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新旧交替,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重要时期,各种新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诞生,艺术歌曲从西方引进后在我国落地生根.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是对传统音乐的一次革新,在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引进西洋音乐创作方式,更加重视中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关键字:五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四时期;五四运动;
一.创作时代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随之诞生的是一个崭新的背景,崭新的文明.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审视,这也为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土壤.五四时期的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西方新音乐在当时被肆意鼓吹,有少数音乐家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夹杂着全盘西化的思想,甚至主张在我国建立与欧美各国一样的先进音乐.大多数音乐家对东西方音乐的碰撞依然保持着理性的创作理念,仅向西方学习优秀的音乐形式和技法,而不是盲目的全盘引进.如刘天华就提出了改进国乐的主张,这对于新音乐文化的摸索.初创阶段具有引领性作用,他在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艺术歌曲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并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一经产生就很快地显露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并迅速地发展起来,至今仍盛行不衰.艺术歌曲传入我国是在其产生后的一百多年,但其实中西方音乐在很早就有了交集.中西方音乐交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后经元代于明代跟随天主教传入我国,至明末清初,又先后有各国传教士来到我国,但是这些传教士把音乐活动仅局限于宫廷及早期传教活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并未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有太大影响.19世纪中叶,我国的大门被坚船利炮打开,西洋音乐文化开始在我国传播,至20世纪初学堂乐歌就开始选取欧美歌曲进行填词或间接引用.但当时由音乐家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曲目数量极少,且自创的歌曲曲调缺乏个性,并不受当时演唱者的喜爱.在五四时期后中小学音乐课堂里,填词歌曲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学堂乐歌在艺术形式上借鉴西方新音乐形式,并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新艺术形式中出现了不少精品,饱含着爱国精神以及先进新音乐文化的学堂乐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与喜爱.五四时期的歌曲创作体裁数量最多的是学校歌曲,艺术歌曲和抒情性的独唱歌曲是这时期学校歌曲的中心题材,受到了当时青年音乐爱好者的广泛欢迎.西方音乐的传入,使得广大知识分子迫切地认识到急需革新旧有的音乐形式与演唱方法以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社会音乐社团也积极地为学员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五四新音乐文化的创作.表演.理论探究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建立和发展.二.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风格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和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在当时受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人们在音乐中找到了情感共鸣,当时的社会环境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人们渴求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上的慰藉.随着众多音乐学校的建立,也培养出一批有先进思想.开拓精神及具有一定专业音乐水准的人才,如黄自.赵元任.萧有梅.黎锦晖.青主等优秀作曲家,创作出了众多具有艺术性和代表性的脍炙人口歌曲,同时推广艺术歌曲的音乐活动也慢慢丰富起来,这些作品大多是反映背景进步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有背景特色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题材多样,具有鲜明的特色,也反映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五四时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多样,例如萧友梅.赵元任.黄自.青主所创作的歌曲,既有共同点,但各具特色.每一首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住长江头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范,是著名作曲家青主的代表作.作品曲调优美流畅隽永,歌颂了伟大的爱情.作者正是以爱情之高贵纯洁来暗指对北伐战争中战友的怀念.全曲以长江为引,始终围绕长江的壮观景象,借水抒情.此曲所用的词出自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之手,歌词简洁,语言简单.意境深远,读来有缠绵不休之感,非常适合艺术歌曲的创作.青主则借诗的唯美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曲调配合下展现出一种全新的魅力.它不仅有着我国传统音乐写作技法的精髓,而且兼有西方的创作风格和演唱技巧,使得歌曲连贯.