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用地整治农户参与行为研究【字数:11985】

2024-02-25 15:5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新阶段。农用地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随着政策的扶持以及农地整治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有农用地整治项目超预算、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未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农户满意度低等各种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地整治的进一步推进。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尚未建立完善的农户参与机制,农户参与行为无法对农地整治产生有效影响。本文从农户的微观视角,探讨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农地整治行为的作用,为促进农户积极有效参与农地整治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2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1. 国外农户参与行为的研究 2
2. 国内农户参与行为的研究 3
二、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
(一) 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3
(二) 研究方法 3
三、 测度农户有效参与度 4
(一) 构建指标体系 4
(二) 确定指标权重 5
(三) 计算有效参与度 8
四、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农地整治影响 8
(一) 理论模型构建 8
1.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8
2. 变量选择 8
3. 变量赋值规则 9
(二) 农户社会资本分析 9
1. 社会资本描述性分析 9
运用改进熵值法来计算农户社会指标体系各权重。 10
2. 社会资本测量 10
(三) 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11
1. 多重共线性诊断 11
2. 回归结果分析 11
五、 结论与建议 13
(一) 结论 13
(二) 政策建议 1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 社会网络方面 13
2. 社会信任方面 14
3. 社会规范方面 14
4. 其他方面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农用地整治农户参与行为研究
引言
绪论
研究背景
从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提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整治的中央文件的出台,逐步为农村土地整治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促使农村土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 “十二五”时期全国整治农用地面积达到3.53×107hm2,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已到2.69×107hm2 ;实施农用地整治后项目区耕地资源质量平均提高一个等级,产量平均提高10%20%;建成田间道路达到8.87×106km ,修建排灌沟渠达到8.67×106km等。[3]2016年全国开展并验收土地整治项目数量达到13406个,建设规模达到3.34×106hm2,新增耕地面积达到1.76×105hm2。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3486.32万公顷,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面积32.04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25.95万公顷,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6.09万公顷。2017年,开展并验收土地整治项目1.64万个,同比增长17.1%。建设总规模为162.63万公顷,同比下降53.1%。新增耕地22.73万公顷,同比增长22.7%。总投资754.92亿元,同比增长16.0%。[4]
研究意义
在农用地整治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农地整治项目进展过程中却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因此在农用地整治中加入公众参与尤其是农户的参与,不仅是农用地整治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新格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5]农用地整治是对一定区域内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理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田地生产能力,还要调整农业生产关系。这就波及到很多相关主体的利益,所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上述目标就很难顺利地完成。从各地农用地整治情况来看,当前农户的参与大多停留在表面上,主要是以谋求私利为目的的分散无序参与,且在涉及到土地整理中占田、调地及收益分配等问题上经常出现利益纠纷甚至冲突,这也成为土地整治工作的矛盾焦点。因此,必须要有一条纽带将个体的分散利益统合为集体利益,通过合作达到互惠,促成农民的有序参与。而社会资本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新解释范式,在社会网络中其实质是一种约束个体自利行为的无形资源,对统合农民分散利益、搭建农民参与平台并促进农民高水平参与十分重要。[6]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农户参与行为的研究
国外农村农用地整治中农户参与行为主要体现在参与方式、参与环节与内容、参与制度保障几个方面,以德国、荷兰和日本为代表。
德国有完善的公众参与行为流程,主要包括:①参与主体明确,主要是参加者联合会这一形式作为参与主体,通过明确的主体也使得公众参与率提高;②参与方式上,通过联合会,实现对各项事务的抉择;③参与环节上,德国的公众参与贯穿土地农地整治的全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参加者联合会是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公众参与的过程;④公众参与保障措施上,有完善的法律基础以及资金保障,其中法律保障体现在德国实施《土地整理法》,明文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各项要求;资金保障体现在,筹资渠道宽,包括国家资助方式、土地参加者自筹方式、向金融机构贷款方式。[7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