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专业推荐6篇)
2020-05-28 10:1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第一篇(1)
浅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它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局限性:其领导者我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阶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级局限性;其领导纲领的不彻底性;其群众基础的薄弱和单一性;其敌对势力.另外,封建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关键字: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局限;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它的导火线是当年5月9日清政府所推行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的政策,清政府希望借此把铁路利权卖给帝国主义来换取短暂的安宁.清政府的卖国求荣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抗争,人们发起保路运动,由最初的请愿.示威走向武装斗争,革命党人抓住时机在武汉发动起义.在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占领武昌城,随后控制了汉阳和汉口.各地革命党人也纷纷响应,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实施独立.很快,全国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天下.这就是享誉中外的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胜利的标志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终结了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使得帝国主义失去了在我国继续统治的稳定的基础,使得延续数千年的君臣观念变成了国民观念,这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君主制的推翻不仅是一种制度的终结,更是一种权威的终结.君主由原来的天之子,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变为如今陈腐,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这就告诉人们只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东西才具有权威性.这就为后来符合历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营造了社会条件.辛亥革命还引起了社会经济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纷纷开始大力兴办实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背景,从而为我国进入现代化,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社会风俗革新方面,辛亥革命去除了社会中封建保守的方面,出现了近代化的新风尚.新气象,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精神的解放.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对辛亥革命历史局限的认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正是由于其历史局限性使得辛亥革命的结果事与愿违.其历史局限具体表现在:首先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他们产生于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因此与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在政治和经济上要受到双重的压迫与剥削,所以具有不可避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进行坚决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因此,他无法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不敢触动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同时由于同盟会内部组织松懈纷杂,缺乏一个稳定和统一的领导核心.其次,由于不敢触动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难以获得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使得革命丧失了最根本最雄厚的革命力量.再次,作为辛亥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我国根基深厚.西方帝国主义不希望我国实现独立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失去我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原料和劳动力市场,于是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破坏,并积极扶持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我国封建主义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封建士绅以及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积极瓦解革命,在革命过程中还假意投靠革命从内部对革命党进行瓦解和分化.然后,从辛亥革命取得的结果来看,辛亥革命之后虽然建立起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是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进入了军阀割据与混战的背景,共和意义不大.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使得人们误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成为了一场排满的斗争而非取消帝制的革命,民国也成为了因为缺乏汉族皇帝来名正言顺继承大统而出现的暂时的结果.最后,在辛亥革命的成果取得过程中,谈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就是一种妥协.正是在清政府官员与同盟会革命党人不稳定的妥协过程中,巩固了共和政体革命党人的最低要求即:推翻帝制和建立民国.但是,新建立的政体并非理想的政体,革命者与袁世凯的愿望大相径庭,袁世凯虽然受到临时约法和内阁会议的限制,但是袁世凯自身并没有承担为革命和共和献身的义务,再加上后来临时政府的北迁以及革命党人被排除在财政.军事等重要领域之外,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些都使得辛亥革命的影响大大降低.再加上革命党人从未真正完全的掌握革命形势,与各省份联系较少,缺乏对革命过程中力量的整合,害怕因为长久的分裂和内战导致外国的全面干涉,在战略和心理上都完全没有准备好,所以革命党人愿意以妥协来结束混战实现短暂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仅仅停留在表面.辛亥革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保卫领土的完整,实现统一.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军阀割据以及混战,使得中央与地方的联系隔断,有些省份因为对袁世凯的不信任以及敌对,不仅要求拒绝与中央恢复联系,甚至还要求脱离中央而独立,进而实行地方自治.