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字数:1079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2
(一)研究区概况2
(二)数据来源2
二.研究方法3
(一)土地利用动态度3
1.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3
2.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3
(二)土地利用结构指数3
1.信息熵4
2.均衡度4
3.优势度4
(三)南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4
1.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4
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5
三.结果和分析5
(一)土地利用变化分析5
1.土地利用数量变化5
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7
(二)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析7
1.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析7
2.南京市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及贡献率分析8
四.结论和讨论9
(一)结论9
1.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9
2.南京市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9
3.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10
(二)讨论10
1.研究尺度和研究时段10
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图1南京市2007、2012、2017年遥感解译图3
图2南京市2007、2012、2017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5
表1南京市2007、2012、2017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4
表2南京市2007、2012、2017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表6
表3南京市2007、2012、2017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度6
表4南京市2007、2012、2017土地利用结构指数7
表5南京市2007、2012、2017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贡献率7
表6南京市2007、2012、2017生态系统各类单项服务价值及贡献率表8
表7南京市2007、2012、2017生态系统各类单项服务价值变化表8
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
引言
土地利用变化或称土地覆被变化(以下简称LUCC),是研究者们研究气候和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变化时主要关注的部分。LUCC是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全球生态系统影响最明显的指标,因此它也成为人类活动行为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纽带。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与生命活动联系紧密,因此LUCC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各项活动和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 九十年代初,“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以及“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两大国际组织共同制订了“LUCC科学研究计划”,并把这项计划定位为探究全球变化的重点部分[3,4]。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这二者之间会互相作用,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LUCC会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种类、范围以及空间分布情况的变化产生影响[5],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的会产生重大影响作用[6]。当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扩张,研究一个地区的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于探究该地区生态和环境的变化、调整土地利用格局以及增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8]。
因此,近年来研究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对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主要有森林、农田、湿地以及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通过研究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构建土地结构优化模型。但是目前已有的LUCC对生态系统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侧重分析的都是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影响,集中于静态研究,对一个时间段内的LUCC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研究较缺乏[911]。
本文选取江苏省南京市2007年、2012年及2017年三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 、《江苏省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结合南京市的自然和社会统计数据,研究南京市2007年至2017年这十年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南京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南京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坐落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丰富,四季分明。南京市共划分有11个区和溧水、高淳2个县,辖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南京市建筑面积达1125.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接近700万人,城镇化率已超过80%。南京市跨江而建,地形变化多样,山环水绕,水资源储量颇为丰富,全市11.4%的面积为水域,64.5%的面积为低山丘陵,是长三角流域甚至整个华东区域中唯一的特大城市。随着南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扩张,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结构类型和空间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因此,本文选择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
本文中所使用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南京市的遥感影像条代号为120/37, 120/38, 120/38,本文获取南京市2007年、2012年、2017年的Landsat TM共三期的遥感影像。影像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各期遥感影像质量较好,成像时间相近,物候特征较明显,云量小于1.5%,空间分辨率为30米。经过辐射矫正、大气矫正、几何校正,监督分类、目视解译等步骤,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并考虑到南京市土地资源实际上园地的用地面积比较小,且不好分辨,因此将其并入耕地类型中,最终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共六类,如图1。采用的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以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官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csgh/562508.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