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语文课改误区及原则探讨
center">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1.重形式,轻本质.除了教学手段上的形式主义,还有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形式主义,千篇一律强调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模式虽新,却全然不顾语文教育的根本特点及其面对的教育现实,照搬照抄那些似懂非懂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教学弄得热热闹闹.花里胡哨,看起来好像高潮迭起,实际上却是两头落空.这些所谓的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宛如菜市场广告牌五花八门.叫卖声络绎不绝,而大力宣扬的自主其实没有多少自主含量.2.重创新,轻双基.时下创新成为各行各业的新贵,不少教师也为追求创新耍尽花样,最终花样耍尽,双基训练却早已泥牛入海,前景堪忧.其实,语文是一门融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文大多是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尤其是散文与古诗文,情理交融,字字珠玑,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百读不厌.教师应在动情诵读的读味中,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中,在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写味中,上出课文的语文味,通过语言文字的震撼,让学生去品味文本的意境美.语言美.人性美.3.重探讨,轻实效.探讨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口语表达和创新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却采用放羊式探讨,变满堂灌为满堂论,让满堂的热闹气氛,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上体现课改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合适不合适一律探讨,不仅在教学难点.重点处要探讨,而且对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探讨,出现了一些无意义的探讨.4.重问题,轻思维.有的教师在课上刻意设计一连串的问题,有的思维含量低,学生无需思考,即可答的问题或是学生翻阅教程内容就能作答的问题.看似师生互动,教程的知识点也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而那种用教师问剥夺学生问的做法,实际体现了教师是红花,学生只是绿叶,看似师生互动,实是学生配合教师演好一场戏,极大扼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二.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1.语文还是语文.语文姓语名文,即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必须讲究咬文嚼字;必须以文为本,帮助学生把文本的感情变为自己的感情,把文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2.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能是哈姆雷特,不能是林黛玉,主题思想的客观确定性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在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个性阅读.多元理解,才能深入文本的内部,才能最大程度贴近作者的思想.情感.灵魂.3.知识还是知识.语文课程标准说,不宜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宜刻意追求不等于不追求,有的学生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什么是实词,可见语文教学对知识淡化到何等程度.知识毕竟还是知识,它是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的基础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发展.这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改变的.4.教师还是教师.不管任何时候,教师还是教师,教师应当负起教师的责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积极引领.平等参与.客观评价.有效促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时,要提出具体任务,安排具体时间,还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演讲探讨.写书间笔记,写阅读札记等.5.学生还是学生.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全面语文素养.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读包括范读.朗读.默读.速读.精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探讨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其次,应该是听.要求学生上课必须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察颜观色,辨析语气语调等;再次是写.除了课堂上的写作以外,应多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调查报告,写所见所闻所感及应用文等.总之,只有我们敢于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结合前人的探索和未来的要求,务实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语文特质的语文教学之路.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