由此可见,统一仅仅是革命党人的期望.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有很多,从人们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出发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出于实现国家独立的目的而发生,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由于其历史局限性注定辛亥革命的结果是不彻底的,是革命势力与封建反动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王先明.我国近代史(1840-1949)[M].北京: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2]中共中央文献探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盖军.我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历史简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1.[4]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M].北京:我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5]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第一篇(2)列宁对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各阶级的剖析及其意义摘要: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引起了远在俄国的列宁对我国革命的高度关注.针对我国各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表现,列宁剖析指出,孙中山的党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是还能从事历史上进步事业的亚洲资产阶级;袁世凯的党是我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是投机革命出卖共和的反动党;广大的农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社会支柱,却没有被广泛地吸引到革命中来;发展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将我国民主革命斗争进行到底的先进阶级,未来的我国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克服孙中山的党脱离群众的弱点,能够批判吸收孙中山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列宁的科学剖析不仅对于近代我国革命的推进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而且对于当代我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字:列宁;我国资产阶级;我国无产阶级;民主主义;Lenin'sAnalysisofVariousClassesinChineseSocietyDuringthePeriodofthe1911RevolutionandItsSignificanceXuQinAbstract:Theoutburstof1911revolutioncausedLenin'shighattention.AccordingtotheperformanceofvariousclassesinChinesesocietyduringtheperiodofthe1911Revolution,Leninanalysedthenatureofeachclassanditsroleintherevolution.HepointedoutthatthepartySunYat-SenledwasthedemocratofChinesebourgeoisiewhichcouldmadehistoricalprogressinAsia.AndthepartyYuanShikailedwastheliberalofChinesebourgeoisiewhichspeculatedtherevolutionandbetrayedtherepublic.Peasants,themainpillarsofthebourgeoisdemocrat,werenotbeenwidelyattractedtotherevolution.ThedevelopingproletariatwastheadvancedclasswhichcouldfighttotheendandwininChinesedemocraticrevolution.AnditspartywasnotonlytoovercometheweaknessofthepartybreakawayfromthemassbutalsotocriticallyabsorbtherevolutionarydemocratickernelofthepartySunYat-Senled.SoLenin'sscientificanalysishadimportantenlightenmentsignificancetotheadvanceofChineserevolutionandtheeducationalpracticeofmasslineofChineseCommunistPartyincontemporary.Keyword:Lenin;ChineseBourgeoisie;ChineseProletariat;Democracy;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积极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继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后,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开始倡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并以震惊国内外的辛亥革命运动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对于亚洲的觉醒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却最终被北洋军阀的头目袁世凯所窃取.远在俄国的列宁十分关注我国革命的进展情况,于1912年7月至1913年4月间,先后写作我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我国.我国各党派的斗争等文,在评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同时,科学地剖析了这一时期的我国各阶级的性质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列宁认为,作为资产阶级民主派主要社会支柱的农民没有被广泛地吸引到革命中是孙中山的党的弱点,也是共和国难以巩固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在充分肯定孙中山的党的进步性及其历史贡献的同时,对我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充满着期待.他深信未来的我国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克服孙中山的党的弱点,能够批判吸收孙中山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一.孙中山的党是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政党孙中山的党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党,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列宁明确指出,孙中山的党是先进的民主派政党.与先进的西方不同,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落后的东方各国尚处于封建半封建状态,国家政权依然掌握在封建地主阶级手中,并不同程度地(除俄国)遭受西方的奴役.