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教育叙事在音乐教育探究中的应用
,带来音乐教学探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与音乐教学的开放性.教育叙事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访谈获取教育叙事的素材,以此诠释教学背后的意义.关键字:教学范式;教育叙事;音乐教学;Abstract:Thecourseandthestudyofanysubjectmustfollowthedefiniteresearchparadigmandareinfluencedbythisparadigm.Thebasicfeatureofthescientismteachingparadigmispositivism,whichaimsatthepursuitofuniversalteachinglaw,whichleadstothepresuppositionandstillnessofmusicteaching.Withthenarrativeturnofcontemporaryteachingresearchparadigm,theintroductionofeducationalnarrativeintomusicteachingcangetoutofthescientificpursuitoftheteachingparadigm,whichbringsaboutthe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ofmusicteachingandtheopennessofmusicteaching.Theapplicationofeducationalnarrativetomusicteachingistoobtainthematerialofeducationalnarrativethroughobservationandinterview,soastointerpretthesignificancebehindteaching.Keyword:teachingparadigm;educationalnarrative;musicteaching;一.音乐教学范式探究的科学性追求及其困境任何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探究都遵循一定的探究范式并受此范式影响.所谓范式就是课程探究者在探究课程时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探究形式.探究策略[1]28.音乐课程与教学建构同样遵循特定的探究范式,由于20世纪以来的音乐教学源自西方音乐教学体系,西方文化的科学理性及其主导下的课程与教学范式必将影响的音乐教学.科学主义教学范式的基本特征是实证性.19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受其影响,科学实证主义剖析探究范式随之产生.科学主义实证探究范式作为一种范式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论方面都凸显了自己的特色.所谓实证探究范式就是只探究真实.有用.肯定和精确的知识,即关于完全可由经验加以实证的现象的知识[2]191.总体来说,实证剖析探究范式首要特点是客观性,即探究者不能将个人主观的愿望.价值观.文化观等渗入探究对象中.其次是因果性,认为只要能够细致观察和合理界定人的行为,就基本上能够预测探究结果.最后是普遍性,即探究的概念.原理能应用于所有情境,以达到寻找普遍适用的规律性目的.学校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探究范式深受科学主义实证剖析探究范式影响,以寻求音乐教学普遍性规律为终极目标,如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等都有着特定的教学程式,而这些程式被视为普遍性,只要掌握和学会运用这些教学程式就可以进行所有情境中的所有教学设计,这是一种由上而下和宏大叙事的音乐教学范式追求,它带来了音乐教学的预设性与静止性.科学实证剖析探究范式强调演绎法的运用,它强调假设基础上的从一般到特殊.首先是检验一般性的陈述,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验证手段进一步确认其存在的价值性与合理性,其次是形成某些确定性陈述.这种演绎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就是强调音乐教学的预设性.这种预设性也说明了科学实证探究范式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特征,它相信世界存在着本原,预设了分离存在的主体与客体,而对其剖析.思考的答案就隐藏在预设的前提下展开.在音乐教学探究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都是经过预设的,而这些预设的内容都是人们长期经验累积的总结,久而久之便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规律.音乐教学的预设性忽视了人的存在,因为人的思维具有复杂性,严格依照预设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导致音乐教学的僵化.科学实证剖析教学范式的客观性追求带来了音乐教学的静止性.科学实证的音乐教学范式所强调的预设性使人们抽象和孤立地对待世界的万事万物而无法感受和感知千姿百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这种教学范式强调教师要严格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程序进行封闭性教学,它掩盖了音乐及其人的真实存在,这种教学活动远离了人的生活.音乐教学规律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已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教学行为,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例如,在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程式是首先复习音乐知识,包括音程.音阶.乐理等基本知识;然后是学唱歌词,包括作者简介.剖析歌曲的创作时代.学唱等;最后是拓展延伸和小结.这种教学程式忽略了音乐教学活动中那些具有现实的.具体的.偶然的事件和教学现象.我们不可否认音乐教学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归纳的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经验.但若一味地追求这些教学规律的普适性永恒性客观性,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所广泛存在的现实的.具体的.偶然的.复杂的教学事件和教学现象,那么,最终必将带来音乐教学的封闭性和静止性.二.当代教学探究的叙事转向科学实证教学探究范式秉承的是现代性思想,它追求教学探究的科学理性,强调教学范式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但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为教学对象是具有复杂性思维的人.科学理性教学探究将人的活生生的经验及其意义给排除了.如何将人的行为与经验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表达,并对其背后的教学意义进行探究,以此摆脱科学实证教学范式探究的困境,走出宏大叙事的教学范式探究的藩篱?