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稻虾种养模式中农户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字数:10655】

2024-02-25 15: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推进稻虾种养新型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有利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潜江市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采用稻虾种养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是否拥有技术和小龙虾产量对农户是否采用稻虾种养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虾苗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采用行为,设备成本对农户是否采用稻虾种养模式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对此从人才培养、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2
(一)稻虾种养模式发展现状2
(二)稻虾种养模式问题研究2
(三)农户行为及影响因素3
二、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4
(一)研究区域简介4
(二)数据来源4
三、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4
(一)模型选择4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5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7
五、结论和建议8
致谢8
参考文献9
稻虾种养模式中农户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乡村发展不仅要产业兴旺,更要生态宜居,要在产业融合理念指导下,创新农业新业态。稻渔综合种养,即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品养殖结合在一起,稻田的浅水环境可以为水产生物鱼、虾、蟹和鳖提供栖息地,鱼虾等生物也可以为稻田防除杂草和虫害,降低化肥使用率[12],可以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促进,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相互结合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我国稻田养殖水产生物历史悠久,已经形成稻虾、稻鱼、稻鸭等模式。2001年,湖北潜江市农民率先探索出“稻虾连作”模式,即水稻和小龙虾(克氏原鳌虾)生产同时进行,以台田种水稻,环形沟养小龙虾。稻虾种养模式以其较高的综合效益以及小龙虾的高需求量,成为目前沿江稻区的养殖主流,潜江市的成功经验更是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3]51该模式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在获得水稻和小龙虾两种产品产出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升稻米品质,进而提高稻田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综合效益,因此,推进稻虾种养新型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有利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农户作为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主要投资者,其是否采用稻虾种养模式是发现问题和科学推广稻虾种养模式的关键,因此,理清农户稻虾种养采用行为的现状,对农户采用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无疑对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农户为切入点,对“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市进行实地调查,使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稻虾种养模式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稻虾种养模式发展现状
根据2018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4]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1200万亩,其中稻虾种养面积占70.8%,约为850万亩,且面积还在快速增长之中。小龙虾总产量突破100万吨,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是湖北、安徽和湖南。小龙虾产业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物流餐饮、文化节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经济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占全社会经济总产值的18.06%、7.45%、74.49%。全国从事小龙虾生产经营的人员约520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5]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为3.02×
10
4
hm
2
,其中适宜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占现有稻田面积的15%左右,高达4.5×
10
3
hm
2
,而目前开发利用的比例只有1/5。
近年来,各产区着力打造一批小龙虾区域品牌,如江苏省“盱眙龙虾”和湖北省“潜江龙虾”,企业也纷纷培育自主品牌,如湖北的“虾皇”“楚江红”“中国虾谷”,江苏省“红透龙虾”“太明龙虾”,湖南省“渔家姑娘”等,各地积极举办各类小龙虾节、虾王争霸赛等节庆活动,对拉动消费、整合产业、促进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可知,稻虾种养模式在全国推广迅速且具有很大潜力,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些数据为科学推广稻虾种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稻虾种养模式问题研究
虽然缺乏直接研究稻虾种养模式中哪些因素影响农户是否采用该模式的文献,但大量研究表明,目前稻虾种养模式发展并不成熟,存在问题较多,这为本文分析农户不采用稻虾种养模式的原因和变量选择提供了借鉴。
品牌文化建设同样影响稻虾种养模式的发展。程建平等人通过对湖北省的调查发现目前稻虾种养模式仍存在品牌优势不明显、产品销路不畅、高档优质农产品品牌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8]湖南安乡县虽然有部分经营者注册了龙虾商标,但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较低,影响力不够。[9]
生态环境问题风险也被得到了证实。稻虾种养模式虽然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抗旱能力,[10]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良影响,稻虾共作土壤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常规水稻单作;大面积的田间养殖工程系统,会影响区域水文循环和水分利用;[11] Oehme等人发现在稻鱼系统中,投饵量对田面水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大量投放虾苗饲料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12]稻虾模式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情指数提高;[13]由于田间工程的开挖,稻田生物多样性下降,4年后才能逐步回升。
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安乡县等多地区没有出台具体的稻虾产业扶持指导意见,也没有给予专门的财政基金支持稻虾产业,[9]农业政策补贴的产业不均衡容易影响农业产业的调整;生产上缺乏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没有形成农业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农技人员和专家临田指导较少;种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水源能够到田边,但就是放不到田里;土地流转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避免土地流转纠纷增大管理成本;保险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保护,大多养殖户仍处于自养自销的状态,经不起突发状况带来的重大损失[14]。
稻虾种养的经济收益不一定能达到农户预期。一方面稻虾种养的人工成本较高,渔稻田的人工成本高于普通精养青虾池500元/亩~800元/亩,[15]另一方面市场上存在诸多问题:龙虾市场不稳定,在秋冬产量低的季节和节假日市场需求大时,价格高,龙虾价格根据品质和上市时间,从14~110元/kg不等;[9]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不同地区的龙虾供需不平衡,价格不一,养殖户在不同地区间赚差价,导致本地市场资源匮乏,进一步激化市场竞争;[16]农户营销能力不足,按照稻虾种养模式生产的龙虾和稻米是优质的生态绿色食品,价格应略高于市场价格,实际则作为普通产品销售市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