所以,当西方资产阶级已经从当初脱胎于封建社会的先进代表走向腐朽的时候,东方资产阶作为一种新事物才刚兴起,它代表着东方社会中的进步力量.此,列宁在评论我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党时说:西方资产阶级已经腐朽了,在它面前已经站着它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在亚洲却还有能够代表真诚的.战斗的.彻底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愧为法国18世纪末叶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活动家的同志.(1)孙中山的党发动的辛亥革命以及建立的中华民国,列宁称伟大的中华民国是亚洲人民群众中先进的民主派不惜重大牺牲建立起来的.所谓先进的民主派即指以孙中山为首的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针对孙中山的党的性质,列宁说:要是拿与俄国情况相当的用词来说明这个党的实质,应该把它叫作激进民粹主义共和党,也就是民主派政党.(2)为什么说孙中山的党是先进的民主派政党呢?列宁剖析指出:这个阶级不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这个阶级憎恨过去,善于抛弃过去背景的麻木不仁的和窒息一切生活的腐朽东西,决不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而硬要保存和恢复过去的背景.(3)列宁剖析指出,孙中山的纲领充满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指人民享有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管理的权力,而非某一人或一团体独裁.在封建专制社会制度下,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封建君主一人独揽大权,如土耳其的苏丹.俄国的沙皇.我国的皇帝,等等.在这样的社会中,民众没有政治权力和政治自由,甚至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在辛亥革命前,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有两千多年,人民群众长期深受无权之苦,且饱受改朝换代的战争之灾.满族人建立起的清王朝,在对汉人的统治中还带有严重的民族歧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王朝逐渐沦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工具,我国人民身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成为觉醒的我国人民的首要要求.1905年底,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众所周知,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而且平均地权的思想有些理想化,但是它仍然充满着民主革命的思想.列宁高度评价了三民主义,他说:孙中山的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问题,或者说,丝毫没有轻视政治自由或容许我国专制制度与我国‘社会改革’.我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4)列宁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党在唤醒人民.争取自由和建立彻底的民主制度方面的历史贡献.在以孙中山为首的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下,民主革命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推翻清朝统治的呼声日益高涨,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1903年前后,在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间兴起一股创办刊物以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的热潮,革命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03年至1911年,在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拒俄运动.抵制外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直至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度,使得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这表明,倍受奴役的我国四万万民众已经觉醒,开始为争取自由和走向新生活而斗争.即列宁所说的:4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开始积极参加政治生活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说已经从沉睡中醒来,走向光明,投身运动,奋起斗争了.(5)当看到我国的旧式造反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时,特别是当辛亥革命爆发和中华民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列宁那里,他极为兴奋地指出:我国不是早就被公认为是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感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所以他说,尽管孙中山的党存在很大弱点,我国革命民主派在唤醒人民.争取自由和建立彻底的民主制度方面还是作出了许多贡献.(6)二.袁世凯的党是保守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资产阶级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派政党聚拢在反动头目袁世凯的周围,形成袁世凯的党.列宁指出,袁世凯的党是保守的反动派的政党.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起用曾被罢黜的袁世凯统帅北洋军队南下镇压革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撺掇下,南方革命派决定和袁世凯方面停战议和,共和国的政权最终落入打着赞成共和旗帜暗中却策划专制独裁的袁世凯之手.为保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贯彻执行,防止袁世凯专政独裁,宋教仁于1912年8月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国民党,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在宋教仁的努力下,国民党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中的第一大党,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在两院中获得压倒多数的席位.为对抗国民党,袁世凯指使民主党.共和党和统一党合并,组成进步党.对此,列宁剖析指出,和拥护孙中山的国民党对立的是一些较小的温和派或保守派政党,它们的名称很多,如进步党,事实上,所有这些政党都是反动派的政党,即官僚.地主和反动资产阶级的政党.它们都倾向于愈来愈摆出一副独裁者架势的我国立宪民主党人——共和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7)那么,这些温和派和保守派政党为何倾向于袁世凯?首先,袁世凯曾是清末宪政的倡导者之一,虽然身为封建官僚,但有君主立宪的倾向.其二,以梁启超为首的我国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手段实行君主立宪.