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字数:1288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引言1
一、文献回顾2
(一)概念界定2
(二)研究方法3
二、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3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3
(二)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3
1.经营效益4
2.发展资本5
三、样本分析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5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5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6
四、江苏省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7
(一)江苏省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评价7
(二)江苏省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8
五、结论与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表1 家庭农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4
表2 家庭农场发展水平评价各层指标权重6
表3 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水平评价结果7
表4 江苏省各区域家庭农场发展水平9江苏省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引言
文献回顾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家庭农场是对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目前,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家庭农场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评估家庭农场的综合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加精准地针对家庭农场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有助于将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家庭农场建设成示范性家庭农场,引导其他家庭农场健康有序的发展。[5]7980因此,学术界应加强关于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一)概念界定
家庭农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经营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对家庭农场的定位方面,国外研究一方面注重家庭是其经营管理的主体,如:俄罗斯的《家庭农场法》把由家庭和农民成员组成,且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一体化生产经营活动享有法人权力的企业化经济实体界定为家庭农场;[6]201美国农业部指出家庭农场是以从事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活动,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6]201Magnan认为家庭农场是“被称为独立的农场经营,其中大部分劳动力和资本由家庭单位提供”。[7]另一方面,国外研究在对家庭农场的界定过程中强调家庭对家庭农场的控制权。[8]虽然关于“家庭农场”的概念各地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Jiska A.van Vliet等归纳与整理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对“家庭农场”内涵的界定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劳动力的使用,二是家庭对土地的所有权。[9]
“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在国内出现的时间相对国外比较晚,但国内学术界对于“家庭农场”概念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从时间维度来看,在官方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之前,已经有一部分学者对家庭农场的内涵进行研究与分析,如:黎东升等认为家庭农场是一个以利润为导向,以农户家庭为其经营单位,并自我管理的经济实体组织;[10]朱学新认为家庭农场是以规模经济为经营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组织。[11]自从2013发布的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之后,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家庭农场做了更加全面与多样的阐释与解读,[3]118如:朱启臻将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以家庭劳动力为主、适度规模经营、生产长期稳定并进行注册登记;[12]郭熙保将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农业生产用地具有一定规模并长期稳定、家庭为其生产单位、主要收入来源于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13]高帆等从生产要素来源的角度,将家庭农场归纳为以家庭的内部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并通过土地流转适当扩大经营规模,且资金来源主要为农业收入。[14]
综上所述,虽然世界各国对家庭农场的理解与定义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学者也从各种研究角度运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对“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进行解读与界定,但总体来看业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劳动成员家庭化”、“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是家庭农场应当具备的三个特征。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家庭农场还应当具备“以农业收入为家庭的主要甚至全部收入来源”、“采用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经营理念”和“以利润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等特征。[15]
(二)研究方法
虽然这些成果对本课题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但仍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家庭农场某一方面的评价,缺乏对家庭农场各方面综合发展情况的全面评价;二是现有研究中对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遴选并构建指标体系来进行,但在指标权重确定的过程中,多数学者选用德尔菲法,这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集中体现相关研究者的观点,但同时也使得确定的指标权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色彩。[1]54
针对现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梳理归纳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江苏省63家家庭农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经营效益与发展资本两个方面构建适合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水平评价的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并且为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极大地解决了现有研究中关于指标权重确定存在主观性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358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