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实际困境与策略研究基于河南孟州的调查【字数:11256】

2024-02-25 12:3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为了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如期完成,为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精准扶贫已逐渐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精准扶贫有多种手段,其中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推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孟州市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状的统计统计调查,寻找当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县域地区问题解决提供思路。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4
(一)研究目的4
(二)研究意义4
二、研究现状4
(一)教育扶贫的理论渊源4
(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分析4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与路径实现5
(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困境与对策分析6
三、孟州市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状7
(一)政府层面7
(二)教育机构8
三、孟州市职教扶贫存在的问题10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10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10
(三)职业教育基础薄弱10
(四)宣传力度不够10
(五)创业教育滞后11
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11
(一)设立统一的职业教育扶贫管理机构11
(二)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11
(三)完善人才管理制度11
(四)加强学生创业教育,构建互联网就业平台 12
(五)建立协作区内毕业生跟踪系统12
五、结语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实际困境与策略研究——基于河南省孟州市的调查
引言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1、进行理论研究,查找职业教育的相关文献以及其对扶贫的影响,并结合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总结当前职教在精准扶贫内的作用
2、把河南焦作孟州市(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当地职业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教育的目前状况,发现当地职教在助推精准扶贫上的出现的问题。
3、尝试解决孟州市职业教育推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精准扶贫、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等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能够搞清楚教育扶贫的理论意义,同时认识到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对职教精准扶贫发展有更好的认识。
2.实践意义
对孟州市当地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上发挥作用的调查研究,找出当地在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来推动扶贫事业发展时的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与问题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 研究现状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对落后地区的人们进行基本的知识技能培训, 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知识或者技能,从而摆脱贫困的一种方式。该理论在我国最早是由林乘东提出来的。他提出,反贫是教育所具备的功能之一,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贫困的恶性循环。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在扶贫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孟照海认为教育扶贫目的在于在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让他们获得脱贫致富的发展能力。[]
(一)教育扶贫的理论来源
1.贫困文化理论
贫困文化论是由美国学者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提出的。他认为,贫困文化是贫困人群和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贫困群体屈服于环境,不能摆脱环境对自身的束缚,缺乏奋斗和开拓精神。而这种文化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是长期且持久的,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
2.资源贫困理论
提出资源要素论的国外学者主要有马尔萨斯(T. R. Malthus)、纳克斯(R. Nurkse )、莱本斯坦(H. Leibonstein),他们所主张的理论分别是土地报酬递减、贫困恶性循环和临界最小努力。贫困地区应获更多的资本投资,作为资本的积累,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他们理论的共同之处,强调资本作为财力资源的重要作用。[]我国提出资源和贫困相关的理论的是学者姜华。他对我国不同贫困地区进行了贫困类型分类,并指出贫困地区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资源要素理论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贫困问题,把贫困的原因归结于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上。
3.人力素质贫困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舒尔茨(T. W. Schultz)提出了人力素质相关理论。他通过在美国经济学会发表演说演说来阐释自己的理论。与资源贫困理论不同,他认为人力资源匮乏才是导致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与物质资关系不大。而要想摆脱贫困,就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供贫困人口素质。[]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学者王小强、白南风采取测量人进取心的方法对贫困地区人口进行调查,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他们得出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差是贫困的本质原因。[]
4.系统贫困理论
该理论是近些年产生的理论,主要采用全面、动态的角度去看待贫困问题,多种因素互相交织、互相影响才导致贫困问题的产生。即社会的能力机制、资源基础和求变能力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会作用。系统贫困理论对贫困问题的看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认识也更加的深入。[]
综上所述,教育扶贫的研究是从最开始的定义和分类到后面的贫困产生原因,已经最后用系统、全面的观点看待贫困。对于贫困的定义和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方法和分类标准,贫困原因也有不同的观点。最终不同的贫困理论出现的了融合,并产生了系统理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xzgl/562580.html