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农民满意度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以德清县为例【字数:12012】

2024-02-25 15:5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是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障,也是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文选取了浙江德清地区为案例区,首先,构建了农用地后期管护农民满意度指标并计算分析各分项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其次,采用相关分析法综合分析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并将满意度和敏感性标准化后放入坐标系中对比分析,将指标分为四类;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管护问题反馈机制、完善后期管护过程监督与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科普宣传及适当组织技术培训等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s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2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二)研究背景 2
(三)研究现状分析 2
1.关于土地整治农民满意度的研究 2
2.关于后期管护的相关研究 3
(四)研究内容 3
二、概念与理论基础 3
(一)概念梳理 3
1.农村土地整理与农用地整理 3
2.农用地后期管护 4
3.满意度与敏感性 4
(二)基本理论 4
1.系统学理论 4
2.公众参与理论 5
3.可持续发展理论 5
三、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5
(一)研究区概况 5
(二)数据来源 5
四、研究方法 6
(一)指标体系建立与问卷设计 6
(二)满意度评价方法 7
(三)敏感性分析方法 7
五、结果与分析 7
(一)信度分析 7
(二)满意度描述性分析 7
(三)指标敏感性分析 7
(四)存在问题 9
1.农民反馈问题的积极性较低 9
2.农地道路系统维护情况较差 9
3.管护措施不完善不健全 9
4.技术人才供给配备不足 9
5.灾害预防体系不完善 10
六、结论与建议 10
(一)主要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0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建立健全管护问题反馈机制 10
2.完善管护过程监督与公众参与机制 10
3.加强科普宣传,适当展开技术培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A 问卷 13
图 1 受访者年龄构成 5
图 2 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农民满意度指标体系 6
图 3 标准化后满意度指数及其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坐标 8
表 1 分项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及标准化值 8
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农民满意度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
——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引言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农用地后期管护农民满意度和敏感性分析不仅对规范与指导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能够提高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的科学性和决策管理水平,为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我国农用地整理事业科学稳定发展。
(二)研究背景
农用地整理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农民居住环境以及生态自然环境。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如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用地整理工作的试点,开展农用地整理的理论研究等。
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是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障,也是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然而,我国农用地整理普遍存在“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管护”的问题,导致一些农用地整理项目因管护不到位而降低质量甚至不如整理前,因此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内容。同时,农民是农用地整理的直接参与者和农用地的主要使用者,农用地整理的后期管护也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不让农用地整理成为形式主义。因此后期管护的农民满意程度应是衡量农用地整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
目前已有的研究,关于农用地整理的农民满意度调查较多,而关于农用地整理后期管护的研究基本为针对经济、社会效益的问题分析[1][2],从农民满意度出发的后期管护评价研究尚为空白,敏感性指标也未有研究分析。
(三)研究现状分析
1.关于土地整治农民满意度的研究
农用地整理是土地整治范畴中的其中一个方面,有许多学者就土地整治中其他方面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民满意度展开调查。徐冰(2012)通过对南京市2个镇农民的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知水平不高,提高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民意愿较大的因素为“改变住房的意愿”和“对整理后住房、补偿、生活条件的满意度”[3]。吴云青(2015)对天津市中心村居住区农民进行满意度及敏感性调查,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中心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4]。
从土地综合政治的范畴考虑,夏敏(2013)采用四分图模型法评价了土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满意度,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就基层政府行政措施、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情况、生活条件等五个方面的村干部落实政策公开、公正、透明,灌排渠系水利建设,土地平整,水源水质状况等20个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当地农民对土地整理整体满意,其中对土地整理后的生活水平改善情况较为满意,对项目实施后的管护工作和基层干部的工作则普遍不满意[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