关注日常生活经验并从具体教学事件进行探究的教育叙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叙事,即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叙述出来.叙事是思想的基本活动,表达人类存在意义的基本方式.人们通过叙事来说明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它同时也是一种由自我认知转变成告诉别人的一种方式.[3]19叙事包含着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基本结构性经验,它是个体的一种知识组织方式及其思想模式,通过对个体生活以及个体生活故事的描述来获得对个体行为与经验的解释性理解,从而发现隐藏于个体生活中的意义.因此,叙事探究方法已广泛渗透和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探究中.20世纪70年代,叙事学理论被引入教育学探究中;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探究方法,教育叙事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并逐渐成为教育探究领域的热门探究课题.如今,教育叙事已运用于学校德育.艺术教育.学科教育等不同领域,凡是涉及个体行为与经验的探讨都可以尝试运用教育叙事探究.作为一种教育探究方式的教育叙事是通过记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或故事来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规律,以此阐释探究者对这些教育事件或故事的剖析,也就是通过记叙的手法进行教育教学探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来叙述日常教育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事项,并通过这些事项的描述反映真实的教育场域.当然,教育叙事并非像记流水账一样仅仅记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故事,而是精心挑选具有探究价值的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和剖析,以此揭示教育事件背后隐含的教育意义,即通过微观描述来阐释现象背后的真实意义.所以说,教育叙事是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并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与剖析,揭示出隐含在这些事件与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与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4]2.作为一种教育探究方法,教育叙事有着自身独有的特征.首先是用真实的教育事实来说话.教育叙事最基本的特征是通过记述发生的教育事件或教育故事来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特定教育意义.它不是为了叙事而叙事,不是仅仅向人们叙述那些生动的故事,而是一定的目的展开叙事,以此发现和揭示某些教育现象,或者表达某些教育观点,或者提出某些教育问题.因此,教育叙事并不是一定要提出某些深奥的教育理论,而是教育事件的记述是否有意义.在实际的教育叙事中,作者有时会直接或不直接地提出个人的某些观点由读者去领会其中隐含的思想.其次是记述教育事件发生的过程.叙述是教育叙事的重要因素,它是联结事件和叙述者的行为.教育叙事的叙述对象是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作为对教育事件的记述,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发生的教育事件的来龙去脉呈现清楚.在叙事中,既要叙述发生的教育事件的起因.经过,还要叙述发生的教育事件的最终结果.所以,叙述事件是教育叙事的必要组成要素.最后是作为一种教育探究形式,它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归纳是一种从发生的具体事件中总结出一般意义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教育叙事不是单纯地仅仅讲述或描述故事而已,它是通过对发生的教育事件的描述来阐明其中蕴含的道理或表达某种观点.但这些道理或观点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渗透于讲述或描述的教育事件的具体情节中,是从这些具体的情节中提炼出来的.这种由具体到概括,由说故事到说道理的过程,就是一种归纳的探究方法,这是教育叙事的基本特点.教育叙事探讨是从质的探究出发,相对以往所谓科学化的探究而言,强调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3]9教育叙事探究对当前科学的教育探究范式带来了挑战,甚至可以说,带来了当下教育探究范式的转型.随着科学—人文这两种教育探究模式的交锋和转换,叙事与讲故事,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术语频繁出现在文献中.[5]科学主义探究范式所推崇的因果剖析与客观主义思维方式受到了人文主义探究范式的反思与批判.在当下后现代文化思潮影响下,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文化哲学理论对科学探究范式的逻辑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自下而上主位立场复杂性思维等探究方式日益受到青睐,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叙事探究的推广.三.教育叙事之于音乐教学的意义随着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探究思维和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音乐教学,如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凸显了对人的关注以及教学的过程性,而不是仅仅以知识技能为中心.在此时代下,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关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成为当前教学论探究的重点.这些变化要求音乐教学理论的更新,教育学探究中的教育叙事为当前的音乐教学探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它的很多理念及操作都将对音乐教学探究产生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音乐教学范式的科学性追求往往以探寻宏大叙事的普适性理论为主要旨趣,这种普适性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的科学理性,这极易导致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随着音乐新课改的深入,许多新的音乐教学理论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困境,如音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讨式学习学科综合情境教学重视体验等,上述理念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操作中由于理解的偏差,实施结果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泛化.