流畅.在钢琴的伴奏下,一粒粒跳动的音符犹如湍急的江水延绵不绝.如果说青主是在古诗词中汲取营养,那么赵元任则以白话新体诗为基础进行创作,并以新诗歌集作为自己第一部曲集的名称,他创作的声乐作品体现出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他的歌曲上山体现出了五四青年想要打破封建牢笼的决心,而他的另一首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也表现出了当时我国青年追求自由和解放个性的理想.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大都表现出一种有别于旧文艺的新风格,不仅赢得了当时听众的欢迎,还得到了同背景音乐家的赞赏,对于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久远的影响.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在艺术歌曲的发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重视选取古诗词作为题材,在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新音乐文化,创作出融贯中西的艺术歌曲.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大都篇幅不长,但主题鲜明,能体现出原诗的要求和要表达的意境及情感.当国内艺术歌曲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刘半农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并在之后的1926年由赵元任谱曲后发表.赵元任的创作更富于诗意,立体地表现了一位独自徘徊的年轻人,心中被无限思绪笼罩的画面.赵元任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音乐造诣,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合我国传统戏曲的配乐方式,结合中文独特的韵律做韵脚,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曲规则.也正是由于赵元任个性化的创作手法,使得刘半农的这首小诗,更加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赵元任在美国留学期间,读到了刘半农创作的这首诗,不由自主的与这首作品在情感上达到高度的契合,才创作出了这部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1920年,青主在德国奋发图强的学习时,也谱写了一首歌曲———大江东去,开创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史又一个新的先河.谈起创作的经过时青主这样说道: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和朋友们想进行一次冒险,于是决定去湖里划船,就在这个过程中,脑海中灵光乍现,创作的思绪像潮水一般涌来.他急不可待地回到居住的地方,伴随着风雨吹打松涛的画面下,他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演绎自己的构思.经过了一夜的思量打磨,第二天他的手指在钢琴上翻飞,创作出了这部辉煌篇章.通过赵元任.黄自.青主等一批优秀作曲家的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五四时期的音乐风格,作品的歌词大部分都采用文学作品,旋律流畅.格调清新的同时又能让大众接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三.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诠释演唱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不但有助于完善歌唱技巧在作品中的应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内在艺术修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何等的气势磅礴.大江东去饱含家国情怀,有与民族共患难共呼吸的高尚品质,每一个音符都与原词产生很好的契合.这首词选自宋代著名的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歌曲根据诗词内容分为两段,并且在结尾处加上了尾声,起到了升华的作用.歌词的上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采用宣叙调的创作手法.演唱者在演唱这句歌词时,要拥有饱满而且深厚的情感,以展现历史的雄壮和沧桑感.在钢琴的伴奏下产生极强的旋律性,准确地展现出了诗人豪放旷达的人格魅力.由于这首乐曲宣叙的特性,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演唱者有深厚的气息.扎实的基本功,运用腹部气息的对抗和胸腔共鸣,使音色达到高度统一,听起来更加的圆润.丰富.饱满.乱世穿空,惊涛拍岸这一句在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出较强的气势,体现出赤壁当年壮观的情景.在这首作品中作者为了更加精致地表现情感使用了较多的休止符,与此同时也相应地加大了演唱的技巧难度,因此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做到情感的连贯.除此之外这首作品还有许多长音,在演唱长音的过程中加入了适当的弱音处理,使音色听起来更具有层次感,更能表现战争的激烈,也使乐曲更具灵动性以及抒情性.使听众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极具审美的艺术境界.男低音音色富有浓厚的感染力,流畅.低沉.富有力量,歌唱时的情绪要严格把握,要突出思乡之情,用低沉诉说的音色去感染听众,这对于可以熟练控制力度和色彩变化的男低音来说,更为合适.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节奏变化以及感情转换更加适合男低音,稳定流畅的音色非常适合演唱此类歌曲.四.歌唱技术与情感处理艺术歌曲,首先是一门艺术,是艺和术的有机结合,艺具有形而上的特性,术具有形而下的特性.前者是思想性,后者是技术层面的,所以艺术歌曲要真正的体现审美价值必须提高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作品运用我国传统五声调式,在歌曲的伴奏部分巧妙地与传统的民族作曲技巧相结合,从而使得这部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使歌曲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因此,在演唱这部作品时,应注意每个分句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每段的前两句时,由于音乐走向由弱起开始,更要注意控制起音的音量,音色愈圆润愈柔和越能表达歌曲意境.