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向研究【字数:10210】

2024-02-25 12:3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治理理论兴起于90年代的西方,作为它的子概念的治理理念更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在十八大提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本文借鉴乔万尼·萨托利对于民主概念的探讨,借用昆廷·斯金纳所提出的“历史语境”方法,将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放在导致治理理念形成的已有西方政治实践上。治理理念是对政府失灵、市场失效和全球化浪潮的回应。治理理念的演变体现对社会力量的认同、国家能力的强调和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多中心国际合作的兴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一、从实践出发看待治理理念 4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4
(一)治理的转向 4
(二)治理理念 5
三、为什么转向:西方社会所面对的困境 5
(一)政府危机:福利国家的困境 5
(二)市场失效:对政治价值的反思 6
(三)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意识形态与国家治理的界分 6
四、转向何方:治理理念对社会变化的回应 7
(一) 从崇尚国家权威到对社会力量的认同 7
(二) 从划分意识形态阵营到对国家能力的强调 7
(三) 从国家分立到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多中心国际合作 8
五、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8
(一)国内政治:不片面追求大动作,以落实制度框架为先渐进式改革 8
(二)国际政治:不过分夸大大国“退群”效应,积极稳进构建自主话语体系 8
(三)让治理改革成为制度定型的探路石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表1 概念的四个维度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向研究
引言
引言
一、从实践出发看待治理理念
治理是一系列的理论和概念的综合体,正因为如此,它甚至被质疑是否是一个有着实际意义的命题。但对于社会科学来说,想要形成有效的沟通,想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一步就是对话的双方要就概念达成一定意义上的共识,否则之后的理论建筑、争论只会带来更多的思想乱麻而不能产生实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成果。
因而确立治理的含义又是最关键的一步。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在《民主新论》(1987)中关于民主理论的探讨,对于政治学的其他概念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萨氏最基本的区分,是作为一种理想政体的民主理论和作为对现实民主政体进行描述的民主理论的区分,民主理论因两者的存在和不可取代性而完整。前者,萨托利称之为规范性的民主论,后者则是描述性的民主论。他认为这是使民主不成为意识形态的垃圾箱的定义方式。至善论不是民主的出路,政治现实主义也不是。脱离实际的民主会让人们葬身于理想主义,追求到头来不存在的东西,“致命的自负”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比喻。陷于权术的民主则是忽视了自古希腊以来人类社会汲汲以求的“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毫无疑问,无论是中世纪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曲折都给人类文明步带来惨痛的代价,但是人类始终因理想、价值和信仰而不断进步。如果我们把这种讨论概念的方式应用于治理理论,就可以把概念的形成分为四个维度(如表1)。过去的实践(描述)和规范理论均会对现有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而现有概念又分为基于可测量视角的描述维度和基于价值视角的规范维度。
表1 概念的四个维度
现在
过去
描述
规范
描述
现有描述对过去描述的继承
现有描述对过去规范的继承
规范
现有规范对过去描述的继承
现有规范对过去规范的继承
萨托利不认为自己所要探讨的是经验式的理论,它更倾向于探讨现有规范对过去描述的继承,也就是说理论怎样同实践发生关系以及怎样作用于实践。萨托利随后提出的纵向民主与横向民主的界分实际上更偏重于理论是怎样作用于实践的。
这一分析框架的形成是对斯金纳(Quentin Skinner)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1978)中所采用的的历史语境方法的继承。在斯金纳的方法中,对于古代先哲的思想,不再拘泥于从语义或语用学的角度分别按照人物的分类阐释[],而是把他们的思想放在更广阔的的时代背景中,通过实践的变迁反应思想的变迁,让实践照进思想。这是规范对以往描述的继承,所不同的是,这是对过去的规范理论的研究。
在本文中,笔者的方法实际上承袭于萨托利从现有规范对过去描述的角度来研究政治概念,是对斯金纳方法的一种继承和运用。类比萨托利,笔者更关注理论怎样同实践发生了关系,即当下的理论是对过去实践和现实世界问题的回应。现实的问题是什么,理论是如何回应和被创造出来的。类比斯金纳,不同于其探讨的是先哲的理论,治理理论至今仍在蓬勃发展之中,是现有的理论。这种方法使得理论及理论家不再孤立化的存在,使得治理理论在西方的政治改革进程中生动起来。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治理的转向
从时间节点上看,新型“治理”的形成趋向于指90年代以来。而促成这些转向的政治实践则来自于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的政治实践。“治理”(governance)与“统治”(government)的英语含义有着重叠性和模糊性。因此,对于治理的研究也源于区别它与统治的不同。国际组织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1989年,“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ance)由世行用于描述当时的非洲形势。这使得治理从一开始就带有两种目的,在主权国家内是国家和社会的界分,在世界范围内是意识形态和政府绩效的界分。1992年,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即宣告成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xzgl/56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