出现一过性周身发热.恶心,经护理后嘱其张口深呼吸,全身放松后症状消失;5例患者扫描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遵医嘱给予扑尔敏10mg与钙剂口服,10~20min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扫描期间共同发生渗漏2例,局部肿胀1例,未出现空气栓塞.静脉炎.心脑血管意外以及造影剂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3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凶险,致死率高,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CT增强扫描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在扫描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2],帮助患者明确对比剂的应用目的与注意事项,同时针对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近年来,随着螺旋CT与三维处理软件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对影像学图像的质量与清晰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比剂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高压注射器是对比剂输注的主要手段,但是如果操作不规范会增加皮肤过敏.空气栓塞.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护理工作质量会影响到图像的质量与诊断结果,因此CT室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掌握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积累护理技能与护理经验,在注射中规范操作,注意早期过敏反应,保证患者安全.综上所述,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高压注射器注药,可以保证图像的质量与清晰度,在注药期间应开展针对性的护理举措,以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参考文献〕〔1〕金镝,王耀春.32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与护理体会〔J〕.我国实用医药,2012,5(17):193-194〔2〕伦新强,苏江.碘佛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合理应用出处〔J〕.我国医药,2010,5(3):276〔3〕段红英,杨毅群,冯永明.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J〕.下层医学论坛,2013,11(17):4342-434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