而对演唱中音量的控制,许多演唱者认为是用喉咙来调节音量大小,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歌唱音量的大小是通过气息的对抗来完成,喉咙在演唱中只有保持松弛的状态,发出的声音才是自然动听的,相反如果用喉咙调整演唱音量的大小,那么喉咙用力过大必然会使声带不正常地震动,这样过于紧的音色,即使音量大了但音色注定是僵硬的,从而失去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在唱到教我如何不想她时,歌曲情感的表达到顶峰,对气息的要求比前面要更高,推动情感的表达.在歌唱中还需要注意的便是咬字与吐字,以第一句天上飘着些微云为例,在这句中天.些.微.云为开口音,在演唱开口音时,要注意元音的打开,演唱我国作品咬字时要避免过分咬字,保持内部腔体的统一,把握好咬字的技巧.只有咬字适中,表达出来的音乐才是自然的,咬字不统一那么音乐线条就会受到破坏,表达出的音乐就无法得到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对艺术歌曲技巧的探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恰到好处地表达我们的情感.比如青主通过大江东去这首歌曲,将自己对祖国的眷念以及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全新的演唱技法把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方式首先是对我国古诗词进行深层剖析,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的内容十分丰富,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植入词作中表现出来.利用借古讽今的题材,不仅开创了改编古诗词为歌词的先河,同时更是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上给众多作曲家灵感.这首歌曲所展现的情感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这首歌曲通过表现原诗作者苏轼的豪情壮志,在山河破碎.经历坎坷的情况下,依旧对于祖国无比热爱,壮志未酬却仍然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激励自己,表现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正因为与苏轼有一样的境遇,才能让作曲家创造出借古讽今.情感真挚的佳作.相较于大江东去的借古讽今,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思想则是另一种路线.用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直接地表达了作品中的情感,演唱者应用他们所感受所理解到的情感来传递作曲家想要传递的感情.这首作品对于演唱者剖析作品情感.体会词文内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首歌曲是内心感情的倾诉,所以要求演唱者要从心灵深处散发出真实的情感,用较具有收束感的唱法,来表达内心波涛汹涌般的起伏.演唱诗歌内在韵律的变化,是一件非常细腻的工作.古今中外很多经典歌曲的歌词,大都创作于诗歌中,它不仅仅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同样在演唱这些作品时,听众把自己融入诗词里演绎他们的情感,表达他们内心的波动,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做到诗词中的情感与自身情感的互动,把这份感觉带到声音中,带到每一个音符里.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这份体验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跟随着诗词更好地融入歌曲中,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随着演唱者的状态,达到与歌曲情感交融.合为一体的精神状态.任何艺术形式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通过艺术形式变抽象的认知为具体的艺术作品.在五四运动以前人们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压抑,没有表达的出口,而五四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背景,民主科学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开始耕耘自己荒凉已久的精神家园.新一代的我国青年应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提高自我精神素养.要把握住当今的背景脉搏,创作出符合当下的艺术歌曲,与时俱进努力革新,用符合背景潮流的艺术歌曲去传达正能量,传递中华民族的精神,做一个顺应当今背景的新青年.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规范性和普及性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学生及广大群众普及我国近现代音乐及艺术歌曲,教他们如何去学习.去传唱艺术歌曲.艺术歌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抒情歌曲,它具有丰富深刻的内容.同时五四时期的我国艺术歌曲拥有更加严谨的逻辑性和深层的内涵.当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低俗歌曲,更应该注重传播歌曲中的正能量,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并培养高尚的审美,从而更好地抵制低俗歌曲.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风格具有深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当时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它更能唤醒广大人民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提高大众审美趣味.新一代青年应继往开来,继承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精神,通过艺术歌曲来铭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苦难.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