如梁启超指出,只有有自治能力的国民才能享受民主共和,而国民的自治能力又须经过长期的培养,像我国这样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缺乏自治之习惯,又不识团体之公益,如骤以民主共和,必然险象环生,民无宁岁,而最后仍归于专制.(8)其三,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上层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种种联系,他们害怕暴力革命会使自己的既得利益遭受损,只希望通过温和的改良来改变他们政治上无权的地位.所以,辛亥革命爆发后,慑于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改良派向袁世凯聚拢,最终却以被欺骗为结局.列宁斥责袁世凯的党是一个在政治上招摇撞骗的典型.1912年初,袁世凯口头赞成共和从革命党人手中窃取政权,骗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位置.1913年中,袁世凯策划和发动反革命内战,打垮南方各省的国民党军队,孙中山等革命派主要领导人被迫逃亡海外.在打败革命党后,袁世凯便以软硬兼施的方式逼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袁世凯趁机大搞复辟帝制活动.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接受百官朝贺,下令禁止反对帝制的活动,并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针对袁世凯在政治上的投机倒把行径,列宁早在1912年7月的有关文章中就指出:农民旁边还有一个自由派资产阶级,它的活动家如袁世凯之流最善于变节:他们昨天害怕皇帝,匍伏在他面前;后来看到了革命民主派的力量,感觉到革命民主派就要取得胜利时,就背叛了皇帝;明天则可能为了同某个老的或新的‘立宪’皇帝勾结而出卖民主派.(9)1913年4月,列宁又在文中指出:袁世凯的行径和立宪民主党人一模一样,昨天他是一个保皇派,今天革命民主派胜利了,他成了一个共和派,明天他又打算当复辟后的君主制国家的首脑,也就是打算出卖共和制.(10)事实上,袁世凯是个地道的保皇党派分子,他既不赞成民主共和也不赞成君主立宪,一心搞个人独裁专制.他在自由主义君主派和自由主义共和派之间的随风倒,仅仅是在搞政治投机活动,以便在适当时机实现他的皇帝梦.然而,我国资产阶级中的很多人,从革命派的孙中山到立宪派的梁启超都曾被袁世凯的投机行为所蒙骗.所以,列宁在评论我国各党派时,就共和派联盟即袁世凯的党的特性,说:这是一个在政治上招摇撞骗的典型!11列宁揭露和批判袁世凯不顾苛刻的借款条件将我国置于欧洲资产阶级的奴役之下.袁世凯被清政府罢黜后之所以能东山再起并最终窃取共和国的政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帝国主义的支持.欧美列强在清王朝溃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企图扶植和利用袁世凯作为它们统治我国的新工具.袁世凯也想借助帝国主义的力量窃取国家政权,打压民主革命派的力量.为筹措发动反革命战争的经费,他不顾国会我国民党议员的反对,向欧美列强借高额利息款.1913年4月26日,他派人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谈判,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实际上,在扣除折扣.到期借款和赔款后,袁世凯世纪拿到手的只不过760万英镑,但是47年还清的本利却高达6785万英镑.12接受如此苛刻的借款条件,无疑是在贩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见,袁世凯出卖的不仅是共和国还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这种行为与清王朝的统治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远在俄国的列宁在获悉这一情况后,4月28日便在我国各党派的斗争中指出,袁世凯把所有反动派的政党联合起来,分化出部分国民党人,使自己的候选人当上国会众议院议长,并且不顾国会的反对,签订了向欧洲亿万富翁这些骗子借款的债约.因为,在欧美列强的眼中,我国只不过是一块肥肉,他们想方设法在我国攫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借款给袁世凯,不仅能从中获得高额利息,而且能将袁世凯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下.所以,列宁批判说:借款的条件很苛刻,简直是重利盘剥,是以盐业专卖收入作为担保的.借款将使我国遭受凶残的.极端反动的欧洲资产阶级的奴役.这个资产阶级只要有利可图,就准备扼杀任何民族的自由.将近有25000万卢布的借款为欧洲资本家提供巨额利润.13三.被轻视的农民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社会支柱近代我国农民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反帝反封革命的主力军.列宁在指出农民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社会支柱的同时,剖析了孙中山的党的弱点即不能充分地吸引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折射出农民阶级却处于被资产阶级轻视的境地,而轻视农民.不获取群众支持的结果便是共和国很难巩固.列宁指出,农民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社会支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我国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在我国资产阶级登上社会历史舞台之前,我国农民阶级包括城市平民和广大城乡劳动者反帝反封建的大小斗争从未间断过.但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他们不仅没能提出明确的科学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纲领,而且组织极其涣散,所以历次农民起义都被国内外反动势力所镇压.换言之,农民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但需要先进阶级的领导.另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我国,虽然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小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占统治地位,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不论从革命意愿还是从阶级力量上来看,近代我国农民阶级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派应该联合的对象.列宁明确指出我国农民对于孙中山的党的社会支柱作用,他说:这个还能从事历史上进步事业的亚洲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或主要社会支柱是农民.14此后,在新生的我国一文中,列宁又说:‘国民党’的主要支柱是广大的农民群众.15遗憾的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并没有意识到农民的支柱作用,没有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加到政治斗争中来.列宁指出,孙中山的党的弱点是它还不能充分地吸引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脱离群众是我国资产阶级无法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虽然在理论上意识到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并且也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部分农民吸引到革命中来,但是他们做的远远不够.