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甘肃z县易地扶贫搬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字数:11065】

2024-02-25 12:3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限逐渐接近尾声,我们国家的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全面解决,为攻克这一难关,保证在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能够如期摆脱贫困,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有效监督实施易地搬迁的相关政策,让贫困群体彻底远离“穷根”,全部搬迁到生产生活环境优良的区域,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体的生计问题。然而该项目在落实的过程中频频受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易地扶贫搬迁落实难的原因作深入剖析,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甘肃省Z县4个村做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贫困户的搬迁意愿,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表现出强烈的搬迁意愿,他们希望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扶贫项目中,早日摘掉贫困帽并实现脱贫致富。最后根据农民搬迁意愿的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2
二、Z县易地扶贫搬迁现状2
(一)Z县的基本情况2
(二)易地扶贫搬迁的完成情况2
三、Z县贫困户易地搬迁意愿的分析3
(一)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3
(二)搬迁意愿调查3
四、Z县贫困户易地搬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8
(一)户主个人特征影响8
(二)家庭特征的影响8
(三)原住房特征的影响9
(四)政策认知情的影响9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9
(一)研究结论9
(二)对策建议10
1.做好动员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10
2.合理配置安置房标准10
3.建立多方资金筹措机制10
4.开发多样化的生计模式11
5.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1
参考文献12
附录:调查问卷 13
甘肃省Z县易地扶贫搬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自1990年以来,国家开始对农村扶贫予以更多的重视,不断出台了多项扶贫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和调整,西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部各贫困地区在扶贫实践经验中总结出多种扶贫方式,主要有大力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等。而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便是易地搬迁扶贫,相比于发展产业、加强教育这种见效慢的扶贫方式,易地搬迁针对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交通水利不便条件下的贫困人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项扶贫手段旨在铲除“穷根”,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农民生产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让贫困群体能够赶上脱贫致富的快速步伐,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进程。因此,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十二五”规划中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居住在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产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生态环境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域,从而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居住环境,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现代社会,紧跟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接受良好的教育,接触到更广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其实现彻底的脱贫致富打好基础、制造机会[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效果,贫困人口数量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1年的1.28亿人,贫困发生率由30%降到9.5%[2]。甘肃省自2001年试点以来,易地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硕果累累。搬迁后的群众生活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收入逐年上升,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很快就能够在新的环境里适应发展,获得经济收入的来源也不再仅限于种植业,很多群众已经投身于餐饮业和服务业,通过自食其力提前进入了脱贫致富的行列,有效的推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然而在工作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有部分地区在易地搬迁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瓶颈。主要体现在仍然存在部分贫困群体受陈旧的思想观念的约束,难离故土,甘愿受穷;易地搬迁项目资金较少,配套资金又很难快速有效的落实,这让有强烈搬迁意愿却又无力承担搬迁过程高昂的资金费用的的贫困群体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我国各项出台的扶贫政策当中,易地搬迁作为一项重要手段,用来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自2012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404亿元,带动其他各项投资1412亿元,共完成591万贫困人口的成功搬迁,地方各级政府统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0亿元,成功搬迁580万贫困人口,大大拓宽了贫困地区的发展空间[3]。“十三五”期间,我国还要解决56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这其中有接近1000万的贫困人口必须通过易地搬迁的方法来实现脱贫。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计划用5年的时间完成搬迁981万贫困人口的庞大任务,并配合使用多种扶贫手段,保证搬迁贫困群体的全面如期脱贫[4]。
Z县易地扶贫搬迁现状
Z县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Z县的地理位置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经2016年最新统计结果显示,Z县现辖10个镇5个乡和255个行政村,总人口达到33.72万人,由于Z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故回族人口就有23.4万人,占总人口的69.3%;农业人口30.06万人,占总人口的94.2%,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5]。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1.搬迁安置方式
考虑到Z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多以聚居的方式生活,因此在易地搬迁过程中以集中安置为主;当然也存在少部分贫困群体由于特殊情况(多为家庭因素)选择分散安置的方式。但Z县政府在满足贫困群体特殊需求的同时,也坚决遵守易地搬迁政策中的基本原则,因此搬迁方式主要分为集中搬迁和分散安置。
(1)集中搬迁:Z县在易地搬迁过程中采用较多的就是这种安置方式。由于大部分贫困人口缺乏独立搬迁的能力,因此只能由政府牵头,统一规划搬迁并适当补偿。集中安置是把居住在环境恶劣、条件落后的一块区域的贫困人口集中统一搬迁到事先规划好的指定区域。这种移民安置方式之所以更容易被广大贫困群体所接受,原因是搬迁后贫困群体的关系网没有被破坏,保留了原先的风俗习惯。此外,安置区域附近也会相应的开垦一定的耕地,以便消除贫困人口因搬迁后无地可耕的担忧。
(2)分散安置:主要包括货币安置和插花安置。分散安置总体上看在Z县易地搬迁过程使用较少,例如货币安置是针对少部分想借助政府的一次性补贴,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更愿意接受的安置点自建房屋,但需要政府对其标准进行审核;插花安置是针对不满足集中安置的群体规模的零散的贫困户,考虑到把他们集中在某一个安置区域可能无法适应环境,故采用插花式选择几个安置点各插入几户,以便他们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环境生活发展。
2.Z县易地搬迁落实情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xzgl/56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