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地方感的适宜尺度与影响因素以高校为例【字数:10637】

2024-02-25 12:3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地方感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视角和内容,也是近年来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地方感是人对某一特定地方情感上依恋,受各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是在已有的地方感研究成果中少有对高校、学生和高校驻地的研究。本课题将地方感视为两个维度地方认同和地方依附,使用问卷调查为数据收集方法,主要运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Post-hoc testing检验为主要分析方法,最后通过讨论得出以高校学生为例的地方感研究的适宜尺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学校基于学生情感进行合理校园文化规划、建设与管理。同时,理解大学校园的地方意义及其对学生地方认同和地方依附的影响,能对形成学生与大学校园相互促进发展的整体起到促进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一)地方感及其研究尺度2
(二)地方感的影响因素2
二、研究思路3
(一)研究对象3
(二)研究方法3
1.数据采集方法3
2.数据分析方法3
(1)描述性统计分析3
(2)person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3
(3)Posthoc testing检验4
三、数据结果4
(一)人口统计学数据4
(二)分析结果5
1.地方认同最偏好尺度选择的影响因素5
2.地方依附感最偏好尺度选择的影响因素5
四、讨论6
(一)地方依附和地方认同的概念辨析6
(二)地方感的适宜尺度的研究6
(三)地方感适宜尺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7
五、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表1人口统计学数据4
地方感的适宜尺度与影响因素——以高校学生为例
引言
地方感这一名词最开始是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描述人与地方之间的情感连结的概念,在已有的文献中通常常与地方认同、地方依附和地方依恋等学术名词有关联[1]。地方感是人对某一特定地方情感上依恋,受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各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地方感是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词汇[2]。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展开了对地方感的探索,直到上世界九十年代成为了西方环境心理学、西方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3]。在中国由唐文跃[4]于2006年从国外引入了这一概念,在中国渐渐被更多学者注意到并开始对之研究。国内目前对于地方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架地方感的研究框架,讨论居民、游憩者或游憩行为与某一特定地点的联系等方面,少有将地方感与高校或高校学生联系起来讨论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将地方感视为两个维度的构成:地方认同与地方依附,通过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执行访谈了解被试者地方认同与地方依附的偏好尺度,同时分析被试者地方认同与地方依附偏好尺度以及影响因素,最终进行总结。
随着大学生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改善大学生群体的适应能力,近年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3]。通过对地方感的尺度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通过研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功能依赖和根植意愿,将学生对当地的情感联系由暂时性向长久性发展[5]。其次,通过研究为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能够促进学校基于学生情感进行合理校园文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最后,理解大学校园地方意义及其对学生地方认同的影响,进而形成学生与大学校园相互促进发展的整体。
一、文献综述
(一)地方感及其研究尺度
地方感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视角和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成为西方游憩、休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6]。地方感是一个具有多维价值的研究方向,在一些研究中,地方感被分成了三个维度:如Kyle等人提出的三维量表[7],包含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地方依赖(Place Dependence)、社会纽带(Social Bounding),还有Bricker等人[8]将之划分成了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生活方式三个维度,Scannell等人[9]则构建了一个由心理过程(Process)、地方(Place)、人物(Person)三个维度构成的地方依恋研究框架;还有一些研究,将地方感划分成了两个维度,例如Williams和Vaske的地方依恋量表[10],在这个量表中,地方依恋被分成两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此外,国内的地方感研究中,多数也是将地方感分为两个维度,朱峰(2015)[11]在探讨求新求异动机是否在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时,主要采用的就是来自于Williams量表[10];除此之外仇梦嫄(2017)[12]等人在研究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游客环保行为驱动机制时,余意峰(2017)[13]等在研究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时,也是参考了Williams的二维量表[7]。
在地方感的研究过程中,尺度是一个十分清晰的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学者们通常对自身研究的尺度有着非常清晰准确地描述。地方范畴(scale of place)指的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离自身远近的范围划分。在学者们描述的尺度中,通常以城市、乡镇、社区(邻里)、家等地方范畴,例如Gustafson(2009)[14]通过研究发现地方范畴的大小与人们的地方感是线性关系,即地方越大,地方感越小;Kamalipour等人(2012)[15]研究发现人们对对于其邻里(neighborhood)的依附感最强,对其他地方范畴的地方感与年龄有关;Casakin(2015)[16]等研究认为地方感的显著性与城市大小有关:地方依附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中体现出的的显著性高于中等城市。除了研究过程中常见的城市、乡镇、社区(邻里)这些尺度外,研究中常见的尺度还有公园遗址、风景名胜地等特殊尺度,学者们通过进行与这类尺度有关的地方感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以对这些特殊地点进行更好的建设。如柳艳超(2017)[17]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根据二维结构对居民的地方感情况进行了探究,并对居民的地方感与忠诚度、遗址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从地方理论视角下为加强遗址保护与管理、提高地方感水平等提出了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