首先,他们倾向于精英革命,对农民的主力军作用认识不充分,且根本没有深入到下层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其次,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农民是可靠的同盟者,仅仅把农民当做是一种可供驱使的力量.第三,部分省份的革命者在掌握政权后,压制农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防止他们深入下去.在南京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时,孙中山不是首先从争取人民中寻找出路,而是命令各地商会认捐款项,在认捐无望的情况下又转向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甚至打算以国有大企业作为抵押.与此相对应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制定的革命纲领也体现不出我国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如民生主义虽然提出平均地权,但没有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所以,列宁说:这个党的弱点是什么呢?弱点是它还不能充分地吸引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16实际上,这是由我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决定的,他不敢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害怕工农革命的矛头最终会对准自己.列宁还以中华民国的选举权问题为例,批评孙中山的党在吸引人民群众支持中华民国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差.他指出:虽然革命推翻了旧的腐朽透顶的君主制,虽然共和制取得了胜利,但是我国却没有普选权!国会选举是有资格限制的,只有那些拥有将近500卢布财产的人才有选举权!由此也可以看出,吸引真正广大的人民群众来积极支持中华民国这件事还做得很差.如果没有群众的这种支持,没有一个有组织的.坚定的先进阶级,共和国就不可能是巩固的.17列宁的上述剖析,实际上指明了孙中山的党及其缔造的共和国失败的原因.他还进一步剖析解决问题的出路:孙中山的这个党只要能吸引愈来愈广泛的我国农民群众参加运动和参加政治斗争,它就能逐渐成为(与这种吸引程度相适应)亚洲进步和人类进步的伟大因素.不管那些依靠国内反动势力的政治骗子.冒险家和独裁者可能使这个党遭到什么样的失败,这个党的工作是永远不会徒劳无功的.18遗憾的是,孙中山的党始终没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从而获取他们的支持,后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更是走反动路线,置广大农民的利益于不顾,一心只为我国资产阶级中上层谋取利益.四.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将我国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先进阶级辛亥革命时期的我国无产阶级尚未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所以列宁指出,我国没有一个能够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先进阶级.但是,孙中山的党的弱点和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列宁对我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充满着期待,他相信我国无产阶级必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必将能够克服孙中山的党的弱点,同时能够吸收孙中山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列宁提出,由于我国无产阶级还很弱小,没有一个能够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先进阶级.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除自身劳动外一无所有,它在战斗中失去的将是锁链,得到的将是自由,因此它最具有革命性.而且,无产阶级作为现代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代表先进社会的发展方向,因而是最先进的阶级.在近代我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斗争意识.但在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说尚未传播到我国,无产阶级政党也尚未建立,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统一领导和组织的情况下,工人阶级的斗争处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辛亥革命时期的我国无产阶级尚未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我国民主革命完全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工农群众的斗争只处于从属地位.然而,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我国资产阶级天生具有软弱性,其反帝反封的革命立场很是不坚定,即便是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派.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我国无产阶级还很弱小,所以没有一个能够坚决而自觉地将民主革命的斗争进行到底的先进阶级.19列宁剖析了我国革命由于缺乏无产阶级的领导而存在的各种问题.毫无疑问,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是替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扫道路,但它对于无产阶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开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无产阶级应当支持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并使之朝着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初的我国,虽然孙中山的党的纲领具有真诚的.战斗的民主主义,但是孙中山的党脱离群众,加之自身的妥协性,难以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而此时的我国无产阶级尚处于发展中,不足以领导农民进行民主革命运动.此,列宁剖析了当前我国革命存在的若干问题.其一,中华民国的选举制不能体现出真正的民主.就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时采用的有财产限制条件的选举权,列宁评论说:这样的选举制就已经表明,在没有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完全没有力量的情况下富裕农民和资产阶级结成了联盟.20其二,农民的民主主义政治立场不坚定,随时都可能向右转.我国农民阶级虽然有迫切的反帝反封的欲望,但是它作为小私有者阶级,具有保守的一面,亦即其革命立场不坚定.所以,列宁说:农民民主派与自由派资产阶级的联盟使我国争得了自由.没有得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农民究竟能否坚持民主主义立场对付那些伺机向右转的自由派,——这在不久的将来便会见分晓.21实际上,在列宁写这段话时,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统治已在紧锣密鼓的策划中.其三,我国农民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够关心.