教学设计的形式化.脱离音乐学科.多媒体运用失度等现象,这些都是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未能真正融通的结果.教育理论探究往往局限于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师只不过是教育理论探究的具体实践者.如果运用教育叙事,那么,教师就可以成为探究者.如当下的教育博客.教学日志等都凸显了教师探究性的增强事实.在教育叙事探究的影响下,教师不再满足于日常纯粹的教育经验,而是试图以叙事的方式来反思和总结个人的教学,并以此巩固和拓展个人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剖析和改进教学实践,以此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对话,并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这种教育叙事探究方法突破了科学实证教学范式探究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它从具体的教学事件入手,结合特定的教学理论进行探究,具有典型的境域性特征.二是音乐教学探究的开放性.教育叙事因故事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性为音乐教学探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音乐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进一步认识教师自身教学的真实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录像等手段定格和放大已经发生的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细节,并对其进行认真剖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平常音乐教学中容易忽视和难以发现的问题,并产生新的思考和新的想法,从而对教师自身音乐教学的真实面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以叙事方式来反思.改革.改进自己的音乐教学教学实践.叙事的前提是做事,叙事实质上就是在探究做事.所以,教育叙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事件的透视来探究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行为,提高教育行动的效果.[4]20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个人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升教学实践水平.音乐教师要了解自己在音乐课堂上的行为及其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还要剖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策略,这样可以有的放矢,不断改进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教育叙事不是纯粹的书斋式探究,也不是仅仅依靠思辨能力和文献探究就能够总结出教育规律的探究方式,它的探究对象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教育事项,教师可以将探究视角投向教育实践,教师可以以叙事的方式来思考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因此,教育叙事之于音乐教学探究具有典型的开放性特征,这超越了教学范式科学性追求的静止性与封闭性.四.教育叙事在音乐教学探究中的运用作为一种教育的探究范式,教育叙事有着基本的方法,它首先要收集那些值得记叙的教育事件和教育现象,然后是对这些教育事件(故事)进行细致剖析,明确叙事主题,写出叙事报告.(一)收集教育叙事的素材教育叙事的探究对象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和教育现象,收集这些事件和现象是教育叙事探究的基本步骤,主要探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观察是获取信息资料的一种基本方法,教育叙事所关注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要对这些事件发生的情况获得具体的了解,那就需要进行观察[4]45.教育叙事的观察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是从故事中我的角度出发所进行的当事人的观察,二是从第三者角度出发所进行的旁观者的观察.观察是探究者走进真实的教育场域,掌握与叙事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细节,它包括观察教育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特定的场景等内容.观察对于教育叙事探究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叙事事件,从中探寻可以叙事的一些相关问题.譬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有无兴趣的各种表现,这为教育叙事探究提供了价值素材.其次是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所发生事件的过程及其相关的具体情节,譬如学生在感知音乐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同表现的过程及其一些细节.这个过程和细节是指教师观察学生的言语和聆听音乐的行为等方面.再次是教师通过观察可以记录特定场域中的教学情景及其氛围,这样可以增加教育叙事内容描述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以此丰富教育叙事的内容.如教师通过观察描述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聆听音乐的种种表情.行为等过程以及当时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可以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和真实之感.最后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会伴随着教师本人特定的心理活动和相应的情感表现,而这些心理活动和情感表现会渗透到教育叙事的故事中,这样会增强教育叙事内容的情感色彩,也会增加叙事内容的生动性.观察的内容也是教育叙事探究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环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可以探究的叙事素材,掌握与叙事故事相关的各种具体细节.因此,教师在观察时首先要明晰需要观察什么,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教师要甄别哪些现象是需要关注的,这样可以在观察中做到有的放矢.