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高层建筑各施工工序的技术要点与衔接
.1工程实例某工程规划面积19005m2,建筑面积5.6m2万.地下1层,地上26层,裙楼5层,总建筑标高122.7m,主体为框架一核芯筒结构,基础采用CFG桩基.该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来源,一般在地面下2.5m左右,对混凝土无腐蚀;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737mm,最大冻深50cm.2主要施工工序技术要点2.1基坑土方开挖2.1.1施工准备高层区基底相对标高-7.28m,裙楼区基底相对标高-6.38m.开挖前将水降至坑底标高50cm以下.因工程东侧距彩云城很近,前期业主进行桩基施工降水过程中,导致周围地区地下水随之下降,引起彩云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其地下室内西侧第一.二跨间的填充墙多处开裂.目前,应彩云城监理要求,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加剧,业主已被迫停止本工程东侧和南北侧靠东部分管井降水.这给基坑开挖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多方探究,决定采用局部井点降水和坑底四周设盲沟降水两种施工降水方案.褥垫层外边沿基坑四周设排水盲沟,盲沟宽1m,深1.2m,沟底设直径400mm混凝土滤水管.沿盲沟每40m左右设一个集水井,井内放置水泵抽水.2.1.2工艺流程确定开挖顺序→大挖掘机挖运上层土方→挖设周边盲沟→小挖掘机挖桩间土→大挖掘机装运桩间土人→工破除桩头→基底验槽.2.1.3施工作业机械开挖采用自一侧开始,倒退行驶的开挖方法,上层虚土挖完后,进行桩间土开挖和破桩阶段时,测量人员随时跟班,防止超.欠挖,机械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00mm时,由人工清理,确保开挖标高尺寸正确.CFG桩破除时应事先抄平标高线,用红油漆标记,在距标高线50mm以上用斩子沿桩周剔琢一道凹槽,将桩截断,然后用手锤斩子修整桩头至设计标高.2.2防水工程2.2.1工艺流程LM纳米防水涂料进场→下层处理→防水配料→涂膜→6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2.2施工要点本工程底板做法为:复合地基.级配碎石褥垫层,100厚C15细石混凝土垫层,20厚1:3水砂浆找平层,2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6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现浇防水钢筋混凝土筏基;挡土墙做法为:现浇防水钢筋混凝土挡土墙,20厚1:2内掺UEA防水砂浆找平层,2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粘贴50厚聚苯板保护层,3:7灰土人工分层夯实.选用2mm厚地下防水涂料涂刷,每个部位均构成一个不间断的连续防水层,不留一点渗漏隐患,搭接严密,涂刷厚度均匀,达到理想的防水性能及效果.2.2.3下层处理下层必须坚固.密实.平整;下层的坡度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下层表面有平立面交接时,下层的阴阳角应做成阴角直径大于50mm,阳角直径大于10mm.凡穿过防水层的管道.套管.预留孔.预埋件等部位,均应预先埋设或留设,并进行密封加强.2.3模板工程本工程模板采用竹胶板,使混凝土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密肋板采用塑料模壳.2.3.1密肋板支模2.3.1.1施工工艺找平放线立→支柱.安装主次龙骨和纵横拉杆→安装支托角钢→安放模壳→堵气孔→刷脱模剂→胶带堵缝→绑肋梁钢筋→绑板钢筋→安装电气管线及预埋件→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拆角钢支托→气动拆卸模壳.2.3.1.2模壳的支设模壳在现场堆放时,要套叠成垛,并注意轻拿轻放.模壳排列铺放时,均由轴线中间向两边铺放,以免出现边肋不等的现象.主龙骨安装时要按间距尺寸拉通线铺设,做到横平竖直.由于模壳加工的尺寸只允许有负差,因此模壳铺好后会有一定缝隙,所以需要用布基胶带将缝隙粘贴封严,以免漏浆.2.3.2核心筒施工2.3.2.1核心筒施工难点在混凝土墙体的垂直度及厚度,为此重点在模板工程.模板采用定型大模板,严格按规范要求支设,保证强度和刚度,加设对拉螺栓,防止墙身鼓胀.2.3.2.2根据以往的经验,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梯踏步同步施工时,在剪力墙与楼梯踏步接头处容易出现鼓模.漏浆现象,使剪力墙在此处成为薄弱环节,为此,改用先浇筑剪力墙,预留楼梯平台梁头洞口,差层浇筑楼梯,休息平台板筋再用后植法.2.4混凝土工程本工程筏基与普通结构相比,具有结构体形大.钢筋密.条件复杂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除了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化和裂缝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度.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2.4.1降低水泥水化热2.4.1.1选用低.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4.1.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2.4.1.3尽量选用颗粒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2.4.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2.4.2.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冷水搅拌混凝土,或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光直晒,运输工具也应加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2.4.2.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碳磺酸钙等.2.4.2.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举措改善和加强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2.4.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2.4.3.1混凝土浇筑后,做好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季应采取举措保湿覆盖,以免产生温度梯度.2.4.3.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2.4.3.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