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协同
护理模式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情况,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脱位率,促进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关键字:协同护理模式;髋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率;脱位率;满意度;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用于治疗各类难治性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各种膝关节病变频频发生,导致髋关节置换率逐年增加[1].尽管手术能够有效解除患者关节病变,但其仍属于创伤性操作,常导致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感染.脱位等等,影响手术效果[2].因此,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有效护理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协同护理作为近年来临床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概念最早出自Orem自理理论,有学者提出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现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5例作为探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模式与协同护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所选对象均源自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4]:(1)年龄<90岁;(2)无心.肺功能异常;(3)无腰麻.硬膜外麻醉的禁忌证;(4)认知功能正常,同意参与本探究者.剔除标准:(1)保守治疗选取其他方法固定者;(2)未按规定完成治疗或者不能完成随访期观察者;(3)患者因自身原因自行退出者.最终纳入9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将两组患者的个人信息录入统计学中处理剖析,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次探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表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n(%)}1.2.方法对照组手术期间配合常规护理,患者入室后主动介绍室内相关医护人员,详细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认无误后建立静脉通道,尽量选择其健侧上肢进行穿刺,合理调整输液速度,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遵医嘱进行抗感染,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成立协同圈,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患者及1名患者家属组成,圈员定期开展会议,了解协同护理的意义,相互熟悉,互相配合.(2)疾病宣教:由医师和护士进行讲解,患者与家属参与其中,对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告知手术前需进行的血压化验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为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时间,主动讲解疾病原因.手术方式及过程.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不适的原因,纠正患者与家属的错误认知,避免术后恐慌.(3)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并告知术后观察切口引流情况及方法,指导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如限制肌肉的静态收缩,远隔关节的主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所带来的损伤,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积极面对术后康复;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术后人际关系.性格和生活态度方面是否发生变化,并针对变化采取具体护理举措.(4)康复训练:大多患者选在中晚期前出院,因此康复训练多在院外进行,这就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发挥协同监督作用,出院前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并建立微信群,及时与患者协商调整锻炼内容,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原则,以患者耐受程度为主,指导患者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医护人员也能以此监督和掌握患者的训练情况,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期间多使用鼓励性话语,增强患者锻炼信心,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观察两组感染率.脱位率以及满意率;(3)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法,共包括疼痛.步态.日常生活.体征表现.查体结果等4大方面的内容,4个领域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1~0.904,重测信度ICC>0.91.其中步态包括步态跛行.行走距离.助行装置,日常生活包括上下楼梯.穿鞋袜.坐.乘车,查体结果包括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标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5].1.4.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2.2.两组感染率.脱位率以及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见表3.表3两组感染率.脱位率以及满意率对比[n(%)]2.3.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见表4.表4出院后不同时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分)3.探讨现如今,膝关节病变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且大多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常见的有股骨骨折.退行性病变等,通过髋关节置换有助于解除局部病变,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等,然而术后仍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来达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6].但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较广,往往需要多个科室与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够协作,但过去的行业流程缺乏这种连贯性,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和判定标准,故难以在治疗中迅速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处理对策[7].因此,本探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协同护理的概念,本探究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首先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将骨科医师与护士建立一个牢固的沟通合作渠道,共同承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即刻调整治疗护理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工作量,同时也能适应患者的病情进展节奏,对症处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配合心理干预的作用,使其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8].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在不仅安全有效,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纠正不良认知,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能够获得最专业.最准确的康复指导,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然而,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使用协同护理方法仍需家属帮助,本探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没有观察到患者的其他指标.参考文献[1]夏春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予以围手术期协同护理干预体会[J].我国社区医师,2018,34(14):153,156.[2]况丽,叶明.协同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及情绪的影响探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6):672-674,684.[3]孙晴晴,崔玉洁,段玉莲,等.多学科团队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7):987-991.[4]薛芳.协同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我国医药科学,2014,4(18):124-127.[5]余嘉敏.多维度协同护理结合损害控制对全身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探究,2019,16(4):7-10.[6]梁群飞,钟联凤,王志嫦,等.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探究[J].我国医学创新,2018,15(30):90-93.[7]李继华,杨会,王婷,等.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4):1-3.[8]谢淑君.协同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6,24(6):530-53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