观察的内容首先是观察教学事件的发展进程,这是教育叙事观察的基本内容,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教学事件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教学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等.如要观察一节音乐课的教学情况,我们可以观察教师是如何导入教学的,教师运用哪些方法导入课堂教学,教学的设计环节如何,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如何,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层层推进情况如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如何,学生的参与表现情况如何,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如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情况如何,等等.当然,对于音乐教学事件的发展进程的观察不能面面俱到一览无余,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事件的重要环节或重要细节等,这样,教师在教学叙事探究时可以通过一些重要环节或细节来反映发生教学事件的整个过程.教育叙事探究中的观察还包括对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等方面的观察,因为人物是教育叙事探究的主要角色,人物的语言.行为和表情等是构成教育叙事内容的主要部分.在叙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等是推动叙事故事情节的重要素材,如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对音乐反应的某个动作,音乐鉴赏中的某个语言,音乐表现中的某个身体动作等往往都能表现一定的内涵,这对表达叙事故事的主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不能忽视特定的场景和课堂教学氛围与发生的教学事件的关联.音乐教学活动是在特定的教育场景中进行的,有的场景是影响教学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场景本身就是构成某一教学事件的一部分.场景由两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有形的.容易观察的物质方面要素,主要是指教学特定场域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乐器准备.教学设备.教室空间等.在教育叙事中,对物质方面要素的场景可以直接进行描述.二是无形的.不易观察的文化方面的要素,主要指在物质环境.人的活动以及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气息和文化氛围[4]46.这方面描述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间接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够看到发生事件的外部表现形态,有许多关于事件的信息是无法通过观察得来的,如发生事件的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生的原因等,为了能够了解隐含在发生事件背后的真实情况,这就需要进行访谈了.访谈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去发现一些表面看不到的现象,获取一些用观察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因此,访谈可以弥补观察之局限,可以搜集到更多的与事件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能更丰富地展现叙事内容.如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听赏现代京剧智斗与唱脸谱的反应情况进行访谈,以此了解背后的原因.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喜欢唱脸谱而不喜欢智斗,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平时爱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平时爱听民族音乐吗?为什么不爱听民族音乐?……通过这些访谈,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生真实的音乐生活以及对学生音乐审美.音乐价值观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思学校音乐教学该如何应对的问题.教育叙事的访谈首先需要设定访谈的问题,教师在访谈中要善于抓住教学事件的一些重要环节来确定访谈问题.如教师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发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音准.节奏等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其次是教师需要拟定访谈的提纲.访谈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很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访谈的问题进行分类,包括重要问题与附带问题,访谈问题的先后顺序等,探究者可以按照访谈的次序拟定一个待访谈的提纲,这样可以在访谈之前有一个整体的思路,以确保访谈的有效进行.观察与访谈中所获取的相关信息用文字记载下来.记录是教育叙事探究中观察与访谈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收集和存储叙事资料的基本方法.记录可以是当场记录,也可在事件发生后记录.当场记录是在观察和访谈的同时进行记录,这是一种即时性的记录,优点在于能够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呈现出来,但由于时间仓促难以概括全部.事后记录是在观察和访谈完成之后的记录,优点是可以安排时间集中精力进行记录,缺点是如果时间久了会将很多有用的信息遗漏.一般说来,二者的结合是最佳方法,先是当场进行概括性的.简要的记录,然后在事后再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保证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记录的内容包括对话记录.活动内容记录.事件发生过程记录.人物心理活动记录等.对话记录就是在教育叙事探究中将人物之间关于相关问题的对话真实而完整地记载下来,因为对话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及对某一事件认识的真实呈现的基本方法.活动内容记录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记录,包括记录教学活动的形式.动态与静态的场景.活动中的典型教学事例.教学活动的细节.教学活动的效果等.如聆听音乐时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有的学生在唱,有的学生无反应等这些活动都是需要记录的.