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成效研究以大别山区y县为例【字数:15846】

2024-02-25 12: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以大别山革命老区Y县为例,通过对Y县2014年以来精准扶贫数据的仔细描述和深入研究,在各类社会数据和调查问卷以及问卷访谈的支撑下对Y县精准扶贫成效做出两个方向的评价,一个是社会现实的评价,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另一个是满意度评价,以问卷为基础。在评价的基础上,本文对数据和问卷进一步分析研究,指出Y县精准扶贫工作成功的部分及其原因,同时也对Y县精准扶贫工作不成功的部分进行分类阐述和原因分析,就分析出来的原因提出系统的建议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提供参考。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一、基础理论 4
(一)概念界定 4
1.贫困的定义 4
2.精准扶贫概念界定 4
(二)国内外扶贫问题的研究综述 5
1.国内精准扶贫问题理论研究 5
2.关于国外扶贫问题的研究 5
二、 Y县扶贫现状 6
(一)精准扶贫政策内容的分类来源 6
(二)Y县精准扶贫现状 6
1.精准识别 6
2.精准项目 7
3.精准资金 8
4.精准措施 8
5.精准人员 9
三、 Y县精准扶贫成效评价 9
(一)数据支撑下的Y县精准扶贫成效评价 9
1.评价指标与数据的来源 9
2.数据描述性分析与成效评价 9
(二)问卷与访谈支撑下的Y县精准扶贫成效评价 10
1.问卷指标的选取与访谈的主要内容 10
2.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与成效评价 10
四、Y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相关建议 12
(一)Y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2
1.首要问题—精准扶贫不“精准” 12
2.精准扶贫不能因地制宜 13
3.驻村干部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13
(二)对Y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建议 13
1.扶贫工作精准方面的建议 13
2.Y县因地制宜扶贫工作的建议 1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对驻村干部工作的建议 14
五、结论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成效研究
以大别山区Y县为例
引言
引言:2013年,习总书记参观湖南,下达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自此,拉开了中国精准扶贫时代的序幕。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有大量的贫困人口走向温饱小康,但中国的扶贫工作仍然面临艰巨而深远的任务。根据政府相关数据报告显示的,以中国现行标准评判,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大量的贫困人口亟待帮扶。在社会问题中,困难群体一直有着更多更强烈的需求,我们不仅要给于足够的关注,也要给与他们满足相应需求的帮助。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五年以来,大量的资源人力投入到精准扶贫政策当中,大量的学者也投身扶贫研究事业。至2016年底,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91万人。但是在至今,我们距离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仍很很困难。我们的研究还不充分,我们的理论还不完善,我们的政策还不全面。扶贫是一块硬骨头,只有国家和社会以及学者们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脱贫。
基础理论
这一部分主要引用前人的研究的成果,对贫困、精准扶贫概念进行深入的阐述同时对扶贫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贫困的定义
贫困是个模糊的概念,在学者研究中也各自有着不同的定义。在李雨辰的研究中,他综合了中西方近现代对贫困的定义,总结了贫困的多维定义“最低收入水平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便是贫困”、“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的贫困”“贫困不应该仅是发展能力和收入支出的低水平,更应该包括的是脆弱性、无话语权和无权无势等”。[1]学者屈锡华也从诸多定义中总结出总结出独特的见解:贫困是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生存危机和生活困境;一定层面的贫困是一种社会状态,这种状态不被改善将是恶性循环的。[2]
贫困的定义是研究贫困问题的基础,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又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深化这种定义。
2.精准扶贫概念界定
精准扶贫是习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新概念,旨在建立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型扶贫模式以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难题。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希望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不同的贫困农户群体,采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新型扶贫模式。不同的学者对精准扶贫的概念内涵的认识大同小异。
汪三贵认为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项目以及措施要精确地定位到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中,通过对贫困人口以及他们家庭作出具体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出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3]同时他认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贫效果的精准考核。刘解龙则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阐述精准扶贫概念,他认为“习总书记所说的六个精准,是非常全面和到位的,也具有微观层次上的精准扶贫的规定与特点,因此,在对精准扶贫的表达和理解上,人们基本上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微观层次上的精准扶贫,主要是具体扶贫行为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与实施,比如扶贫对象识别、判断与评价的精准化,扶贫项目设置的精准化,扶贫活动的要素组合精准化,扶贫活动的相关主体组合及责权利关系界定,具体扶贫活动内容与过程的精细化,扶贫成效的精准化等。”[4]宏观上他提出了“时间上的宏观精准”“对象上的宏观性”“关系上的宏观精准”“内容上的宏观性”四个概念。葛志军表示“根据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5]赵武“精准扶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进行定向分类,找准原因及需求,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合规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逐步构建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xzgl/56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