虽然早在辛亥革命前我国各地的农民起义运动就风起云涌,但农民的政治觉悟并不高,他们在思想上没有民主革命的理念,他们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活动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以,列宁指出:由于没有无产阶级这个领导者,农民非常闭塞.消极.愚昧.对政治漠不关心.22列宁期待我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及其政党的建立并寄予厚望.我国早期的工人运动,与其他国家一样,往往是自发的经济斗争,既没有组织也没有领导,更没有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重要性.但是,列宁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无产阶级一定会日益强大起来,他对此充满了信心.他说:由于在我国将出现更多的上海,我国无产阶级也将日益成长起来.它一定会建立这样或那样的我国社会民主工党,而这个党在批判孙中山的小资产阶级空想和反动观点时,大概会细心地挑选出他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中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并加以保护和发展.23实际上,前文中列宁对我国革命由于没有无产阶级领导而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剖析,言外之意就是,等到我国无产阶级力量强大起来,并且领导革命的时候,上述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既是对无产阶级先进性的肯定,又是对我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期望.五.对列宁思想的评价列宁对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各阶级的剖析,是继1900年对华战争一文痛斥欧洲列强殖民侵略我国后,对我国革命与社会发展问题密切关注而形成的思想.这不仅对于我国革命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还对于当代我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从历史方面来看,列宁的剖析科学揭示了我国革命中的反动力量.进步力量和依靠力量,对于我国革命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我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大势力异常强大,以至于民族资本主义在双重夹击下始终不得长足发展.很显然,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我国革命仅仅依靠力量薄弱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是不会取得成功的.然而,孙中山等人却没有意识到剖析我国社会各阶级的性质及其对待革命的态度,进而将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联合起来的重要性.所以,尽管孙中山的党在当时的我国具有先进性,并且在唤醒我国人民.争取自由和建立彻底的民主制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难以将民主革命斗争进行到底.与之不同,秉承了列宁思想的我国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意识到单靠本阶级的力量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而且找到了我国革命的同盟军.如,毛泽东在我国社会各阶级的剖析一文中总结指出:我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4此外,列宁在对辛亥革命时期我国社会各阶级剖析的基础上,启动了援助我国革命的计划.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积极寻求与孙中山以及我国工人建立联系的途径,以推动我国革命的开展.20世纪20年代,他不仅先后派维基斯基和马林到我国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还给予我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资金上的支持.他们一方面帮助我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另一方面帮助孙中山的党进行改组,使之成为一个广泛联系群众的政党.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就源自于苏俄方面的建议.可以说,苏俄(联)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我国革命的推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现实方面来看,列宁关于孙中山的党的弱点在于脱离群众的思想,对于当代我国共产党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一个脱离群众的革命党或执政党都难以成就大事业.孙中山的党作为资产阶级民主派政党,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我国发挥着重要的进步作用,但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其在革命实践中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在列宁看来,这是孙中山的党的致命弱点,正因为此,共和国难以巩固.而我国共产党则如列宁所期望的,不仅批判吸收了孙中山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而且克服了孙中山的党脱离群众这一弱点.毛泽东曾强调指出,在革命战争中,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我国共产党依靠这一铜墙铁壁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我国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同样要筑起铜墙铁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管理国家的职能.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内依然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少数党员干部受不良作风的影响导致局部地区的党群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针对这一问题,中共十八大做出了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定,以清除党的作风之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实现我国梦构筑铜墙铁壁.注释113491423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292.291.292.292.296页.2256710131617181922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208.129.128.128.129.129.129.130.129.129页.3812李侃等:我国近代史(1840—1919),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38.392页.411152021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9.209.208.209页.52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范文一:辛亥革命的意义论文(专业推荐6篇)范文二:辛亥革命的意义探究范文三:对阿Q正传否定辛亥革命的反驳范文四:辛亥革命对新文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范文五:探讨辛亥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