事件发生过程记录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描述的教学事件进行记录,如课堂教学的开始.发展.结束阶段的整体描述与记录.人物的心理活动记录是当事人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处理与解决的内心活动,如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方面的信息资料可以通过事件发生后的访谈获得.还有就是观察者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观察者在观察发生事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思考与想法.观察与访谈获取的素材记录下来的资料越丰富充实,叙事的内容也就越丰满.在实际的叙事中,对于叙事素材的收集既要关注事件本身,也要关注与发生事件相关的信息.例如,在叙述某个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除了需要关注与此次教学活动本身的信息之外,还要适当收集该教师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也可以通过访谈形式了解该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还可以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该教师的教学特点以及对该教师的教学评价.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材料要依据叙事的主题进行筛选,要将那些最具代表性.典型性.最能说明问题实质的材料用到叙事中.(二)诠释教学背后的意义教育叙事不仅仅是记录教育事件.教育现象.教育故事等内容,更重要的是揭示.剖析.诠释这些事件.现象.故事背后的意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剖析是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叙事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教育叙事并非仅仅是对事件的一般叙述,而是要通过所叙述的事件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揭示一个什么问题,而这个道理或问题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归纳与剖析.有时候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某个问题或道理,但这些道理或问题隐含在叙事文本中.归纳剖析贯穿于叙事的整个过程,如观察者对一节音乐课堂教学的观察,教师或观察者观察到了什么内容,这个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这就涉及对观察事件的归纳剖析.善于剖析思考的人往往会从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用相关理论去剖析和阐释这些问题,以此捕捉教学背后的深层意义.当有了较为充分的材料以及明确的主题后,就可以根据这些进行叙事文本的写作,在写作中,首先是叙事的真实性,它所叙述的不是一个虚构的事件,而是一个真实的教育事件,这个真实事件表达着叙事者的真实想法.其次是要有一定的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故事内容的重要元素,这些细节的描述能够突出叙事的主题.丰富叙事的内容,以此增加叙事的生动性与情景性.最后是叙事中要有一定的剖析与诠释.叙事主要是对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景进行描写,但为了能够让人们更能明白描述事件的意义,叙事者需要加入一些剖析和阐释的语言来表达叙事者的真实看法,这样可以使教育叙事既能够描述真实的故事,又能够让教师洞悉教育事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还能够为读者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教育叙事意义诠释是一个深度诠释的过程.意义诠释有浅度诠释和深度诠释.浅度诠释仅仅描述了教育事件的表象,例如,今天(某年某月某日)的音乐课教授的内容是戏曲音乐,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堂上有几个学生调皮捣蛋.深度诠释可能是这样的:今天(某年某月某日)的音乐课上教授的内容是戏曲欣赏,教学伊始,学生便很难进入状态认真聆听戏曲音乐,甚至有几个学生开始调皮捣蛋了.观察了课堂上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反应,笔者对学生不喜欢戏曲音乐的原因做了初步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戏曲听起来节奏太慢,听不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喜欢听流行音乐,由于流行音乐与戏曲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因此,当学生接触戏曲时必然会不自觉地与流行音乐相比,从而认为戏曲难听并予以排斥.看来,如何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以及多元文化的耳朵是今后音乐教学的艰巨任务.我们比较一下两个诠释不难发现,浅度诠释只是交代了行动的事实,对于行动的意图和情境未做描述.在深度诠释看来,教育叙事不仅要交代行动的事实,还要剖析背后的原因.解决的策略预设等内容.五.结语教育叙事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究中还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在的音乐教学探究中,教育叙事也引起部分学者和一线音乐教师的关注.如洪啸音乐教学网的音乐教学叙事专栏中有很多一线音乐教师精彩的叙事,这些叙事让我们看到了当前音乐教学的真实场域,领悟音乐教学的艰辛与欢乐,捕捉了音乐教学背后的意义,这对于当下的音乐教学探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下的音乐教学探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期待这个联系教育理论与实践桥梁的教育叙事在将来的音乐教学探究中发挥更大的功能与作用.参考文献[1]靳玉乐.现代课程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5.[2]刘义兵,段俊霞.教学探究范式论:内涵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吴为民,李忠.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康纳利,克莱丁宁.叙事探讨[J].丁钢,译.全球教育展望,2003,38(4):6-10.范文一:教育叙事论文范文(强烈推荐6篇)范文二:范文三: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范文四: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育叙事的运用范文五:探究教育叙事的特征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