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简析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必要性
式下的账务处理方式,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开展核算工作提供帮助.关键字:财务会计;预算会计;账务处理;在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下文简称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制度中提到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开展平行核算,根据预算会计的核算的财务数据进行决算报告的编制;根据财务会计核算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属于全新的账务处理模式.1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必要性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统一,涉及到会计科目.报表以及核算内容等多个方面,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系统进行了有效整合,提出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全新核算方式.其中,适度分离主要是指财务会计功能和预算会计功能的有效分离,财务会计出具的财务报告,仅负责展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预算会计出具的决算报告,仅负责展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具体而言,适度分离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双功能,通过适度分离,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功能纳入到同一个会计核算体系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五要素开展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针对其三要素开展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第二,双基础,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遵循收付实现制,实现适度分离,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第三,双报告,通过上述剖析可知,财务会计与核算会计出具的报告有所差异,分别进行财务数据的计算剖析,出具相应的报告,提高财务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适度分离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功能有所提升,资产负债核算的内容有所增加,财务报表的体系和结构更为优化,显着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1].2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账务处理制度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同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工作,贯彻落实双功能及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实例,选择日常现金支付业务以及固定资产构建业务,对制度中新核算模式下的账务处理进行剖析.2.1日常现金支付业务的账务处理制度中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支用额度,进行日常活动费用支付时,财务会计需要按照如下内容进行账务处理:借:业务活动费用或者单位管理费用,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与此同时,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如下:借:事业支出,贷:资金结存,也就是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某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办公用品购买时,采用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最终支付的价款和运费为2.34万元,在办公用品入库之后,财务办公室领用的办公用品为1000元.财务会计需要按照如下内容进行账务处理:购买办公用品,借:库存物品234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3400;领用办公用品,借:单位管理费用1000,贷:库存物品1000.与此同时,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如下:购买办公用品,借:行政支出234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340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