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基于gis的乡村土地景观变迁研究以溧水区为例【字数:14443】

2024-02-25 12:3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为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溧水区乡村土地景观格局的发展变化,促进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采取2009年、2013年及2017年三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视觉感知差异,结合GIS与 FRAGSTATS3.3分析软件,选取13个代表性景观指标。研究了溧水区近10年乡村土地景观时空变化格局、景观面积转移规模及景观变迁规律,揭示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土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主要结论有:溧水区城市与集镇扩张迅速,其他各类景观类型面积整体下降,开阔水面优势度保持稳定,但各类景观斑块内部复杂性、异质性及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使得人们从视觉上直观的感觉到乡村地区整体景观吸引力受到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研究概述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综述 2
(三)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3
1.研究区概况 3
2.数据来源及处理 3
二、 研究方法 4
(一)乡村土地景观分类 4
(二)景观类型变化速度分析方法 5
(三)景观类型变化幅度分析方法 5
(四)景观类型转移矩阵 6
(五)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方法 6
三、 案例分析与评价 7
(一)乡村土地景观类型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7
1.类型结构时间变化 7
2.类型结构空间变化 8
(二)乡村土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11
1.类型水平分析 11
2.景观水平分析 14
(三)总体评价 15
四、结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基于GIS的乡村土地景观变迁研究
——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
城规151班 严超
引言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截止2018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9.58%,并预计在2020年达到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60%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城市化在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中是作为极为重要的部分存在,而城市化的不断提速对乡村土地景观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持续地改变着乡村的原始风貌。党的十八大中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同时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强调在城市化建设当中,要切实关注“三农问题”,目前有关农村发展的问题,从国家、省市、地方各级层面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在“十三五”时期,各级政府更是在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对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进,力求补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这块“短板”[19]。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对于乡村景观问题的研究仍处于高度关注期,且这类研究在现实中意义较为重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而基于视觉感知差异对乡村土地景观的研究更是有助于提升乡村景观品牌及质量,同时在推进保护和优化乡土景观风貌的工作上也能形成合力,切实在新农村建设上添砖加瓦。随着新农村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民对于居住环境周边的乡土景观也有了期待改善的新需求。而现有的一些理论研究多只关注城市而忽略乡村。许多地方将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的理论直接运用于乡村景观规划中,造成了许多破坏性建设。因此,大力推进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有针对乡村规划、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为其提供参考与建议,以改变目前建设中的盲目性[1]。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综述
近年来,国外在乡村景观变迁的研究中,普遍使用土地利用数据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研究,且多数侧重于乡村农业景观变化、聚落景观变化、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乡村景观格局变化。如Sylvain和Gerald基于1968年至1997年的高清影像图,对多时相内加拿大地区的乡村农业景观变迁[20]。Harm等通过4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历史影像资料,以及高分辨率的卫星航拍相片,使用个别景观生态学指标对爱沙尼亚内的56个区域的乡村景观多样性变化展开研究[21]。Marc和Gy.Ruda的研究认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伴随着农村地区的工业化是导致乡村景观变化的根本原因[22]。Odum和Turner对于Gerogia州近50年的景观演变进行研究,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模拟了景观演变的过程[23]。Isabell和Sabine等使用ArcGIS对近25年的诺曼底地区乡村景观格局进行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景观变化的影响巨大[24]。
国内乡村景观演变随着生态学思想的引进后,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师满江以兰州市河谷盆地为研究区,详细解译1961年2015年的高清影像,结合GoogleEarth,使用GIS以及景观生态理论分析了兰州市主城区近五十年的土利用景观演变规律[3]。王蓉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运用Arcgis对2000年2015年的4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再利用景观分析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计算及分析,对渝北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4]。吴琼等基于遥感和GIS研究了吉林市区的景观变化和城市空间扩展形态[5]。马亚鑫等研究了探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16]。张婷等运用RS和GIS定量分析了贵州省普定县内退耕还林工程对乡村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14]。陈芝聪等通过研究山东省南四湖自然湿地近27年的遥感数据对其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进行了分析[6]。张荣天等通过GIS与景观生态学分析软件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13]。汤杰运用ERDAS和GIS等方法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15]。
在景观视觉感知方面的研究中,国外学者Dunean Campbell, OliverLueas, Simon Bell等通过研究森林景观视觉设计建立了一套规划理论体系,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城市等景观领域空间视觉分析。De Vries等以荷兰某乡村地区为例,研究农业建筑及设施对该地区美景度的视觉影响,并从周边环境、规划设计、观察者的站位、距离特征等进行分析评价[28]。Dentoni和Massacci 研究了意大利撒丁区某采矿地区开采时产生的视觉影响[29]。Garre等定量的评估了比利时乡村地区的不同级别道路的视觉可达性和视觉影响,为乡村地区道路网的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议[2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