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质量研究【字数:1606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目标、意义及现状1
(一)研究目标2
(二)研究意义2(三)国内外研究现状2
1.国内研究现状2
2.国外研究现状2
二、研究内容、方法3
1.研究内容3
2.研究方法3
三、理论基础4
(一)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理念 4
1.农业特色小镇内涵 4
2.农业特色小镇概念 4
(二)农业型特色小镇助推农业特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 4
1.农业特色产业有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4
2.农业特色小镇环境宜业宜居倒逼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4
3.农业特色小镇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 4
4.农业特色小镇搭建改革平台 4
四、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质量水平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5
(一)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构建 5
1.产业维度 5
2.环境维度 5
3.文化维度 5
4.功能维度 5
5.体制维度 5
(二)评估指标的选取 5
(三)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和构造判断矩阵 6
(四)模糊综合评价 7
五、桠溪镇建设质量分析 7
(一)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7
(二)综合分析 8
1.数据的搜集 8
2.实证分析 8
3.结论 12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途径15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及社会背景15(二)存在的问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题15
(三)提升策略16
七、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17
(一)研究不足17
(二)研究展望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附录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南京市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质量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目标、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对休闲农业和特色城镇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对农业特色城镇的内涵、特征、分类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系统地认识农业特色小镇;积极探索国内外休闲农业、农村旅游、小城镇、特色城镇发展的相关计量指标和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农村特色城镇发展质量,并进一步推动特殊城镇的理论研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休闲农产品设计,提高小城镇设施服务水平,为具有农业特色的农村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特色小镇为例,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情况、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评价体系确定和实证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和完善对策,为建设农村特色城镇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与中肯的建议。
(二)研究意义
传统农业产业历史长、规模大、种类多,但近年来呈现出产能结构性失衡、供给体系严重不配套、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亟待优化升级[1]。针对特色小镇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目前发展质量评估,进行研究。目前大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样调节结构,从哪几方面进行改革,以及改革之后的效果,从而对农业小镇质量发生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视角下研究农业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是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课题。不仅需要了解农业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特性,还要掌握当前我国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从以下两方面呈现: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概念形成应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史来讲,农业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概念被提出。多数国家己对农业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己经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对整个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组织形式、信息运用和农产品质量控制展开了系统分析[26]。
农业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组织方面, Anonymous对由生产、加工、贸易、消费等环节构成的全球棉花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进行实证研究[25];大卫等从农业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研究了利用食品和能源产业建立的农业体系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得到可持续发展。农业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信息运用方面,Tourism Res等人认为在农业领域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和交流技术得到运用[27]。
2.国内的研究现状
一部分学者开始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角度去了解并解决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的问题。
一些学者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开始关注特色城镇的发展。例如,于新东提出通过该项目及其工业运作,指出利用基于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思维来经营特色城镇的建议:
雷仲敏分析了嘉兴市29个特别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城市特色城镇的三条路径[2];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延伸扩张,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生态系统建设,同时,在功能叠加、政策保证和工作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存在的制约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林峰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特色城镇的发展和运营需要从整体出发以整体解决方案为基础,从十个方面提出特色城镇的运营策略。同时也认为,在小城镇中特色产业要占的主导地位,在其周围建设完整的工业生态系统,是激活城镇经济,促进小城镇特色形成的最重要的事情。在2017年北京特色城镇建设峰会和中国经济社会智库会议上,许多学者就如何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来打造特色城镇进行了探讨[7]。
张新民从新型经营模式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城镇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特色品牌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完善建设生活环境理念、以及完善建设农业特色小镇的原则、路径和步骤。侯小伏在对山东省农业特色城镇建设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3]。刘政永,孙娜对于农业特色小镇有相似的内涵以及各农业特色小镇的区别性。旨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开辟农业特色城镇的实现路径和保障对策[4]。方伟龙在研究浙江特色小镇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关于加快促进保定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250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